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宜真

《仙傳外科集驗方》~ 服藥通變方第二 (1)

回本書目錄

服藥通變方第二 (1)

1. 榮衛返魂湯

(又名通順散,又名何首烏散。)

何首烏(不犯鐵),當歸木通(去皮節),赤芍藥(炒),白芷茴香(炒),土烏藥(炒),陳枳殼(麩炒。若噁心,薑汁炒),甘草

白話文:

  • 何首烏(不可與鐵器接觸)

  • 當歸

  • 木通(去皮切段)

  • 赤芍藥(炒熟)

  • 白芷

  • 茴香(炒熟)

  • 土烏藥(炒熟)

  • 陳枳殼(與麵粉一起炒熟。若有噁心感,可改用薑汁炒熟)

  • 甘草

上方只此九味各等分,水、酒、湯使隨證用之,水酒相半亦可。惟流注加獨活。每服四錢。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

白話文:

處方只用上面九種藥材,各取等分,根據症狀,用水、酒、湯做煎劑,也可以用水和酒各一半。只有流注的症狀,再加入獨活。每次服用四錢。症狀在上焦,飯後服用;症狀在下焦,飯前服用。

此一藥,流注、癰疽、發背、傷折,非此不能效。至於救壞病、活死肌,弭患於未萌之前,拔根於既愈之後,中間君臣佐使,如四時五行更相迭旺,真神仙妙劑,隨證加減,其效無窮。何則?此藥大能順氣勻血故也。夫氣陽也,血陰也。陽動則陰隨,氣運則血行;陽滯則陰凝,氣弱則血死;血死則肌死,肌死則病未有不死者矣,必調其陽,和其陰,然後氣血勻,二者不可偏廢。只調陽不和陰,則氣耗而血凝,肌必不活,如五香連翹之類是已。

白話文:

這種藥,用於治療流注、癰疽、發背、傷折等各種疾病,沒有它不行的。至於搶救那些病勢危急的病人、活化已經壞死的肌肉組織,在疾病發作之前消除禍患,在疾病痊癒之後拔除病根,中間君主、臣佐、使臣的藥物,就像四季五行一樣,互相交替旺盛,真是神仙般的神妙良藥,隨證加減,它的療效無窮。為什麼呢?因為這種藥有很大程度上順氣勻血的作用。陽氣是陽性的,血液是陰性的。陽氣一動,陰氣就跟著動,陽氣運行,血液就會運行;陽氣停滯,陰氣就會凝結,陽氣虛弱,血液就會死亡;血液死亡,肌肉就會死亡,肌肉死亡,人就死定了,一定要調和陽氣,使之與陰氣相和,然後氣血才能均衡,兩者缺一不可。只調和陽氣,而不使之與陰氣相和,那麼氣就會散失而血液就會凝結,肌肉肯定不活,像五香連翹這一類藥物就是屬於這種情況。

只和陰不調陽,則血旺而氣弱,疾必再作,如內補十宣之類是已。然二藥亦須參用之,不可執一為妙。此藥扶植胃本,不傷元氣,盪滌邪穢,自然順通,不生變證,真仙劑也。用法開具於後:

白話文:

脾胃的功能若只適合柔潤而不能調節剛燥,就會造成血旺而氣弱,疾病必定會再發作,就像內補十全大補湯類型的藥品就是如此。然而,這兩種藥物也需要搭配使用,不能執著於使用某一種藥物,以為是最妙的。這種藥物可以增強胃的根基,不損傷元氣,去除邪惡和污穢,自然就會順暢通達,不會產生變證,是真正的神仙藥劑。用法如下:

一、發背既久不愈,乃前醫用涼藥過也。涼藥內傷其脾,外冰其血。脾主肌肉,脾土受傷,飲食必減,顏色痿瘁,肌肉不生;血為脈絡,血一受冰,則氣不旺,肌肉糜爛。故必理脾,脾健,肉自生。宜於此方中去木通,少用當歸,倍加厚朴陳皮。盛則用家傳對金飲子,又盛則加白豆蔻之類為妙。

白話文:

