張仲景

《傷寒雜病論(宋本)》~ 辨不可發汗病脈證並治第十五

回本書目錄

辨不可發汗病脈證並治第十五

1. 夫以為疾病至急

夫以為疾病至急,倉卒尋按,要者難得,故重集諸可與不可方治,比之三陰三陽篇中,此易見也。又時有不止是三陰三陽,出在諸可與不可中也。

白話文:

我認爲對於疾病的治療是十分緊急的事情,在匆忙之中尋找和按照方法來治療,往往很難抓住關鍵點,因此我重新整理了各種可以採用或不適用的治療方案。這些方案與《黃帝內經》中三陰三陽的理論相對照,更加容易理解和識別。而且有時候,疾病的表現不僅限於三陰三陽的範疇,還會出現於其他種種可治或不可治的情況之中,這些也都包括在這次整理的內容當中。

2. 脈濡而弱

脈濡而弱,弱反在關,濡反在巔,微反在上,濇反在下。微則陽氣不足,濇則無血。陽氣反微,中風汗出而反躁煩。濇則無血,厥而且寒。陽微發汗,躁不得眠。

白話文:

脈象若是濡軟而乏力,其中「弱」的特點較明顯地出現在關部(即手腕的關節處),「濡」的特點則更突出地表現在巔部(大概是說脈搏最開始的位置),「微」的感覺主要在脈搏的上方部位,而「濇」則是在下方部位感受到。這裡的「微」代表著陽氣不充足,「濇」則意味著血液流通不暢或是血量不足。當陽氣變得更加衰微時,若出現中風的情況,病人可能會出汗並且感到焦躁不安。由於「濇」表示缺乏血液滋潤,這時病人不僅手足逆冷,還會有厥冷的現象。在陽氣已經虛弱的情況下進行發汗治療,可能會導致病人更加焦躁,甚至無法安眠。

3. 動氣在右,不可發汗

動氣在右,不可發汗,發汗則衄而渴,心苦煩,飲即吐水。

白話文:

如果動氣出現在身體的右側,不應該使用發汗的治療方法。如果強行發汗,可能會造成鼻血並且感到口渴,心中會感到非常煩躁不安,喝水後甚至可能立即嘔吐出水來。

4. 動氣在左,不可發汗

動氣在左,不可發汗,發汗則頭眩,汗不止,筋惕肉瞤。

白話文:

如果身體左側有不正常的氣機波動(動氣),不應該使用發汗的方式來治療,因為這樣做可能會導致頭暈的現象發生。而且一旦開始出汗,可能很難停止,進而引發筋肉抽搐跳動的問題。

5. 動氣在上,不可發汗

動氣在上,不可發汗,發汗則氣上衝,正在心端。

白話文:

如果身體的能量(動氣)集中在上半身,就不應該使用發汗的方式來治療,因為這樣做會使能量向上衝,對心臟部位造成影響。

6. 動氣在下,不可發汗

動氣在下,不可發汗,發汗則無汗,心中大煩,骨節苦疼,目運,惡寒,食則反吐,穀不得前。

白話文:

如果體內的病氣集中在下方,不應該使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因為這樣做會導致身體無法正常出汗,心裏感到非常煩躁不安,骨頭和關節也會疼痛難忍,眼睛視物模糊或有旋轉感,同時會感到非常畏寒。進食時,可能會發生反胃、嘔吐的情況,吃下去的食物無法正常消化吸收。

7. 咽中閉塞,不可發汗

咽中閉塞,不可發汗,發汗則吐,血氣欲絕,手足厥冷,欲得踡臥,不能自溫。

白話文:

咽喉阻塞不通,不應該使用發汗的治療方法,如果強行發汗,可能會引發嘔吐,甚至導致血氣枯竭,手腳冰冷,身體蜷曲躺下,無法自行保暖。

8. 諸脈得數動微弱者,不可發汗

諸脈得數動微弱者,不可發汗,發汗則大便難,腹中乾,胃燥而煩,其形相象,根本異源。

白話文:

