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

《癘瘍機要》~ 上卷 (3)

回本書目錄

上卷 (3)

1. 兼症治法

一怔忡無寐,或兼衄血便血,若內熱晡熱,作渴飲湯,肢體倦怠,此脾血虛而火動也,用四君子加芎歸;若思慮傷脾動火而致,用歸脾湯加山梔;若發熱晡熱,用八珍湯加酸棗仁、茯神、遠志;若因心血虛損,用柏子仁散。大抵此症皆心脾血少所致,但調補胃氣,則痰清而神自安,不必專於清熱治痰。

一發熱惡寒,若肢體倦怠,煩躁作渴,氣高而喘,頭痛自汗者,此內傷氣血也,用補中益氣湯,加五味、麥門。怠倦食少,大便不調,小便頻數,灑淅惡寒者,此脾肺氣虛也,用升麻益胃湯。煩躁作渴,體倦少食,或食而不化者,此脾氣虛熱也,用六君子湯。

一發熱在午前,脈數而有力者,氣分熱也,用清心蓮子飲。脈數而無力者,陽氣虛也,用補中益氣湯。午後脈數而有力者,血分熱也,用四物湯加牡丹皮。脈數而無力者,陰血虛也,用四物湯加參、術。熱從兩脅起者,肝虛也,用四物湯加參、朮、黃耆。從臍下起者,腎虛也,用四物湯加參、朮、黃柏、知母、五味、麥門、肉桂,或六味丸。

其熱晝見夜伏,夜見晝止,或去來無定時,或起作無定處,或從腳起者,此無根虛火也,須用加減八味丸,及十全大補湯,加麥門、五味,更以附子末唾津調搽湧泉穴。若形體惡寒喜熱飲食者,陽氣虛寒也,急用八味丸。

一口乾,若惡冷飲食者,胃氣虛而不能生津液也,用七味白朮散。若喜冷飲食者,胃火盛而消爍津液也,須用竹葉石膏湯。夜間發熱口渴者,腎水弱而不能上潤也,當用六味地黃丸。若因汗下之後而有前患,胃氣虛也,宜用八珍湯主之。

一作渴,若煩躁飲冷者,屬上焦實熱,用涼膈散。兼大便秘結者,屬上焦實熱,用清涼飲。若用克伐之藥而渴者,氣血虛也,急用八珍湯六味丸。

一耳聾耳鳴,若左寸關脈弦數者,心肝二經虛熱也,用四物湯加山梔、柴胡生陰血。右寸關脈浮大者,脾肺二經虛熱也,用補中益氣湯加山梔、桔梗培陽氣。若因怒便作,用小柴胡湯加山梔、芎、歸清肝涼血。若午前甚用小柴胡湯加參、耆、歸術補氣清肝。午後甚用四物湯加酒炒黑黃柏、知母、五味補陰降火。

如兩足心熱屬腎虛,用六味丸以壯水之主。兩足冷屬陽虛,用八味丸以益火之源。

一項強口噤,腰背反張者,氣血虛而發痙也。仲景張先生云:足太陽病發汗太多則痙,風病下之則痙,復發汗則加拘急,瘡家發汗則痙。蓋風能散氣,故有汗而不惡寒,曰柔痙。寒能澀血,故無汗而惡寒,曰剛痙。皆因內虛復汗亡津血,筋無所養而然,悉屬虛象,非風症也,當大補氣血為主。

故產婦潰瘍,勞傷氣血,濕熱相火,誤服克伐之劑者多患之,其義可見。近以痙為痓傳寫之誤也。

白話文:

兼症治法

一、心悸失眠:

  • 如果心悸失眠,或者同時有流鼻血、大便出血,如果伴隨內熱、午後發熱、口渴想喝水、身體疲倦,這是因為脾血虛弱導致虛火妄動,可以用四君子湯加上川芎、當歸來治療。
  • 如果是因為思慮過度、損傷脾胃而引發虛火導致的,可以用歸脾湯加上梔子來治療。
  • 如果發熱、午後發熱,可以用八珍湯加上酸棗仁、茯神、遠志來治療。
  • 如果是因為心血虛損引起的,可以用柏子仁散來治療。
  • 總體來說,這種症狀都是因為心脾血虛導致,只要調理補養胃氣,就能使痰液清除,精神自然安寧,不一定要專注於清熱化痰。

二、發熱惡寒:

