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涓子鬼遺方》~ 卷五 (1)
卷五 (1)
1. 卷五
治癰疽敗壞,生肉地黃膏方
白話文:
治療潰瘍壞死,使用生肉地黃膏的配方。
生地黃(一斤),辛夷,獨活,當歸,大黃,芎藭,黃耆,薤白,白芷,芍藥,黃芩,續斷(各二兩)
白話文:
生地黃(一斤)
辛夷、獨活、當歸、大黃、芎藭、黃耆、薤白、白芷、芍藥、黃芩、續斷(各二兩)
上十二味切,以臘月豬脂四升,微火煎,白芷色黃膏成,絞去滓敷,日四。
治癰疽瘡,生肌黃耆膏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二種藥物切碎,在臘月用四升豬油,用小火煎熬,直到白芷變黃膏狀,過濾掉渣滓後塗敷,每天四次。
黃耆,細辛,生地黃,蜀椒(去目閉口汗),當歸,芍藥,薤白,白芷,丹參,甘草(炙),蓯蓉,獨活,黃芩(以上各一兩),臘月豬脂(一斤半)
白話文:
黃耆、細辛、生地黃、蜀椒(去除辣椒籽和梗,並在鍋中炒至出汗)、當歸、芍藥、薤白、白芷、丹參、甘草(烤過)、蓯蓉、獨活、黃芩(以上每種一兩)、臘月豬脂(一斤半)
上十四味細切,以苦酒一升二合,夏即漬一日,冬二夜,微火煎三上下,酒氣盡成膏,敷之極良。
治發背,乳口已合,皮止急痛,生㹞膏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四種藥材切碎,用一升二合的苦酒浸泡,夏季浸泡一天,冬季浸泡兩夜,然後用小火煎煮三次,直到酒氣完全蒸發,藥物濃縮成膏狀。將藥膏敷於患處,效果非常好。
丹參,防風,白芷,細辛,芎藭,黃芩,芍藥,甘草(炙),黃耆,牛膝,槐子,獨活,當歸
白話文:
丹參: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防風:解表散寒,祛風止痛。
白芷:散風除濕,宣通鼻竅。
細辛:散寒通竅,溫中止痛。
芎藭:活血行氣,止痛通經。
黃芩:清熱瀉火,涼血止血。
芍藥:養血和營,柔肝止痛。
甘草(炙):益氣補中,調和諸藥。
黃耆:補氣益血,強健筋骨。
牛膝:活血通絡,舒筋活血。
槐子:清熱利濕,涼血止血。
獨活:祛風勝濕,溫經止痛。
當歸:活血補血,調經止痛。
上十三味切,以臘月脂五升,微火煎三上、下,白芷黃膏成,病上摩,向火,日三四。
治癰腫堅強不消,不可用敷貼,處黃芩膏方
白話文:
將上述材料切成小塊,取臘月時收集的動物脂肪五升,用小火煎熬三次,直到白芷等藥材與脂肪融合成膏狀。待膏體製成後,塗抹在患處,並朝向火源加溫,每天可進行三到四次。
此方適用於治療那些堅硬且不易消散的腫瘍,但不適合用作敷貼。若需要使用敷貼方式,可以考慮使用黃芩膏的配方。
黃耆,黃芩,芎藭,白蘞,防風,菵草,白芷,芍藥,大黃,細辛,當歸(以上各一兩)
白話文:
黃耆、黃芩、川芎、白芍、防風、柴胡、白芷、芍藥、大黃、細辛、當歸(以上各一兩)
上十一味㕮咀,以豬脂四升,微火上煎一沸一下,白芷黃即成膏,敷之堅硬者,日可十易。
治癰疽,止痛生肌,鷗脂膏方
松脂(七兩),芍藥,當歸,芎藭,黃芩(各一兩),鷗脂(七兩),白蠟(五兩)
上七味㕮咀,以臘月豬脂二升二合,微火煎一沸一下,三十過成,以摩於瘡上。
治癰疽金瘡,續斷生㹞膏方
白話文:
取上列十一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豬油四升,小火慢慢熬煮,直到沸騰一次後再熄火,白芷和黃芩融化成膏狀,敷在患處,堅硬的藥膏一天可以更換十次。
此藥方適用於治療癰疽,具有止痛生肌的功效。
另外,取松脂七兩,芍藥、當歸、芎藭、黃芩各一兩,鷗脂七兩,白蠟五兩,共七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臘月豬油二升二合,小火慢熬,沸騰一次後再熄火,熬製三十次後,即可將藥膏塗抹在患處。
此藥方適用於治療癰疽和金瘡,具有接骨生肌的功效。
續斷,乾地黃,細辛,當歸,芎藭,黃耆,通草,芍藥,白芷,牛膝,附子(炮製),人參,甘草(炙,以上各二兩),臘月豬脂(四升)
白話文:
續斷、乾地黃、細辛、當歸、芎藭、黃耆、通草、芍藥、白芷、牛膝、附子(炮製)、人參、甘草(炙,以上各二兩),臘月豬脂(四升)
上十四味㕮咀,著銅器中,下膏,諸藥漬之半日,微火煎三上下,白芷候黃膏成,敷之瘡上,日四五過良。
治癰疽瘡,止痛生肉,甜竹葉膏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四味藥材切碎,放入銅器中,加入膏脂,讓藥材浸泡半日。用小火煎煮三次,直到白芷變黃,膏體形成後,塗敷在瘡上,每天塗四到五次效果最佳。
這是治療癰疽瘡、止痛並促進肉芽生長的甜竹葉膏配方。
甜竹葉(五兩),生地黃(四兩),大戟(二兩),臘月脂(四升),當歸,續斷,白芷,菵草,芎藭,防風(各二兩),甘草(一兩半,炙),芍藥(一兩半),蜀椒(半兩,去目汗閉口),細辛,大黃,杜仲(各半兩),黃耆(半兩)
上十七味㕮咀,以豬脂微火煎五上下,候白芷黃膏成,敷瘡上甚良。
治癰疽敗壞,生肉菵草膏方
白話文:
甜竹葉(250克),生地黃(200克),大戟(100克),臘月脂(2升),當歸、續斷、白芷、菵草、芎藭、防風(各100克),甘草(75克,炙),芍藥(75 克),蜀椒(25克,去目汗閉口),細辛、大黃、杜仲(各25克),黃耆(25克)
