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門全書》~ 述古八則 (1)
述古八則 (1)
1. 述古八則
素問脈要精微論曰:脈風,成為癘風。又風論曰:風寒客於脈而不去,名曰癘風。癘風者,營衛熱胕,其氣不清,故使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
長刺篇論曰:大風骨節重,鬚眉墮,名曰大風。
靈樞曰:癘風者,數刺其腫上;已刺,以銳針針其處,按出其惡氣,腫盡乃止。常食方食,毋食他食。千金翼耆婆治惡病曰:疾風有四百四種,總而言之,不出五種,即是五風所攝云。何名五風?一曰黃風,二曰青風,三曰白風,四曰赤風,五曰黑風。其風合五臟,故曰五風。
五風生五種蟲。黃風生黃蟲。青風生青蟲。白風生白蟲。赤風生赤蟲。黑風生黑蟲。此五種蟲,食人五臟。若食人脾,語變聲散。食人肝,眉睫墮落。食人心,遍身生瘡。食人肺,鼻柱崩倒,鼻中生息肉。食人腎,耳鳴啾啾,或如車行雷鼓之聲。食人皮,皮膚頑痹。食人筋,肢節墜落。五風合五臟,蟲生至多,入於骨髓,來去無礙,壞於人身,名曰疾風。疾風者,即癘病之根本也。病之初起,或如針椎所刺,名曰刺風。如蟲走,名曰遊風。遍身掣動,名曰瞤風。不覺痛癢,名曰頑風。肉起如桃李小棗核,從頭面起者,名曰順風。從兩腳起者,名曰逆風。如連錢團圓,赤白青黑斑駁,名曰癘風。或遍體生瘡。或如疥癬。或如魚鱗。或如榆莢。或如錢孔。或癢或痛,黃汁流出,肢節壞爛,悉為膿血。或不癢不疼。或起或滅。青黃赤白黑,變易不定。
病起之由,皆因冷熱交通,流入五臟,通徹骨髓。用力過度。飲食相違。房室不節。虛動勞極。汗流遍體,因此積熱。風熱徹五臟。飲食雜穢,蟲生至多,食人五臟骨髓皮肉筋節,久久壞敗,名曰癘風。
丹溪云:癘疾須分在上在下。在上者以醉仙散,取臭惡血於齒縫中出。在下者以通天再造散,取惡物蛔蟲於穀道中出。所出雖有上下道路之異,然皆不外於陽明一經而已。看其證之上先見,上身多者,病在上也。下先見,在下身多者,病在下也。上下同得者,病在上下也。何則?陽明主胃與大腸,無物不受,多氣多血。邪風之傷人也,氣受之,上身多。血受之,下身多。氣血俱受,上下皆多。自非醫者神手,病者鐵心,罕有效者。夫氣為陽為衛,血為陰為營。身半以上,陽先受之。身半以下,陰先受之。是故再造散治病在陰分,用皂角刺逐風毒於營血中。肝藏血,惡血留注不能運動,故蟲生焉。必用此以治其臟氣殺蟲為主,以大黃引入腸胃,利出瘀惡蟲物。醉仙散治病在陽分,用牛蒡子驅風毒惡瘡於遍身。胡麻逐風補肺,潤皮膚。蒺藜去惡血,身體風癢,通鼻氣。防風治諸風。栝蔞根治瘀血,消熱腫。枸杞消風熱,解毒瘡。蔓荊子逐賊風。苦參解熱毒。然必藉輕粉為使,逐出胃腑惡毒臭穢之物,殺所生之蟲,循經上行,至牙齒軟薄之分,而出其臭毒之涎水。服藥後,若損齒,則以黃連末揩之。或先佐入劑中,以解輕粉之毒。輕粉在醉仙散中,有奪旗斬將之功,遂成此方之妙用,非他方所可並及者。
白話文:
《素問·脈要精微論》提到,風邪侵襲血脈,可能轉化為痲風。在《風論》中也有說到,風寒入侵血脈而不離去,會形成痲風。所謂痲風,是因為營衛之氣過熱,導致氣血混濁,進而使鼻子塌陷、面色暗淡,皮膚出現潰爛。
在《長刺篇論》中指出,嚴重的風病會使骨節沉重,眉毛和頭髮脫落,這被稱為大風。
《靈樞》則建議,治療痲風應多次在腫脹部位針刺,針刺後,再用尖針深入患處,壓迫排出體內的毒素,直到腫脹消失為止。同時,患者應遵循定時定量的飲食原則,避免食用其他食物。
《千金翼》中記載,惡疾風有四百四種,但歸納起來不過五種,分別由五種風引起。這五種風分別是黃風、青風、白風、赤風和黑風,它們對應五臟,因此稱為五風。
