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十藥神書》~ 癸字補髓丹 (1)
癸字補髓丹 (1)
1. 癸字補髓丹
久癆虛憊,髓干精竭,血枯氣少,服煎藥愈後,服此藥。
豬脊膂(一條),羊脊膂(一條),團魚(一枚),烏雞(一隻)
四味制淨,去骨存肉,用酒一大碗,於沙甕內煮熟擂細,再用後藥。
大山藥(五條),蓮肉(半斤),京棗(一百枚),霜柿(十個)
四味修制淨,用井花水一大瓶,於沙甕內煮熟擂細,於前熟肉一處,用慢火熬之,卻下。
明膠(四兩),黃蠟(三兩)
白話文:
患久病體虛,精氣神耗損嚴重,血氣不足。服用煎藥後身體有所恢復,可以服用以下藥物:
取一條豬脊骨,一條羊脊骨,一隻團魚,一隻烏雞,將它們清洗乾淨,去除骨頭,只留肉。用一大碗酒在沙鍋裡煮熟,再研磨成細末。
接著,取五條山藥,半斤蓮子,一百枚京棗,十個霜柿,將它們清洗乾淨,用井水煮熟後研磨成細末。與先前煮熟的肉末混合在一起,用小火慢熬。
最後加入四兩明膠和三兩黃蠟。
上二味逐漸下,與前八味和一處,研成膏子,和平胃散末,四君子湯末,並知母黃柏末各一兩,共一十兩,搜和成劑,如十分堅硬,入白蜜同熬,取起放青石上,用水捶打如泥,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不拘時候,棗湯下。
白話文:
將上兩味藥材逐漸加入,與前八味藥材混合均勻,研磨成膏狀,再與和平胃散末、四君子湯末、知母黃柏末各一兩混合,總共十兩,充分混合後製成藥劑。如果藥劑太硬,可以加入白蜜一起熬煮,然後取出放在青石板上,用水捶打至如泥狀,再丸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百丸,不拘時間,用棗湯送服。
豬羊脊膂雞團魚,煮擂宜當去骨需。霜柿十枚京棗百,建蓮八兩五條薯。熟和前味熬文火,黃蠟明膠漸入諸。知柏四君平胃末,各和一兩制丸茹。
白話文:
豬、羊的脊椎骨、雞肉丸子和魚,煮成湯並擂碎,必須把骨頭去掉。霜柿十個,京棗一百個,福建蓮子八兩,山藥五條。將前面煮好的湯與這些材料一起用文火慢慢熬,再加入黃蠟和明膠。用知母、柏子仁、四君子湯的粉末(用於調理脾胃),各取一兩,混合均勻,做成藥丸服用。
陳修園按:久癆虛憊,髓干精竭等症,服煎藥愈後,服此藥二十字,是為虛癆既愈症,籌一善後之計,實為虛癆窮極症,覓一回春之路也。虛癆至六極之候,凡和解溫涼補瀉之藥,無不歷試。初服間或少效,久之無不增劇,名醫俱束手無策。然藥以治病,食以養人,二語參透,大有妙議。
白話文:
陳修園說:久患癆病,體虛力弱,骨髓枯竭,精氣耗盡等症狀,服用煎藥治癒後,再服此藥方,這是為了虛癆病治癒後,謀求善後之策,實際上是為虛癆病危重症,尋找恢復健康的途徑。虛癆病發展到極其嚴重的程度,凡是和解、溫補、涼補、瀉下等各種藥物,都已試用過了。開始服用時,偶爾會有一點效果,但時間一長,病情反而加重,名醫們都束手無策。然而,藥物是用來治病的,飲食是用來養人的,將這兩句話參透,就會有妙計。
蓋得病日久,日在藥中,禾黍之腸,改充雜草,腸胃之所惡者藥也,若更以藥投之,是重困之而不能堪矣。先生用山藥、蓮肉、京棗、霜柿,取日食之果菜,以悅脾胃之性情,用豬髓、羊髓、團魚、烏雞、牛膠,日用之肉食,以充脾胃之虛餒,即扁鵲所謂損其脾者,調其飲食。《內經》所謂精不足者,補之以味是也。
白話文:
時間久了生病,每天都在吃藥,五穀雜糧的腸子,都變成了雜草,腸胃所厭惡的東西就是藥,如果再用藥物來治療,就會加重負擔而無法承受。先生使用山藥、蓮肉、京棗、霜柿,取來日常食用的果蔬,來愉悅脾胃的特性,使用豬髓、羊髓、團魚、烏雞、牛膠,每日用肉食來補充脾胃的虛弱,就是扁鵲所說的損耗了脾胃,那就要調理飲食。《內經》中所說的精不足的,就要用味道來補充。