菵草,當歸,薤白,黃芩,甘草(炙,各二兩),生地黃(五兩),白芷(三兩),大黃(四兩),續斷(一兩)
上九味㕮咀,以豬脂三升,微火煎三上下,白芷黃膏成,敷瘡良。
白話文:
菵草、當歸、薤白、黃芩、甘草(經過炮炙,各二兩), 生地黃(五兩), 白芷(三兩),大黃(四兩),續斷(一兩)。
治癰疽膿爛並小兒頭瘡,牛領馬鞍,及腸中諸惡,耳聾痛風腫腳疼,金木水火毒螯所中,眾瘡百疹,無所不治。蛇銜膏方,蛇銜,大戟,大黃,芍藥,附子(炮),當歸,獨活,菵草,黃芩,細辛,芎藭,蜀椒(去目閉口汗),薤白(以上各一兩)
白話文:
用來治療化膿的癰疽和小孩的頭瘡、牛領馬鞍(皮膚病的一種)、腸道內各種疾病、耳聾、痛風、腳痛、金木水火毒螯螫傷、眾多瘡疹等,各種疾病均可治療。
藥方:
- 蛇銜膏方:蛇銜、大戟、大黃、芍藥、附子(炒熟)、當歸、獨活、菵草、黃芩、細辛、芎藭、蜀椒(去除眼睛、嘴巴及汗腺)、薤白(以上各一兩)。
上十三味㕮咀,以苦酒漬之淹一夜,以豬脂一升半,微火煎三上下,膏成,綿布絞去滓,病在內,酒下彈元大。
治癰疽,食㹞膏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三味藥材切碎,用醋浸泡一夜。然後加入一升半的豬油,用小火煎煮三次,直到膏體形成。最後用絹布擠壓過濾掉渣滓。如果病癥在體內,則以酒送服如彈丸大小的膏體。
這是治療癰疽的一個食療方。
松脂(五兩),雄黃(別研),雌黃,野葛皮(各二兩),豬脂(一斤),漆頭蘆茹(三兩),巴豆(一百枚,去皮膜心)
白話文:
松脂(250克),雄黃(研磨至極細),雌黃,野葛皮(各100克),豬脂(500克),漆頭蘆茹(150克),巴豆(100枚,去除皮膜和心仁)
上七味先煎松脂,水氣盡下諸藥,微火煎三上下,膏成,絞去滓,納雄、雌二黃攪調,以膏著兌頭內,瘡內口方六匕及㹞兼新故初用病更腫赤,但用如節度,惡㹞盡止,勿使過也。
白話文:
先煎松脂七味,直到水氣完全蒸發,再加入其他藥物,用小火煎三次,直到藥膏形成。將藥膏過濾,去除渣滓,再加入雄黃和雌黃,攪拌均勻。將藥膏塗抹在瘡口內,每天用藥膏六勺,新藥與舊藥混合使用。
如果病人塗藥後腫脹和發紅加劇,應減少藥膏用量,直到症狀消失。不要過度使用藥膏,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治癰疽,大黃食㹞膏方
大黃,附子,莧草,芎藭,雄黃,真珠末(各一兩),白蘞,礬石,黃芩,漆頭蘆茹(各二兩),雄黃(一兩)
白話文:
治療癰疽的方劑,使用大黃食豚膏:
需要準備大黃、附子、莧草、芎藭、雄黃、真珠末(各30克),白蘞、礬石、黃芩、漆頭蘆茹(各60克),以及另外的雄黃30克。
上十一味㕮咀,六物以豬脂一升四合,微火煎三上下,末蘆茹下煎成膏中,以塗兌頭,敷瘡中,須惡肉盡,勿使過也。
白話文:
把這十一種藥材研成細末,把後六種藥材用豬脂一升四合(約1000毫升),用小火煎煮三次,然後加入蘆薈末煎煮成膏,塗在疼痛的部位,敷在患處。必須等到惡肉完全脫落,不要過量使用。
治癰疽茹,食惡肉,蘆茹散方
漆頭蘆茹,礬石,硫黃,雄黃(以上各二分)
上四味搗篩,攪令著兌頭內瘡口中惡㹞盡止,勿使過也。
治癰疽始作便敗壞,發瘡膏方
羊髓(一兩),甘草(二兩),胡粉(五分),大黃(一兩),豬脂(二升)
白話文:
治療癰疽,可以用蘆茹散。將漆頭蘆茹、礬石、硫黃、雄黃各取二分,搗碎過篩,攪拌後塗在瘡口,直到壞死的肉全部清除,不要塗太多。
若癰疽剛開始形成就潰爛,可以使用發瘡膏。將羊髓一兩、甘草二兩、胡粉五分、大黃一兩、豬脂二升混合使用。
上五味切,合脂髓煎二物,令烊、納甘草、大黃三上下,去滓,納胡粉攪令極調,敷瘡,日四五上。
治久病疥癬,惡瘡膏方
白話文:
將五味子切碎,與豬油一起煎煮,使之融化。加入甘草和大黃,再煎煮三遍。濾去渣滓,加入胡粉攪拌均勻,用來敷瘡,每天四五次。
丹砂,雄黃,雌黃,亂髮(洗),松脂,白蜜(以上各一兩),蘆茹(漆頭者,三兩),巴豆(十四個,去皮心),臘月豬脂(三升)
白話文:
丹砂、雄黃、雌黃、亂髮(清洗乾淨)、松脂、白蜜(以上各一兩),蘆茹(漆頭者,三兩),巴豆(十四個,去皮去心),臘月豬脂(三升)
上九味先煎亂髮,消盡內松脂煎三上下,成膏,絞去滓,末茹內膏中,煎攪極調,敷瘡上,日三易之。
治久病疥癬,諸惡瘡毒,五黃膏方
白話文:
將上九味藥材先煎煮至頭髮鬆散,然後將內松脂加入一同煎煮三遍,直到藥材煎成膏狀,將藥渣過濾掉,研磨茹藥放入藥膏中,一起煎煮攪拌均勻,敷在傷口上,每天更換三次。
雌黃,雄黃,黃連,黃柏,黃芩,青木香,白芷(各二兩),亂髮(一團),雞子,大雞,舌香(一兩),狼跋子(四十枚)
白話文:
雌黃、雄黃、黃連、黃柏、黃芩、青木香、白芷(各二兩),亂髮(一團),雞蛋,大公雞,舌香(一兩),狼跋子(四十枚)
上十味㕮咀,以苦酒半升漬諸藥一夜,以臘月脂三升,先煎發一沸,納諸藥三五沸止,絞去滓,成膏,敷瘡上,日五易之。
白話文:
將以上十味藥材研成細末,用一又二分之一杯苦酒浸泡一夜。先用三杯臘月熬製的豬油加熱煮沸,然後放入藥材,煮沸三至五次後,過濾去除渣滓,即可製成膏狀。將膏狀物敷在瘡口上,每天更換五次。
治病疥癬惡瘡,散熱水銀膏方
水銀,礬石,蛇床子,黃連(各一兩)
白話文:
治療疥瘡惡瘡,使用散熱的水銀膏配方如下:
水銀、礬石、蛇床子、黃連(各一兩)
上四物兩度篩,以臘月豬脂七合和,並水銀攪令調,打數萬過不見銀,膏成敷瘡。若膏少益取並小見瘡良(龔慶宣加蘆茹一兩)。
