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傷秘旨》~ 救傷秘旨續刻 (11)
救傷秘旨續刻 (11)
1. 輕重損傷按穴治法
傳入脾經,身似蛇皮,發瘋病,用蘄蛇一條,童雞一隻,干捋毛腸,不可見水,將蛇入雞肚內蒸熟,去蛇淡吃雞肉,即愈。傳入肺經,似痰火而無痰,微有紫血嘔出,先服四生湯數劑,後用六味丸自好。傳入腎經,似怯症,腎水阻滯使然,先用原方四劑,後服六味丸。
肺使穴(在第三椎下,兩旁各開一寸五分,即肺腧穴。),足太陽,膀胱經。
紅花,當歸,薑黃,三稜,莪朮,肉桂,陳皮,烏藥,威靈仙,赤芍,五加皮,傷時不疼不腫,渾身酸癢者無救,三日死。腫疼者可救,用原方,重者加桃仁,改歸尾,甚者再加蘇木。
膏肓腧穴(在第四椎下,近第五椎上,兩旁各開三寸。),足太陽,膀胱經。
防風,赤芍,當歸,威靈仙,薑黃,銀花,陳皮,桔梗,肉桂,烏藥,柴胡,此穴平素負重肩挑,俱不能傷。倘或受傷,手臂不能舉動,如脫樣。須用膏藥二張,一貼穴內,一貼肋下,用原方加升麻。
對心穴(在第七椎下節間,伯勞下六寸,即至陽穴。),督脈,屬心經。
陳皮,烏藥,骨碎補,當歸,紅花,威靈仙,薑黃,肉蔻,五加皮,赤芍,三稜,莪朮,木香,藿香,傷時頃刻悶死,不醒,微有氣息。救法:在百會穴內,用艾火灸之,以醒為度,不可再灸,重灸頭要爆開,醒時用原方加桔梗。
命門穴(在十四椎下,對心下八寸。),督脈,屬心腎二經。
歸尾,杜仲,紅花,澤蘭,肉桂,赤芍,骨碎補,續斷,五加皮,烏藥,薑黃,陳皮
傷重者九日死,以原方治之即愈。輕者不醫,後必發毒,名為腎癰。先去其傷血,後以腫毒藥托之,稍松易治,不松難治,後必腎水耗盡自死。
鸛口穴(在尾骶骨上脊骨盡處。),督脈,屬肺腎二經。
歸尾,劉寄奴,紅花,赤芍,陳皮,木通,續斷,骨碎補,五加皮,五靈脂,烏藥,澤蘭,傷重者立時軟癱,不痛者凶,痛者次之。凶者須在伯勞穴灸三壯,後以原方治之。不醫五日死。輕者不醫,後發毒名鸛口疽,用黃耆湯治之。若出毒入內不救。
海底穴(在糞門前陰囊後,即會陰穴,一名屏翳。),任脈,屬心經。
紅花,當歸,澤蘭,續斷,威靈仙,赤芍,豬苓,木通,澤瀉,骨碎補,乳香,沒藥
傷處虛腫,積血甚重,小便不通,龜頭腫脹,用銀絲打通六寸,離龜頭一寸上,用艾火灸,灸一壯;將銀絲取出一寸,再灸一壯,再出一寸,如是四次,取出銀絲,其血即出,再以原方治之。
環跳穴(在髀樞中大腿上骱。),足少陽,屬肝脾二經。
歸尾,銀花,續斷,生地,骨碎補,陳皮,五加皮,紅花,木瓜,石斛,烏藥,牛膝
傷重者不能行動,痠痛非常,腿足皆縮,用原方先服一劑,後熨九次,再以原方服之即愈。如傷輕不醫,後必發骨疽。先用黃耆加之,後加香附,又以白朮湯服之。
白話文:
輕重損傷按穴治法
如果傷勢傳入脾經,身體會像蛇皮一樣粗糙,並且會發瘋。治療方法是用蘄蛇一條和童子雞一隻,將雞毛拔掉後取出腸子,過程中不能碰到水。然後把蛇塞進雞肚子裡蒸熟,去掉蛇只吃雞肉,病就會好。
