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山雷

《瘍科綱要》~ 卷上 (2)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

1. 第三節·論痛

外瘍之患,最普通者,惟腫與痛二者而已。顧腫之形勢,即各不同。而痛之源流,亦非一致。故泛言之,則外瘍之發,無非氣血之壅滯,古人所謂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其大要也。而細辨之,則種種色色,各有原由。

白話文:

外傷性疾病中最常見的是腫脹和疼痛這兩種症狀。然而,腫脹的形狀各不相同,而疼痛的來源也不同。因此,一般來說,外傷的發生都是由於氣血瘀滯,正如古人所說「痛則不通,通則不痛」,這是最主要的原理。但是,如果仔細區分,則各種各樣的腫痛都有各自的原因。

故有先腫而後痛者,有先痛而後腫者;有但痛而不腫者,有但腫而不痛者;有腫漸堅巨而漸覺痛者,有腫常綿軟而不甚痛者;有內欲釀膿而始作痛者,有內已成膿而竟不痛者;有痛發數處,同時並作者;有走痛無定,莫可指認者;有痛在肌肉之間者,有痛在筋骨之裡者;有痛勢大劇,片刻不休者;有痛勢和緩,時而間甚者,有隱隱作痛,手掌撫摩,而自覺愉快者,有頻頻作痛,手指按之,而竟如刀刺者;有腫已蔓延甚巨,而其痛僅在一處者;有腫漸散漫廣闊,而腫處無不大痛者;有形塊日久,不甚高突,而堅硬不移,按之痠痛,尚不大痛者;有堅塊既久,初不膨脹,而忽然焮發,有時抽掣,痛如雀啄者;有腫勢四散而痛反不盛者;有腫勢收束而痛遂大劇者;有潰後膿毒既泄而痛即緩者;有潰後膿流不暢而痛不減者;有腐肉未脫而痛不休者;有膿血太多而痛轉盛者;有腐爛甚巨而始終不大痛者,有腐爛漸久,而先痛忽不痛者。情狀固萬有不齊,證勢即因之大異。

白話文:

因此有先腫脹後疼痛的,有先疼痛後腫脹的;有隻疼痛不腫脹的,有隻腫脹不疼痛的;有腫脹逐漸堅硬變大,逐漸感覺疼痛的,有腫脹經常綿軟而不甚疼痛的;有內部將要化膿才開始疼痛的,有內部已經化膿卻完全不疼痛的;有疼痛發生在數個部位,同時發作的;有疼痛流竄不定,無法確定部位的;有疼痛在肌肉之間的,有疼痛在筋骨裡面的;有疼痛勢頭猛烈,片刻不停的;有疼痛勢頭緩和,時而加劇的,有隱隱作痛,用手掌撫摸,反而覺得舒適的,有頻繁作痛,用手指按壓,竟然像刀刺一樣的;有腫脹已經擴散得很厲害,而疼痛只在一處的;有腫脹逐漸擴散變大,而腫脹處沒有不劇烈疼痛的;有腫塊長期存在,不甚凸起,而堅硬不動,按壓痠痛,但疼痛不甚劇烈的;有堅塊長期存在,開始不增大,而忽然發熱,有時抽搐,疼痛像鳥啄一樣的;有腫勢四散而疼痛反而不劇烈的;有腫勢收縮而疼痛反而加劇的;有潰爛後膿毒已經排出而疼痛即緩解的;有潰爛後膿液流出不暢而疼痛不減輕的;有腐肉尚未脫落而疼痛不休的;有膿血太多而疼痛轉盛的;有腐爛很厲害而始終不大疼痛的,有腐爛逐漸久了,而原本的疼痛忽然消失的。情況確實千差萬別,證候也因此大不相同。

或為順,或為逆,或則漸臻佳境,或則陷入危途。或貌視之雖屬可危,而其實易療;或觀其狀似無大害,而其實難瘳。所以有痛勢大熾而應手成功者,亦有痛勢和平而卒歸不治者。蓋病源有深淺,形證有險夷。或病本劇也,而治之如法,尚可轉敗為功;或病似輕也,而根蒂已深,究竟百無一效。

苟非識之既確,辨之能詳,所見既多,閱歷有素,奚以見微知著,洞察源流,而先事預防,當機立斷乎?