治面黃疱,麝香膏方
白話文:
將四種藥物上方四物篩選兩次,加入十二月份宰殺的豬油七合,將水銀攪拌均勻,反覆研磨數萬次,直到看不到銀,再將藥膏敷在傷口上。如果藥膏不夠,可以適量加入蘆茹一兩。
麝香(二兩),當歸,附子,芎藭,白芷,芍藥(以上各一兩),細辛(二合),杜衡(二分)
白話文:
麝香(八十公克),當歸、附子、芎藭、白芷、芍藥(以上各四十公克),細辛(八公克),杜衡(一公克)。
上八味㕮咀,以臘月豬脂一升二合,煎諸藥三上下,絞去滓,別末研麝香,安膏中,攪令調,敷疱上三易之。
治面查疱,木蘭膏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八味藥材切碎,用臘月豬油一升二合來煎煮這些藥材三次,過濾掉殘渣,另外研磨麝香成細末,加入膏中攪拌均勻,塗敷在面皰上,每日更換三次。
這是治療面部皰疹的木蘭膏配方。
木蘭,防風,白芷,青木香,牛膝,獨活,藁本,當歸,芍藥,杜衡,辛夷,芎藭,細辛(各一兩),麝香(一分),附子(二分,炮)
白話文:
木蘭、防風、白芷、青木香、牛膝、獨活、藁本、當歸、芍藥、杜衡、辛夷、芎藭、細辛(各 30 公克),麝香(0.6 公克),附子(6 公克,已炮製)
上十五味㕮咀,諸藥以臘月豬脂一升微火煎三沸三上下,去滓,末下攪令調,膏成敷疱上,日三。
治查疱,鸕鷀屎膏方
上取鸕鷀屎一升,搗篩,臘月豬脂調和敷之。
治頭頹生髮,白芷膏方
白話文:
取十五味藥材,研磨成粉末。將臘月豬油一升,以小火煎煮至沸騰三次,上下翻動三次,過濾去除雜質,再將藥粉加入,攪拌均勻,熬製成膏狀。塗抹於患處,每日三次。
另取鸕鶿糞一升,搗碎過篩,與臘月豬油混合調勻,塗抹患處。
取白芷等藥材製成膏狀,塗抹患處,可治頭禿生髮。
白芷,蔓荊子,附子,防風,芎藭,菵草,細辛,黃芩,當歸,蜀椒(各一兩,去汗閉口),大黃(一兩半),馬鬃膏(五合此所用多無)
白話文:
-
白芷:1 兩,取其根部,洗淨晾乾,除去汗毛和閉口。
-
蔓荊子:1 兩,取其成熟果實,洗淨晾乾。
-
附子:1 兩,取其乾燥根部,洗淨晾乾,除去汗毛和閉口。
-
防風:1 兩,取其乾燥根部,洗淨晾乾,除去汗毛和閉口。
-
芎藭:1 兩,取其乾燥根部,洗淨晾乾,除去汗毛和閉口。
-
菵草:1 兩,取其乾燥根部,洗淨晾乾,除去汗毛和閉口。
-
細辛:1 兩,取其乾燥根部,洗淨晾乾,除去汗毛和閉口。
-
黃芩:1 兩,取其乾燥根部,洗淨晾乾,除去汗毛和閉口。
-
當歸:1 兩,取其乾燥根部,洗淨晾乾,除去汗毛和閉口。
-
蜀椒:1 兩,取其乾燥果實,去汗毛和閉口,研成末。
-
大黃:1.5 兩,取其乾燥根部,洗淨晾乾。
-
馬鬃膏:5 合,取馬鬃的脂肪,煉製成膏狀。
上十二味切,以臘月豬脂三升,合諸藥微火煎三上下,白芷色黃膏成,洗頭澤發勿近面。
治婦人乳腫痛,丹參膏方
丹參,芍藥(各二兩),白芷(一兩)
上三味以苦酒漬一夜,豬脂六合,微火煎三上下,膏成敷之。
治頭白頹瘡,發落生白,經年不瘥,五味子膏方
白話文:
將十二味藥材切碎,加入臘月豬肉油三升,用小火煎煮三次,直到白芷變成黃色膏狀,用來洗頭潤髮,但要避開面部。
五味子(二分),菟絲子(五分),蓯蓉(二分),雄黃(一分),松脂(二分),蛇床子,遠志(去心,各三分),雌黃,白蜜(各一分),雞屎(半分)
白話文:
五味子(4 公克),菟絲子(10 公克),蓯蓉(4 公克),雄黃(2 公克),松脂(4 公克),蛇牀子,遠志(去心,各 6 公克),雌黃,白蜜(各 2 公克),雞屎(1 公克)
上十味,以豬膏一升二合煎,先納雌黃,次納雞屎,次納蜜,次納松脂,次納諸藥,並先各自末之,膏成,先以桑灰洗頭,後敷之。
治疽瘻瘑疥諸惡瘡,連年不瘥,並小兒頭瘡悉治之,膏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種藥材,用豬油一升二合煎熬,先放入雌黃,再放入雞屎,再放入蜂蜜,再放入松脂,再放入其他藥物,並且先將藥物各自研磨成粉末,豬油煎熬完成後,先用桑灰洗頭,然後塗抹藥膏。
藜蘆,附子,蘆茹,桂心,天雄,蛇床子,野葛皮,雄黃,亂髮(洗),白芷,半夏(湯洗),礬石,細辛,杏仁,芎藭,芍藥,白朮,烏頭(各二兩),黃連,當歸,藁本(以上各二兩),斑蝥,菵草,巴豆(去皮心),黃柏,吳茱萸,蜀椒(各一兩,去目閉口汗)
白話文:
藜蘆、附子、蘆茹、桂心、天雄、蛇牀子、野葛皮、雄黃、亂髮(洗淨)、白芷、半夏(用湯水洗淨)、礬石、細辛、杏仁、芎藭、芍藥、白朮、烏頭(各二兩)、黃連、當歸、藁本(以上各二兩)、斑蝥、菵草、巴豆(去皮、心,用汗水封閉口)、黃柏、吳茱萸、蜀椒(各一兩,去除眼睛,閉口,用汗水封閉)
上二十七味㕮咀,以苦酒漬一夜,以臘月豬脂四斤,微火煎令酒氣盡,膏成,日四五敷,用多妙。
治久瘑疽,諸瘡,冶葛膏方
白話文:
將上述的二十七味藥材咀碎,用醋浸泡一夜,然後加入四斤臘月間取得的豬油,用小火慢慢煎煮直到醋的味道完全蒸發掉,形成膏狀。每天可以敷用四五次,使用越多效果越好。
這個方法適用於治療長期不癒的瘑疽和其他各種瘡瘍,這是冶葛膏的配方。
冶葛皮,黃連,細辛,杏仁,菵草,芍藥,藜蘆,附子,乳發,蘆茹,芎藭,白芷,蛇床子,桂心,藁本,烏頭,白朮,吳茱萸,雄黃,礬石,天雄,當歸(以上各二兩),斑蝥,巴豆(去皮心),蜀椒(去目汗閉口),黃柏(各一兩)
白話文:
-
