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廷海

《救傷秘旨》~ 救傷秘旨續刻 (10)

回本書目錄

救傷秘旨續刻 (10)

1. 輕重損傷按穴治法

丹田穴(在臍下一寸五分,即氣海穴。),任脈,屬腎經。

紅花,當歸,澤蘭,續斷,威靈仙,赤芍,木通,豬苓,澤瀉,烏藥,陳皮,薑黃,受傷痛如刀刺,積血甚重,小便不通,用原方治之,過九日者不效。

期門穴(在乳下第二肋端蔽骨下一寸五分,巨闕旁三寸五分,不容旁一寸五分。),足厥陰,屬心腎二經。

紅花,當歸,骨碎補,烏藥,陳皮,威靈仙,薑黃,肉桂,劉寄奴,五加皮,三稜,莪朮,赤芍,重者三日即死。輕者二十二日死。當日即醫用原方。第二日原方加半夏。第三日外用蔥姜搗爛鋪傷處,用火熨七次,原方去三稜、莪朮,加歸尾,桃仁,破血為主,破之仍痛,用大黃下之自愈。

章門穴(在期門下五寸五分,直臍端。),足厥陰,屬肝、肺、心三經。

紅花,當歸,續斷,澤蘭,赤芍,骨碎補,烏藥,陳皮,銀花,五加皮,薑黃,威靈仙,三稜,莪朮,傷重者五日死,輕者九日亡。二三日醫用原方,四五日醫原方去三稜、莪朮,加肉桂、附子,然附子看人稟氣,厚者可用,薄者不可用。若腫痛不住,加破血藥破之,仍痛用蔥姜照法熨六七次,再加升降之藥服之。

七勞穴(在期門下二寸,即腹哀穴。),足太陰,屬肝經。

赤芍,澤蘭,當歸,紅花,烏藥,五加皮,陳皮,骨碎補,薑黃,威靈仙,銀花,肉桂傷重者七竅流血,輕者發狂,傷左邊者左臂不能動,右邊者亦然,重者用原方治之。不退加三稜、川芎、香附、元胡索,去威靈仙;輕者原方加桔梗、蘇木,再輕者只加蘇木,俱照前法蔥姜熨之,七孔流血者,一日即死,初流時用四生湯止之,緩用原方。

京門穴(在監骨腰中季肋,本俠脊也。期門穴下三寸二分。),足少陽,屬心肝二經。

歸尾,紅花,續斷,威靈仙,赤芍,五加皮,骨碎補,陳皮,烏藥,澤蘭,傷重者日半死,輕者三日亡。當日即醫,原方加破血之藥。二三日加大黃下之。

五定穴(在京門下四寸八分,即五樞穴。),足少陽,屬脾肝二經。

當歸,紅花,澤蘭,赤芍,五加皮,烏藥,銀花,骨碎補,三稜,莪朮,陳皮,桂枝傷重者立發寒熱,三次即死。一次者照前法蔥姜熨之。原方去三稜、莪朮、桂枝,加肉桂、草烏。二次除肉桂、草烏,加大黃、神麯。三次去大黃、神麯,加桃仁、升麻;其血稍松,去桃仁、桂枝,仍以大黃下之。輕者竟用原方。

伯勞穴(在大椎下二椎上節間陷中,即陶道穴。),督脈,屬五臟。

劉寄奴,紅花,當歸,薑黃,五加皮,烏藥,續斷,川芎,赤芍,骨碎補,陳皮,銀花

傷重發腫,其首俱不能動,用原方,膏上刺數孔貼之。傷輕不醫,其傷反要傳入臟腑。傳入心經,嘔血甚多。一方梨十斤,藕節十斤,搗爛,水煎成膏,白糖霜攪勻,每清晨服一鍾,自愈。傳入肝經,渾身發熱,不能行動,兩目昏花,口齒出血,先將熱血藥服數劑,後用涼藥。

白話文:

丹田穴(位於肚臍下方一寸五分,也就是氣海穴的位置),屬於任脈,也屬於腎經。

若受傷疼痛像刀割一樣,體內積血嚴重,小便不通,可以用這個藥方治療,如果超過九天就無效了。藥方組成:紅花、當歸、澤蘭、續斷、威靈仙、赤芍、木通、豬苓、澤瀉、烏藥、陳皮、薑黃。

