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傳外科方》~ 總論十八條 (3)
總論十八條 (3)
1. 內塞散
治諸惡瘡癤,熱退膿血不止,瘡肉虛證疼痛。可排膿定痛,生肌內補。
白話文:
治療各種惡性瘡瘍,如果熱毒已經退去但是膿血仍然不止,並且瘡口肌肉虛弱伴有疼痛。此方法可以排出膿液止痛,促進新肉生長並補充體內。
人參(去蘆),當歸(去蘆,酒浸),黃耆(鹽湯浸),芎藭(洗去土),茯苓(去皮),防風(去蘆)桂心(各二錢半),桔梗(一兩),遠志(一兩),甘草(一兩),白芷(一兩),宿砂(二兩),香附子(二兩),厚朴(二兩),赤小豆(五合,酒浸),附子(二枚,去皮,煨)
白話文:
人參(去除須根)、當歸(去除蘆頭,浸泡在酒中)、黃耆(用鹽湯浸泡)、芎藭(清洗乾淨)、茯苓(去除外皮)、防風(去除蘆頭)、桂心(各取二錢半)、桔梗(一兩)、遠志(一兩)、甘草(一兩)、白芷(一兩)、宿砂(二兩)、香附子(二兩)、厚朴(二兩)、赤小豆(五合,浸泡在酒中)、附子(二枚,去除外皮,煨熟)
煩渴,加五味子、茯苓、陳皮、白芍藥、熟地黃。
上㕮咀,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入酒熱服。
白話文:
煩渴,加上五味子、茯苓、陳皮、白芍藥、熟地黃。
2. 仙方解毒生肌定痛散
專治癰疽、發背、乳癰、人面、外臁、金刀、諸般惡瘡癤腫毒,並皆治之。
白話文:
專門治療癰疽、背部發炎、乳房腫痛、臉部腫脹、腿部外側潰瘍、刀傷,以及各種惡性瘡癤腫毒,都能夠治療。
黃連(一兩重),黃柏(四兩重),木賊(一兩),防風(一兩),苦參(四兩重)
加羌活、獨活。
白話文:
黃連(一兩重): 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多用於治療濕熱痢疾、腸炎等。
黃柏(四兩重): 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澀腸止痢的作用,多用於治療濕熱痢疾、腸炎等。
木賊(一兩): 味苦、澀、性平,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止血、利水通淋的作用,多用於治療濕熱痢疾、腸炎、血淋、尿血等。
防風(一兩): 味辛、甘、性微溫,具有祛風解表、疏散風熱的作用,多用於治療感冒、發熱、頭痛等。
苦參(四兩重): 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殺蟲止癢的作用,多用於治療濕熱痢疾、腸炎、皮膚瘙癢等。
上㕮咀,大瓦瓶盛水,入前藥煎湯。以爐甘石十斤,用炭火煅通紅,鉗出在藥湯內,不問幾片大小者,皆要以酥,內青色方好。如石不酥,再將前藥滓煎湯,再以石淬酥方了。卻將瓦盆蓋在地上,一晝夜收火毒,將起候乾,研為極細末。此石十斤,用石膏二十斤,別研極細拌勻,和後藥用度。
赤石脂煅,谷丹炒,此二味同前打和。
白話文:
用大瓦罐盛滿水,把之前煎過的藥倒入罐子裏繼續煎煮。用十斤爐甘石,用炭火煅燒至通紅,用鉗子夾出放入藥湯中,不論大小,都要用酥油,裏面呈現青色纔好。如果石頭沒有酥,就再次將藥渣煎湯,用湯汁浸泡石頭,讓石頭酥軟為止。然後把瓦盆蓋在地上,一晝夜讓火毒消散,等候石頭晾乾,研磨成極細的粉末。這些十斤石頭,用二十斤石膏,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後混合均勻,和後面的藥材一起使用。
南木香,血竭,降真節,乳香,沒藥,白芷,黃連,黃柏,白蘞(各等分),龍骨(煅)
白話文:
南木香、血竭、降真節、乳香、沒藥、白芷、黃連、黃柏、白蘞(每種藥材各取等量),龍骨(先煅燒過)
加硃砂、何首烏。有蟲,加輕粉、苦參、百藥煎、雄黃。水不幹,加螵蛸去皮,無名異煅,蓼葉燒灰。
上各為細末,與前藥拌和用之,敷中間。
白話文:
加入硃砂和何首烏。如果生了蟲,加入輕粉、苦參、百藥煎、雄黃。如果水沒有乾,加入螵蛸去皮,無名異煅,蓼葉焚燒成灰。
3. 洗藥
用此藥煎湯,乾淨洗之。
防風,白芷,赤芍,苦參,甘草節,荊芥,艾葉,金銀花,蒼耳,羌活,獨活,荷葉蒂當歸尾,牙皂,柏子,蜂房,蔥白,茶腳
白話文:
防風:可祛風解表,散寒除濕,止痛消炎。
白芷:可祛風散寒,止痛消炎,美白祛斑。
