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山雷

《瘍科綱要》~ 卷上 (5)

回本書目錄

卷上 (5)

1. 第十節·論潰瘍之血

瘡瘍潰後,亦有偶爾見血之證,辨其形色,溯其源流,為因為果,有可得而言者。在刀針初動之時,膿隨血溢,血色鮮明,其血從皮肉之針口而來,非膿中之本兼有鮮血也(此惟初用刀針時有之,凡小兒生瘍,針之必多啼哭。即血溢較多,而頭面間尤甚。以頭為諸陽之會,血本易溢,而啼哭則火升氣升,且挾心肝兩經忿怒之火,故其血更多。

凡暑天熱癤,小兒最多,用針必須俟其皮薄膿多為佳。早針則血多膿少,未必盡善。)有勞力傷經之瘍,則其絡先傷,膿中必兼瘀血,紫而成塊,則先瘀而後成瘍者也。有手術不佳,針傷大絡,則絡破血溢,其血較多,是宜罨其針口以止之。蓋本是絡中流動之血,不宜聽其橫溢者也。

亦有潰瘍太巨,並其大絡化腐,則一經震動,鮮血直流。泄之不宜,止之不易。此宜令其安睡勿動,而以手術其大絡,則血能止。有潰後膿色不純,與血混合,不白不赤,作桃花色者,則元氣不足,血隨腐溢,最宜清養。若至元氣已敗,則潰後膿不成膿,血不成血,汙濁垢膩,是敗漿之不可救藥者也。

別有血瘤,不宜妄針。若不知而誤針之,其血不止,最易僨事。亦有潰瘍初本無血,忽然鮮血噴溢者,或則動作過度,震傷大絡,苟能靜攝,亦尚無傷。或則大怒傷肝,血隨氣湧,涼血清肝,亦易有效。此外有血箭,有血痣,有肌衄,有大衄,皆血之無故自溢者,雖非癰疽之類,而皆是外證,治瘍者亦不可不知。要之無故血溢,皆由氣火奔騰,以致血絡迸裂。

是宜大劑清心肝之火,鎮而抑之,庶幾龍相安潛,而洶湧波濤,於以大定。誠非杯水車薪,所能救此燎原之禍者也。

白話文:

瘡瘍潰爛後,有時也會看到出血的情況,要分辨它的形狀和顏色,追溯出血的源頭,了解造成出血的原因和結果,這樣才能有所了解。

當用刀或針剛開始處理時,膿液會隨著鮮紅的血流出來,這血是從皮膚肌肉的針口出來的,並不是膿液中本來就混有鮮血。(這種情況只在剛開始用刀針時出現,凡是小孩子長瘡,用針處理時一定會哭鬧,因此出血會比較多,特別是頭部和臉部更為明顯。因為頭部是陽氣聚集的地方,血本來就容易流出,加上哭鬧會使火氣上升,並且夾雜著心肝兩經的怒火,所以出血會更多。

夏天長熱癤,小孩子最多,用針處理時,最好等皮膚變薄,膿液較多時再處理。太早用針,則出血多膿液少,未必是好事。) 有因勞累導致經絡受傷的瘡瘍,它的經絡會先受傷,膿液中一定會混有瘀血,顏色呈紫色且結成塊狀,這是先有瘀血然後才形成瘡瘍的。有因手術不佳,針刺傷到大經絡,導致經絡破裂,血流出來比較多,這時應該用藥覆蓋針口止血。因為這本來是經絡中流動的血液,不應該讓它隨意流出。

也有瘡瘍太大,連帶大經絡也腐爛的情況,一旦有所震動,鮮血就會直流。要止住血並不容易,這時應該讓病人安靜休息不要動,並手術處理大經絡,這樣才能止血。有的瘡瘍潰爛後,膿液顏色不純,與血混合,不白不紅,呈現桃花色,這是元氣不足,血隨著腐肉流出的現象,最適合用清淡的飲食來調養。如果元氣已經衰敗,潰爛後膿液不像膿液,血液不像血液,汙濁又黏膩,這是敗壞的漿液,已經無法救治了。

另外有一種血瘤,不適合隨意用針處理。如果不知道而誤用針處理,血會止不住,很容易壞事。也有的瘡瘍剛開始沒有出血,忽然噴出鮮血的,可能是因為動作過度,震傷了大經絡,如果能靜養,也還沒什麼大礙。也可能是因為大怒傷肝,血隨著氣湧出,用涼血清肝的方法,也容易見效。此外還有血箭、血痣、肌膚出血、大量出血等,都是血沒有原因地自己流出來的,雖然不是癰疽之類的疾病,但也都是外在的病症,治療瘡瘍的人也不能不知道。總之,無緣無故的出血,都是由於氣火奔騰,導致血絡破裂。