惟方中黃蠟一味,俗醫見之,無不驚駭。《本草備要》謂服此物,著於腸胃,令人瀉利不止,而不知此物性澀,豈能作瀉?威喜丸用此熔化為丸。王晉三注云:黃蠟性味緩澀,有續絕補髓之功,專調斫喪之陽,分理潰亂之精,故為元陽虛憊,遺濁帶下之神品。俗傳本草之害人,往往如此,況此丹盡屬骨肉有情之品,溫養吾身之氣血,與無情之草木懸殊。葉天士用人乳粉、秋石霜、血餘灰之類,引人身之膏脂,以為繼續之計,亦由此方中悟出。
白話文:
只有方劑裡寫的黃蠟這一味,一般的醫生看見了都會感到驚訝。《本草備要》中說服用這種藥物,會堆積在腸胃裡,使人反覆瀉肚,卻不知道這種黃蠟性味緩澀,哪裡能夠使人瀉肚?威喜丸是用這種藥物熔化後製成的藥丸。王晉三的注釋中說:黃蠟性味緩澀,能續接正氣、補益精髓,專門調整斷絕的陽氣,分理潰亂的精華,因此是元陽虛弱、遺濁帶下的神奇藥物。俗話中流傳的本草藥物會害人,往往就是像現在這種情況,況且這種藥丸全部都屬於有生命的骨肉,溫養我們身體的氣血,與沒有情感的草木藥物有著很大的分別。葉天士用人乳粉、秋石霜、血餘灰這一類藥物,引導人體的油脂,作為繼續時間的藥方,也是從這種藥方中領悟出來的。
若紫河車汙穢有毒,服之無不發熱減食,豈非惑於以人補人之說,忍心害理,適以自凊也耶?又按:明膠是取嫩肥黃牛皮,以河水製造為之,或用牛肉煎法去滓,再熬成膏,每斤入薑製半夏末二兩,名為霞天膏,治癆傷久嗽。乾隆丁未,余肄業鰲峰書院,孟瓶庵師言其督學四川時,患嗽數月,同寅制饋,因素不食牛,拜受而不敢嘗。
白話文:
如果紫河車不乾淨有毒,吃了它都會發燒、食慾不振,難道不是迷惑於以人來補人這種說法,忍心損害天理,反而是自找麻煩嗎?另據記載:明膠是用新鮮肥嫩的黃牛皮,用河水製造而成,或用牛肉煎煮過濾雜質,再熬成膏狀。每斤加入生薑和半夏各二兩,稱為霞天膏,用來治療肺癆、久咳。乾隆丁未年,我在鰲峯書院讀書時,蒙瓶庵老師告訴我,他督學四川時,患了數月的咳嗽,同僚們送他霞天膏,他一向不吃牛,但只好拜謝而不敢嚐。
署中閱卷張友,患痰症二十餘載,喜而嘗之,膠痰成塊,吐出甚多,半月全愈,身體立見壯健,附志之以廣其傳。
白話文:
有一位叫張友的中醫正在審閱文卷,他患有痰症二十多年了。他高興地嚐了嚐,膠痰結成塊,吐出很多,半個月就完全好了,身體馬上變得強壯。我把它記錄下來,以廣為傳播。
王節齋云:人若色欲過度,傷損精血,必生陰虛火動之病,睡中盜汗,午夜發熱,哈哈咳嗽,倦怠無力,飲食少進,甚則痰涎泄血,咯吐出血,或咳血、吐血、衄血,身熱脈沉數,肌肉消瘦,此名癆瘵,最重難治。輕者用藥數十服,重者期以歲年,然必須病人惜命,堅心定志,絕房室,息妄想,戒惱怒,節飲食,以自培其根,此謂內外交治,可獲全功。
白話文:
王節齋說:一個人如果縱慾過度,會損傷精血,一定會生出陰虛火動的疾病,睡覺時盜汗,半夜發熱,哈哈咳嗽,疲倦無力,吃的東西越來越少,嚴重的還會吐痰、吐血,咯血、嘔血、鼻血,身體發熱、脈搏沉而且快,肌肉消瘦,這種病 называется туберкулёзом, дуже важко піддається лікуванню. У легких випадках ліки приймаються кілька десятків разів, у важких випадках термін лікування становить рік, але при цьому хворий повинен дуже цінувати своє життя, твердо вирішити, залишити сексуальні контакти, позбутися фантазій, уникнути гніву і роздратування, контролювати свій раціон, щоб самостійно виростити свій корінь, це називається внутрішньо-зовнішнє лікування, можна досягти повного успіху.