赤芍:可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止痛消腫。
苦參:可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消炎解毒。
甘草節:可益氣補脾,清熱解毒,緩解疼痛。
荊芥:可解表散寒,發汗透疹,理氣止痛。
艾葉:可溫經止血,祛寒除濕,止痛消炎。
金銀花:可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抗菌消炎。
蒼耳:可祛風散濕,止癢消腫,解毒排膿。
羌活:可祛風散寒,活血止痛,舒筋活絡。
獨活:可祛風散寒,活血止痛,舒筋活絡。
荷葉蒂:可清熱解暑,利尿消腫,止血止瀉。
當歸尾:可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
牙皁: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化瘀散結。
柏子:可固腎攝精,益氣養神,降壓止血。
蜂房:可益氣補虛,滋陰潤肺,止咳平喘。
蔥白:可發汗解表,散寒通陽,溫中止瀉。
茶腳:可清熱解暑,生津止渴,消食化積。
先熏後,待溫冷用。洗得乾淨,以絹衣抹乾後,用清油硬調前生肌定痛散敷之。如濕乾摻,無膿,不要留口,一日一換。如有膿,可以留口出毒去膿水。用藥已了,可便用黑紙蓋之,以絹帶緊縛三五轉。外臁三日一換,不要打動,立有功效。如要爛去腐肉,取生蜈蚣一條,用竹筒盛油,放蜈蚣在內浸死,用火煅為末,加些小在前敷藥內敷之。一晝夜,其痛不止,即洗去此藥,卻換前藥,便不痛矣,即生肌。
白話文:
先用中藥燻製傷口,待溫冷後進行處理。清洗乾淨,用絹布擦乾後,使用清油調配的生肌定痛散敷在傷口上。如果傷口是濕性的,可以用藥摻敷,但不要留出傷口,每天更換一次藥物。如果有膿,可以留出傷口,讓毒液和膿液排出。敷藥完成後,用黑紙蓋住傷口,用絹帶緊緊纏繞三到五圈。外敷藥物三天更換一次,不要移動或觸碰傷口,很快就能看到效果。如果要讓腐肉腐爛脫落,可以取一條活蜈蚣,用竹筒盛油,把蜈蚣放在裡面浸死,然後用火煅燒成粉末,加入少量的清油調製成藥膏敷在患處。敷藥後一晝夜時間,即使傷口疼痛不止,也要將藥物洗掉,重新換上之前的藥物,疼痛就會消失,傷口也會開始癒合。
4. 化毒散血拔毒散
四圍敷藥,化毒散血拔毒散,治一應諸惡瘡並腳疾。
白話文:
在四週塗抹藥物,化解毒素,散血,祛除毒素,治療各種惡性瘡癤和腳部疾病。
赤芍,防風,白芷,內消,腳蓮,荷車,北細辛(各三兩重),歸尾,殭蠶,蟬蛻,五加皮(二兩)
如敷不退,加此敷之,即能消散。
白話文:
赤芍藥、防風、白芷、內消、腳蓮、荷車、北細辛(各一五〇公克),當歸尾、僵蠶、蟬蛻、五加皮(各一〇〇公克)
南星,何首烏,紫花地丁,五葉根,貝母,草烏,羌活,獨活,芙蓉葉(秋過者可用),赤葛根,野椒根(去骨用皮),倍加五加皮
白話文:
南星、何首烏、紫花地丁、五葉根、貝母、草烏、羌活、獨活、芙蓉葉(秋天過後可用)、赤葛根、野椒根(去除骨頭,使用根皮)、五加皮,以上藥材要加倍。
上總為細末,用生薑連滓及醋敷之。如要即散,急加大蒜同敷之,毒氣即出,立效。
白話文:
如果腫脹只在表面,則可以使用生薑連同渣滓和醋一起敷在患處。如果想要立刻消腫,可以趕緊加入大蒜一起敷在患處,毒氣就會排出,立竿見影。
臟腑秘,加吃藥:大黃、枳殼、(去白炒。)火麻子。小腑秘,加木通、車前子、燈草、赤芍、赤茯苓。如涼冷,加蓽茇、良薑。
白話文:
便祕的治療:
大便祕結,加用大黃、枳殼(去除果皮,炒至發黃)、火麻子。
小便祕結,加用木通、車前子、燈草、赤芍、赤茯苓。
如果偏於寒涼,再加蓽茇、良薑。
前方專治寒濕腳氣、發背、一應惡瘡癤、諸般腫毒,敷之即散,又能定痛。服此大能溫和化毒,散血托裡。可用帶皮生薑一大塊,以無灰好酒,連藥擂爛,鏇熱溫服。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臨臥服。一二服後,腫盡消矣。
白話文:
擅長治療寒濕腳氣、發背、各種惡瘡癤、各種腫毒,塗抹後即可消除,還能止痛。服用此方可以溫和解毒,散血託裡。可用帶皮生薑一大塊,用無灰好酒,連同藥物研磨成糊狀,然後加熱溫服。病在上腹後服用;病在下腹,睡前服用。一兩次服用後,腫脹就會全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