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確》~ 虛
虛
1. 虛
(瀕湖引內經云:氣來虛微為不及。愚按,虛脈浮大無力,微脈浮細無力。火中不能見細,則虛不可兼言微矣。今考內經,謂氣來不實而微,為不及。不實者,細無力之謂也,故可言微。瀕湖硬以不實故作虛字,誤。)
虛來浮大耎無力,夏宜逢之暑病居。(暑病發熱有汗脈虛者,宜清暑益氣。若陰熱惡寒無汗脈浮數而不虛者,宜清暑解表。) 寸虛自汗多驚悸。(虛脈主氣血虛。正氣虛則邪氣實。邪氣實便是火,火食氣則表虛。汗者,心之液也,血所化。表既虛,創營亦不固。血隨火化,外泄於表,為自汗。心藏神。血虛則神失所養,故多驚。火氣衝心,故跳動而多悸。) 關主中宮脹不舒。(血虛肝鬱則脹。脾胃虛,中氣不足亦脹。) 潮熱骨蒸痿候尺。(陽氣終巳,陰氣始干。陰虛則交午時陰分,而陽氣並之。陽勝則外越為肌膚熱,內爍為骨髓熱。熱在骨,謂之骨蒸。日如潮水之應時而至,謂之潮熱。骨枯髓竭,足不任身,謂足骨痿。) 卻憐久病定亡軀。
白話文: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引用《黃帝內經》的說法,認為氣息來時虛弱微小,是氣不足的表現,病在身體內部。我認為,虛脈的表現是浮在表面、脈象寬大卻無力;微脈的表現是浮在表面、脈象細小且無力;如果在脈象中無法分辨出細小的感覺,就不能把虛弱和微小放在一起說了。現在研究《黃帝內經》,其中說氣息來時不充實且微弱,是不足的表現。所謂不充實,指的就是細小無力,所以可以說是微弱。李時珍硬要用不充實來解釋虛弱,是錯誤的。)
虛脈的表現是浮在表面、脈象寬大柔軟且無力。這種脈象在夏天容易出現,多是因為暑熱引起的疾病。(暑熱病發熱且有汗,脈象虛弱的,應該清熱解暑、補益正氣;如果是陰虛發熱、怕冷且沒有汗,脈象浮數但不虛弱的,應該清熱解暑、疏散表邪。)
寸脈虛弱,容易自汗、常常心悸。(虛脈主要是氣血虛弱的表現,正氣虛弱,邪氣就會盛,邪氣盛就是火,火會消耗氣,導致體表虛弱。汗是心的液體,由血生成,體表虛弱,營血也不能固守,血隨火而外洩於體表,就會自汗。心臟主導精神,血虛則心神失去滋養,所以容易驚慌。火氣衝擊心臟,所以心跳加速而多心悸。)
關脈虛弱,主導的脾胃部位會脹氣不舒服。(血虛肝氣鬱結會導致脹氣,脾胃虛弱、中氣不足也會導致脹氣。)
尺脈出現潮熱、骨蒸、痿弱等症狀。(陽氣在中午達到極點,陰氣開始滋生。陰虛的時候,會在中午陰氣開始生發之時,與陽氣交會,如果陽氣偏盛,就會往外散發,導致皮膚發熱,往內侵蝕則會導致骨髓發熱,這種熱在骨頭的現象稱為骨蒸。發熱像潮水一樣按時出現,稱為潮熱。骨頭枯槁、骨髓耗竭,腳就不能支撐身體,稱為足骨痿弱。)
可悲的是,久病不癒的人,最終肯定會喪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