葛根皮、黃連、細辛、杏仁、菵草、芍藥、藜蘆、附子、乳香、蘆葦草、川芎、白芷、蛇牀子、桂心、藁本、烏頭、白朮、吳茱萸、雄黃、礬石、天雄、當歸(以上各兩)
-
斑蝥、巴豆(去皮、去心)、蜀椒(去目、去汗閉口)、黃柏(各一兩)
上二十六味㕮咀,各搗篩,以豬脂五升,於銅器內微火煎諸藥七沸上下,絞去滓,更煎攪勻,成膏以敷瘡上,日四五。
丹砂膏方三首
白話文:
將上面二十六味藥材搗碎成末,過篩,用豬脂五升,在銅器裡用小火煎煮七次,過濾掉渣滓,繼續煎煮攪拌均勻,成為膏狀敷在瘡口上,每天四到五次。
丹砂(五兩),芎藭(三兩),大黃(二兩),蜀椒(二兩,去目出汗),白芷(二兩),麝香(三兩),升麻(二兩),冶葛皮(二兩),麻黃(五兩,去節),丹參(五兩),巴豆(二升,去皮心),桂心(二兩),附子(十二枚),皂莢(二兩,去皮子)
上十四味以豬脂六升,春夏共用,調合在後方消停。
又方
白話文:
丹砂(250克),芎藭(150克),大黃(100克),蜀椒(100克,要去除眼睛並出汗),白芷(100克),麝香(150克),升麻(100克),冶葛皮(100克),麻黃(250克,要去除節),丹參(250克),巴豆(1000克,要去除皮心),桂心(100克),附子(12枚),皁莢(100克,要去除皮子)
丹砂(三兩),芎藭(三兩),大黃(二兩),蜀椒(去目出汗,二兩),白芷(二兩),麝香(六兩),朮(二兩),附子(十二枚),乾薑(五分),冶葛(二兩),丹參(六兩),細辛(二兩),巴豆(三升,去皮心)
白話文:
丹砂(150公克),芎藭(150公克),大黃(100公克),蜀椒(去皮心,100公克),白芷(100公克),麝香(300公克),朮(100公克),附子(12枚),乾薑(25公克),冶葛(100公克),丹參(300公克),細辛(100公克),巴豆(1500公克,去皮心)
上十三味秋冬共用,亦在年中有所宜,以意消息,藥各搗羅之,巴豆細切,以苦酒漬一夜,量足不須覆之,明旦以豬脂成六升,鐺中微火煎三上下,膏成,勿使旁人及雞犬貓見其膏。同治共敘此方,須是細意事持。
又方
白話文:
以上十三種藥材秋冬共用,其他時節也各有其適宜的用法,要根據情況適當調整。將藥材研磨成細粉,巴豆切碎,用苦酒浸泡一夜,不要封口。第二天早上,用六升豬油,緩慢加熱,炒至膏狀。膏狀物製成後,不要讓其他人或雞犬貓看到。治病時,一起服用該方劑,一定要仔細注意,持之以恆。
丹砂(二兩,末),蜀椒(去目閉口汗),大黃,白芷,甘草(炙,以上各二兩),巴豆(三升,去皮心),麝香,芎藭(各二兩),附子(二枚),升麻(二兩),冶葛皮,犀角,當歸,烏頭(各二兩),丹參(一斤)
白話文:
這是一段中藥方劑的配方,其中的藥材包括:丹砂(二兩,磨成粉末)、蜀椒(去掉眼睛和閉口的部分)、大黃、白芷、甘草(經過烘烤,以上各二兩)、巴豆(三升,去皮和去掉內心)、麝香、芎藭(各二兩)、附子(二枚)、升麻(二兩)、冶葛皮、犀角、當歸、烏頭(各二兩),以及丹參(一斤)。
上十五味切,以苦酒漬之一夜,以豬脂六升微火煎三上下,膏成,絞去滓用之。此膏是四時常用,日三,此方無比。
白話文:
將上述十五種藥材切碎,用苦酒浸泡一夜。然後用豬脂六升,在微火上煎煮三到四次,直到藥膏形成。將藥膏過濾去除雜質即可使用。這個藥膏可以四季通用,每天服用三次。此方藥效無比。
丹砂膏敘治百病,傷寒,溫毒,熱疾,服如棗核大一枚,鼻塞取半核大納鼻中,縮氣,令人聰里。若耳聾,取如兩棗核大,烊之如水,納其耳中,三五年聾可瘥。或寒癖腹滿堅脹,及飛屍惡毒楚痛,溫酒服。霍亂當成,未成已吐未痢,白湯服棗核大。若已痢,一兩行而腹煩痛,更服之。
眼中風膜,膜或痛,常下淚,取如粟大,注眼中,自當下止,或半自痛,便愈。
白話文:
丹砂膏可以治療各種疾病,如傷寒、溫毒、熱疾。服用時,取如棗核大小的一粒,鼻塞時取半粒,塞入鼻中,可以消除鼻塞,讓人頭腦清晰。如果耳聾,取如兩粒棗核大小的丹砂膏,溶化成水狀,滴入耳中,三年到五年就能治好耳聾。如果因寒症引起的腹滿堅脹,以及飛屍惡毒引起的疼痛,可以用溫酒送服丹砂膏。霍亂初期,尚未出現嘔吐或腹瀉症狀時,可以用白湯送服棗核大小的丹砂膏。如果已經出現腹瀉,一兩次排泄後腹痛加重,可以再次服用丹砂膏。
又胸背喉頸痛摩足,口中亦稍稍令常聞有膏氣,人體自有不同者,易為藥當服,取利為度。老小增減。服膏之法,得利,若不利,如人行十五里,可與熱飲,發當預作白薄粥,令冷。若過利,要止者,多進冷粥便住。若能忍待藥勢儘自止更佳。
赤膏
治百病方(治病同丹砂膏用之)。
白話文:
如果有胸背、喉嚨、頸部疼痛,可以按摩腳底,口中也會略感膏氣。人的體質是有差異的,應使用適合自己的藥物,以達到治療效果為準。老幼者應酌情增減藥量。服用膏藥的方法:如果藥效好,可以繼續服用,如果藥效不好,就應該停止服用。就像一個人走了十五里路,身體感到不適,可以喝一杯熱飲來緩解。在服用膏藥之前,應先準備好清淡的白粥,並使粥變涼。如果藥效過強,想要止住藥效,可以多喝一些冷粥,藥效就會停止。如果能夠忍耐,等待藥效自然停止,效果會更好。
冶葛皮(一兩),白芷(一兩),蜀椒(二升,去目閉口汗),大黃,芎藭,巴豆(三升,去皮心),附子(十二枚),丹參(一斤),豬脂(六升)
上九味㕮咀,以苦酒漬一宿,合微火煎三上下,白芷黃即膏成,絞去滓,用傷寒鼽鼻,溫酒服如棗核大一枚。
白話文:
冶葛皮(50公克),白芷(50公克),花椒(100公克,去胡椒籽,密封汗蒸),大黃,芎藭,巴豆(150公克,去皮心),附子(12顆),丹參(500公克),豬脂(300公克)
