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山雷

《瘍科綱要》~ 卷上 (1)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

1. 第一節·論陰證陽證

瘍科辨證,首重陰陽。然陰陽二字,所包者廣,不僅以熱證為陽、寒證為陰,紅腫焮起為陽、平塌堅硬為陰也。王洪緒《外科證治全生集》儼儼然以癰疽二字判分陰陽,謂高突紅腫者為癰,為陽證;堅塊不紅者為疽,為陰證。世之治外科者多宗之。雖曰藉此字面以示區別尚無不可,然顧其名必思其義。

白話文:

在外科疾病的辨證中,首先要重視陰陽。但陰陽二字所包含的內容很廣,不僅以熱證為陽、寒證為陰,紅腫焮起為陽、平塌堅硬為陰。王洪緒在《外科證治全生集》中,把癰疽二字明確地判斷為陰陽,認為高突紅腫的是癰,是陽證;堅硬不紅腫的是疽,是陰證。很多外科醫生都贊同這種說法。雖然說可以用這種字面意思來區別,但還是要思考它的含義。

一字之確詁,必須切合訓詁本旨,而後名正言順,可為後學法守。其亦知癰疽二字之本義乎。癰者壅也,疽者沮也,阻也,皆為氣血壅閉,遏止不行之意。本是外瘍籠統之名詞,無所軒輕於其間,何嘗有一陰一陽之辨別。豈可自我作古,強為分析,而謂古人制字,當如吾意,獨具見解。

白話文:

一個字的準確解釋,必須符合訓詁的本旨,然後才能名正言順,可以讓後人遵守。他們也知道「癰」和「疽」這兩個字的本義嗎?「癰」是壅塞的意思,「疽」是沮喪的意思,都是指氣血壅閉,停止不流的意思。本來是對外傷的籠統名詞,沒有軒輊之分,怎麼會有陰陽之分的區別。豈能自創古義,強行分析,認為古人造字,應當如我意,獨具慧眼。

此土豪劣紳,武斷鄉曲之故智,大不可也。《醫宗金鑑·外科心法》不問陰陽,統稱癰疽,最是通論。凡古書之外瘍名詞,或稱某癰,或稱某疽,皆當認為籠統之辭,斷不可誤信王氏之說,而執癰疽二字妄為分別。惟陰陽二證雖無代表之字面,而未嘗無界限之可言,但取義亦非一端,必須融會貫通,悟徹至理,而後見微知著,直決無疑。

白話文:

這土豪劣紳武斷鄉裏的故智,實在是不能夠做為醫學上的依據。《醫宗金鑑·外科心法》不分陰症陽症,而統稱為癰疽,這纔是最正確的通論。醫書中提到除了外傷以外的疾病時,有可能會稱為某某癰或某某疽,這些都應該當作籠統的描述,絕對不能迷信王氏的說法,硬要將癰疽這兩個字加以區分。陰症陽症這兩個證狀儘管沒有代表性的文字來表示,但並不是沒有一定的界限。但光是理解理論的定義還不夠,必須融會貫通,悟通醫學的真正道理,纔可以從小事推知大的道理,直接做出判斷,確定無疑。

有可以經絡之部位分陰陽者,如頭面為陽、背後為陰,股外為陽、股內為陰之類是也。有可以人體之向背分陰陽者,如面前及腦腹之部多陽證,腦後及腰背之部多陰證是也。古者聖人南面而立,向陽而治。故面前屬於陽,背後屬於陰,確有至理。

白話文:

有一定的部位來劃分陰陽的,例如:頭部和臉部屬陽,背部屬陰;大腿的外側屬陽,大腿的內側屬陰。或者以人的前後左右來區分陰陽的,例如:面向前面和腹部的部位多了陽性的病,面向後腦和腰背的部位多了陰性的病症。古時的聖人都是面朝南方背靠北方而站立,面對陽光執政。所以面向得一面屬於陽,背著的一面屬於陰,這個道理確實有它一定的道理。

有可以病因之寒熱虛實分陰陽者。如熱病皆陽證,寒病皆陰證;實病多陽證,虛病多陰證是也。有可以病勢之遲速分陰陽者。其來也疾,三日五日而其形已巨者,皆陽證;其來也緩,旬日匝月而無甚變遷者,多陰證是也。有可以病形之淺深分陽陰者。發於膚表之間,不著筋骨而肢體之運動自如者,皆陽證;發於肌肉之理,推筋著骨,而身軀之動作不便者,皆陰證是也。有可以腫勢之堅軟分陰陽者。

白話文:

