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慶宣

《劉涓子鬼遺方》~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卷一

2. 序論

昔劉涓子晉末于丹陽郊外照射,忽見一物,高二丈許,射而中之,如雷電聲若風雨。其夜不敢前追,詰旦率門徒子弟數人,尋縱至山下,見一小兒提罐,問何往為。我主被劉涓子所射,取水洗瘡,而問小兒曰:主人是誰?人云黃父鬼。仍將小兒相隨,還來至門,聞搗藥之聲。

比及遙見三人,一人開書,一人搗藥,一人臥爾。乃齊唱叫突,三人並走,遺一卷《癰疽方》並藥一臼。時從宋武北征,有被瘡者,以藥塗之即愈。論者云:聖人所作,天必助之,以此天授武王也。於是用方為治,千無一失。

姊適余從叔祖涓子寄姊書,具敘此事,並方一卷,方是丹陽白薄紙本寫,今手跡尚存,從家世能為治方,我而不傳,其孫道慶與余鄰居,情疑異常,臨終見語,家有神方,兒子幼稚,苟非其人,道不虛行。尋卷診候,兼辨藥性,欲以相傳囑余。既好方術,受而不辭。自得此方,於今五載,所治皆愈,可謂天下神驗。

劉氏昔寄龔方,故草寫多無次第。今輒定其前後,蔟類相從,為此一部,流布鄉曲,有識之士幸以自防。齊永元元年太歲己卯五月五日撰。道慶曰:王祖母劉氏有此鬼方一部,道慶祖考相承,謹按處治,萬無一失。舅祖涓子兄弟自寫寫稱云無紙而用丹陽錄,永和十九年,資財不薄,豈復無紙,是以此別之耳(案:永和只十二年,且去宋武甚遠,疑元嘉之訛)。

黃父曰:夫言癰疽,何以別之?岐伯答曰:榮衛稽留於經脈之中,久則血澀不行。血澀不行則衛氣從之不通,壅遏不得行,火不止,熱勝,熱勝則肉腐為膿。然不能陷膚於骨髓不為焦枯,五臟不為傷。故曰黃。曰:何為疽?岐伯曰:熱氣浮盛,當其筋骨良肉無餘,故曰疽。疽上皮肉,以堅上如牛領之皮,癰者,薄以澤背其候也。

黃父曰:及如所說,未知癰疽之性名,發起處所,診候形狀,治與不治,死活之期。願一一聞之。岐伯曰:癰疽圖曰:

赤疽發額,不寫十餘日死。其五日可㓨也。其膿赤多血死,未有膿可治。人年二十五、三十一、六十九、十五者,在額不可見血,見血者死。

禽疽發如軫者數十數,其四日腫合,牽核痛,其狀若攣,十日可㓨。其肉發身核寒,齒如噤,欲痓,如是者十五日死。

抒疽發頂若兩耳下,不寫十六日死。六日可㓨。其色黑見膿而癰者,死不可治。人年十九、二十三、三十五、三十九、五十一、五十五、六十一、八十七、九十九。百神在耳下,不可見血,見血者死。

丁疽發兩肩,比起有所逐惡結,血流內外,榮衛不通,發為丁疽。三日,身腫痛甚、口噤如痓狀,十日可㓨。不治,二十日死。

蜂疽發髀背,起心腧,若連肩骨,二十日不治死。八日可㓨。其色赤黑,膿見青者死,不可治。人年一十八、二十四、三十五、六十七、七十二、九十八者,百神在肩,不可見血,見血者死。

白話文:

序論

從前,劉涓子在晉朝末年,於丹陽郊外射獵時,突然看見一個高約兩丈的不明物體,便射中了它,發出像雷電和風雨般的巨響。當夜不敢追蹤,直到第二天清晨,帶領弟子們追尋到山下,看見一個小孩提著水罐,便問他去哪裡。小孩回答:「我家主人被劉涓子射傷了,我去取水清洗傷口。」劉涓子便問小孩:「你主人是誰?」小孩回答:「是黃父鬼。」於是跟著小孩回到他家,聽到裡面傳來搗藥的聲音。

