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曉亭

《瘋門全書》~ 述古八則

回本書目錄

述古八則

1. 述古八則

素問脈要精微論曰。脈風。成為癘風。又風論曰。風寒客於脈而不去。名曰癘風。癘風者。營衛熱胕。其氣不清。故使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

白話文:

《素問·脈要精微論》中說,脈中的風氣,會形成癘風。《風論》中也說,風寒侵入脈中,不去除,就會形成癘風。癘風是由於營衛之熱侵襲脈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使鼻樑壞死,面色晦敗,皮膚潰瘍。

長刺篇論曰。大風骨節重。鬚眉墮。名曰大風。

靈樞曰。癘風者。數刺其腫上。已刺。以銳針針其處。按出其惡氣。腫盡乃止。常食方食。毋食他食。千金翼耆婆治惡病曰。疾風有四百四種。總而言之。不出五種。即是五風所攝云。何名五風。一曰黃風。二曰青風。三曰白風。四曰赤風。五曰黑風。其風合五臟。故曰五風。

白話文:

《靈樞》說:患了癘風,應該多次刺取患處的腫脹。針刺後,再用尖針刺入,按壓出血中的惡氣,腫脹盡消為止。平時要經常吃適宜的食物,不要吃其他的食物。《千金翼》中耆婆,治療惡疾。疾風有四百四十九種,總括而言,不超過五種。所謂的五風,就是五臟所攝。為什麼叫做五風呢?一種是黃風,一種是青風,一種是白風,一種是赤風,一種是黑風。這五種風與五臟相合,所以叫做五風。

五風生五種蟲。黃風生黃蟲。青風生青蟲。白風生白蟲。赤風生赤蟲。黑風生黑蟲。此五種蟲。食人五臟。若食人脾。語變聲散。食人肝。眉睫墮落。食人心。遍身生瘡。食人肺。鼻柱崩倒。鼻中生息肉。食人腎。耳鳴啾啾。或如車行雷鼓之聲。食人皮。皮膚頑痹。食人筋。

白話文:

五種風能使五種蟲產生。黃色的風使黃色的蟲產生。青色的風使青色的蟲產生。白色的風使白色的蟲產生。紅色的風使紅色的蟲產生。黑色的風使黑色的蟲產生。這五種蟲會啃食人的五臟。如果蟲子啃食人的脾臟,人會說話不利,聲音嘶啞。如果蟲子啃食人的肝臟,人的眉毛和睫毛會脫落。如果蟲子啃食人的心臟,人的全身會長瘡。如果蟲子啃食人的肺臟,人的鼻子會坍塌,鼻子裡會長息肉。如果蟲子啃食人的腎臟,人的耳朵會鳴叫,聲音有的像車輪行駛的聲音,有的像雷聲。如果蟲子啃食人的皮膚,人的皮膚會頑固不化。如果蟲子啃食人的筋,人的筋會僵硬。

肢節墜落。五風合五臟。蟲生至多。入於骨髓。來去無礙。壞於人身。名曰疾風。疾風者。即癘病之根本也。病之初起。或如針椎所刺。名曰刺風。如蟲走。名曰遊風。遍身掣動。名曰瞤風。不覺痛癢。名曰頑風。肉起如桃李小棗核。從頭面起者。名曰順風。從兩腳起者。名曰逆風。

白話文:

四肢關節墜痛,五風與五臟結合,寄生蟲會增多,侵入骨髓,來去無阻,侵害人體,稱為「疾風」。「疾風」是癘病的根源。這種病初期發作,有的像針刺一樣疼痛,稱為「刺風」;有的像蟲子在身上爬行,稱為「遊風」;全身抽搐震動,稱為「瞤風」;不覺得疼痛或癢,稱為「頑風」。肉上長出像桃李、小棗核大小的疙瘩,由頭面開始出現的,稱為「順風」;從兩腳開始出現的,稱為「逆風」。

如連錢團圓。赤白青黑斑駁。名曰癘風。或遍體生瘡。或如疥癬。或如魚鱗。或如榆莢。或如錢孔。或癢或痛。黃汁流出。肢節壞爛。悉為膿血。或不癢不疼。或起或滅。青黃赤白黑。變易不定。病起之由。皆因冷熱交通。流入五臟。通徹骨髓。用力過度。飲食相違。房室不節。