有可以依據病因是寒、熱、虛、實來分陰陽的。比如熱病皆為陽證,寒病皆為陰證;實病大多為陽證,虛病大多為陰證。有可以依據病情變化速度來分陰陽的。那些來勢急,三五天形體就很龐大的,都是陽證;來勢緩,十天半個月也沒有什麼變化的,大多是陰證。有可以依據病竈的淺深來分陰陽的。發在皮表的,不著筋骨,肢體活動自如的,皆為陽證;發在肌肉之中,推及筋骨,身體動作不方便的,皆為陰證。有可以依照腫勢的堅硬或柔軟來分陰陽的。

如其腫堅凝,按之如石者,多陰證;其腫雖巨,按之軟和者,多陽證是也。有可以痛勢之緩急分陰陽者。如暴戾迅速,掣痛猛烈者多陽證;頑木不仁,痛反和緩,或但覺酸楚牽強,意不作痛者,多陰證是也。乃或者必以焮赤高腫為陽,漫腫不紅為陰,但就表面言之,似亦未嘗不確。

白話文:

如果腫塊堅硬並凝固,按壓起來像石頭一樣,大多是陰證;腫塊雖然很大,但按壓起來柔軟和順的,大多是陽證。有可以通過疼痛的緩急來分清陰陽的。如果疼痛猛烈迅速,牽引疼痛強烈,大多是陽證;疼痛遲鈍麻木,疼痛反而緩和,或者只感覺到酸楚牽強,感覺不到疼痛的,大多是陰證。然後有些人一定用紅腫高熱作為陽證,浮腫不紅作為陰證,只是就表面而言,似乎也不一定不正確。

不知瘍患皮膚殷紅者,其病最淺,僅在腠理之間,所以膚表易於變色。如暑月熱癤痱疹癬疥之類,皆非外瘍重要之病。或則肌肉柔軟之部,如臑內、腋下、股陰、膕中諸處,乃其人之骨小肉脆,肌膚柔白者,生瘍往往發紅。此則陽證雖多紅腫之候,究之紅腫一端,未可定為陽證之代表。

白話文:

如果皮膚出現殷紅色的潰瘍,那麼這種疾病最淺,只是在皮膚表面和肌肉之間,所以皮膚很容易變色。比如夏季的熱癤痱疹癬疥一類的疾病,都不是外傷性的重要疾病。或者在肌肉柔軟的部位,比如大腿內側、腋下、大腿根部、小腿後側等部位出現的潰瘍,通常是由於患者骨頭小、肌肉脆弱、皮膚柔白而引起的。這種情況下,即使是陽性證狀,也可能會出現紅腫的症狀,但單憑紅腫一項,還不能確定是陽性證狀的代表。

且亦有明是陰證,而皮膚必發紅腫者。如腦疽、背疽,病在太陽寒水之經,脈多細小,舌必白膩,均是陰證之確候,而外形亦或高突發紅。則以此病初起,必先發見黍米一粒,頭白根堅,病即在於肌膚之間,故能皮膚變色。此紅腫不足以概陽證之確據也。若夫瘍發於肌肉之裡,去皮毛尚遠,則內縱成膿,而膚表必不改色。

白話文:

還有明顯是陰性症狀,而皮膚必定發紅腫脹的。像是腦瘡、背瘡,病症在太陽寒水的經脈,脈搏多半細小,舌頭一定又白又滑,都是陰性症狀的明確跡象,而外形也有可能高高凸起變紅。因為這種疾病剛發作時,必定會先發現一粒小米大小的膿點,膿頭是白色的,膿根是堅硬的,病症就在皮膚之間,所以才會皮膚變色。這種紅腫不足以概括陽性症狀的明確證據。若是瘡瘍發生在肌肉裡面,距離皮毛還很遠,那麼即使裡面化膿了,皮膚表面一定不會變色。

或肩背肌膚緻密之處及其人之色蒼皮老者,發瘍雖淺,色亦不變。又何得因其不紅,而概謂之為陰證。要之,見證論證,分別陰陽,務必審察其人之氣體虛實及病源淺深,而始有定論。望色辨脈,兼驗舌苔,能從大處著想,則為陰為陽,屬虛屬實,辨之甚易。若僅以所患之地位為據,已非通人之論。

而顧拘拘於方寸間之形色,亦只見其目光之短淺,究竟於病情病理,兩無當也。

白話文:

