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

《癘瘍機要》~ 下卷 (10)

回本書目錄

下卷 (10)

1. 各症方藥

化䘌丸,治諸疳生蟲,不時啼哭,嘔吐清水,肚腹脹痛,唇口紫黑,腸頭濕䘌。

蕪荑,青黛,蘆薈,蝦蟆(燒灰),川芎,白芷,胡黃連,上各另為末等分,豬膽浸膽成糕,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後並臨臥,杏仁湯下。

大肥兒丸,治脾疳飲食少思,肌肉消瘦,肚大頸細,發稀成穗,項間結核,發熱作渴,精神倦怠,便去酸臭,愛食泥土,或口鼻頭瘡,或肚見青筋,齧齒下利,便白五疳,即四味肥兒丸加乾蟾一兩,蕪荑五錢。

天麻丸,治肝疳眼目生翳,昏花濕爛等症。

青黛,川黃連,天麻,五靈脂,川芎,夜明砂(微炒),蘆薈,龍膽草,防風,蟬蛻(去足,各一錢),全蠍(二枚,焙),麝香(少許),上為末,豬膽汁浸糕,丸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滾湯下。

阿魏膏,治一切痞塊,不拘年月遠近,甚者口齒蝕傷,更服蘆薈丸。

羌活,獨活,玄參,官桂,赤芍藥,穿山甲,生地黃,兩頭尖,大黃,白芷,天麻(各五錢)槐柳桃枝(各三錢),紅花(四錢),木鱉子(二十枚去殼),亂髮(如雞子大一塊,洗去膩),上用香油二斤四兩,煎至黑色,去渣入發,再煎,待發化盡,去渣,徐下黃丹一斤,煎至軟硬得中,方入芒硝四錢、阿魏四錢、蘇合油、麝香、沒藥各五錢,調勻即成膏矣。攤貼患處,內服消積丸藥,黃丹須真正者效。

凡貼膏藥,先用朴硝隨患處大小鋪之,約半寸厚,以紙蓋之,用熨斗熨良久,如硝耗再加熨之,熨二時許,方貼膏藥,若是肝積,加蘆薈末同熨。

大防風湯,治膝風腫痛,不問已潰未潰。

附子(炮去皮),牛膝(酒浸),甘草(炙,各一錢),人參,杜仲(薑製),當歸(酒浸),羌活,防風,白芍藥(炒),黃耆(各二錢),川芎(一錢五分),熟地黃(用生者,蒸一日忌鐵器,二錢)上每服三五錢,姜水煎空心服,進三五劑,更服六味地黃丸二三服。

獨活湯,治鶴膝風,不問腫潰疼痛,及腰背四肢不仁。

獨活,當歸,白朮,黃耆(炒),薄桂,牛膝(各一錢),甘草(炙五分),上薑蔥水煎服,量兒加減。

清熱消毒散,治癰疽陽症腫痛,發熱作渴。

黃連(炒),山梔,連翹,當歸(各五分),川芎,芍藥(炒),生地黃,金銀花(各一錢),甘草(五分),上水煎服。

神功散,治瘡毒未成者用之內消,加乳、沒尤妙。

黃柏(炒),草烏(炒),血竭(等分),上各另為末和勻,用漱口水調搽,小兒丹瘤,用之亦效,已砭者用之作痛。

乳香定痛散,治瘡瘍潰爛疼痛。

乳香,沒藥(各三錢),滑石(七錢),寒水石(一兩,煅),冰片(二錢),上為細末,搽患處,痛即止,甚效。

白話文:

各症方藥

化䘌丸:治療各種疳病引起的生蟲、時常啼哭、嘔吐清水、肚子脹痛、嘴唇發紫發黑、腸子濕爛等症狀。

藥材:蕪荑、青黛、蘆薈、蛤蟆(燒成灰)、川芎、白芷、胡黃連,以上各味藥材分別研磨成粉,等份混合,用豬膽汁浸泡後製成藥糕,再搓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三十丸,飯後或睡前用杏仁湯送服。