這時應該用大劑量的藥物來清除心肝的火氣,鎮定並抑制它,或許能讓陽氣安靜潛藏,讓洶湧的波濤平息。這不是用一杯水就能撲滅火災的,無法解決燎原的危機。

2. 第十一節·論瘍科之外感六淫

風火暑濕燥寒,天之氣也。人在氣交之中,強者弗能為害,弱者即留而為病。此五運六氣之交乘,宜乎外感之病為獨多。治內科學者,無不知時病為一大綱,而外瘍亦何莫不然。誠以氣化之偏,時邪之勝,其襲入經絡臟腑者,則為內病,而襲於肌腠筋肉者,即發外瘍。殊途同歸,理無二致。

而謂治外瘍者,可不與時推移,先其所因,而伏其所主耶。試以諸瘍之繫於六氣者,約略言之,則頭面瘡瘍,發頤時毒,腮顴頷頰諸癰,牙槽骨槽諸腫,皆風淫所勝也。諸疔暴腫,陽發大癰,咽喉口舌諸疳,胬肉翻花諸候,皆火淫所勝也。而長夏鬱蒸,秋陽酷烈,暑濕熱三氣之中,瘍患尤多,則熱淫所勝。

流金鑠石之時,血肉之軀蘊毒,成癰釀膿作腐,尤其易易。況乎地氣溽潤,天氣炎熇,濕熱互蒸,瘡痍滿目,比屋皆然,職是故也。惟燥令既行,氣候凝肅,瘍患獨少。而津枯液耗者,每有肌膚皴揭,血燥風生之患,則又皮膚病之因於燥淫者也。若夫寒淫所勝,氣滯血凝,則又有附著骨節之大疽,及寒襲經絡之腦背疽,皆宜溫經宣絡,以化寒邪者。林屋山人陽和一湯,若為是證而設,最為合轍。

獨惜其所著之全生集,乃反以通治乳疽乳岩,骨槽瘰癧,則皆有肝膽經之鬱熱伏藏者。率爾操觚,貽禍巨矣。要之凡治瘍患,苟有六淫為病,必先撤其外淫之邪,而癰腫乃有消散之望。所以瘡瘍大證,時邪流注,多有寒熱纏綿,數日不解,而瘍腫隨以發現者,苟非寒止熱除,不獨已發之癰腫必不能退,亦且繼續而生,糾纏不已。此非深明乎內科理法,泄化其在經絡之感邪,則瘡證全無把握。

必至外邪俱解,身熱已清,舌苔不濁,胃納加餐,及不治瘍而瘍亦自已。若專科家惟以外治為能事,則病雖不重,而亦多變幻無窮。此亦瘍患中之最多數,而必不能專治其外瘍者也。迨膿潰之後,其毒已泄,以身熱自止為順。蓋外瘍得膿,猶如傷寒得汗,汗後而熱不已者,是壞傷寒。

即膿後而熱不已者,為壞瘍病。於此而補偏救弊,隨證斡旋,則無一不以內證為主,殊非筆墨之所能曲盡其微者矣。

白話文:

風、火、暑、濕、燥、寒,這是大自然的天氣變化。人生活在這些氣候交替之中,身體強壯的人不會受到影響,但體質虛弱的人就會因此生病。這就是五運六氣交替所造成的影響,所以外感疾病特別多。研究內科的人都知道,時令病是一個重要的綱領,而外科疾病也是如此。因為氣候的偏頗,時令邪氣的強盛,如果邪氣侵入經絡臟腑,就會形成內科疾病;如果侵襲到肌肉皮膚,就會引發外科疾病,兩者雖然途徑不同,但道理是一樣的。

所以說,治療外科疾病的人,怎麼能不隨著時令變化,先找出病因,並控制疾病的發展呢?試著簡單地說一下各種外科疾病與六氣的關係:頭面部的瘡瘍,發於下巴的時毒,腮幫子、顴骨、下巴、臉頰等部位的癰腫,牙槽骨和骨槽的腫脹,這些都屬於風邪過盛所致。各種疔瘡和突然腫起的包塊,陽性發熱的大癰,咽喉、口舌的潰爛,眼瞼上的贅生物等,這些都屬於火邪過盛所致。而在盛夏悶熱、秋天陽光強烈的時候,暑、濕、熱三種氣候交雜,外科疾病尤其多,這是熱邪過盛所致。

在天氣炎熱、石頭都能融化的時候,血肉之軀容易蘊積毒素,形成癰腫,化膿腐爛,這是很常見的。何況地面濕熱,天氣炎熱,濕熱互相蒸騰,導致瘡痍滿目,家家如此,原因就在於此。只有當燥氣流行,氣候變得肅殺寒冷的時候,外科疾病才會相對減少。但如果身體津液枯竭,就會出現皮膚乾燥脫屑,血燥生風的毛病,這又是皮膚病由於燥邪過盛所導致的。至於寒邪過盛的情況,導致氣血凝滯,就會出現附著在骨頭關節上的大疔,以及寒邪侵襲經絡導致的腦背疽,這些都應該用溫經絡、疏通血脈的方法來化解寒邪。「林屋山人」的陽和湯,似乎就是針對這種情況而設的,非常對症。

