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韞兮
《脈確》~ 伏
伏
1. 伏
何以謂之伏。推筋按至骨。傷寒欲汗陽邪解。厥逆臍疼溫藥服。(瀕湖曰。傷寒一手伏。曰單伏、兩手伏、曰雙伏、不可以陽症見陰為診。乃火邪內郁。不得發越。陽極似陰。故脈伏、必有大汗而解。不可發表。又有夾陰傷寒。先有伏陰托內。外復感寒。陰盛陽衰。四肢厥逆。
六脈俱伏。須投姜附及炙關元。脈乃復出。若太谿衝陽。皆無脈者。必死。)寸司嘔吐關司痛。尺部疝瘕利水穀。(霍亂、嘔吐、腹痛、男子疝、女子瘕聚、痛甚者。其脈多伏。暴泄者。脈亦多伏。)
脈以浮沉合辨者曰實。大而長。浮沉皆得。凡一脈。
白話文:
所謂的「伏」,指的是按壓肌肉直到觸碰到骨頭。如果傷寒病人想要發汗,是因為陽邪已經被解除了。如果出現四肢冰冷、肚臍疼痛的逆證,則要服用溫熱的藥物。(李時珍說:傷寒時,只有一隻手的脈象呈現伏狀,稱為「單伏」;兩隻手的脈象都呈現伏狀,稱為「雙伏」。不可以把陽性症狀誤診為陰性症狀,這其實是火邪鬱積在體內,無法發散出去,陽氣極盛反而表現出類似陰證的症狀,所以脈象才會沉伏。這種情況通常會在大汗之後好轉,不可以再用發散的藥物。另外,還有一種夾陰傷寒,是體內先有伏藏的陰邪,之後又感受外來的寒邪,導致陰氣過盛,陽氣衰弱,出現四肢厥冷的現象。
這種情況會導致六條脈象都沉伏,必須使用薑、附子等溫陽藥,並灸關元穴,脈象才會重新出現。如果太谿穴、衝陽穴都沒有脈搏,就表示病危了。寸脈對應嘔吐,關脈對應疼痛,尺脈對應疝氣、腹部腫塊、排泄水穀的功能。(霍亂、嘔吐、腹痛、男子疝氣、女子腹部腫塊,疼痛劇烈的患者,他們的脈象大多是沉伏的。急性腹瀉的患者,脈象也常常是沉伏的。)
脈象的浮沉要一起觀察才能判斷是否為實脈。脈象表現為粗大而長,而且無論是輕按還是重按都能感受到,才算是一種典型的脈象。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