走到近處,看見三個人,一人翻閱書籍,一人搗藥,一人躺著休息。劉涓子大聲呼喊,三人驚慌逃走,留下了一卷《癰疽方》和一臼藥。當時宋武帝北征,軍中有人患有瘡瘍,用此藥塗抹,立即痊癒。人們議論說,這是聖人所作,上天必定會幫助他,所以上天賜予武王此方。於是以此方治病,成效卓著,幾乎沒有失敗的案例。

我的姊姊嫁給我的叔祖劉涓子,她寄信給我,詳細敘述了此事,並附上那卷藥方。藥方是用丹陽的白薄紙寫成的,至今字跡猶存。我們家世世代代都以此方治病,但卻沒有廣泛流傳。我的鄰居,劉涓子的孫子道慶,臨終前告訴我,他家裡珍藏著這個神效的藥方,因為兒子年幼,擔心無人繼承,所以才告訴我。我仔細研讀藥方,並深入了解藥性,他便將此方傳授給我。我酷愛方術,所以欣然接受。自從得到此方以來,五年間所治的病患都痊癒了,可謂天下奇效。

劉氏以前寄給龔氏的藥方,草寫的,沒有按照順序排列。我現在將其整理編排,分類歸納,編成此書,流傳於鄉里,希望有識之士能以此預防疾病。齊永元元年太歲己卯五月五日撰寫。道慶說:我祖母劉氏留下了這部治療癰疽的藥方,我們祖上一直沿用此方,謹慎治療,從未失敗過。我的舅祖劉涓子兄弟親自抄寫此方,據說當時沒有紙,才用了丹陽的竹簡。永和十九年,家境殷實,怎麼會沒有紙呢?這應該是記載錯誤(按:永和只有十二年,而且距離宋武帝時期相隔甚遠,可能是元嘉年的錯誤)。

黃父問道:癰疽究竟有什麼區別呢?岐伯回答說:營衛之氣滯留在經脈之中,時間久了,血液就會瘀滯不通。血液瘀滯不通,衛氣也隨之不通,阻塞不通,熱邪不去,熱盛,熱盛則肌肉腐爛化膿。然而,它不會侵蝕皮膚深入骨髓,也不會造成焦枯,也不會傷及五臟六腑,所以稱為「黃」。黃父又問:什麼是疽呢?岐伯回答說:熱邪浮盛,侵犯筋骨肌肉,沒有絲毫空隙,所以稱為「疽」。疽的皮膚表面堅硬,如同牛頸部的皮革,而癰則皮膚表面柔軟,潮濕,這是它們的區別。

黃父問道:根據您的解釋,還不清楚癰疽的種類名稱,發病部位,診斷方法,治療方法以及預後。希望您能一一講解。岐伯回答說:癰疽圖如下:

赤疽:發生在額頭,不治療十多天就會死亡。五天內可以治療。膿液發紅帶血者死亡,沒有膿液者可以治療。年齡二十五、三十一、六十九、十五歲的人,額頭部位不能見血,見血者死亡。

禽疽:發生在頭部,如同車輪的輻條那樣,數目很多,四天後腫脹合併,牽扯到周圍組織,疼痛難忍,狀如攣縮,十天內可以治療。肌肉發腫,周身發冷,牙關緊閉,想要抽搐,這種情況十五天就會死亡。

抒疽:發生在頭頂或兩耳下方,不治療十六天就會死亡。六天內可以治療。顏色發黑,出現膿液,並且是癰者,死亡無法治療。年齡十九、二十三、三十五、三十九、五十一、五十五、六十一、八十七、九十九歲的人,百神在耳下,不能見血,見血者死亡。

丁疽:發生在兩肩,出現腫塊,血流內外,營衛不通,形成丁疽。三天後,身體腫痛加劇,口噤如抽搐狀,十天內可以治療。不治療,二十天就會死亡。

蜂疽:發生在臀部和背部,起始於心腧穴,如連接著肩胛骨,二十天不治就會死亡。八天內可以治療。顏色發紅發黑,膿液呈青色者死亡,無法治療。年齡十八、二十四、三十五、六十七、七十二、九十八歲的人,百神在肩部,不能見血,見血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