一、背上長瘡很久不治癒,都是之前醫生用了涼藥的緣故。涼藥內傷了脾臟,外寒凝滯了氣血。脾主管肌肉,脾土受傷後,飲食肯定會減少,面色枯黃,肌肉不長;而血為脈絡,血一受寒,則氣血不旺,肌肉腐爛。所以一定要調理脾臟,脾健旺了,肌肉自然就會生長。這個方子中去掉木通,少用當歸,加倍厚朴、陳皮。病情嚴重時用家傳的對金飲子,如果病情更嚴重,再加白豆蔻之類的藥物就更好了。

一、凡治流注,可加獨活。流注者,氣血凝滯,故氣流而滯,則血注而凝。加此藥者,可以動盪一身血脈,血脈既動,豈復有流注乎。

白話文:

一、凡是治療流注病症,可以加入獨活這味藥。流注病症是指氣血凝滯,所以氣流運行不暢,血流凝結。加入這味藥可以使全身的血脈流動起來,血脈一旦流動起來,哪裡還有流注病症呢。

一、流注起於傷寒,傷寒表未盡,餘毒流於四肢,經絡澀於所滯,而後為流注也。如病尚有潮熱,則里有寒邪未盡散。此方中可加升麻、蘇葉。如服此而熱不退,可加乾葛。如有頭疼加川芎,並用姜水煎。如無潮熱,可用水酒相半煎,酒大能行血生氣故也。氣生血行,病愈可必然。

白話文:

一、流注病症是由傷寒引起的,傷寒症狀沒有完全消退,餘毒流入四肢,經絡被阻塞而滯留,之後就患了流注病。如果病症還有潮熱,那麼體內還有寒邪沒有完全散去。這個方子中可以加入升麻、蘇葉。如果服用後熱症不退,可以加入乾葛。如果有頭痛,則加入川芎,並用薑水煎煮。如果沒有潮熱,可以用水和酒各半煎煮,是因為酒能活血生氣。氣血生動,疾病自然會痊癒。

流注須表者何也?所以推其因究其源,不忘病之根本也。寒邪既盡,表之太過則為冷流注,尤為難治,故宜略表為妙。表後第二節,宜服溫平之藥,乃十宣內補是已。如不效,第三節宜加附子,或服四桂散數服即止。溫藥亦不可多用,恐增痛苦,反成膿血不幹。第四節仍歸本方收效。

白話文:

為什麼流注要從表治開始?這樣做是為了探查病因,追根溯源,不忘疾病的根本。寒邪已經清除,如果表裏之證治療太過,則會變成冷流注,會更加難治,所以適當地表裏雙治纔是最好的。表證治療後,第二階段應該服用溫和平補的藥物,就是十宣內補的方劑。如果沒有效果,第三階段應該加入附子,或者服用幾次四桂散就能止住。溫熱藥物也不能多用,以免加重痛苦,反而造成膿血無法乾燥。第四階段仍然恢復使用原始的方劑來收效。

然表未盡,則餘毒附骨而為骨癰。夫流注者,傷寒之餘毒。骨癰者,又流注之敗證也。流注非傷寒之罪,乃醫者表之未盡也。骨癰非流注之過,又庸醫涼藥之過也。庸醫無識,心盲志聾,妄猶明見,雖知為骨癰,而治之無法,又復投之涼藥,烈之毒刃,則毒氣滯,涼藥觸鐵器,則愈附骨而不能愈矣。不然,則人之骨何以有癰。

白話文:

但傷寒的病症還未完全清除乾淨,那麼餘毒就會附著在骨頭上,形成骨癰。所謂流注,是傷寒所遺留的毒素。骨癰,又是流注的更加嚴重的病症。流注並不是傷寒的過錯,而是醫生沒有將傷寒治癒的過錯。骨癰也不是流注的過錯,而是庸醫誤用寒涼藥物的過錯。庸醫沒有知識,愚昧無知,妄自以為是,即使知道是骨癰,但他們卻沒有辦法治療,反倒用寒涼藥物加重病情,使毒氣更加鬱積。寒涼藥物接觸到金屬器械,就會更加附著在骨頭上,無法治癒。否則,人的骨頭怎麼會有癰疽呢。