白話文:

病情有順利或不順利之分,有逐漸好轉或陷入危險之境,有看起來很危險但容易治療的,也有看起來沒什麼問題但實際上很難治癒的。所以有疼痛劇烈但很容易治癒的,也有疼痛和緩但最終還是無法治癒的。這是因為病情的根源有深有淺,病情的外在症狀有輕有重。有些病情本來就很嚴重,但如果按照正確的方法治療,還是可以轉敗為勝;有些病情看起來很輕微,但根源已經很深,最終還是無法奏效。

試就腫痛之各有不同者而分析言之。要皆有理可求,有源可溯,非臆說也。凡先腫後痛者,其病淺。外瘍之常態,而亦外瘍之輕恙也。先痛而後腫者,其病深。非附骨著節之大證(穿骨、穿踝、骨槽,如附骨疽,環跳疽,皆是,)即流痰流注內癰之屬也(癰、肚癰、腸癰等皆是,如腰疽、肋疽、腎俞疽。

白話文:

對於腫脹疼痛有著不同的定義,有其道理,可以追尋其病因,不是隨便亂說。凡是先腫脹後疼痛的,病情較輕微。這是外傷的常見狀態,也是外傷中較輕微的病徵。先疼痛後腫脹的,病情較嚴重。不是附著於骨頭或關節的嚴重證狀(穿骨、穿踝、骨槽,像附骨疽、環跳疽,都是),就是流痰流注於內部的癰疽(癰、肚癰、腸癰等等,像是腰疽、肋疽、腎俞疽)。

)但痛而不腫者,經絡閃傷之病,或風、寒、濕三氣之痹也;但腫而不痛者,上為風邪(疫是如大頭),下為濕邪(氣是如腳)及贅瘤也。腫漸堅巨而漸痛者,內膿已成,難期全散也;腫常綿軟而不甚痛者,氣血必衰,真元敗壞也。內欲釀膿而漸作痛者,瘍之正。肉腐成膿,理無不痛也。

白話文:

疼痛,但身體沒有腫脹的症狀,是經絡閃傷所致,或是風、寒、濕三種元氣造成的病痛;腫脹,但沒有疼痛的症狀,可能是上半身感染風疾(像是患了大頭症),或者下半身感染濕邪(像是患了腳氣),也有可能是腫瘤。腫脹逐漸變硬變大,而且逐漸感到疼痛,表示內部已經開始生成膿。腫脹經常呈現柔軟的狀態,而且不會感到太痛,表示氣血一定已經衰退,元氣已經敗壞。內部想要生成膿,而且逐漸感到疼痛,這是瘡瘍的正常現象。肌肉腐爛成膿,道理上一定會感到疼痛。

內已成膿,而竟不痛者,瘍之變。神經已死,多難挽救也。痛發數處,同時並起,或先後相繼,更迭遞傳者,時邪之流注也;痛常走竄,忽彼忽此,或竟無定處,莫能指認者,風勝之行痹也。痛在肌肉之間者,其病必淺,雖有大證,當無大變;痛在筋骨之裡者,其患已深,治之不早,必多幻象。痛勢大劇,片刻不休,其膿已成也。

白話文:

如果內部已經化膿,但卻完全不疼痛,這是瘡瘍的變化,通常是神經已經壞死,很難挽救。如果疼痛在多個部位同時發作,或者是先後相繼、交替出現,這是時邪流注的表現;如果疼痛經常遊走不定,忽而在此忽而在彼,或者根本沒有固定部位,無法明確指出,這是風勝之行痹。如果疼痛在肌肉之間,那麼病情一定較淺,即使有嚴重的症狀,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如果疼痛在筋骨之裡,那麼病情已經很深,如果不早點治療,一定會有許多幻象。如果疼痛勢頭很大,片刻不停,說明膿已經形成了。