賊風癰疽,腫,身體惡氣,久溫痹,骨節疼痛,向火摩之。瘑疥諸惡瘡,以帛縛之。鼠瘻疽痔,下血,身體隱軫癢搔成瘡,汁出,馬鞍牛領,以藥敷之即愈。腰背手足流腫,拘急,屈伸不快,以膏敷之,日三。婦人產乳中風,及難產,服如棗核大,並以膏如摩腹,立生。如食魚哽,日五服愈。
白話文:
-
賊風癰疽:腫脹、身體疼痛不適,長期被溫邪痹阻,骨節疼痛,可以用火烤或按摩來緩解。
-
瘑疥諸惡瘡:皮膚瘙癢、有瘡口,用布條包紮。
-
鼠瘻疽痔:下血、身體隱隱作痛,搔抓後形成瘡口,有分泌物滲出,用藥敷上即可治癒。
-
腰背手足流腫:腰背、手足腫脹,拘緊,屈伸不方便,用膏藥敷上,一天三次。
-
婦人產乳中風:產婦在哺乳期間中風,或生產困難,服用如棗核般大小的藥物,並用膏藥按摩腹部,立即使乳汁通暢。
-
食魚哽:因食魚而哽塞,每天服用五次藥物即可治癒。
如耳聾,以膏如小豆大著耳中。患息肉,以膏納鼻中愈。眼齒痛,以膏如粢注背中。白蘆醫當童子視,以膏如粟注眥愈。
治熛疽,丹妙膏方
白話文:
-
若患有耳聾,可取大小如綠豆的膏藥塞入耳內。
-
若患有息肉,將膏藥塞入鼻內即可治癒。
-
若患有牙齒疼痛,則可將膏藥黏貼在背上。
-
若患有白內障,將膏藥研磨成粉,然後吹入眼角即可治癒。
丹砂(末),犀角,夜干,大黃,芎藭,麝香(末),黃芩(各二兩),生地黃(十兩,切),升麻,前胡,沉香(各三兩),青木香(一兩)
白話文:
丹砂(研磨成粉末)、犀角、夜幹、大黃、芎藭、麝香(研磨成粉末)、黃芩(各二兩)、生地黃(十兩,切片)、升麻、前胡、沉香(各三兩)、青木香(一兩)
上十二味㕮咀,以苦酒漬淹一宿,以豬脂五升,微火煎三上下,絞去滓,納丹參、麝香末攪調,稍稍服之。
治疽麝香膏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二味藥材切碎,用醋浸泡一夜,然後加入五升豬油,用小火煎煮三次,過濾去除殘渣,再加入丹參和麝香粉末攪拌均勻,慢慢服用。
這是治療疽病的麝香膏配方。
麝香末,凝水石,黃芩,丹砂末,芎藭,雞舌香,青木香(各二兩),菵草(三兩),升麻(三升),羚羊角,夜干,大黃,羊脂(各三兩),地黃汁(一升)
白話文:
麝香粉末、凝水石、黃芩、丹砂粉末、川芎、雞舌香、青木香(各二兩),菵草(三兩),升麻(三升),羚羊角、夜交藤、大黃、羊脂(各三兩),地黃汁(一升)
上十四味切,以苦酒漬一夜,用豬脂六升微火上煎三上下,絞去滓,納麝香、丹砂末攪令調成,以摩病上甚良。
治疔腫,生芎藭膏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四味藥材切好,用醋浸泡一夜,然後加入六升豬油,在小火上煎煮三次,過濾掉殘渣,再加入麝香和朱砂粉末攪拌均勻,製成膏狀。用來塗抹患處非常有效。
治療疔腫的生芎藭膏配方
生芎藭汁(一升),丹砂(二兩),生地黃(二斤),白芷(三兩),大黃(三兩),麝香末(三兩),甘草(三兩炙),當歸(二兩),升麻(二兩),薤白(八兩)
白話文:
-
鮮羌活汁(一升)
-
丹砂(二兩)
-
生地黃(二斤)
-
白芷(三兩)
-
大黃(三兩)
-
麝香末(三兩)
-
甘草(三兩,烤乾後使用)
-
當歸(二兩)
-
升麻(二兩)
-
薤白(八兩)
上十味㕮咀,以苦酒漬一夜,豬脂五升,微火煎三上下,膏成摩於腫上。
治熛疽始發未曾治,宜速服丹砂膏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味藥材切碎,用醋浸泡一夜,加入五升豬脂,以小火煎煮三次,直到膏體形成。將製成的膏體塗抹在腫塊上。
適用於剛開始發作而未治療的熛疽,應盡快服用丹砂膏。
丹砂末,犀角(二兩),夜干(三兩),生地黃(十兩),大黃(三兩),升麻(三兩),芎藭(三兩),麝香(二兩),前胡(三兩),沉香(二兩),黃芩(三兩),青木香(一兩)
白話文:
丹砂末、犀角粉末(二兩)、夜光貝粉末(三兩)、生地黃(十兩)、大黃(三兩)、升麻(三兩)、川芎(三兩)、麝香(二兩)、前胡(三兩)、沉香(二兩)、黃芩(三兩)、青木香(一兩)
上十二味㕮咀,以豬脂五升,微火煎三上下止,絞去滓,入麝香、丹砂末攪令調,溫酒服如棗核大,日三服。
治風溫瘑疽諸惡瘡,經年不瘥,其著胸臆,背日大不可視之,恐見肺,肺髓者,皆主之,敷當火,須以意用之。
丹砂膏方
白話文:
取十二種藥材,細細研磨,再用豬油五升,以小火慢煎三次,直到藥材完全浸透,然後過濾去渣,加入麝香和丹砂末,充分攪拌混合,溫熱酒服用,每次服用量如棗核大小,每日服用三次。
此方主治風溫引起的瘡疽,以及其他頑固難治的惡瘡,即使多年不愈,或是長在胸部、背部,形狀巨大,甚至遮蔽太陽,令人生畏,疑似影響肺部和肺髓者,皆可服用此方。使用時應注意,此方具有熱性,使用時需謹慎,並依個人體質調整用量。
丹砂,雄黃末,附子,天雄,乾地黃,大黃,當歸,秦膠(各二兩),烏頭,桂心,黃連,松脂,茴芊(各四兩),蜀椒(一升,去目汗),乾薑(二兩),巴豆(一百枚,去皮心),蜈蚣(四枚,去頭足赤者),石南草(二兩)
白話文:
丹砂、雄黃末、附子、天雄、乾地黃、大黃、當歸、秦膠(各二兩);烏頭、桂心、黃連、松脂、茴芊(各四兩);蜀椒(一升,去除籽心和汗腺);乾薑(二兩);巴豆(一百枚,去除外皮和豆心);蜈蚣(四條,去除頭足,赤色的);石南草(二兩)。
上十八味㕮咀,十六味以苦酒一斗漬一夜,以豬脂六升微火煎三上下,藥色膏成,絞去滓,納二石末,攪令調敷瘡,有口亦可兌瘡口。此脂多治合即隨多少,苦酒不必盡一斗,以意量用之。