如果傷勢傳入肺經,症狀像痰火但沒有痰,可能會稍微嘔吐出紫色血絲。先服用幾劑四生湯,之後再吃六味丸就會痊癒。
如果傷勢傳入腎經,症狀像虛弱症,這是腎水阻滯引起的。先服用四劑原方藥,之後再吃六味丸。
肺俞穴(位於第三胸椎下方,左右各旁開一寸五分),屬於足太陽膀胱經。
藥方:紅花、當歸、薑黃、三稜、莪朮、肉桂、陳皮、烏藥、威靈仙、赤芍、五加皮。如果受傷時不痛不腫,只是全身酸癢,那就沒救了,三天內會死亡。如果腫痛就可以救,用上述藥方,情況嚴重者加桃仁,將當歸改為當歸尾,更嚴重者再加蘇木。
膏肓俞穴(位於第四胸椎下方,靠近第五胸椎上方,左右各旁開三寸),屬於足太陽膀胱經。
藥方:防風、赤芍、當歸、威靈仙、薑黃、銀花、陳皮、桔梗、肉桂、烏藥、柴胡。這個穴位平常負重挑擔都不會受傷,如果受傷,手臂會無法舉起,像脫臼一樣。要用兩張膏藥,一張貼在穴位上,一張貼在肋骨下方,再用原方藥加升麻。
至陽穴(位於第七胸椎下方節間,約在伯勞穴下六寸),屬於督脈,歸屬於心經。
藥方:陳皮、烏藥、骨碎補、當歸、紅花、威靈仙、薑黃、肉蔻、五加皮、赤芍、三稜、莪朮、木香、藿香。如果受傷時立刻悶死,不省人事,只有微弱的氣息。急救方法是在百會穴用艾草灸,直到醒來為止,不可再灸,灸太重會導致頭部爆裂。醒來後用原方藥加桔梗。
命門穴(位於第十四椎下方,與至陽穴相隔八寸),屬於督脈,歸屬於心腎二經。
藥方:當歸尾、杜仲、紅花、澤蘭、肉桂、赤芍、骨碎補、續斷、五加皮、烏藥、薑黃、陳皮。
如果傷勢嚴重,九天內會死亡。用上述藥方治療即可痊癒。傷勢輕微不治療,之後一定會發毒,稱為腎癰。先去除傷處瘀血,然後用消腫解毒藥來托住毒素,如果腫脹稍微消退就容易治療,如果不消退就難以治療,最後會因為腎水耗盡而死亡。
鸛口穴(位於尾骶骨上,脊椎骨末端),屬於督脈,歸屬於肺腎二經。
藥方:當歸尾、劉寄奴、紅花、赤芍、陳皮、木通、續斷、骨碎補、五加皮、五靈脂、烏藥、澤蘭。如果傷勢嚴重,會立刻軟癱,不痛就表示病情凶險,痛的話則次之。凶險的情況必須在伯勞穴灸三壯,之後用原方藥治療。不治療五天內會死亡。傷勢輕微不治療,之後會發毒,稱為鸛口疽,用黃耆湯治療。如果毒氣入內則無藥可救。
會陰穴(位於肛門前陰囊後,又名屏翳),屬於任脈,歸屬於心經。
藥方:紅花、當歸、澤蘭、續斷、威靈仙、赤芍、豬苓、木通、澤瀉、骨碎補、乳香、沒藥。
傷處虛腫,積血很多,小便不通,龜頭腫脹,用銀絲插入六寸,在距離龜頭一寸的地方用艾草灸,灸一壯。然後將銀絲拔出一寸,再灸一壯,再拔出一寸,這樣重複四次,取出銀絲,血就會流出來,再用原方藥治療。
環跳穴(位於髖關節大腿上側的凹陷處),屬於足少陽膽經,歸屬於肝脾二經。
藥方:當歸尾、銀花、續斷、生地、骨碎補、陳皮、五加皮、紅花、木瓜、石斛、烏藥、牛膝。
如果傷勢嚴重,會無法行動,酸痛異常,腿腳蜷縮。先服用一劑原方藥,然後熨燙九次,再服用原方藥就會痊癒。如果傷勢輕微不治療,之後一定會發骨疽。先用黃耆湯加減,然後加香附,再用白朮湯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