可惜他所著的《全生集》,卻反過來用此方治療乳疽乳癌、骨槽瘰癧等,這些疾病多半是肝膽經有鬱熱潛藏。如此隨意地用藥,會造成很大的禍害。總之,凡是治療外科疾病,如果病因是六淫邪氣,必須先去除外來的邪氣,癰腫才有消散的希望。所以瘡瘍大病,往往是時令邪氣侵入導致,多有寒熱交替,持續多日不癒,然後癰腫才出現。如果不能去除寒熱,不僅已經發作的癰腫不會消退,而且還會繼續產生新的病灶,糾纏不清。如果不能深入了解內科的理論,疏通經絡、化解邪氣,就無法掌握瘡瘍的治療。

必須要等到外邪完全清除,身體的熱退去,舌苔不再渾濁,胃口好轉,這時即使不專門治療瘡瘍,它們也會自然痊癒。如果外科醫生只專注於外治,即使病情不嚴重,也容易出現很多變化。這是外科疾病中最常見的情況,絕對不能只專注於治療外部的瘡瘍。等到膿液排出後,毒素也隨之排出,身體的發熱自然停止,這才是順利的表現。就像傷寒病一樣,出汗後熱退才是好轉,如果出汗後仍然發熱,就表示傷寒病變壞了。

外科疾病也是如此,如果膿液排出後仍然發熱,就表示外科疾病變壞了。這時要針對病症的偏差進行補救,隨時調整治療方案,但無論如何都必須以內科治療為主。這些細微之處,不是用筆墨可以完全描述清楚的。

3. 第二章·外瘍脈狀

4. 第一節·諸脈總論

脈學淵微,非悟徹神化之機,必不能心與神歸,見微知著。初非僅僅於浮、沉、遲、數、大、小、滑、澀之間,辨其跡象而已。可謂盡診察之能事,得脈理之精神者也。然為初學言之,亦不能不先跡象而遽談化境,惟能審其真理,觀其會通,乃有得心應手之妙,而拘拘於古人之成說無當焉。所以古今醫學諸家,據脈辨證,未嘗不極其詳備。

形描摹形跡者,有時而失之呆滯;高談玄理者,有時而失之鑿空。且有自古相承,久經定論,而一按其實在之情形,反覺不能切合病機者,則理想之辭,拘泥太甚,而不自知其不適於實用也。如必詳析辨論,求其坐可言而立可行,未免梗塞難終,言之辭費。此非自為專書,不能詳盡。

壽頤不揣愚陋,輯有《脈學正義》一篇,尚能闡發一二,以補古人所未及。然大率皆為內科言之,於外瘍不能兼及。茲為瘍科計,則證發於外,而脈見於里,亦自有彼此響應,歷驗不爽之理。姑就各種脈象之切合於外瘍者,詳其形態,溯其源流,以定吉凶,以別疑似。頗覺世傳治瘍諸書,容有未盡明言其底蘊者,雖曰信手拈來,不無掛漏,或有一得之見,即在此中。請舉所知,以告同嗜。

白話文:

脈學深奧微妙,如果不能領悟其中神妙變化的道理,就不能心神合一,從細微處察覺病情。初學脈診,不僅僅是分辨浮、沉、遲、數、大、小、滑、澀這些脈象而已,而是要竭盡診察的能力,掌握脈理的精髓。但對於初學者來說,也不能不先從辨識脈象開始,就談論高深的境界。只有深入了解脈理的真諦,觀察脈象的變化與貫通,才能達到運用自如的境界,如果拘泥於古人的成說,是沒有益處的。因此,古今醫學家們根據脈象辨證,無不竭盡詳備。

然而,僅僅描寫脈的形態,有時會顯得呆板;高談玄理,有時會顯得空洞不切實際。而且有些脈理是自古相傳,久經定論的,但實際把脈時,卻覺得不能完全符合病機,這是因為理想化的描述過於拘泥,而自己卻沒意識到它不適用於實際情況。如果一定要詳細分析辨論,求其說得通而且行得通,那就會遇到很多阻礙,難以說清楚,也會變得繁瑣。這不是寫成專書的話,難以詳盡說明。

我自不量力,編寫了一篇《脈學正義》,尚能闡發一些道理,以補充古人所未及。然而,其中大部分都是針對內科疾病而言,對於外瘍不能兼顧。現在為了外科疾病考慮,疾病發生於體表,但脈象卻在體內顯現,它們之間自有彼此呼應,屢經檢驗都準確無誤的道理。因此,我先就各種脈象與外瘍的切合之處,詳細描述其形態,追溯其根源,以此來判斷吉凶,分辨相似的病症。我發現世上流傳的治療外瘍的書籍,可能還有沒完全闡明其深層道理的地方。雖然我所寫的只是信手拈來,難免有疏漏,但或許也能有些獨到的見解,就在其中。現在我將我所了解的,告訴各位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