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傳外科方》~ 總論十八條 (4)
總論十八條 (4)
1. 化毒消腫托裡散
專治癰疽、發背、髮乳、骨癰、疔瘡、腫毒,及一應諸般惡瘡癤,咽喉腫痛。
人參(無亦可),赤茯苓,白朮(各六錢),滑石,桔梗,金銀花(各二兩),荊芥穗,山梔子(各五錢)當歸(一兩),川芎,黃耆,赤芍,蒼朮,麻黃,大黃,黃芩,防風,甘草,薄荷連翹,石膏,芒硝(加宿砂,不用此)
或加栝蔞、牡蠣、貝母、木香。疔瘡,加腳蓮、荷車。𤷍疳,加車前子、木通、竹葉。疼痛,加乳香、沒藥。咽喉,加大黃、梔子、竹葉、燈草。腳氣,加宣木瓜、檳榔。咳嗽,加半夏,薑汁製,用生薑同煎。
上為㕮咀,每服五錢重,水一碗,蔥白一根,煎熱服,汗出為度。服後若利三五行為妙。大病不過三五服,即內消,化毒盡矣。
白話文:
這個藥方專門治療癰疽、發背、乳房膿瘡、骨癰、疔瘡、腫毒,以及各種惡性瘡癤和咽喉腫痛。
藥方組成:人參(沒有也可以)、赤茯苓、白朮(各用六錢),滑石、桔梗、金銀花(各用二兩),荊芥穗、山梔子(各用五錢),當歸(用一兩),川芎、黃耆、赤芍、蒼朮、麻黃、大黃、黃芩、防風、甘草、薄荷、連翹、石膏、芒硝(如果使用宿砂則不用芒硝)。
可以根據情況加入:栝蔞、牡蠣、貝母、木香。治療疔瘡,可以加入腳蓮和荷車。治療疳瘡,可以加入車前子、木通、竹葉。如果疼痛,可以加入乳香和沒藥。治療咽喉腫痛,可以加大黃、梔子、竹葉和燈草。治療腳氣,可以加入宣木瓜和檳榔。如果咳嗽,可以加入半夏,用薑汁炮製,並用生薑一起煎煮。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碗,蔥白一根,煎煮後趁熱服用,以發汗為目標。服藥後如果排便三到五次為佳。嚴重的疾病,服用三到五次就會消腫,化解毒素。
2. 內托千金散
專治癰疽、發背、腦疽、乳癰、諸惡瘡癤。
人參,當歸,黃耆,白芍,川芎,防風,官桂,桔梗,白芷,甘草,栝蔞,金銀花(各等分)
痛甚者加當歸、芍藥、乳香、沒藥。
上為㕮咀,每服七八錢重,水二大盞,煎至七分,入好酒半盞,去滓溫服。日進二三服之後,瘡口有黑血出者,及有汗出,此藥之功效也。不問證候猛惡,用藥一兩重,水一大碗,入酒服之,不成者自散,已成者即潰。
白話文:
這個方子專門治療癰疽、發背、腦疽、乳癰,以及各種惡性瘡癤。
藥材組成:人參、當歸、黃耆、白芍、川芎、防風、肉桂、桔梗、白芷、甘草、栝蔞、金銀花(每種藥材的份量都相同)。
如果疼痛劇烈,可以另外加入當歸、芍藥、乳香、沒藥。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七八錢的藥材,加入兩大杯水,煎煮到剩七分時,倒入半杯好酒,去渣後溫熱服用。一天服用二到三次,如果傷口有黑血流出,或是身體有出汗,這就是藥效發揮的作用。不論病情多麼嚴重,都可以用藥一兩重,加一大碗水,再加入酒服用。如果還沒成形,腫塊就會自行消散;如果已經成形,膿包就會潰爛。
3. 秘傳十六味流氣飲
(亦名內補散、前十味托裡散。)
人參(去蘆),當歸(酒洗),官桂(去皮),川芎(去土),防風(去蘆),白芷,桔梗(去蘆),黃耆(去蘆),甘草(炙),厚朴(去皮,薑製。各三錢)
加六味於後:南木香、白芍藥、大腹子、烏藥、枳殼、紫蘇各三錢。不退,加白茯苓、白朮(煨)、熟地黃。不進飲食,加宿砂、香附子。痛,加乳香、沒藥。水不幹,加貝母、知母。瘡不穿,加皂角刺。咳嗽,加陳皮、半夏(湯洗七次。)杏仁。(姜五片煎。)大便秘,加大黃、枳殼。小便不利,加麥門冬、車前子、木通、燈草。
上前方專治癰疽、發背、乳癰、腳痛諸般惡瘡癤。毒未成速散,已成即潰,敗膿自出,惡肉自去。服此藥後,疼痛頓減,此當用之,非常有驗。
總為細末,每一服五六錢重,用酒調服。不飲酒者,木香湯下,米湯亦可。詳味此方,其所用藥皆發散風毒,調理氣血、排膿止痛、生肌長肉等藥。五毒不識而坐收瘍醫者,十全之功,尚以氣不和,多用氣藥為主;血不和,多以血藥為主。
上㕮咀,用水一盞半,蔥白一根,煎至七分,加酒一呷。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空心服,立見神效。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又叫做「內補散」或「前十味托裡散」。
組成是:人參(去掉蘆頭)、當歸(用酒洗過)、肉桂(去掉外皮)、川芎(去掉泥土)、防風(去掉蘆頭)、白芷、桔梗(去掉蘆頭)、黃耆(去掉蘆頭)、炙甘草、厚朴(去掉外皮,用薑汁製過),每樣各用三錢。
之後再加入以下六味藥:南木香、白芍藥、大腹子、烏藥、枳殼、紫蘇,每樣各三錢。如果效果不好,就再加入白茯苓、炒白朮、熟地黃。如果沒有食慾,就加入縮砂、香附子。如果疼痛,就加入乳香、沒藥。如果分泌物太多,就加入貝母、知母。如果瘡瘍無法穿破,就加入皂角刺。如果咳嗽,就加入陳皮、半夏(用熱水洗過七次)和杏仁(用五片薑一起煎煮)。如果便秘,就加入大黃、枳殼。如果小便不利,就加入麥門冬、車前子、木通、燈芯草。
這個方子專門治療癰疽、發背、乳癰、腳痛等各種惡性瘡瘍。在毒素尚未形成時,可以快速消散;毒素已形成時,可以加速潰破,讓膿液排出,腐肉自行脫落。服用這個藥後,疼痛會立刻減輕,這個方子應該好好利用,效果非常好。
將所有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五到六錢,用酒調服。不喝酒的人可以用木香湯送服,米湯也可以。仔細分析這個方子的藥材,都是一些能發散風毒、調理氣血、排膿止痛、生肌長肉的藥物。有些庸醫不懂得辨識這些藥物,卻能達到治療瘡瘍的效果,往往是氣血不調,所以要多使用補氣或補血的藥物來協調。
將以上藥材稍微搗碎,加一碗半的水和一根蔥白,煎到剩七分的時候,加入一小口酒。如果病在上半身,飯後服用;如果病在下半身,空腹服用,效果會非常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