白話文:

就像一串緊密相連的錢幣,紅白青黑斑駁交雜。這種病叫做癘風。有的遍身生瘡,有的像疥癬,有的像魚鱗,有的像榆莢,有的像錢孔。有的奇癢難忍,有的疼痛鑽心,有黃水流出,四肢關節壞爛,到處都是膿血。有的卻不癢也不痛,有時發作,有時消失。青、黃、赤、白、黑五色交替變化,沒有固定的顏色。這種病的起因,都是因為寒熱交錯,流竄到五臟六腑,滲入骨髓所致。過度勞累、飲食不節制、房事不節制,都會誘發癘風。

虛動勞極。汗流遍體。因此積熱。風熱徹五臟。飲食雜穢。蟲生至多。食人五臟骨髓皮肉筋節。久久壞敗。名曰癘風。

白話文:

身體虛弱,過度勞累,汗水遍佈全身,因此積聚熱氣。風熱之邪貫穿五臟,飲食不潔,蟲子大量滋生,蟲子吃了人的五臟骨髓、皮肉筋節,時間一長就會壞掉,這種病叫做癘風。

丹溪云。癘疾須分在上在下。在上者以醉仙散。取臭惡血於齒縫中出。在下者以通天再造散。取惡物蛔蟲於穀道中出。所出雖有上下道路之異。然皆不外於陽明一經而已。看其證之上先見。上身多者。病在上也。下先見。在下身多者。病在下也。上下同得者。病在上下也。何則。

白話文:

丹溪說:癘病一定要分清楚病位在上半身還是下半身。在上面的用醉仙散,把臭穢的血從牙縫中引出來。在下面用的通天再造散,把惡物蛔蟲從穀道中引出來。雖然發病部位有上下差異,但都出現在陽明經絡上。觀察病症循序漸進,首先出現在上半身,那麼病在上。首先出現在下半身,那麼病在下。上下半身都出現,那麼病在上下。為什麼呢?

陽明主胃與大腸。無物不受。多氣多血。邪風之傷人也。氣受之。上身多。血受之。下身多。氣血俱受。上下皆多。自非醫者神手。病者鐵心。罕有效者。夫氣為陽為衛。血為陰為營。身半以上。陽先受之。身半以下。陰先受之。是故再造散治病在陰分。用皂角刺逐風毒於營血中。

白話文:

陽明經主管胃和大腸,胃腸吸收消化無所不包,陽明經氣血充沛。邪風侵襲人體,先傷及陽明經的氣,以上身症狀較多,若傷及陽明經的血,以下身症狀較多,如果陽明經之氣血同時受傷,全身症狀都很多。若不是醫術十分高超的醫生,或是病人意志非常堅定的情況下,很少可以治癒。陽明經的氣化為陽,具有防衛的作用,陽明經的血化為陰,具有營運作用。人體的上半身,陽先受邪;人體的下半身,陰先受邪。所以再造散治療病症在陰分,用皁角刺來驅除營血中的風毒。

肝藏血。惡血留注不能運動。故蟲生焉。必用此以治其臟氣殺蟲為主。以大黃引入腸胃。利出瘀惡蟲物。醉仙散治病在陽分。用牛蒡子驅風毒惡瘡於遍身。胡麻逐風補肺。潤皮膚。蒺藜去惡血。身體風癢。通鼻氣。防風治諸風。栝蔞根治瘀血。消熱腫。枸杞消風熱。解毒瘡。

白話文:

肝臟儲藏血液。瘀血積存,血液運行不暢,因此會滋生蟲子。治療時應以調理臟腑氣血、殺蟲為主要目標。用大黃來促進腸胃蠕動,排除瘀血、毒素和蟲子。醉仙散治療的是陽症,用牛蒡子治療遍佈全身的風毒惡瘡。胡麻的作用是祛風、補肺、潤膚。蒺藜的作用是清除瘀血,治療身體風癢、通鼻氣。防風的作用是治療各種風症。栝蔞根的作用是治療瘀血、消熱腫。枸杞的作用是祛風熱、解毒瘡。