五風會引發五種不同的寄生蟲,黃風會產生黃蟲,青風會產生青蟲,以此類推。這些蟲子會侵害人的五臟。例如,若侵害脾臟,會影響說話,聲音變得模糊;侵害肝臟,會導致眉毛和睫毛掉落;侵害心臟,全身會長出瘡;侵害肺臟,鼻樑會塌陷,鼻腔長出息肉;侵害腎臟,會耳鳴不止,像車行雷鳴;侵害皮膚,會造成皮膚麻木;侵害筋骨,則會導致肢體脫落。五風侵害五臟,寄生蟲大量滋生,進入骨髓,來去自如,破壞人體,這種疾病被稱為惡疾風,是痲風的根本原因。
疾病初起時,可能會感到像是針刺的疼痛,稱為刺風;若感覺像蟲子爬行,稱為遊風;若全身抽搐,稱為瞤風;若失去痛癢感,稱為頑風;若皮膚隆起如桃李、小棗般大小的結節,從頭部或面部開始,稱為順風;若從雙腳開始,稱為逆風。
若皮膚出現如錢幣般圓形、紅白青黑斑駁的痕跡,稱為痲風;或者全身長出瘡,如同疥癬,或像魚鱗,或如榆莢,或如錢孔,有的會癢有的會痛,黃色液體流出,肢體腐爛,全部化為膿血;有的不癢不疼,有的時起時消,顏色青黃赤白黑,變化莫測。這些病症的產生,都是因為冷熱交錯,流入五臟,貫穿骨髓,加上過度勞累、飲食不當、性生活無節制,導致體內積聚熱毒,熱毒侵蝕五臟,加上飲食不潔,大量寄生蟲生成,侵害五臟、骨髓、皮膚和筋骨,長期下來,造成身體敗壞,最終形成痲風。
丹溪先生認為,治療痲風必須區分病情在上半身還是下半身。若在上半身,使用醉仙散,通過牙縫排出惡血;若在下半身,使用通天再造散,通過肛門排出惡物和蛔蟲。雖然治療方式不同,但都離不開陽明經的調理。觀察病情,如果上半身症狀較多,表示病情在上;下半身症狀較多,表示病情在下;上下都有症狀,表示病情遍及全身。陽明經主管脾胃和大腸,接受各種物質,氣血旺盛。邪風傷人,如果氣受到影響,上半身症狀較多;如果血受到影響,下半身症狀較多;氣血都受到影響,上下都會有症狀。除非醫生有高超的醫術,病人有堅韌的意志,否則很難治癒。氣為陽,血為陰,身半以上,陽氣先受影響;身半以下,陰氣先受影響。因此,通天再造散用於治療陰分疾病,使用皁角刺去除營血中的風毒;醉仙散用於治療陽分疾病,使用牛蒡子驅除全身的風毒惡瘡,胡麻驅風補肺,滋潤皮膚,蒺藜去惡血,治療身體風癢,通鼻氣,防風治療各種風病,栝蔞根治療瘀血,消熱腫,枸杞消風熱,解毒瘡,蔓荊子驅逐邪風,苦參解熱毒。但必須加入輕粉作為輔料,才能排出胃腑中的惡毒臭穢,殺死體內的蟲子,沿著經絡上行,到達牙齒軟組織部分,排出臭毒之涎水。服用藥物後,如果牙齒受到損傷,可以使用黃連粉末擦拭,或提前加入藥方中,以解除輕粉的毒性。在醉仙散中,輕粉有著奪旗斬將的功效,成就了這個藥方的奇妙作用,其他藥方無法比擬。
薛新甫先生提到,痲風患者不僅一個臟器受損,而且氣血受傷,症狀複雜。長期下來,病情會顯現在外表。治療時必須區分經絡的上下位置,判斷氣血的虛實,不能盲目使用攻毒藥物,應先調理脾胃,壯氣固本,然後再治療瘡瘍。
治療痲風必須瞭解病情的差異和類型,治療方法包括出汗、下瀉、針灸、刮痧、補養等。根據病情輕重,判斷真假,並考慮患者的虛實狀況和病因,制定治療方案。虛證指的是正氣虛弱,實證指的是邪氣旺盛。
張子和先生主張使用針灸和刮痧治療痲風,認為出汗的效果遠勝於針刺出血。出汗和針刺出血的作用相似,但如果惡血凝滯在肌表經絡,應該選擇針刺和出汗,刺委中穴出血效果更佳。如果毒素深藏在臟腑,必須從內部清除,才能治療。如果毒素在體表,必須在全身患處和手臂、腿部、手腕、手指縫隙進行針刺,毒素才能散去。如果體內外都有毒素,必須同時進行外部針刺和內部排毒,毒素才能完全排出。如果上半身症狀較多,使用醉仙散,讓體內的惡血從牙縫中排出,同時針刺十個指甲和手臂、手腕,去除肌表的毒血。如果下半身症狀較多,使用通天再造散,讓惡血和蛔蟲從肛門排出,同時針刺足部、手指縫隙和腿部、手腕。每隔一兩天再針刺一次,直到血液呈鮮紅色為止。如果有寒熱、頭痛等症狀,應根據具體病情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