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確》~ 澀
澀
1. 澀
往來難,細、短、澀。輕刀刮竹形容切。 血少氣有餘。寸澀心疼神亦怯。(胃屬陽明,多血多氣。其上口當心。血虛,則氣湊之氣血攻衝,則當心而痛。陽明又主驚,驚氣歸心,故神怯。) 關中脅脹胃虛嘔。(肝藏血,屬厥陰。其脈布脅肋。血少氣勝,故脅肋脹。胃為水穀之海。血少則摻;氣勝則逆。爆則血枯,逆則氣。故不納水穀而嘔吐也。) 尺部腸枯五心熱。(血虛則腸枯澀。血虛而相火動,則肝熱。肝熱下移之於母,則腎熱;上移之於子,則心熱。腎之脈起於足心,心之脈入於手心,故手足心熱。) 婦女當為經不通,或為胎病宜區別。(血養胎,故脈澀。) 崔紫虛謂澀主自汗;瀕湖、士材皆宗之。愚按內經云:澀滿,陽有餘也。陽氣有餘,則為身熱無汗。當以經言為是。
白話文:
脈象來去不順暢,細短而且澀滯,就像用刀子輕刮竹子的感覺。這種脈象表示血少,但氣還算充足。如果寸脈出現澀象,表示心會疼痛,精神也會感到虛弱。(胃屬於陽明經,血氣都很充足,胃的上口對應心臟。如果血虛,氣就會聚集衝擊,導致心口疼痛。陽明經又主驚恐,驚恐之氣會歸於心,所以精神會感到虛弱。)如果關脈出現澀象,表示兩脅脹痛,胃氣虛弱導致想嘔吐。(肝臟儲藏血,屬於厥陰經,它的脈絡分布在脅肋。血少氣多,所以脅肋會脹痛。胃是水穀的海洋,血少就會乾澀,氣多就會上逆。氣血爆發就會導致血枯竭,氣上逆就會導致不能接納水穀而嘔吐。)如果尺脈出現澀象,表示腸道乾枯,手心腳心發熱。(血虛就會導致腸道乾澀。血虛而相火妄動,就會導致肝熱,肝熱會傳給母親腎臟,導致腎熱,腎熱又會傳給兒子心臟,所以心臟會發熱。腎的脈絡起於腳心,心的脈絡進入手心,所以手腳心會發熱。)女性出現這種脈象,應該是月經不通暢,或是懷孕導致的病症,需要加以區別。(血用來滋養胎兒,所以脈象會澀滯。)
崔紫虛認為脈澀表示會自汗,李時珍也認同這個觀點。我認為《內經》說脈澀是陽氣過剩的表現。陽氣過剩會導致身體發熱而沒有汗。應該以《內經》的說法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