蔓荊子逐賊風。苦參解熱毒。然必藉輕粉為使。逐出胃腑惡毒臭穢之物。殺所生之蟲。循經上行。至牙齒軟薄之分。而出其臭毒之涎水。服藥後。若損齒。則以黃連末揩之。或先佐入劑中。以解輕粉之毒。輕粉在醉仙散中。有奪旗斬將之功。遂成此方之妙用。非他方所可並及者。

白話文:

蔓荊子可以驅散外邪。苦參可以清熱解毒。但是,必須藉助輕粉來發揮作用。驅逐出胃腑中的毒物和臭穢之氣。殺死所生的蟲子。沿著經絡向上運行,到達牙齒軟弱的地方。並將其有臭味的毒涎水排出。服用藥物後,如果損傷了牙齒,可以用黃連末擦拭。或者事先加入藥劑中,以解輕粉之毒。輕粉在醉仙散中,具有奪取旗幟、斬殺敵將的作用。因此,形成了此方奇妙的功效。不是其他方劑所能比擬的。

薛新甫曰。癘瘍所患。非止一臟。然其氣血。無有不傷。而其證亦無有不雜。況積久而發現於外。須分經絡之上下。審氣血之虛實。不可概施攻毒之藥。當先助胃壯氣。使根本堅固。而後治其瘡可也。

白話文:

薛新甫說,患上癘瘍,不只會影響一個臟腑,而且氣血都一定會受到損傷,有的還可能會出現外傷。如果癘瘍積存已久且發作在體表,治療時需要辨別經絡的上下,判斷氣血的虛實,不能籠統使用排毒藥物。應該先幫助胃臟壯旺氣血,使根本穩固。之後再治療癘瘍就可以了。

癘瘍當知有變有類之不同。而治法有汗下砭刺灸補之不一。蓋類證當審輕重。變證當詳真偽。而治法又當量其人之虛實。究其病之源委。而施治焉。夫虛者正氣虛也。實者邪氣實也。

白話文:

在治療癘瘍時,必須瞭解不同情況的癘瘍有不同的變化和類型,因此治療方法也有發汗、瀉下、刮痧、針灸、補益等不同的方式。對於不同類型的癘瘍,要仔細審查其輕重程度,判別其真偽;而治療方法又要根據病人的虛實狀況,究其病源的來龍去脈,再加以治療。虛是指正氣虛弱,實是指邪氣旺盛。

癘瘍針砭之張子和。以一汗抵千金。蓋以針血不如發汗之周遍也。發汗針血。二者一律。若惡血凝滯在肌表經絡者。宜刺宜汗。取委中出血則效。若惡毒蘊結於臟。非盪滌其內。則不能療。若毒在外者。非刺遍身患處。及兩臂腿腕手足指縫。其毒必不能散。若表裡俱受其毒者。

白話文:

癘瘍針砭(針灸和砭石療法)的張子和(一位著名的中醫),用一次發汗治療抵得上千金。因為針刺放血不如發汗治療周到。發汗治療和針刺放血這兩種方法是一樣的。如果邪毒凝滯在肌肉表層經絡中的,應該用針刺和發汗治療。取委中穴出血就會有效。如果邪毒蘊結在臟腑中,不清理乾淨它的內部,就不能治好。如果邪毒在外,如果不遍刺全身患處及兩臂、腿、腕、手、足、指縫,其毒一定不能散發。如果表裡都受到邪毒侵襲的,

非外針內泄。其毒決不能出透。若上身患多。宜用醉仙散。使內蓄惡血於齒縫中出。又刺十指甲並臂腕。以去肌表毒血。下身患多。宜用再造散。令惡血蛔蟲於穀道出。仍針足指縫並腿腕。隔一二日再刺之。以血赤為度。如有寒熱頭痛等證。又當因證而施治焉。

白話文:

不像是外傷引起的針刺內泄。其毒性肯定不能完全排出體外。如果上半身患處較多。宜服用醉仙散。使儲存在齒縫中的瘀血排出。又刺十指甲以及手臂手腕。以去除肌肉表面的毒血。下半身患處較多。應服用再造散。使瘀血蛔蟲從穀道排出。仍然刺足指縫和腿腕。間隔一兩天再刺一次。以血變紅為標準。如有畏寒發熱頭痛等症狀。又應根據症狀對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