治瘑疥癬諸惡瘡,丹砂膏方
白話文:
把前面提到的十八味藥材搗碎,十六種藥材用一斗苦酒浸漬一夜,以六升豬油,用小火煎煮三次以後,藥液熬成膏狀,過濾去除渣滓,加入二石粉,攪拌均勻後塗抹於瘡口,如果有膿液,也可以塗抹於膿口。這種藥膏可以治療的多種疾病,根據病情而定,苦酒不必一定要用一斗,可以根據情況適當調整用量。
蜀椒(三升,去目汗),丹砂,細辛,桂心(各二兩),附子(三十枚),前胡,白芷(各切一升),芎藭(切),白朮,吳茱萸(各一升),當歸(一兩)
白話文:
蜀椒(三升,去掉籽和汗跡),丹砂,細辛,桂心(各二兩),附子(三十枚),前胡,白芷(各切一升),芎藭(切碎),白朮,吳茱萸(各一升),當歸(一兩)
上十一味㕮咀,諸藥唯椒、茱萸不搗,以苦酒漬一夜,合淹,以豬脂不中水者十斤,細切,合諸藥於銅器內,煎三上下,白芷黃成膏,以綿布絞去滓。如患風溫腫不消,服如彈元大一枚。
白話文:
將以上十一味藥材切碎,只有胡椒和茱萸不要搗碎,用苦酒浸泡一夜,然後將所有藥材混合在一起,放入銅器中,加入十斤豬脂,不要加水,一起煎煮三次,直到白芷和黃芪變成膏狀,用棉布過濾掉渣滓。如果患有風溫腫瘤不消退,服用如彈丸大小的一粒。
若鼻塞不通,以膏著鼻中。若青盲風目,爛眥癢痛,茫茫不見細物,以綿絮裹箸頭注膏中,以敷兩眥,至臥時再敷之。齒痛亦如,耳聾亦准之。諸惡痛皆治之。金瘡牛領馬鞍瘡亦敷之。治下赤腹中有癰,並癰疾在外,即摩之,在內即服之,如彈元大一枚,日三服。此膏無所不治。
治小兒頭瘡並惡,紫草膏方
白話文:
如果鼻子塞不通氣,可以將藥膏塗在鼻中。如果患有青盲風眼,眼睛腫脹疼痛,看不清細小的東西,可以用棉花包著筷子頭,蘸上藥膏敷在兩眼的眼皮上,睡覺前再敷一次。牙痛也可以用這種方法治療,耳聾也可以用這種方法治療。各種疼痛都可以用這種方法治療。刀劍造成的傷口、牛脖子上的傷口、馬鞍上的傷口都可以塗抹。治療下痢、腹中有腫塊、以及各種各樣的腫瘡,在外面的可以用它塗抹,在裡面的可以用它服用,每次服一粒,像彈丸那麼大,每天服用三次。這種藥膏沒有治不好的病。
紫草(三兩),黃連,女青,白芷(各一兩),礬石(三兩,燒令汗出),苦酒(五合),生地,榆根(一兩)
白話文:
紫草(三兩)、黃連、女青、白芷(各一兩)、礬石(三兩,燒到出汗為止)、苦酒(五合)、生地、榆根(一兩)
上七味納三味礬石、紫草、黃連為末,入諸藥煎,白芷黃,膏成敷瘡上。
治小兒熱瘡,水銀膏方
水銀(二兩),胡粉(二分),松脂(二兩),豬肝(四升)
上四味煎松脂、水銀氣出,下三物攪令不見銀,放冷,以敷瘡上。
治火瘡,柏皮膏
右皮去黑皮用白肉,以豬脂少多煎去滓,候凝隨實使之。
治熛疽浸淫廣大,赤黑爛壞成瘡,羊髓膏方
羊髓(二兩),大黃(二兩),甘草(一兩),胡粉(二分)
上四味㕮咀,以豬脂二升半,並胡粉微火煎三上下,絞去滓,候冷敷瘡上,日四五。
治熱毒並結及腫成瘡,升麻膏方
白話文:
治療小兒熱瘡,將七味藥中的三味:礬石、紫草、黃連磨成粉末,加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加入白芷、黃膏,製成膏藥敷於瘡口。
治療火瘡,將柏樹皮去除黑皮,留下白肉,用少量豬油煎煮,去除雜質,待凝固後,根據需要使用。
治療熛疽浸淫廣泛,皮膚赤黑腐爛成瘡,使用羊髓膏:將羊髓、大黃、甘草、胡粉一起研磨成粉末,加入豬油煎煮三沸,去除雜質,待冷卻後敷於瘡口,每日四到五次。
治療熱毒凝聚成腫並潰爛成瘡,使用升麻膏。
升麻(三兩),白朮(一兩),牡蠣(三分),白芨(二兩),白蘞(二兩),菵草(二分),夜干(二兩),大黃(二兩),黃連(二兩)
白話文:
-
升麻(150克):具有發散風熱、清熱涼血的作用,可治頭痛、發熱、惡寒、身體疼痛等症狀。
-
白朮(60克):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健胃的作用,可治脾虛腹瀉、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
-
牡蠣(18克):具有滋陰養血、平肝潛陽的作用,可治陰虛血燥、盜汗、驚悸、心煩等症狀。
-
白芨(120克):具有收斂止血、消炎止痛的作用,可治創傷出血、跌打損傷、胃出血、咳血等症狀。
-
白蘞(120克):具有祛風濕、活血止痛的作用,可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瘡瘍腫毒等症狀。
-
菵草(12克):具有清熱利尿、解毒消腫的作用,可治尿路感染、水腫、癤瘡等症狀。
-
夜幹(120克):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可治瘡瘍腫毒、毒蛇咬傷等症狀。
-
大黃(120克):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作用,可治便祕、腹脹、腹痛等症狀。
-
黃連(120克):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可治熱毒瘡瘍、痢疾、黃疸等症狀。
上九味㕮咀,以豬脂三升微火煎,膏成絞去滓以敷瘡上,日四五。
治熱瘡,生地黃膏方
生地黃,白蘞,白芷,黃連,升麻,黃芩,大黃(以上各十兩)
上七味㕮咀,以豬脂一升半,微火煎成膏,絞去滓,敷瘡,日四五。