骨而成癰,非藥所治,故名附骨疽,又名白虎飛屍。留連周期,輾轉數歲,冷毒朽骨,出盡自愈。其不愈者,至於終身有之,此皆失於初也。其骨腐者,多為副骨,尤或可痊。正骨腐則終身廢疾。故膿白而清者,碎骨初脫,肉深難取;膿黃而濃者,碎骨將出,肉淺可取,宜以利刀取之。

白話文:

當骨頭壞死後形成膿瘍,已經不是藥物能治療的,因此稱之為「附骨疽」,又名「白虎飛屍」。這種病纏綿不斷,可以持續好幾年,直到寒毒腐蝕了骨頭,膿液、壞死骨頭完全排出後,才能自行痊癒。如果沒有痊癒,可能終生帶病,這都是因為一開始沒有妥善治療的緣故。骨頭腐爛的情況,大多發生在副骨上,這種情況還有痊癒的可能。如果是正骨腐爛,則會終身殘疾。膿液白色且清澈的,表示碎裂的骨頭剛脫落,埋藏在深處的肉中難以取出;膿液黃色且濃稠的,表示碎裂的骨頭即將脫落,埋藏在淺處的肉中容易取出,應使用鋒利的刀子取出。

詳在後章。此不過治骨癰之概耳。

又有病經數月,傷於刀刃,羸弱、拳攣、咳嗽、膿血、壞肉陰爛者,此皆冷極。陽弱陰盛,不可以唾紅為熱,宜以好附子加減治之。

白話文:

還有一類病人,患病已有數月,傷於刀刃,身體虛弱、肌肉(手指、腳趾)彎曲、咳嗽、膿血、肌肉爛壞,這些都是因為體內過於寒冷。陽氣虛弱而陰氣盛,不能因為口腔乾燥、舌紅而判定是發熱,應選用優良的附子來加減治療。

又有毒自手腳頭面而起,疼痛遍身,上至頸項經絡所繫去處,如瘍癧貫珠者,此為風濕流氣之證,宜以加減小續命湯獨活寄生湯,與此方參錯用之。

白話文:

如果毒從手腳、頭面部位開始,疼痛遍及全身,上至頸項,經絡所經過的地方都疼痛,像癤腫貫穿珍珠那樣,這是風濕流動的證候,應當加減使用小續命湯和獨活寄生湯,交替使用。

又有兩膝痛起,以至遍身骨節皆痛,婦人類血風,男子類軟風,此名風濕痹,又名癧節,宜以附子八物湯加減用之。

白話文:

還有的兩腿疼痛加劇,以至於全身的骨頭和關節都疼痛,女性患者像「血風病」,男性患者像「軟風病」,這種病叫「風濕痹」,又稱「癧節」,可以用附子八物湯和加減藥物來治療。

又有癰腫在項、腋、兩乳旁,兩胯軟肉處,名為𤷍癧癰。此冷證無熱,宜以內補十宣散,與此方參用。小兒不可輕用附子,恐生驚癇。切不可更犯針刀,薄血無膿,胬肉難合,宜以溫熱藥貼散內消。倘犯針刀,生胬肉,亦以此藥收功。倘用藥微疼,略有驚癇,宜用全蠍觀音散加減用之。

白話文:

另外,也有癰腫發生在頸部、腋下、兩個乳房旁和兩個胯部柔軟的肉的位置,這種叫做「𤷍癧癰」。這種癰腫屬於虛寒,不屬於血熱,應該用內服補益扶正的「十宣散」藥方,再配合以下這個藥方一起使用。兒童不可以用附子,否則容易發驚、癲癇。絕對不可以針灸或刀割,因為這種癰腫沒有膿,肌肉不容易癒合,應該用溫熱的藥物來敷在上面,使其慢慢吸收消散。倘若已經針灸或刀割,長出新的肉,也可以用這個藥方來收效。如果使用藥物後有輕微的疼痛,或者出現驚風、癲癇的症狀,應該加入「全蠍觀音散」加減藥方來使用。

