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圍元藪》~ 卷一 (8)
卷一 (8)
1. 受病所在經絡
外雖不知痛癢,而骨肉間反知痛癢者,乃腎病重而肺病輕也。麻而軟痿無力者,脾腎相殊也。麻而足長短手攣者,水不滋木肝受病也。麻而潰爛者,水火不相濟,上犯於心也。又痛乃肺病,如痛久而癱者,母不能顧子,脾氣害也。痛而麻木者,母弱難扶其子,腎氣虧而受毒也。
痛而覺癢,搔之則痛極難忍者,胃氣虛而毒氣入深也。痛而潰爛者,肺不能生水以制火,而金火相刑也。余可以此例推。
感於不測,貯於無稽,曰癩曰風,異種類聚。
心主血,肝臟之毒傷血分,則心肝發病肺主氣凡風癘皆因氣悶而生。腎藏精,色欲房勞為害。脾胃通連而藏穀氣,其醉飽、五味之傷在此。故風之為病,惟在心、肝、脾、肺、腎、胃之六經受邪,其餘六經不能容受,不被所傷,無所幹犯,故風癘不由此而起。手少陽三焦乃無形之腑,厥陰包絡乃附系之經,陽明大腸、太陽小腸,為出入之門戶,足太陽膀胱,僻居下元,少陽膽乃清淨幽閒之司,邪毒之氣皆不傷犯而藏蓄。
況肺之竅在鼻,氣從而入,脾之竅在唇,味從而入病始之由多是氣味之感,故先見於皮毛之間。《病源》曰:六部各有風病六種,共三十六種,皆由六慾七情、寒濕風熱邪毒之氣傳疰膚體,周流百節絲絡交錯。凡中傷者,非在一經,非發一症,故治法方藥浩汗彌常,取效者惟靈寶大藥,名平分家產方,最為王道,治三十六種風皆有全功。其次止東華玉髓水制黃香丸,又名黃龍丸,小還丹等數方而已。
亦能治諸風,其餘一方止治一症,若以他治,如水澆石,罕有取效者。而大風之外,又有癩瘡十四種,後世因其病勢顏色之多端而巧立名色以惑人,上古止言風癩,並無奇異繁名。凡言臟腑如此,特其先惑之由耳。若病一發,譬諸風水,隨處充滿,流蕩百骸,各經傳遍,無不至焉。
白話文:
身體外表雖然感覺不到疼痛或癢,但骨肉之間卻感到疼痛或癢,這是因為腎臟的病比較嚴重,而肺臟的病比較輕微。如果感到麻木、軟弱無力,這是脾臟和腎臟功能失調的表現。如果感到麻木,而且腳有長短、手部攣縮,這是因為腎水不足以滋養肝木,導致肝臟生病。如果麻木還伴隨著潰爛,這是因為體內的水火不協調,火氣上炎侵犯到心臟。此外,疼痛是肺臟生病的表現,如果疼痛持續很久而導致癱瘓,這是因為母臟(脾)無法照顧子臟(肺),導致脾氣受損。如果感到疼痛又麻木,這是因為母臟(腎)虛弱難以扶持子臟(肝),導致腎氣虧損而受到毒邪侵犯。
如果感到疼痛又覺得癢,抓癢時反而會更加疼痛難忍,這是因為胃氣虛弱,導致毒氣深入體內。如果疼痛還伴隨潰爛,這是因為肺臟無法產生水來抑制火,導致金(肺)和火相互剋制。其他情況可以依照這個例子來推論。
有些疾病的病因難以捉摸,來源不明,就把它歸類為癩病或風病,各種不同的類型聚集在一起。
心臟主管血液,肝臟的毒素會傷害血分,導致心臟和肝臟發病;肺臟主管氣,凡是風病或癩病,多是因為氣機鬱悶而產生。腎臟儲藏精氣,過度沉溺於性慾會損害腎精。脾臟和胃臟相連,負責儲藏穀氣,暴飲暴食或過度食用五味會傷害脾胃。因此,風病主要是心、肝、脾、肺、腎、胃這六條經絡受到邪氣侵犯所致,其他的六條經絡則不容易受到侵犯。手少陽三焦是無形的腑,手厥陰心包絡是附屬的經絡,陽明大腸和太陽小腸是排泄的門戶,足太陽膀胱則處於下焦,少陽膽是清淨安閒的臟腑,這些地方不容易受到邪毒侵犯而積蓄。
而且,肺的竅在鼻子,氣從鼻子進入;脾的竅在嘴唇,味道從嘴唇進入,疾病的開始多是因為感受了氣和味。所以,疾病會先出現在皮膚表面。《病源》一書說,六腑各有六種風病,總共有三十六種,都是因為六種慾望、七種情緒,以及寒、濕、風、熱等邪毒之氣傳入皮膚,然後流遍全身,交錯在各個經絡之間。凡是受到這些因素傷害的,不會只在一條經絡發病,也不會只出現一種症狀,因此治療方法和藥物才會如此繁多。最有效的藥物是「平分家產方」,是最好的治療方法,可以治療所有的三十六種風病。其次是「東華玉髓水」、「黃香丸」(又名黃龍丸)、「小還丹」等幾種藥方而已,也能治療各種風病。其餘的藥方通常只能治療一種疾病,如果用來治療其他疾病,效果就像用水澆在石頭上一樣,難以見效。除了大風病之外,還有十四種癩瘡,後人因為這些疾病的表現和顏色多種多樣,就巧立各種不同的名稱來迷惑人。古代只說風癩,並沒有這些奇怪又繁複的名稱。凡是談到臟腑疾病的,都只是對疾病起因的推測。如果疾病一旦發作,就會像風水一樣,隨處充滿,流遍全身,各個經絡都會受到影響,沒有哪個地方倖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