對於皮膚緻密的肩背部位,以及蒼老膚色的人,即使發膿很淺,顏色也不一定會改變。怎麼可能會因為膿不紅,而都說它是陰證呢?總之,要根據證狀判斷,再根據體質虛實和病勢的深淺來辨別陰陽,才會有定論。看面色、切脈搏、再驗看舌苔,如果可以從大處著想,那麼是陰是陽,是虛是實,辨別就很容易。如果僅僅以患病部位來判斷,就已經不是通曉事理人的說法了。

2. 第二節·論腫

外瘍形勢皮相者,恆以發腫之大小緩急辨別輕重而已。然其實不可以外形論也。要在視其病源之淺深緩急及部位之虛實險夷為主義。故有發腫甚巨,其勢可畏,而治療得宜,功成反掌者。亦有堅塊尚小,貌若易療,而費盡手續,始終不應者。此非醫家之技術有良莠,誠以受病之源,萬有不齊,切不可以一例觀也。

白話文:

外表上看只侷限於皮膚表層的皮膚腫瘤,一般都會根據腫瘤大小的差異和增長速度來判斷嚴重程度。但實際上,不能單憑外觀來判斷。主要應看病根的深淺、程度,以及部位是否虛弱或險要。所以有的人腫瘤極大,情況可怕,但是隻要治療得當,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治好。也有人腫瘤很小,看上去容易治療,但卻用盡了各種方法都始終不見效。這不是因為醫生的醫術有優劣之分,而是因為致病的原因千差萬別,絕對不能一概而論。

若但以外形論之,大率腫在皮膚之表,肌肉之中,雖有大瘍,尚多易治。若在筋骨之間,大節之界,起病雖微,亦多難療。凡外瘍之淺者,腫必高突而根圍收束,不甚平塌者,最是佳象。若散漫不聚,毫無畔岸者,則多棘手。而其深者,初發時,但痠痛不仁,甚者且微酸而不痛,然皮肉如故,無所謂腫硬堅塊也。

白話文:

如果僅僅以外形來判斷,腫脹通常在外皮和肌肉之間,即使腫得很大,也比較容易治療。如果腫脹在筋骨之間,關節部位,即使一開始症狀輕微,也很難醫治。所有的外傷性腫瘡,如果淺一點的,腫脹必然高突,根部有收縮之感,而不至於平塌,這是好徵兆。如果腫脹散漫而不集中,沒有明顯的邊界,那就很棘手。腫脹很深時,剛開始發作時,只是痠痛麻木,嚴重的還伴有輕微的酸脹而不痛,但皮膚和肌肉沒有變化,沒有硬塊。

至數日而重按之,始覺其中有僵硬之處,然後漸以延開,其勢日巨,而尚無高突形象。其皮膚之色澤如故,其膚表之肌肉亦如故,此附骨大疽發腫之次序,病家恆不自知為瘍證者也。若以腫勢之已發現者言之,則堅腫而四圍分明者,其證順;堅硬而畔岸散漫者,其證重。非毒勢之不聚,即元氣之不充也。

白話文:

過了幾天再次按壓,才感覺其中有僵硬的地方,然後逐漸蔓延開來,勢頭一天比一天大,但還沒有高突的形狀。皮膚的顏色光澤如常,皮膚表面的肌肉也和以前一樣。這是附骨疽腫脹的順序,病人往往不知道自己患了瘡證。如果以已經發現的腫脹勢態來說,堅硬腫大而四圍分明的,病情順利;堅硬而邊緣散漫的,病情嚴重。不是毒勢不積聚,就是元氣不充盛。

若堅腫大痛,按之四圍皆硬,而其中有一點獨軟者,則內已成膿矣。亦有軟腫散漫,杳無邊際,其人但苦其重而不作痛,則氣血大衰,斷非佳狀。此證甚有成膿而始終不痛者,蓋其人正不勝邪,神經之知覺不靈,邪正已不能相爭,所以毫不知痛,最為敗象。又有病起皮膚間,一粒如黍上有白頭(吾吳俗語,謂之毒㾦子。

白話文:

如果堅腫非常疼痛,按壓的時候四週都硬,中間有一點特別柔軟,那麼裡面已經形成膿了。也有軟腫散漫的,沒有邊際,人只覺得很重卻不疼,那就是氣血大衰,非常不好。這種情況下,有的人很可能會形成膿腫但始終不疼,這是因為正氣不勝邪氣,神經的知覺不靈敏,邪正雙方已經不能相爭,所以完全不覺得疼痛,這是最不好的徵兆。還有的人,疾病發生在皮膚間,有一粒像小米一樣的東西,上面有白色頭(我們吳地俗語稱之為「毒㾦子」)。