  • 如果發熱惡寒,同時伴隨身體疲倦、煩躁口渴、呼吸急促、頭痛自汗,這是因為內傷氣血導致的,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上五味子、麥門冬來治療。
  • 如果身體疲倦、食慾不振、大便不正常、小便次數頻繁、發冷顫抖,這是因為脾肺氣虛,可以用升麻益胃湯來治療。
  • 如果煩躁口渴、身體疲倦、食慾不振或吃了難以消化,這是因為脾氣虛弱有熱,可以用六君子湯來治療。

三、發熱時段與脈象:

  • 如果發熱在上午,脈搏跳動快而有力,這是氣分有熱,可以用清心蓮子飲來治療。

  • 如果脈搏跳動快而無力,這是陽氣虛弱,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

  • 如果午後發熱,脈搏跳動快而有力,這是血分有熱,可以用四物湯加上牡丹皮來治療。

  • 如果脈搏跳動快而無力,這是陰血虛弱,可以用四物湯加上人參、白朮來治療。

  • 如果發熱從兩脅開始,這是肝虛,可以用四物湯加上人參、白朮、黃耆來治療。

  • 如果發熱從肚臍下方開始,這是腎虛,可以用四物湯加上人參、白朮、黃柏、知母、五味子、麥門冬、肉桂,或用六味丸來治療。

  • 如果發熱白天出現晚上消失,或晚上出現白天消失,或發作時間不定,或發作部位不定,或從腳開始發熱,這都是無根虛火,需要用加減八味丸,以及十全大補湯,加上麥門冬、五味子來治療,還可以將附子末用唾液調和塗抹在湧泉穴。

  • 如果體形怕冷喜歡溫熱飲食,這是陽氣虛寒,要趕緊用八味丸來治療。

四、口乾:

  • 如果口乾,而且喜歡吃冷的食物,這是胃氣虛弱,無法產生津液,可以用七味白朮散來治療。
  • 如果喜歡吃冷的食物,這是胃火旺盛,消耗津液,需要用竹葉石膏湯來治療。
  • 如果夜間發熱口渴,這是腎水不足,無法向上滋潤,應該用六味地黃丸來治療。
  • 如果因為出汗或瀉下之後出現之前的口乾症狀,這是胃氣虛弱,適合用八珍湯來治療。

五、口渴:

  • 如果口渴,同時煩躁想喝冷飲,這是上焦實熱,可以用涼膈散來治療。
  • 如果同時大便乾結,也是上焦實熱,可以用清涼飲來治療。
  • 如果因為使用過於攻伐的藥物而導致口渴,這是氣血虛弱,要趕緊用八珍湯、六味丸來治療。

六、耳聾耳鳴:

  • 如果左手寸關脈脈象呈現弦數,這是心肝二經虛熱,可以用四物湯加上梔子、柴胡來滋養陰血。

  • 如果右手寸關脈脈象呈現浮大,這是脾肺二經虛熱,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上梔子、桔梗來培補陽氣。

  • 如果是因為發怒而發作,可以用小柴胡湯加上梔子、川芎、當歸來清肝涼血。

  • 如果是上午發作嚴重,可以用小柴胡湯加上人參、黃耆、當歸、白朮來補氣清肝。

  • 如果是下午發作嚴重,可以用四物湯加上酒炒黑黃柏、知母、五味子來滋陰降火。

  • 如果兩腳心發熱,屬於腎虛,可以用六味丸來滋補腎陰。

  • 如果兩腳發冷,屬於陽虛,可以用八味丸來溫補腎陽。

七、頸項強直、口噤、腰背僵硬:

  • 如果頸項強直、口噤、腰背僵硬,這是因為氣血虛弱導致的痙攣。

  • 醫家張仲景說:足太陽病過度發汗會導致痙攣,風病用瀉法也會導致痙攣,再次發汗會加重拘急,瘡瘍病人發汗也會導致痙攣。

  • 因為風能散氣,所以有汗但不會怕冷,稱為「柔痙」。寒能使血瘀滯,所以沒有汗但怕冷,稱為「剛痙」。

  • 這些都是因為體內虛弱,又因為發汗而耗損津液血液,導致筋脈失去滋養而發病,全部都屬於虛症,並非風邪所致,應該以大補氣血為主。

  • 所以產婦、潰瘍病人、勞累損傷氣血、濕熱火旺,如果誤用攻伐的藥物,很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其中的道理很明顯。

  • 現在將「痙」寫成「痓」是傳抄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