治惡瘡皆爛,雄黃膏方
白話文:
將九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三升豬油以小火慢慢熬煮,直到熬成膏狀,再將渣滓過濾掉,將膏藥敷在瘡傷上,每天敷四到五次。
這方可以用於治療熱瘡,另一個方是用生地黃、白蘞、白芷、黃連、升麻、黃芩和大黃(每種各十兩)研磨成粉末,用一升半豬油以小火慢慢熬煮成膏狀,過濾掉渣滓,敷在瘡傷上,每天敷四到五次,可以治療各種惡瘡。
最後,另一個方是用雄黃等藥材熬製成膏藥,可以治療各種惡瘡。
雄黃,礬石(末),藜蘆,當歸,黃連,附子(各二兩),菵草,芎藭,白芨(各一兩),巴豆(六十枚,去皮心)
白話文:
這個問題無法回答,因為無法理解所給的內容。
上十味㕮咀,以豬脂二升,微火煎成,絞去滓,納石末攪調,敷瘡,日四五。
治瘑疽瘻,水銀膏方
水銀(二兩半),胡粉(二兩),松脂(二兩),豬脂(四升)
上四味先煎松脂,水氣盡下胡粉,攪令水銀盡不見,可敷瘡,日三。亦治小兒疳熱瘡,頭瘡。
治痱瘰癧瘡,白蘞膏方
白話文:
取十味藥材研磨成粉,用豬油兩升,小火慢慢煎煮至藥粉完全溶解,過濾去藥渣,加入石末攪拌均勻,敷於患處,每日四到五次。
此方適用於治療瘑疽瘻,水銀膏的製作方法如下:水銀二兩半,胡粉二兩,松脂二兩,豬脂四升。先將松脂煎煮,待水氣完全蒸發後加入胡粉,不斷攪拌至水銀完全消失,即可敷於患處,每日三次。此方亦可治療小兒疳熱瘡和頭瘡。
白蘞膏適用於治療痱瘰癧瘡。
白蘞(三兩),白芷(三兩),芎藭,大黃,黃連(各二兩),當歸(二兩),黃柏(二兩),豉(八分,炒),羊脂(三兩),豬脂(二升)
白話文:
白蘞(六兩),白芷(六兩),川芎,大黃,黃連(各四兩),當歸(四兩),黃柏(四兩),豆豉(一兩六錢,炒熟),羊脂(六兩),豬脂(四兩)
上十味㕮咀,以二脂合煎,納諸藥,微火煎膏成,去滓,候凝敷之。
治皮膚中熱痱瘰癧,白蘞膏方
白蘞,黃連(各一兩),生胡粉(一兩)
上三味搗篩,溶脂調和敷之。
治熱瘡,生地黃膏方
生地黃(四兩),黃連(四兩),大黃(三兩),黃柏,甘草(炙),白蘞,升麻(各二兩)
上七味㕮咀,以豬脂二升半,微火合煎膏成,絞去滓,候凝可敷之。
治熱瘡生地黃膏方
白話文:
將十味藥材磨成粉末,用二兩豬油一起小火熬煮,直到藥材煎成膏狀,去除藥渣,待冷卻凝固後即可敷於患處。此方可治療皮膚發熱、痱子、瘰癧等症狀。
白蘞、黃連各一兩,生胡粉一兩,將這三味藥材搗碎過篩,再用豬油調和敷於患處,可治療熱瘡。
將生地黃、黃連各四兩,大黃三兩,黃柏、甘草(炙)、白蘞、升麻各二兩,共七味藥材磨成粉末,用豬油二升半小火熬煮,直到藥材煎成膏狀,擠出藥渣,待冷卻凝固後即可敷於患處,可治療熱瘡。
生地黃(四兩),黃連(五兩),白蘞,芍藥,白芨(各二兩),苦參,升麻(各三兩)
白話文:
生地黃(240 克),黃連(300 克),白蘞,芍藥,白芨(各 120 克),苦參,升麻(各 180 克)
上七味㕮咀,以豬脂二升半納諸藥同熬,膏成去滓,候凝敷之。
治溫熱諸瘡,黃連膏方
黃連,白蘞,白芷(各二兩),生胡粉(一兩)
上四味細篩,用豬脂調塗之。
治熱瘡,蛇床子膏方
蛇床子,乾地黃(二兩),苦參(一兩),大黃,通草(二分),白芷,黃連,狼牙(二分)
上八味搗篩為細末,用豬脂以意調和塗之。
治熱瘡,木蘭膏方
白話文:
將以上七種藥材磨成粉末,加入兩升半的豬油一起熬煮,熬成膏狀後去除雜質,待其凝固後敷在患處。
這個方子適用於治療溫熱引起的各種瘡瘍。
另一個方子用黃連、白蘞、白芷、生胡粉各兩錢,將它們磨成細粉,用豬油調和後塗抹患處,可以治療熱瘡。
最後一個方子用蛇床子、乾地黃兩錢,苦參一錢,大黃、通草二分,白芷、黃連、狼牙各二分,將這八種藥材搗碎成細末,用豬油按照適當的比例混合後塗抹患處,可以治療熱瘡。
木蘭(一兩),白芷,黃連(各三兩),黃柏(二兩),芍藥(一兩),梔子(二十一枚),黃芩(二兩),狼牙(二兩),夜干(一兩),蛇床子(一兩)
白話文:
木蘭(60克),白芷、黃連(各90克),黃柏(60克),芍藥(30克),梔子(63粒),黃芩(60克),狼牙(60克),夜幹(30克),蛇牀子(30克)
上十味㕮咀,以豬脂二升合諸藥微火煎,膏成去滓。
治熱瘡,黃連膏方
黃連,生胡粉(各三兩),白蘞(二兩),大黃(二兩),黃柏(二兩)
上五味為末,用豬脂以意調和塗之。
治灸瘡,甘草膏方
甘草(一兩),當歸(一兩),胡粉,羊脂(一兩半),豬脂(三兩)
上五味㕮咀,以豬羊脂並諸藥微火煎,成膏,絞去滓,候凝敷之。
治諸癰破後大膿血極虛,黃耆膏方
白話文:
將十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二升豬油與藥材混合,以小火煎煮,直到熬成膏狀,去除雜質。
這是一種治療熱瘡的黃連膏方,由黃連、生胡粉、白蘞、大黃、黃柏等五味藥材研磨成粉末,再以豬油調和塗抹患處。
另一種治療灸瘡的甘草膏方,則以甘草、當歸、胡粉、羊脂、豬脂等五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豬羊油與藥材混合,以小火煎煮,熬成膏狀,過濾掉雜質,待其凝固後敷於患處。
最後一種是治療癰疽破裂後膿血過多導致虛弱的黃耆膏方,但缺少具體的配方資訊。
黃耆,附子,白芷,甘草,防風,大黃,當歸,續斷,芍藥(各一兩),蓯蓉(一分),生地黃(五分),細辛(三分)
白話文:
黃耆、附子、白芷、甘草、防風、大黃、當歸、續斷、芍藥(各10克),蓯蓉(1克),生地黃(5克),細辛(3克)。
上十二味切,以豬脂三升,納諸藥微火慢煎,候白芷黃色膏成,絞去滓,候凝塗瘡摩四邊口中,日四過。
治癰疽已潰,白芷摩膏方
白芷(三分),甘草(三分),烏頭(三分),薤白(十五枚),青竹皮
上五味以豬脂一升合煎,候白芷黃膏成,絞去滓,塗四邊。
治諸疽瘡膏方
蠟(一兩),亂髮,礬石(熬,各一兩),松脂(一兩,揀),豬脂(四兩)
上五味先下脂煎,令消,下發,發消下礬石礬消下松脂,松脂消下蠟,蠟消膏成。濾過,候凝塗敷之。
治鼻中塞,利鼻白芷膏方
白芷,通草,蕤核(各一分),薰草(二株),羊髓(八銖),當歸(一分)
上六味以清酒煉羊髓三過,㕮咀,諸藥煎膏成,絞去滓,用小豆大,納鼻中,日三。
治竹木所刺,入手足,壯不出膿,疼痛,羊屎膏方
上取干羊屎搗篩,用豬脂和以塗之,瘡口立出。
治湯淚入㹞爛壞,朮膏方
白話文:
將十二味藥材切碎,放入三升豬油中,用小火慢慢煎煮,直到白芷變成黃色的膏狀,再將藥渣過濾掉。待膏狀藥物凝固後,塗抹在傷口周圍,並輕輕按摩,每天塗抹四次。
術(二兩),附子(二枚,大者,炮),甘草(一兩),羊脂(五兩),松脂,雞子(大,一塊),豬脂(五兩,不入水者)
白話文:
術兩(兩)
附子(兩枚,大的,炮製)
甘草(一兩)
羊脂(五兩)
松脂
雞蛋(大的,一個)
豬脂(五兩,未曾入水)
上六味微火上煎豬脂後,納羊脂並諸藥,又煎膏成,絞去滓,候凝,塗瘡上日三。
又方
柏樹皮(四兩,去黑處),甘草(三兩,細切),竹葉(二兩,切)
上三味以不中水豬膽一升二合,入藥煎膏成,絞去滓,塗瘡上,日三。
又方
白話文:
先用小火慢慢煎煮豬油,然後加入羊油和藥材,繼續煎煮成膏狀。把藥膏過濾掉渣滓,等它凝固後,每天塗抹在患處三次。
另一個方法:
取柏樹皮四兩(去黑的部分),甘草三兩(切碎),竹葉二兩(切碎)。用一升二合的豬膽汁(不可以用普通水)將藥材煎煮成膏狀,過濾掉渣滓,塗抹在患處,每天三次。
另一個方法:
麻子(一合,取仁),柏皮(一兩,取白),白芷(一兩),生柳皮(一兩,去白)
白話文:
-
麻子(一杯,取出果仁)
-
柏樹皮(一兩,取出白色部分)
-
白芷(一兩)
-
生柳樹皮(一兩,去除白色部分)
上四味㕮咀,以脂一升同煎膏成,濾去滓,候凝敷瘡,日三。
治㹞疽疥癬及惡瘡,蘆茹膏方
蘆茹(三兩,漆頭者),雄黃,雌黃末(各一兩),丹砂(一兩,研),亂髮(半兩,洗)
白話文:
將上述四味藥材切碎,與一升的油脂一同煎煮成膏,過濾掉殘渣,待凝固後塗敷於瘡上,每日三次。
用來治療犬疽、疥癬以及惡性瘡瘍,蘆茹膏的配方如下:
蘆茹(三兩,選擇漆頭的部分),雄黃,雌黃粉末(各一兩),丹砂(一兩,研磨細),亂髮(半兩,清洗乾淨)。
上五味搗篩,令調,煎以先用豬脂二升半,煎發,取盡,納諸藥微火更煎,候膏成,不令他人雞貓犬見,日上三四。
白話文:
將五種藥材搗碎、篩過,以確保均勻混合,並在煎藥之前,先以豬油兩升半煎發出香味,然後將藥材放入,以微火慢煎,直到藥膏形成。在煎藥的過程中,要避免讓雞、貓、狗等動物看到,並在每日清晨服用三到四次。
治婦人妒乳生瘡,雄黃膏方
雄黃,白蘞,雄黃,漆頭蘆茹(各一兩),亂髮(一團,如雞子大)
上五味各研搗篩,以不中水豬脂二升,先煎亂髮令盡,下諸藥,再微火煎,候膏成,放凝,塗瘡上,日三四。
治諸惡瘡,麝香膏方
麝香,冷石,雄黃,丹砂(各五分)
白話文:
治療婦女因嫉妒而乳房生瘡,可以使用雄黃膏。將雄黃、白蘞、雄黃、漆頭蘆茹各一兩,以及一團雞蛋大小的亂髮,研磨成粉末,加入二升不沾水的豬油,先用小火煎煮亂髮至完全溶解,再加入藥粉繼續煎煮,直到膏狀成型,冷卻凝固後塗抹患處,每天塗抹三次。
另外,治療各種惡性瘡瘍,可以使用麝香膏。將麝香、冷石、雄黃、丹砂各五分,研磨成粉末即可。
上四味各細研如粉,以臘月豬脂量其多少調和,如塗敷瘡時,先用大黃湯放溫,洗了淹干,然後塗膏。
治頭瘡惡瘡骨疽等,牛屎熏方
白話文:
將黃芩、黃連、苦參、牡丹皮四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臘月豬油按照一定的比例調和。在塗敷瘡口時,先用大黃湯溫熱,洗淨瘡口並使其乾燥,然後塗上藥膏。
取苦瓠截除底斷其鼻,取牛屎者地上燒,以無底瓠籠屎上,引煙從瓠空出,以瘡著煙上熏之自然止,過三度即除。
白話文:
取一個苦葫蘆,將底部切斷,然後挖掉中間的葫蘆瓤。用牛糞燒火,然後將底部去空的苦葫蘆放在牛糞上,讓煙從葫蘆中穿過,把長瘡的地方放在煙上燻一燻,自然就會止痛。連續燻三次,就可以痊癒。
六物滅瘢膏方
衣中白魚,雞屎,白鷹糞,白芍藥,白蘞,白蜂
上藥研如粉,以乳汁和塗瘢上,日三,良。
《小品》滅瘢方
雞矢白(一兩),辛夷仁(四分),白附子(二分),細辛(二分)
白話文:
將白魚、雞屎、白鷹糞、白芍、白蘞、白蜂研磨成粉末,用乳汁調和,塗抹在瘢痕上,一天三次,效果良好。
另一種滅瘢方,需要用雞矢白一兩、辛夷仁四分、白附子二分、細辛二分。
上四味酒浸一宿,以羊脂六合微火煎三上三下、去滓。傷瘢以甘草湯洗訖塗之。一方又有桂心一分。
又方
鷹屎白(一兩,研)
白蜜和塗瘢上,日三。
白話文:
將上述四種藥材浸泡在酒中一整夜,用六分羊脂以小火慢煎三次,然後去掉渣滓。傷口疤痕以甘草湯清洗乾淨後,再塗抹藥膏。另一種藥方中還添加了三分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