期門穴(位於乳房下方第二根肋骨末端,蔽骨下方一寸五分,巨闕穴旁開三寸五分,不容穴旁開一寸五分),屬於足厥陰經,也屬於心經和腎經。

如果受傷嚴重,三天就會死亡;如果受傷較輕,二十二天也會死亡。必須當天就醫,使用原藥方。第二天,原藥方中加入半夏。第三天,將蔥和薑搗爛敷在傷處,用火熨燙七次,原藥方去除三稜和莪朮,加入歸尾和桃仁,以活血化瘀為主。如果疼痛仍然存在,使用大黃來瀉下通便,就可以痊癒。藥方組成:紅花、當歸、骨碎補、烏藥、陳皮、威靈仙、薑黃、肉桂、劉寄奴、五加皮、三稜、莪朮、赤芍。

章門穴(位於期門穴下方五寸五分,正對肚臍),屬於足厥陰經,也屬於肝經、肺經和心經。

如果受傷嚴重,五天會死亡;如果受傷較輕,九天也會死亡。受傷後二三天就醫,使用原藥方。四五天就醫,原藥方去除三稜和莪朮,加入肉桂和附子,但是附子的使用要看個人體質,體質強壯的可以使用,體質虛弱的則不能使用。如果腫痛不止,可以使用活血化瘀的藥物來治療,如果仍然疼痛,用蔥薑按照之前的方法熨燙六七次,再服用一些有升降作用的藥物。藥方組成:紅花、當歸、續斷、澤蘭、赤芍、骨碎補、烏藥、陳皮、銀花、五加皮、薑黃、威靈仙、三稜、莪朮。

七勞穴(位於期門穴下方二寸,也就是腹哀穴的位置),屬於足太陰經,也屬於肝經。

如果受傷嚴重,會七竅流血;如果受傷較輕,會發狂。如果傷在左邊,左臂會不能動;如果傷在右邊,右臂也會不能動。受傷嚴重者,使用原藥方治療。如果病情沒有好轉,加入三稜、川芎、香附、元胡索,去除威靈仙;如果受傷較輕,原藥方加入桔梗、蘇木;如果受傷更輕,只加入蘇木即可。都按照之前的方法用蔥薑熨燙。如果七竅流血,一天就會死亡,剛開始流血時用四生湯來止血,然後再緩慢地使用原藥方。藥方組成:赤芍、澤蘭、當歸、紅花、烏藥、五加皮、陳皮、骨碎補、薑黃、威靈仙、銀花、肉桂。

京門穴(位於肋骨的腰部,靠近脊椎,在期門穴下方三寸二分),屬於足少陽經,也屬於心經和肝經。

如果受傷嚴重,半天就會死亡;如果受傷較輕,三天也會死亡。當天就醫,原藥方加入活血化瘀的藥物。二三天就醫,加入大黃來瀉下通便。藥方組成:歸尾、紅花、續斷、威靈仙、赤芍、五加皮、骨碎補、陳皮、烏藥、澤蘭。

五定穴(位於京門穴下方四寸八分,也就是五樞穴的位置),屬於足少陽經,也屬於脾經和肝經。

如果受傷嚴重,立刻會發冷發熱,三次就會死亡。如果只有一次,按照之前的方法用蔥薑熨燙。原藥方去除三稜、莪朮、桂枝,加入肉桂、草烏。如果經過兩次治療,去除肉桂、草烏,加入大黃和神麯。如果經過三次治療,去除大黃和神麯,加入桃仁和升麻。等到血脈稍微疏通,去除桃仁和桂枝,仍然用大黃來瀉下通便。如果受傷較輕,直接使用原藥方即可。藥方組成:當歸、紅花、澤蘭、赤芍、五加皮、烏藥、銀花、骨碎補、三稜、莪朮、陳皮、桂枝。

伯勞穴(位於大椎穴下方兩個椎骨之間的凹陷處,也就是陶道穴的位置),屬於督脈,也屬於五臟。

如果受傷嚴重,會腫脹,頭部都不能動。使用原藥方,製成膏藥,在上面刺幾個孔貼在患處。如果受傷較輕,不治療的話,反而會傳入臟腑。如果傳入心經,會嘔吐大量鮮血。一個處方是梨十斤,藕節十斤,搗爛,加水煎成膏,加入白糖攪拌均勻,每天早晨服用一鍾,就可以痊癒。如果傳入肝經,會渾身發熱,不能行動,兩眼昏花,口齒出血,先服用一些清熱的藥物,然後再用清涼的藥物。藥方組成:劉寄奴、紅花、當歸、薑黃、五加皮、烏藥、續斷、川芎、赤芍、骨碎補、陳皮、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