大肥兒丸:治療因脾虛引起的疳病,症狀有食慾不振、肌肉消瘦、肚子大脖子細、頭髮稀疏呈穗狀、頸部淋巴結腫大、發熱口渴、精神疲倦、大便酸臭、喜歡吃泥土、或者口鼻生瘡、肚子出現青筋、磨牙腹瀉、大便呈白色等五疳病症。此方是在四味肥兒丸的基礎上,加入一兩的乾蟾和五錢的蕪荑。

天麻丸:治療肝疳引起的眼睛長翳、視力模糊、眼睛濕爛等症狀。

藥材:青黛、川黃連、天麻、五靈脂、川芎、夜明砂(稍微炒過)、蘆薈、龍膽草、防風、蟬蛻(去除足部,各一錢)、全蠍(二枚,焙乾)、麝香(少許)。以上藥材研磨成粉,用豬膽汁浸泡後製成藥糕,再搓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阿魏膏:治療各種硬塊腫塊,不論時間長短,嚴重的甚至會導致牙齒受損,此時可以同時服用蘆薈丸。

藥材:羌活、獨活、玄參、官桂、赤芍藥、穿山甲、生地黃、兩頭尖、大黃、白芷、天麻(各五錢)、槐樹枝、柳樹枝、桃樹枝(各三錢)、紅花(四錢)、木鱉子(二十枚,去殼)、亂髮(像雞蛋大小的一團,洗去油膩)。先用香油二斤四兩,將以上藥材煎至黑色,去除藥渣後加入頭髮,繼續煎熬至頭髮化盡,再次去除藥渣,慢慢加入黃丹一斤,煎至軟硬適中,最後加入芒硝四錢、阿魏四錢、蘇合油、麝香、沒藥各五錢,攪拌均勻即成藥膏。將藥膏攤在患處貼敷,同時內服消積的藥丸。黃丹必須使用正品才能有效。

凡是貼膏藥,先用朴硝鋪在患處,厚度約半寸,用紙覆蓋,用熨斗熨燙一段時間,如果朴硝用完再加,反覆熨燙約兩個小時,再貼上膏藥。如果是肝積,可以加入蘆薈末一起熨燙。

大防風湯:治療膝關節腫痛,不論是否潰爛。

藥材:附子(炮製去皮)、牛膝(用酒浸泡)、甘草(炙烤,各一錢)、人參、杜仲(用薑製)、當歸(用酒浸泡)、羌活、防風、白芍藥(炒過)、黃耆(各二錢)、川芎(一錢五分)、熟地黃(用生的,蒸煮一天,忌用鐵器,二錢)。每次服用三至五錢,用薑水煎煮後空腹服用,服用三至五劑後,再服用六味地黃丸二三劑。

獨活湯:治療鶴膝風(膝關節腫脹變形,形似鶴膝),無論腫脹潰爛疼痛,以及腰背四肢麻木。

藥材:獨活、當歸、白朮、黃耆(炒過)、薄桂、牛膝(各一錢)、甘草(炙烤,五分)。用薑蔥水煎煮後服用,用量根據兒童年齡大小調整。

清熱消毒散:治療癰疽(毒瘡)陽症,症狀有腫痛、發熱、口渴。

藥材:黃連(炒過)、山梔、連翹、當歸(各五分)、川芎、芍藥(炒過)、生地黃、金銀花(各一錢)、甘草(五分)。用水煎煮後服用。

神功散:治療尚未形成膿瘡的毒瘡,使其消散,加入乳香、沒藥效果更佳。

藥材:黃柏(炒過)、草烏(炒過)、血竭(等份)。以上藥材分別研磨成粉,混合均勻,用漱口水調勻後塗抹患處。對兒童的丹瘤也有療效,已經用針刺破的患處,使用此藥會感到疼痛。

乳香定痛散:治療瘡瘍潰爛疼痛。

藥材:乳香、沒藥(各三錢)、滑石(七錢)、寒水石(一兩,煅燒)、冰片(二錢)。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塗抹患處,疼痛即刻停止,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