痛勢和緩,有時間甚,膿猶未聚也。其隱隱作痛而喜撫摩者,病雖未劇,膿雖未成,然病發於陰,深藏不露,斷非輕恙不可忽視;其頻頻作痛,無時或休,而不可手按者,內已成膿,是宜針之使潰也。凡腫勢漫延而痛在一處者,膿毒有定,其形雖巨,可以冀其聚而不散;若腫勢散漫而無處不痛者,毒邪四散,其勢方張,苟非治療得宜,鮮不毒延四竄矣。形塊日久,不甚高突,堅硬不移,酸而不痛者,瘰癧結痰痞積之流,蒂固根深,非可猝拔。

白話文:

疼痛的態勢緩和,有時甚至緩和得很多,膿液還沒有聚集。那些隱隱作痛,喜歡撫摩患處的人,病情還不嚴重,膿液還沒有形成,但是病患發於陰部,深藏不露,必定不是輕微的疾病,不可忽視;那些經常疼痛,沒有休息的時候,而且不能用手按壓的,裡面已經形成了膿液,應該針刺使它潰爛。凡是腫勢蔓延而疼痛在一個地方的,膿毒有固定的位置,即使腫塊很大,也可以希望它聚集而不擴散;若腫勢散漫到處疼痛的,毒邪四散,氣勢正張,如果不治療得當,很少不會毒延四處蔓延的。腫塊長久存在,不高不突,堅硬不動,酸脹而不疼痛的,是瘰癧結痰痞積一類的疾病,根深蒂固,不是可以一下子拔除的。

若堅塊既久,初不焮發,而忽然膨脹時覺掣痛者,乳岩石疽失榮之證;郁之日深,勢且迸裂矣。若腫勢漫散,而痛反不甚者,毒已旁流,由夷入險。如疔毒之走黃,如腦背疽之內陷。覺痛則吉,不痛則凶。此性命呼吸之機也。而昧者反以不痛為苟安,則謬矣。腫勢既束而痛反劇者,毒已成熟,由深而淺,此內膿已聚之徵也。

白話文:

如果腫塊已經存在很久,最初並不會發熱,但突然感覺到膨脹且有拉扯的疼痛,這是乳腺硬塊或石疙瘩失去活力的表現;如果病情發展到深處,隨時可能會爆裂。如果腫脹範圍擴大,但疼痛反而不嚴重,這表示毒素已經擴散,從輕微轉向嚴重。就像疙瘩毒素會出現黃水,或像腦後的腫瘤有下陷的情況。若感到疼痛則是吉兆,若不痛則是凶兆。這涉及到生命的運行。那些不懂的人反而以不痛為安全,其實是錯誤的。若腫塊已經緊繃,但疼痛卻加劇,這說明毒素已經成熟,從深處表現出來,顯示內部已經聚集了膿。

而俗人或以大痛為可駭,則惑矣。潰後膿泄而痛隨緩者,瘍之常,毒已達,勢已衰,浪靜波平,安瀾之朕兆也。潰後膿泄而痛不減者,瘍之變,非手術不精、膿流不暢,即餘毒尚熾、死灰復燃也。潰後毒未盡而痛不衰者,惡毒不脫,新肌不生。

白話文:

然而一般人常常害怕劇烈疼痛,這就錯了。潰爛後膿液排出,疼痛隨之減緩,這是瘡瘍的正常現象,毒素已經到達頂峯,勢力已經衰竭,波浪平穩,安然無恙的徵兆。潰爛後膿液排出,疼痛卻沒有減輕,這是瘡瘍的變化,不是手術不精細、膿液流動不暢,就是餘毒仍然旺盛,死灰復燃。潰爛後毒素沒有完全排出,疼痛不減,惡毒沒有脫落,新肌肉沒有生長。

毒重者,化毒為先。正衰者,補正宜亟。潰後膿過多而痛轉盛者,攻孔既巨,調復需時,餘毒未消,則宜清理。正氣若餒,端賴扶持矣。腐爛既巨而始終不甚痛者,惟濕瘍為然。皮膚之病,濕重熱輕,如臁瘡之類有之,則宜清燥。而腦背疽之元氣式微者,亦間有之,則非溫補托毒,鮮不敗矣。