驚定,藥如故事。又有小兒亦患宿痰失道者,癰腫見於頸項、臂膊、胸背等處,是為冷極,全在熱藥敷貼之功,(留口。)病須再作為佳,治法在後。

白話文:

病情好轉後,用藥如過去所述。也有一種小兒的疾病,也是因為宿痰閉塞,導致氣血不通,症狀是癰腫出現於頸項、臂膊、胸背等部位,這是因為寒邪過盛,必須使用溫熱的藥物來敷貼治療。病情再好轉,情形再好一些,後續的治療方法列於後。

又有流注,大如匏瓠覆碗,見於胸背,其證類發而甚惡,用藥之後,形勢一有微動,即非發矣。宜以內補十宣,與此方隨證通變用之,可以內消。大抵諸證,皆原於冷,故為痛者,骨痛也。骨者腎之餘,腎虛則骨冷,骨冷所以痛。所謂骨疽,皆起腎者,亦以其根於此也。故補腎必須大附子,方能作效。腎實則骨有生氣,疽不附骨矣。凡用藥不可執一,貴乎通變。

白話文:

另外還有流注,大如葫蘆壓著碗,出現在胸背,發作起來極端的厲害。藥物治療後,症狀稍微有所改變,就不是發作了。應該用內補十宣,與這個方劑配合用藥,可以消散。大多數的症狀,都是因為寒冷引起,所以疼痛的症狀,其實是骨頭疼痛。骨頭是腎臟的餘氣,腎虛就會骨頭發冷,骨頭發冷所以會疼痛。所謂的骨疽,都是因為腎臟引起的,也是因為其根源於此。所以補腎必須有大附子,才能奏效。腎實了骨頭纔有生氣,疽就不會附著在骨頭上。使用藥物的原則不可拘泥於一法,貴在懂得適當的變通。

一、凡癰疽初萌,必氣血凝滯所成,為日既久,則血積於所滯,而後盛作。故病人氣血盛者,此方中減當歸,多則生血,發於他所,再結癰腫,生生不絕。斯乃秘傳,醫者少知也。

白話文:

  1. 所有膿瘡的最初形成,一定是氣血凝滯所形成,時間久了,血就會積累在凝滯的地方,然後開始大量發作。所以,病人如果氣血旺盛,這個方子就要減少當歸的用量,以免補血過多,導致其他地方發病,再次形成膿腫,反復發作。這個是祕傳的,很多醫生都不知道。

一、凡癰疽生痰有二證:一胃寒生痰,此方中加半夏健脾化痰。二熱鬱而成風痰,此方中加桔梗以化咽膈之痰,並用生薑,和水酒煎。

白話文:

  1. 凡是癰疽生痰有二種情況:一是胃寒引起的痰,此方中加入半夏來健脾化痰。二是熱鬱而形成的風痰,此方中加入桔梗來化咽膈之痰,並用生薑,和水酒一起煎煮。

一、凡腦發背發在上者,此方中可去木通,恐導虛下元,為上盛下虛之病,難於用藥。老人虛弱者,尤宜去之。

一、凡病人有瀉者,不可便用此方。宜先用止瀉藥,白礬生用為末,溶開黃蠟為丸米飲下三十丸,俟瀉止方用此藥。蓋人身以血氣為主,病癰之人,氣血潮聚一處為膿,若臟腑不固,必元氣泄而血愈寒難愈。此藥大能順氣故也。大抵氣順則血行,氣耗則血寒,氣寒則血死,血死則肌肉不生。

白話文:

  1. 凡是患有腹瀉的病人,不可以馬上使用這個方子。應該先使用止瀉藥,比如白礬生用研磨成粉末,用融化的黃蠟調製成藥丸,一次服用三十丸,等到腹瀉停止後纔可以使用這個方子。因為人體的根本是血氣,得了癰疽的人,氣血聚集在一個地方形成膿液,如果臟腑不穩固,元氣一定會敗壞,而血也更寒,就更難治癒。這個方子能夠順氣,所以有效。總的來說,氣順了血就會運行,氣衰了血就會寒冷,氣寒了血就會死亡,血死了肌肉就不會生長。