各種脈象如果出現頻繁跳動且微弱的情況,不應該使用發汗的治療方法。如果強行發汗,可能會導致大便困難,腹部感到乾燥,胃部因缺水而產生焦躁感。這些症狀表現看似相似,但實際上是由不同的根本原因造成的。

9. 脈微而弱,弱反在關

脈微而弱,弱反在關,濡反在巔,弦反在上,微反在下。弦為陽運,微為陰寒。上實下虛,意欲得溫。微弦為虛,不可發汗,發汗則寒慄,不能自還。

白話文:

脈象細小而乏力,若乏力感出現在關部(手腕部分),則稱為濡;若柔軟感出現在巔部(指尖部分),則稱為弱;若緊張感出現在上部,則是弦脈;而細小的脈象若出現在下部,便是微脈。弦脈通常代表陽氣運行,微脈則表明陰寒較盛。當上半身表現出實象而下半身呈現虛象時,身體傾向於需要溫暖。如果脈象同時呈現細小和絃緊,這通常是體虛的表現,不適合使用發汗的治療方法。如果錯誤地進行發汗治療,可能會導致病人感到寒冷顫抖,並且自身難以恢復。

10. 欬者則劇,數吐涎沫

欬者則劇,數吐涎沫,咽中必乾,小便不利,心中饑煩,晬時而發,其形似瘧,有寒無熱,虛而寒慄,欬而發汗,踡而苦滿,腹中復堅。

白話文:

當咳嗽加劇時,會頻繁地吐出唾液泡沫,咽喉部位感到乾燥不適,小便也不順暢。心中感到飢餓且煩躁不安,這種狀況大約每隔一陣子就會發作一次。病人的症狀類似於瘧疾,但只感到寒冷而不發燒,身體虛弱以致於會冷得發抖,咳嗽時還會出汗,蜷曲身體時會感到胸腹部充滿不適,腹部也覺得硬實緊繃。

11. 厥,脈緊,不可發汗

厥,脈緊,不可發汗,發汗則聲亂,咽嘶舌萎,聲不得前。

白話文:

厥,是指突然昏倒或手足逆冷的病症。如果病人的脈象緊繃,這時不應該使用發汗的治療方法。因為如果強行發汗,可能會導致病人的聲音混亂不清,咽喉乾燥嘶啞,舌頭萎縮,甚至說話困難,聲音無法正常發出。

12. 諸逆發汗,病微者難差

諸逆發汗,病微者難差,劇者言亂、目眩者死,命將難全。

白話文:

各種病情本已逆反,還強行使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如果病情較輕的病人,痊癒的機會就很渺茫;而對於病情嚴重的病人,可能會出現言語錯亂、視覺眩暈的狀況,這樣的話,病人將面臨死亡,生命難以保全。

13. 欬而小便利,若失小便者,不可發汗

欬而小便利,若失小便者,不可發汗,汗出則四肢厥逆冷。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咳嗽並且小便順暢,或者有小便失禁的情況,這樣的病人不適合使用發汗的治療方法。因為如果強行讓病人出汗,可能會導致四肢冰冷,甚至出現逆冷的危險狀況。

14. 傷寒頭痛,翕翕發熱

傷寒頭痛,翕翕發熱,形象中風,常微汗出。自嘔者,下之益煩,心中懊憹如饑;發汗則致痓,身強,難以屈伸;熏之則發黃,不得小便;灸則發欬唾。

白話文:

當一個人患了類似傷寒的病,症狀包括頭痛、身體輕微發熱且熱度時高時低,這些症狀看起來很像中風,並且經常伴有微微出汗。如果病人自己感到噁心嘔吐,使用瀉下的治療方法反而會使煩躁感增加,心中會有種說不出的不舒暢感,就像餓了很久卻又吃不下東西般的難受。倘若選擇用發汗的方式治療,可能會導致身體僵硬,四肢強直,活動困難,彎曲或伸直都變得非常費力。若使用燻蒸療法,則可能讓皮膚出現黃疸的現象,並且可能會有小便不暢的問題。至於使用灸療(即針灸中的灸法),則可能引發咳嗽和多唾液的反應。

總的來說,這段文字警告在面對這種特定病症時,不適當的治療手段不僅無法達到治癒的效果,反而可能加劇病情或引發其他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