白話文:

如果毒素嚴重,應該先化解毒素。如果正氣衰弱,應該儘快補正氣。如果潰爛後膿液過多,疼痛反而加劇,說明攻孔的程度太大,需要一些時間來調理恢復,毒素還沒有消除,這時應該清理毒素。如果正氣衰弱,端賴扶持。如果腐爛面很深而始終不怎麼疼,只有濕性瘡瘍才會這樣。皮膚病中,濕重熱輕,像臁瘡之類的就有這種情況,這時應該清熱燥濕。如果腦背疽的患者元氣已經衰微,偶爾也會遇這種情況,這時如果不溫補託毒,就很少能治癒的。

腐爛漸大,而先痛後不痛者,如其調治得宜,惡腐漸淨,是邪之退,正之充,庶幾順境。抑或腐未去,新未生,而忽然頑木痛癢不知,則為內陷,危殆近矣。

白話文:

腐爛的症狀逐漸擴大,最開始有疼痛,後來疼痛又消失了。如果是這種情況,如果治療得當,腐爛的症狀逐漸消退,這是邪氣消退,正氣充盈的表現,預後良好。然而,如果腐爛的症狀一直存在,新的組織也沒有生長出來,而且突然感覺到頑固疼痛、瘙癢等症狀,這是邪氣內陷的表現,是危險的徵兆,需要儘快治療。

要而言之,腫瘍有形,以知痛為順,痛者其證猶輕,必多易治。如其日久如故,竟不作痛,雖若相安無事,而盤踞要害,痼疾難療。乳岩石疽癧瘍之屬(其尤厲者),而附骨流痰之倫,其始皆不甚痛者也。潰瘍以毒去痛衰為吉,痛漸減,則病漸瘥。若既潰而痛仍熾,非治療之不當,即手術之粗疏,或外治之藥,不合機宜。

白話文:

總而言之,腫瘤有明確的形狀,如果出現疼痛,病情就相對較輕,也容易治療。但如果很長時間都沒有變化,並且沒有疼痛,雖然看起來相安無事,但卻已經深入要害,成為難以根治的頑疾。像乳腺癌、陰囊腫瘤、痔瘡等(尤其厲害的),以及附骨疽和流痰的疾病,開始時都不會很痛。潰瘍以毒素排出、疼痛減輕為吉兆,疼痛逐漸減輕,則病情逐漸好轉。如果潰瘍後疼痛仍然劇烈,不一定是治療不當,可能是手術粗糙,或者外治藥物不適合病情。

此皆醫師之不良,有以貽害。而自然之壞證,尚是無多。操司命之權者,尚其明辨篤行而弗致遺人夭殃,絕人長命,則庶幾矣。

白話文:

這都是醫師知識不足、判斷有誤的過錯,所造成的危害還算少。有權決定人命的醫生,只要謹慎辨別、努力行善,而不造成人們失去生命或早死,才能讓社會安定和諧。

2. 第四節·論癢

外瘍發癢,其最普通者,皮膚病為獨多,如疥癬、遊風、濕注、濕臁、黃水瘡、血風瘡等。其最著者,而溯其原因,則不外乎風燥與濕熱二者而已。風性善行。襲入肌膚,則走竄四注,故恆遍體癢搔,淫淫然如蟲蝨之遊行於肌表。惟風勝則燥,雖搔破血溢,而隨破隨收不致化腐,此風淫為病。

白話文:

在外面的皮膚上發癢,其中最常見的是皮膚病,如疥癬、遊風、濕注、濕臁、黃水瘡、血風瘡等。這些皮膚病中,最明顯的是瘙癢,而追溯其原因,則不外乎風燥和濕熱兩種因素。風的性質能自由運行。如果風侵襲肌膚,就會在全身流竄,所以經常全身發癢,就像蟲子在皮膚上爬一樣。如果風邪過盛,就會導致皮膚乾燥,即使搔抓皮膚破了,也會流血,但傷口會很快收口,不會化膿。這就是風淫為病。