投之熱藥,則肌肉無元氣,不足以當之,徒增苦。投之涼藥,則無是理。是方雖仙授,要在用之得當,不然,則有刻舟之患矣。至於流注,又不可一概論也。若涼藥耗散元氣虛敗,有用三建取效者,其疾多緣於冷故也。尤當審其脈、辯其證的出於冷,而然後用之。亦不可過,過亦有害。

白話文:

如果使用熱性藥物治療,肌肉中的元氣就會缺乏,不足以抵禦外邪,反而會增加痛苦。如果使用涼性藥物治療,則完全沒有道理。這個方劑雖然是神仙傳授的,但關鍵是要用得恰當,否則就會像刻舟求劍一樣貽笑大方。至於流注,也不能一概而論。如果涼藥耗散元氣虛敗,可以用三建湯來治療,這種疾病多因受寒所致。必須仔細診脈、辨證,確定是寒證纔可以服用。同樣不能過量,用多了也會產生不良反應。

但陽脈回,腫處紅活,骨有生氣,寒氣不能相附為疽,即歸功本方以取效。此萬全妙法。

一、此藥,丸、散、末皆可水、酒、湯使,臨時裁度用之。貴人加木香為衣。病者有熱痰、咳嗽,富沉香、貧蘇葉湯皆可下,丸用蜜為丸。

白話文:

一、這種藥,製成藥丸、藥粉末末都能用來水、酒、湯沖服,取用時斟酌使用。如果是高貴的人,可以用木香來做藥衣。病人如果有痰熱、咳嗽,富有的病人可以用沉香湯,貧窮的人可以用蘇葉湯服用,藥丸要用蜂蜜來做藥丸。

一、此方,非但治癰疽、發背、傷折,至於男子婦人疝氣、血氣皆可用,屢獲效矣。有一婦人患氣疾五年,發時只是塊痛、嘔逆,水漿不下,一發便死。用此藥為丸,木香湯下,一服嘔止,再服痰氣順遂愈。

白話文:

此治療方法,不光可以治療癰疽、發背、傷筋斷骨,甚至可以治療男女的疝氣和氣血疾病,治療效果都非常好。且有一名婦人5年來患有氣疾,發病時只是感到劇烈地疼痛、噁心嘔吐,水和食物也無法入口,發病後就快要死了。使用此藥丸服用木香湯後,一療程嘔吐就停止了,再服一療程痰氣通暢了,病也就痊癒了。

一、凡傷折,皆不脫此方,但加減有差,詳見傷折類中。如尋常打破傷損,或傷心胞,並皆治之。在頭上則去木通、枳殼,加川芎、陳皮;常用加丁皮、蘇葉能活血;加破故紙五靈脂能破宿血。水煎熟了,卻用濃酒一盞浸入;侯再沸,卻入大黃末,空心服之。如通順,藥只四服,先二服中入大黃末,後二服不必用,只是催發便下。

白話文:

  1. 任何傷折的情況,都離不開這個方劑,只是加減藥材略有不同,詳細的內容請參閱傷折類。像尋常的打破傷損,或者是傷及心和胞,都能用這個方劑治療。

  2. 如果是針對頭上的傷,則要除去木通和枳殼,加入川芎和陳皮;常用的添加劑包括丁皮和蘇葉,能夠活血化瘀;添加破故紙和五靈脂,能夠化解瘀血。

  3. 將藥材以水煎煮熟透,然後加入一盞濃酒浸泡;等再次沸騰後,加入大黃末,空腹服用。如果效果好的話,只需要服用四劑藥,前兩劑中加入大黃末,後兩劑則不需要加入,只是為了催促藥效儘快發揮作用。

如不通,用枳殼湯一向催;如若不通,即不可治。不可坐視人死而不知也,補血十宣散之類。

白話文:

如果不通,就用枳殼湯繼續催促運行;如果還是不通,那就不能夠治療了。不能夠眼睜睜看著人死而卻無能為力,用十全大補湯之類的藥方。

一、凡傷折,常用此方,可去木通,名何首烏散。蓋首烏能扶血故也。如刀刃傷,有潮熱,面腫氣喘,乃破傷風證,可服索血散葛根湯數服,薑蔥煎發散:或敗毒散三、四服,外用敷貼藥,依法治之,無不愈者矣。

白話文:

  1. 凡是受傷骨折,都常用這個藥方,可以去掉木通,叫做何首烏散。因為何首烏可以扶助血氣。

  2. 如果是刀刃傷,有發燒、臉腫、氣喘,就是破傷風的症狀,可以使用索血散、葛根湯服用幾次,用薑蔥煎服可以發散。或者服用敗毒散三、四次,外用敷貼藥,依照方法治療,沒有治不好的。

一、經年腰痛,加萆薢、玄胡索,以酒煎服。

一、腳氣,加檳榔木瓜穿山甲,水煎服之。

白話文:

腳氣病,可以加入檳榔、木瓜、穿山甲,一起以水煎煮後服用。

一、宿痰失道,非惟人不識,自仙授以來,惟餘一派知之。人身有痰,潤滑一身,猶魚之有涎。痰居胃中,不動則無病,動則百病生,或喘、或咳、或嘔、或暈,頭痛睛疼,遍身拘急,骨節痹疼,皆外來新益之痰,乃血氣敗濁凝結而成也。何則?臟腑氣逆鬱結生痰,當汗不汗,蓄積生痰,飲食過傷,津液不行,聚而生痰。

白話文:

一、累積的痰液失去了正確的運行方向,不僅一般人不知道,就連自稱已經接受神仙傳授的人,也只有少數知道。人體內有痰液,可以潤滑身體,就像魚有口水一樣。痰液儲存在胃中,不動的時候不會得病,一動就會產生各種疾病,例如喘息、咳嗽、嘔吐或頭暈,還有頭痛、眼睛疼、全身僵硬、骨節腫痛,這些都是由外來的新增痰液引起的,它是由血氣敗壞、濁氣凝聚而成的。為什麼會這樣呢?臟腑氣血逆亂鬱結而生痰,原本應該流汗的時候卻不流汗,就會積累生痰;飲食過度損傷身體,津液運行不暢,就會積聚生痰。

其常道,則自胃脘達肺脘而出;其失道,自胃脘而流散冷肌肉皮毛之間。脾主肌肉,肺主皮毛。故凡胸背、頭項、腋胯、腰腿、手足,結聚腫硬,或痛、或不痛,按之無血潮;雖或有微紅,亦淡薄不熱;堅如石,破之無膿,或有薄血,或清水,或如乳汁;又有壞肉如破絮;又恐如瘰癧,在皮肉之間,如雞卵浮浴於水中,可移動,軟活不硬,破之亦無膿血,針口胬肉突出,惟覺咽喉痰實結塞,作寒作熱,即皆其證。急於此方中加南星、半夏等藥,以治其內;外用玉龍熱藥,以拔其毒,便成膿破為良。

白話文:

正常的運行,是從胃過肺而排至體外;反之,異常運行是指從胃直接流散到胸背四肢表皮肌肉之間。脾主司肌肉,肺主司皮毛。因此,凡是胸背、頭項、腋胯、腰腿、手足等部位的腫塊,或疼痛或不疼痛,按壓時沒有血液流動;或有微紅,但是顏色很淡且沒有熱感;堅硬如石,破開沒有膿水,或者有少許血水,或清水,或如乳汁,也有腐肉如破絮,有的像瘰癧,在皮肉之間,猶如雞卵浮在水中,可以移動,柔軟而不堅硬,破開同樣沒有膿血,針孔處肉突起,感覺到咽喉有痰症結阻,時寒時熱,這都是該病的證狀。應當在這個方藥中加入南星、半夏等藥物,用以治療其內在病症;外用玉龍熱藥,用以消除毒素,很快能化膿破潰,以達到改善癒合的目的。