潘按:古人所謂虛勞,皆是純虛無陽之症,與近日之陰虛火旺者,吐血咳嗽正自相反,誤用必斃。近日吐血咳嗽之病,有似虛勞,其實非虛勞也。當奉此書,細推其理,次第施治,不致害人為幸甚。
白話文:
潘按語:古人所說的虛勞(症),都是純粹虛弱而沒有陽氣的病症,這與近來(流行的)陰虛火旺的吐血咳嗽正相反,(如果)誤用(古人的方法),一定會導致死亡。目前吐血咳嗽的疾病(症狀),雖然類似虛勞,但實際上並不是虛勞病。希望大家能夠尊重這本書,仔細推敲其中的道理,順序施治,不要害人,那就非常好了。
周氏總注:予讀此十方,俱出人意表,其間次第緩急,可為千百世法,即不必十方並用,要無能出其範圍者矣。一方之中,自得肯綮,即不必全用其藥,亦可細推其理矣。乃今日之治血症者,輒用六味地黃增減,冀其收功,皆由《醫貫》入手,而未嘗從《神書》體會者也。
白話文:
周氏總注:我讀這十個藥方,都出乎意料之外,這些藥方之中按輕重緩急的次序排列,可以作為千百代的準則,即使不必十個藥方同時使用,也不會超出這些藥方的範圍。一方藥之中,只要找到關鍵藥物,就不必全部使用其藥物,也可以仔細推敲其中道理。但是,如今治療血癥的醫生,往往使用六味地黃丸加減來治療,希望收到效果,都是從《醫貫》中得到的,而沒有從《神書》中體會到。
彼之腎水衰,(足少陰)則火炎為患,壯水之主,可鎮陽光,孰知人之患此病者,陰虛(腎)固多,而他因者,亦復不少。假如從勞役飢飽而得者,其傷在足太陰(脾)矣;從憂患而得者,其傷在手少陰(心)矣;從嗜飲而得者,其傷在手太陰(肺)矣;從憤怒而得者,其傷又在足厥陰(肝)矣。此足致吐血、咳血、咯血等症,豈一壯水可以勝其任乎?總之,人身之血,附氣而行者也。
白話文:
這個人的腎水衰竭(足少陰經),因而火炎成為患害,而壯大的水是主宰陰寒的,可以鎮壓陽光的燥烈,其實人們患此病的人,陰虛(腎虛)的人的確很多,但其他原因的人,也不在少數。假如是從勞役飢餓飽滿而得病的人,那麼他的損傷就在足太陰經(脾經);從憂愁憂患而得病的人,那麼他的損傷就在手少陰經(心經);從嗜酒而得病的人,那麼他的損傷就在手太陰經(肺經);從憤怒而得病的人,那麼他的損傷又再足厥陰經(肝經)。這些都能導致吐血、咳血、咯血等癥狀,豈是一壯水就能擔當起這個任務來克服的呢?總的來說,人體之血,是依附氣而運行的。
一臟傷,則氣必不調,而血遂溢於外。故逆則上出,墜則下行,滯則阻痛,寒則凝,熱則散,此自然之勢也。後之君子,於診視之際,聞問之餘,斟酌而得其情否乎?果能於此著眼,視其病之所傷在何臟?脈之所傷在何部?時之所值在何季?思過半矣。曾治一咯血之人,平日極勞,每咯紫黑色俱成小塊者,然必是飽食則多,少食則少,不食或少或無,余以韭汁童便製大黃治之,二服可安,後以補中益氣湯加血藥而愈。知者以為怪妄,予謂極平常,蓋實從《神書》究心,而置《醫貫》為談料者也。
白話文:
一個臟器受到了損傷,氣血的運行就會失調,血液就會溢出體外。所以,氣血上逆就會從上部溢出,氣血下墜就會從下部溢出,氣血運行不暢就會導致疼痛,氣血寒涼就會凝固,氣血燥熱就會散失,這是自然發展的趨勢。後世的學者,在診視病人時,在詢問病情的同時,是否能夠仔細斟酌,獲得病情的真實情況呢?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就能夠看出病人的臟器在哪裡受傷,脈象在哪個部位受損,發病的時間是在哪個季節,那麼病情的診斷就已經完成了一大半了。我曾經治療過一位咯血的病人,他平日裡勞累過度,每次咯出的血都是紫黑色的小塊狀,而且一定是在飽食後咯得多,少食後咯得少,不進食時或者咯得少或者不咯。我用韭汁童便配製大黃來治療他,吃了兩服藥病情就安定下來了,後來又用補中益氣湯加血藥治療,他的病就痊癒了。知道這件事的人認為很奇怪,而我卻認為很平常,因為我是從《神書》中用心研究,而把《醫貫》當成談笑資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