凡乾疥、風癬、癮疹、丹痧之類,皆癢甚而必不腐爛者是也。又有齡痧疹冒風,恆發痧瘡(蘭谿土語,謂之麻風疥。痧瘡二字,乃吾吳俗之通稱),頻年累月,不易速愈。此癢之屬於風燥者一也。若濕鬱生熱,流溢肌表,則血濁不清,濕邪留而不去,積濕生熱,蘊熱生蟲,其癢尤烈,而浸淫四竄,黃水頻流,最易蝕腐,且多傳染,此濕淫為病。凡遊風、臁瘡、黃水膿窠諸瘡,且癢且腐,愈腐而愈癢。

白話文:

凡是乾疥、風癬、癮疹、丹痧之類的皮膚病,都非常癢,但不會腐爛。還有一種痧瘡,是因風疹而發生的,常常會長出膿瘡(蘭谿當地俗語稱之為麻風疥。痧瘡這兩個字,是我吳地普遍的稱呼),多年累月,難以快速治癒。這些癢屬於風燥型。如果濕熱鬱結在皮膚表面,那麼血液就會混濁不清,濕邪會積聚而不散,濕熱積累生熱,熱量聚集生蟲,瘙癢就更加劇烈,而且會蔓延開來,膿水頻流,最容易腐蝕,而且很具有傳染性,這是濕淫引起的疾病。凡是遊風、臁瘡、黃水膿窠等皮膚瘡瘍,既癢又腐,越腐越癢。

此癢之屬於濕熱者,又其一也。若腫瘍則恆無發癢之例。即偶有之,在上部者,必兼風化;在下部者,必兼濕化。帷疔瘡大腫之時毒勢未達,膿猶未成,頗有肌里作癢,淫溢四散者。此則疔毒之走散,最為危候。苟非收束其根圍,透達其膿毒,惟恐毒陷內攻,為禍甚速,是發癢之最忌者。

白話文:

濕熱引發的發癢,是另一種原因。如果腫脹,通常不會發癢。即使偶爾發癢,如果在身體的上部,那一定是風熱引起的;如果是身體的下部發癢,那一定是濕熱引起的。

瘡癤腫毒很大的時候,毒性尚未發展,膿尚未形成,常常會覺得肌肉內部發癢,並且發癢的感覺會四處擴散。這是瘡毒四處擴散的跡象,是最危險的徵兆。如果不徹底消除病根,使膿毒排出來,恐怕毒性會向內侵攻,導致嚴重的後果。所以發癢是最怕的。

而腦背疽之漫腫無垠,膿不暢達,有時發癢者,為害亦同也。若潰瘍流膿已暢,而四圍余腫未消,亦有時微微作癢。此腫勢漸化、氣血流通之朕兆,是為佳象。亦有腐肉已脫,新肌盎然,皮肉間時作微癢,亦是除舊布新,氣血貫注之故。但必以輕微淡遠隱隱流布,方是漸入佳境。

白話文:

當腦後疽瘡腫脹蔓延,膿汁不通暢,有時發癢,其危害也和上述的一樣。如果潰瘍流膿已經暢通,而周圍的腫脹還沒有消失,也會有時輕微發癢。這是腫脹逐漸消退、氣血通暢的徵兆,是好的現象。也有一些腐肉已經脫落,新生的肌肉欣欣向榮,皮肉之間有時會微微發癢,這也是除舊布新、氣血貫通的緣故。但必須以輕微、淡遠、隱隱流佈的癢感為準,纔是逐漸好轉的徵兆。

抑或既潰之餘,始尚相安,而忽爾奇癢難忍,則非外風之侵襲,即是濕熱之鬱蒸,腫勢必隨之而更盛。是又當見景生情,隨機應變。必不可固執一見,謂潰瘍之發癢,定當作欲愈觀也。

白話文:

有時在潰瘍癒合之後,剛開始還能相安無事,可忽然奇癢難忍,這就不是外風入侵,而是濕熱鬱結鬱悶,腫勢因此更嚴重。這就需要見機行事,隨機應變。絕對不能固執己見,認為潰瘍發癢,一定是快好的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