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癘瘍機要》~ 下卷 (7)
下卷 (7)
1. 各症方藥
清燥飲,治氣血衰弱,濕熱乘之,遍身痠軟,或濕熱行令,肺金受邪,腎無所養,小便赤少,大便不調,或腰腿痠軟,體重麻木,或頭暈食少,自汗口乾,胸滿氣促,懶於言語。
黃耆,蒼朮(各一錢),人參,白朮,神麯(炒),陳皮(各五分),甘草(炙),黃柏(炒),麥門冬,當歸(各三分),葛根,澤瀉,青皮(各二分),五味子(九粒),上水煎服。
二神丸,治脾胃不足,侵晨作瀉或不時去後,飲食少思,肌肉消瘦。
補骨脂(四兩),肉豆蔻(二兩),生薑(四兩),紅棗(四十九枚),上用水一盞煮薑棗,至水乾取棗肉和藥末杵勻,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淡鹽湯下。
六味丸(一名地黃丸。加肉桂、五味,名加減八味丸),治腎虛發熱作渴,痰咳頭暈,喉燥唇裂,腰腿痠軟,或自汗盜汗,便血諸血,失音水泛為痰,小便淋澀等症。
熟地黃(自制,八兩),山茱萸(去核),乾山藥(各四兩),牡丹皮,白茯苓,澤瀉(各三兩),上為末,地黃杵膏加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食前滾湯下。
加減金匱腎氣丸,治脾胃虛腰重腳腫,小便不利;或肚腹腫脹,四肢浮腫;或喘急痰盛,已成蠱症,其效如神。
白茯苓(三兩),附子(五錢),川牛膝,肉桂,車前子,澤瀉,山茱萸,山藥,牡丹皮(各一兩),熟地黃(四兩,酒拌杵膏),上為末,和地黃加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米飲下。
五味異功散,治脾胃虛弱,飲食少思,或食而難化,大便不實等症。
人參,白朮(炒),茯苓(各二錢),甘草(炙),陳皮(各一錢),上水煎服。
四神丸,治脾胃虛弱,大便不實,飲食少思等症。
肉豆蔻,五味子(各二兩),補骨脂(四兩),吳茱萸(炒,一兩),上為末,水二碗,生薑八兩,紅棗百枚,煮熟取棗肉,和末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食前白湯下。
愈風丹,治諸風肢體麻木,手足不隨等症。
天麻,牛膝(酒浸焙),萆薢,玄參(各六兩),杜仲(七兩),羌活(十四兩),當歸,熟地黃(自制),生地黃(各一斤),獨活(五兩),肉桂(三兩),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溫酒下。
瀉白散,治肺經實熱咳嗽。
桑白皮,地骨皮(各一兩),甘草(五錢),上為末,每服三錢,白湯調下。
半夏白朮天麻湯,治寒熱所郁,大便不利,或嘔不食,痰唾稠黏,頭目眩暈,喘促氣短,或頭痛身重,四肢逆冷。
半夏,天麻,黃耆,人參,蒼朮,陳皮,澤瀉,茯苓(各一錢五分),白朮,神麯(炒,各一錢),大麥芽,乾薑(炒黑,各三分),黃柏(酒製,二分),上每服五錢,水煎服。
白話文:
清燥飲,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氣血虛弱,又受到濕熱侵擾,導致全身痠軟無力,或者因為濕熱流行,傷害肺部,使得腎臟得不到滋養,出現小便量少且顏色偏紅,大便不順暢,又或者腰腿痠軟,身體沉重麻木,或是頭暈、食慾不佳、容易流汗、口乾舌燥、胸悶氣短、懶得說話等症狀。
藥方組成:黃耆、蒼朮(各一錢)、人參、白朮、炒過的麥芽(各五分)、陳皮(五分)、炙甘草(五分)、炒過的黃柏(三分)、麥門冬(三分)、當歸(三分)、葛根(二分)、澤瀉(二分)、青皮(二分)、五味子(九粒)。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二神丸,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脾胃虛弱,導致清晨腹瀉或不定時拉肚子,食慾不佳,身體消瘦。
藥方組成:補骨脂(四兩)、肉豆蔻(二兩)、生薑(四兩)、紅棗(四十九枚)。先用水煮生薑和紅棗,煮到水乾,取出棗肉,和藥粉一起搗勻,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七十丸,用淡鹽水送服。
六味丸(又名地黃丸,若加上肉桂和五味子,則稱為加減八味丸),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腎虛發熱口渴、咳嗽有痰、頭暈、喉嚨乾燥嘴唇乾裂、腰腿痠軟,或者容易自汗、盜汗、便血、其他各種出血、聲音沙啞、痰多、小便不順等症狀。
藥方組成:熟地黃(自製,八兩)、山茱萸(去核,四兩)、乾山藥(四兩)、牡丹皮(三兩)、白茯苓(三兩)、澤瀉(三兩)。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將熟地黃搗成膏狀,加入煉製過的蜂蜜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八十丸,在空腹吃飯前,用熱水送服。
加減金匱腎氣丸,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脾胃虛弱導致腰部沉重、腳部腫脹、小便不順暢;或者肚子腫脹、四肢水腫;或者呼吸急促、痰多,甚至已經變成蠱症,效果非常顯著。
藥方組成:白茯苓(三兩)、附子(五錢)、川牛膝(一兩)、肉桂(一兩)、車前子(一兩)、澤瀉(一兩)、山茱萸(一兩)、山藥(一兩)、牡丹皮(一兩)、熟地黃(四兩,用酒拌過後搗成膏狀)。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和熟地黃膏一起加入煉製過的蜂蜜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八十丸,在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五味異功散,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佳,或者吃了東西難以消化,大便稀溏等症狀。
藥方組成:人參(二錢)、炒過的白朮(二錢)、茯苓(二錢)、炙甘草(一錢)、陳皮(一錢)。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四神丸,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脾胃虛弱,大便稀溏,食慾不佳等症狀。
藥方組成:肉豆蔻(二兩)、五味子(二兩)、補骨脂(四兩)、炒過的吳茱萸(一兩)。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另外,用水煮生薑(八兩)和紅棗(一百枚),煮熟後取棗肉,和藥粉一起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七十丸,在空腹吃飯前用白開水送服。
愈風丹,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肢體麻木,手腳不靈活等症狀。
藥方組成:天麻(六兩)、用酒浸泡後烘乾的牛膝(六兩)、萆薢(六兩)、玄參(六兩)、杜仲(七兩)、羌活(十四兩)、當歸(一斤)、自製熟地黃(一斤)、生地黃(一斤)、獨活(五兩)、肉桂(三兩)。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加入煉製過的蜂蜜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十丸,用溫酒送服。
瀉白散,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肺熱引起的咳嗽。
藥方組成:桑白皮(一兩)、地骨皮(一兩)、甘草(五錢)。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白開水調服。
半夏白朮天麻湯,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寒熱交雜,導致大便不順暢,或者嘔吐、不想吃東西、痰液濃稠、頭暈目眩、呼吸急促、氣短,或者頭痛、身體沉重、四肢冰冷等症狀。
藥方組成:半夏(一錢五分)、天麻(一錢五分)、黃耆(一錢五分)、人參(一錢五分)、蒼朮(一錢五分)、陳皮(一錢五分)、澤瀉(一錢五分)、茯苓(一錢五分)、白朮(一錢)、炒過的麥芽(一錢)、炒黑的乾薑(三分)、用酒炮製過的黃柏(二分)。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煮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