其輕無膿者,必自內消。如熱極痰壅,則用控涎丹:紫大戟甘遂白芥子等分為末,米糊為丸。如遍身腫硬,塊大如杯盂,生於喉項要處者,尤為難治。夫血氣和暢,自無他病;氣行不順,血化為痰;痰復失道,則血氣衰敗,不能為膿,但能為腫硬,理必然也。此證陽少陰多,隨證用藥,回陽生氣,補血控涎。

白話文:

如果腫脹沒有膿液,那麼它一定會自行消退。如果熱氣過多而痰液淤積,那麼可以用控涎丹來治療:紫大戟、甘遂、白芥子等分為末,用米糊做成丸子服用。如果全身腫脹堅硬,腫塊像杯子和碗一樣大,並且生長在喉嚨和頸部等重要部位,那就更加難以治療了。如果血氣和暢,那麼就沒有其他疾病;如果氣運行不順暢,那麼血液就會轉化為痰液;如果痰液再失去正常的運行,那麼血氣就會衰敗,不能形成膿液,但可以形成腫脹和堅硬。這個道理是必然的。患這種疾病的人,陽氣少而陰氣多,應根據病情用藥,以回陽生氣,補血控涎。

外則用後法,作起一身氣血引散冷塊。萬一腫不消,不作痛,不為熱,體氣實無他證,肉塊與好肉無異,此又一證也。切不可輕用針刀自戕,如草醫曾用針灸,陰爛其肉;或用毒藥點脫,使人憎寒壯熱。法當通順其氣血,於此方中加升麻,以除其寒邪。用斂口結痂之藥以安之,使為疣贅而已。

白話文:

外用治療方法可採後述之法,激勵全身氣血,消除冷塊。萬一腫脹沒有消退,也不疼痛,沒有發熱現象,身體氣血很強,沒有其他病症,肉塊與正常肌肉組織沒有什麼區別,這也是一種情況。不可掉以輕心使用針刀自行刺傷身體,像庸醫曾經使用針灸治療,結果肉塊潰爛流膿;或用毒藥點脫,使病人畏寒發高燒。應該用藥物暢通氣血,在藥方中加入升麻,祛除寒邪。用藥物斂合創口,結痂後可使腫脹消退,僅成疣贅瘡疤而已。

萬一病自作臭穢糜爛,不免動刀,則有妙劑,可以代刀,不可輕泄,即白礬枯朴硝二味為末敷之。

一、肚腸內癰,宜服十宣散,與此方相間用之,並加忍冬藤。此藥最治內癰,但當審其虛實,或通或補。補須用附子,通則用大黃。如不明虛實,則此方亦自能通順。十宣自能內補,可無他變。至於肺癰,初覺飲食有礙,胸膈微痛,即是此證。急須察脈,審其虛實。虛則用此方,加附子相出入用之。

白話文:

  1. 若是內臟發作瘡癰,可服用十宣散,並與此方同時服用,另外加上忍冬藤。這個藥方最能治療內臟瘡癰,但必須先判斷是虛證還是實證,虛證用附子,實證用大黃。如果不能確定虛證或實證,此方也有通順的作用,十宣散本身具有內補的作用,無需其他藥物改變方劑。
  1. 若是得了肺癰,一開始會感覺飲食不消化,胸膈微痛,這就是肺癰的症狀。必須立即切脈,判斷是虛證還是實證。虛證就用此方,加上附子相互配合使用。

若稍再作,即用十宣散內補之,即自消散。實則用此方加大黃略通之,使毒氣下宣為妙。蓋肺與大腸相表裡故也。如內癰已成,宜以海上方,與此方加減參用之。喘咳膿血者,肺癰也;大便有膿自臍出者,肚癰也;忍冬藤甘草節煮酒妙。

白話文:

如果稍稍再處理一下,就用「十宣散」內服補足元氣,疾病自然消散。確實的做法是用這個方劑加大黃稍微通暢一下,使毒氣向下宣發是最妙的。這是因為肺和大腸是表裡關係的緣故。如果是內癰已經形成,應該採行「海上方」,並和這個方劑加減參用。喘咳膿血的是肺癰;大便有膿從肚臍流出來的是肚癰;忍冬藤和甘草節一起煮酒喝是很好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