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確》~ 芤革
芤革
1. 芤革
(芤而弦曰革,主陰虛失血,與芤同,今附於此。《脈經》謂芤脈浮大而耎,按之中央空,兩邊實。舊謂前後為兩邊者,固非矣;李士材以浮沉為兩邊,亦不是。有力謂之實。浮中沉相去無幾,豈有浮候實、沉候實,而中候獨見其空者乎?據《內經》論浮脈云:「其氣來毛,中央堅;兩旁虛。」此謂太過。由是推之,則兩邊指兩旁也。蓋芤脈浮大而耎,按之兩旁浮實,而中央獨陷下,此血不充之象,故主失血諸症。)
輕手亂之浮大耎;重按中空邊實芤。
(芤,草名,中空如蔥;血行脈中,失血者其脈中空,故以芤比之。)寸關吐衄腸癰病;尺部崩淋便血流。(吐血、衄血、腸癰、血崩、血淋、大便下血等症,皆陽盛陰,虛也;摧陽,故其脈浮大;惟陰虛,故其脈中空盛。)
白話文:
芤革脈
芤脈如果同時呈現弦脈的特性,就稱為革脈,主要代表身體陰虛導致的失血,其狀況和單純的芤脈類似,所以放在一起討論。
《脈經》記載芤脈是浮在表面、脈形大而軟弱的脈象,按壓下去會感覺中間是空的,兩邊卻有脈搏跳動的感覺。過去有人認為脈的前後是兩邊,這種說法其實不對。李士材認為脈的浮沉是兩邊,這也不正確。所謂的有力指的是脈象的實在感,如果脈的浮、中、沉三部感覺差異不大,怎麼可能會有浮部感覺實在、沉部也感覺實在,而只有中部感覺空虛的情況呢?《內經》論述浮脈時提到「脈氣來時如毛髮般輕微,但中間卻感覺堅實,兩旁感覺虛弱」,這是指太過強盛的浮脈。由此推論,這裡的「兩邊」應該是指脈搏的兩側。所以,芤脈是浮在表面、脈形大而軟弱的,按壓下去會感覺兩邊有脈搏跳動的感覺,但中間卻是凹陷的,這就是身體血液不足的表現,因此代表失血等各種病症。
輕輕按壓時,感覺脈象浮在表面、脈形大而軟弱,重按下去會感覺中間空虛,兩邊卻有實在的感覺,這就是芤脈的特徵。(芤是一種草的名字,中間是空心的,像蔥一樣。血液在脈搏中運行,失血的人脈搏中間就會空虛,所以用芤來比喻。)
如果寸口和關脈出現這種脈象,代表可能會有吐血、流鼻血、腸癰等疾病;如果尺脈出現這種脈象,則可能會有血崩、血淋、大便出血等疾病。(吐血、流鼻血、腸癰、血崩、血淋、大便出血等症狀,都是因為陽氣過盛而陰液虧虛所導致的,陽氣太過會逼迫陰液,所以脈象會浮大,但是因為陰液不足,所以脈搏中間會呈現空虛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