其形如暑天痱㾦之狀),故而皮膚肌肉,絲毫不變,無所謂腫也。然黍粒雖小,而或癢或痛,或且頑木如失知覺,經脈不利,牽強不仁,則必為外瘍大證。延至三日五日,而根圍漸大,腫堅且深,其後腐化,必不甚小,此腦疽、背疽、腹皮癰及疔毒等諸大瘍之腫勢也。若頭面額顱,頤頰口唇間見此黍粒,而或為麻木,或為癢痛者,則尤為疔毒之重候。

白話文:

這種膿瘡的形狀像夏天空調不佳時皮膚悶熱而生的痱子一般,因此皮膚和肌肉完全沒有變化,不會出現腫脹的狀況。然而,小米粒雖小,但或癢或痛,或完全麻木沒有感覺,經脈不通暢,勉強牽動時沒有知覺,那麼這種膿瘡一定會發展成為嚴重的外傷。經過三、五天,膿瘡的根部會逐漸增大,腫脹堅硬且深入體內,隨後開始潰爛,不會很小,這是腦疽、背疽、腹皮癰和疔毒等嚴重膿瘡的腫脹趨勢。如果在頭部、額頭、鼻子、下巴、嘴巴等部位出現這種小米粒狀的膿瘡,並且伴有麻木或癢痛的症狀,則更是疔毒嚴重的徵兆。

初起亦不腫,至其漸形腫硬,而大波軒然作矣。若頭面漫腫,無此黍粒,其腫或堅或軟,或亦作痛作癢,頃刻而起,其勢甚速。或有寒熱,或無寒熱,則大頭疫也。此證病家必以為外瘍,而瘍科或且不識,妄用刀針敷藥,誤人最多。實則風邪襲六陽之絡,疏表立驗。古所謂頭面腫為風者,此病是也。

白話文:

剛開始發病的時候,也不會腫脹,到逐漸出現腫脹變硬的症狀,這時波及的面積很大,突然發作起來了。如果頭面部腫脹,並沒有一粒一粒小小的腫起,腫脹或者是堅硬,或者是柔軟,還有的會疼痛和發癢,頃刻之間就出現,發展的速度很快。 有些病人會伴有發熱怕冷,或者沒有發熱怕冷的症狀,這就是大頭瘟疫。這種病,患者家屬往往認為是外科疾病,而外科大夫有時候也認不出來,胡亂的使用刀針和敷藥,耽誤患者的病情,這樣的情況非常多。 實際上,這種病是風邪侵襲六陽經絡造成的,用疏通表面的方法治療,就會立刻見效。古代說的頭面腫脹是風邪造成的,指的就是這種病。

又古有腳腫為濕之語,亦是確論。但辨其寒濕與濕熱而已。如其紅腫光亮,皆屬濕火。若但腫而不紅,則濕盛也。果屬寒濕,腫必不堅,脈必遲澀,舌必白膩。古人之治腳氣,恆用溫燥,皆專為寒濕立法。然大江以南,濕與熱並,凡腫處堅硬者,其濕最易化熱,非可與古書作一例論矣。

腫瘍大旨,不過如斯。

白話文:

古時候有「腳腫是濕邪引起的」的說法,這也是一個正確的論述。但是區別在於寒濕和濕熱。如果腳腫是紅腫光亮的,都屬於濕火。如果腳只是腫脹但是不紅,那就是濕邪盛了。如果是寒濕引起的,腫脹肯定不堅硬,脈搏肯定遲緩澁滯,舌頭肯定白膩。古代人治療腳氣,經常使用溫燥的藥物,都是專門針對寒濕的。但是在大江以南,濕邪和熱邪同時存在,凡是腫脹處堅硬的,濕邪最容易化熱,不能完全按照古書來治療。

若至潰後,則膿毒必求其爽利,自然腫處漸消,庶為順境。膿不爽,則腫不能退。若膿已暢達,而腫猶堅硬,則膿水濃厚者,為毒未淨,為實證;膿水清澈者,為正不足,為虛證。辨別治之,無餘蘊也。

白話文:

如果到了潰爛之後,那麼膿的毒素必須要清乾淨,這樣一來腫脹的地方自然就會逐漸消下去,這纔算是一種好的情況。膿水不清乾淨,那麼腫脹就無法消退。如果膿汁已經完全清乾淨了,但是腫脹仍然很堅硬,那麼如果是膿水濃厚的,就是說明毒素還沒有清除乾淨,這是實證;如果是膿水清澈的,就是說明正氣不足,這是虛證。辨別清楚之後再進行治療,就沒有什麼遺留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