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傳外科方》~ 總論十八條 (5)
總論十八條 (5)
1. 內塞散
治諸惡瘡癤,熱退膿血不止,瘡肉虛證疼痛。可排膿定痛,生肌內補。
人參(去蘆),當歸(去蘆,酒浸),黃耆(鹽湯浸),芎藭(洗去土),茯苓(去皮),防風(去蘆)桂心(各二錢半),桔梗(一兩),遠志(一兩),甘草(一兩),白芷(一兩),宿砂(二兩),香附子(二兩),厚朴(二兩),赤小豆(五合,酒浸),附子(二枚,去皮,煨)
煩渴,加五味子、茯苓、陳皮、白芍藥、熟地黃。
上㕮咀,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入酒熱服。
白話文:
這個[內塞散]可以用來治療各種惡性瘡癤,當熱退去但膿血仍然不止,或是瘡口肌肉虛弱、疼痛時。它可以幫助排出膿液、止痛,促進肌肉生長,並從體內進行補養。
藥材包含:
人參(去除蘆頭)、當歸(去除蘆頭,用酒浸泡)、黃耆(用鹽水浸泡)、川芎(洗淨泥土)、茯苓(去除外皮)、防風(去除蘆頭)、桂心(各二錢半),桔梗(一兩),遠志(一兩),甘草(一兩),白芷(一兩),縮砂(二兩),香附子(二兩),厚朴(二兩),赤小豆(五合,用酒浸泡)、附子(二枚,去除外皮,煨過)。
如果感到煩躁口渴,可以加入五味子、茯苓、陳皮、白芍藥、熟地黃。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一碗半的水,再加入三片生薑,煎煮至剩七分時,加入溫酒一起服用。
2. 仙方解毒生肌定痛散
專治癰疽、發背、乳癰、人面、外臁、金刀、諸般惡瘡癤腫毒,並皆治之。
黃連(一兩重),黃柏(四兩重),木賊(一兩),防風(一兩),苦參(四兩重)
加羌活、獨活。
上㕮咀,大瓦瓶盛水,入前藥煎湯。以爐甘石十斤,用炭火煅通紅,鉗出在藥湯內,不問幾片大小者,皆要以酥,內青色方好。如石不酥,再將前藥滓煎湯,再以石淬酥方了。卻將瓦盆蓋在地上,一晝夜收火毒,將起候乾,研為極細末。此石十斤,用石膏二十斤,別研極細拌勻,和後藥用度。
赤石脂煅,谷丹炒,此二味同前打和。
南木香,血竭,降真節,乳香,沒藥,白芷,黃連,黃柏,白蘞(各等分),龍骨(煅)
加硃砂、何首烏。有蟲,加輕粉、苦參、百藥煎、雄黃。水不幹,加螵蛸去皮,無名異煅,蓼葉燒灰。
上各為細末,與前藥拌和用之,敷中間。
白話文:
這個藥散專門治療癰疽、發背、乳癰、人面瘡、外臁瘡、金屬刀傷等各種惡性瘡癤腫毒,都能夠治療。
藥方組成:黃連(一兩重),黃柏(四兩重),木賊(一兩),防風(一兩),苦參(四兩重)。可以再加入羌活、獨活。
將以上藥材切碎,放入大瓦罐中加水煎煮成湯。取爐甘石十斤,用炭火燒到通紅,然後用鉗子夾出放入藥湯中,不論爐甘石的大小,都要燒到酥脆,內部呈現青色才算好。如果爐甘石沒有燒酥,就再用之前的藥渣煎湯,再次將爐甘石淬煉至酥脆。接著將瓦盆倒扣在地上,靜置一天一夜,以去除火毒。等爐甘石乾燥後,將其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將這十斤爐甘石粉末,與二十斤另外研磨成極細粉末的石膏混合均勻,作為後續藥物配伍使用。
另外準備:赤石脂煅燒過,谷丹炒過。將這兩味藥與之前的混合物混合均勻。
還有以下藥材:南木香,血竭,降真節,乳香,沒藥,白芷,黃連,黃柏,白蘞(各取等量),煅燒過的龍骨。
可以再加入硃砂、何首烏。如果傷口有蟲,可以加入輕粉、苦參、百藥煎、雄黃。如果傷口滲液不止,可以加入去除外皮的海螵蛸、煅燒過的無名異、蓼葉燒成的灰。
將上述所有藥材分別研磨成細粉,然後與之前的混合物混合均勻,敷在患處中間即可。
3. 洗藥
用此藥煎湯,乾淨洗之。
防風,白芷,赤芍,苦參,甘草節,荊芥,艾葉,金銀花,蒼耳,羌活,獨活,荷葉蒂當歸尾,牙皂,柏子,蜂房,蔥白,茶腳
先熏後,待溫冷用。洗得乾淨,以絹衣抹乾後,用清油硬調前生肌定痛散敷之。如濕乾摻,無膿,不要留口,一日一換。如有膿,可以留口出毒去膿水。用藥已了,可便用黑紙蓋之,以絹帶緊縛三五轉。外臁三日一換,不要打動,立有功效。如要爛去腐肉,取生蜈蚣一條,用竹筒盛油,放蜈蚣在內浸死,用火煅為末,加些小在前敷藥內敷之。一晝夜,其痛不止,即洗去此藥,卻換前藥,便不痛矣,即生肌。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加水煎煮成湯,用來清洗患處。
藥材包含:防風、白芷、赤芍、苦參、甘草節、荊芥、艾葉、金銀花、蒼耳、羌活、獨活、荷葉蒂、當歸尾、牙皂、柏子、蜂房、蔥白、茶腳。
先用藥湯的蒸氣熏蒸患處,等藥湯溫涼後再清洗。清洗乾淨後,用絲綢布料擦乾,然後塗上用清油調製的「前生肌定痛散」。如果患處乾燥,就直接塗敷;如果患處沒有化膿,就不要留開口,每天更換一次藥。如果患處有化膿,可以留開口讓膿液流出。用藥完成後,用黑紙覆蓋患處,再用絲綢帶子緊緊纏繞三到五圈。外踝部位的敷藥三日更換一次,不要隨意碰動,這樣就會有療效。如果需要去除腐肉,取一條活蜈蚣,用竹筒裝油,將蜈蚣放進去浸死,然後用火燒成粉末,加入少許在敷的藥粉中一起敷用。如果敷藥一晝夜疼痛不止,就洗去這個藥,換回之前的藥,疼痛就會停止,然後就會開始長出新肉。
4. 化毒散血拔毒散
四圍敷藥,化毒散血拔毒散,治一應諸惡瘡並腳疾。
赤芍,防風,白芷,內消,腳蓮,荷車,北細辛(各三兩重),歸尾,殭蠶,蟬蛻,五加皮(二兩)
如敷不退,加此敷之,即能消散。
南星,何首烏,紫花地丁,五葉根,貝母,草烏,羌活,獨活,芙蓉葉(秋過者可用),赤葛根,野椒根(去骨用皮),倍加五加皮
上總為細末,用生薑連滓及醋敷之。如要即散,急加大蒜同敷之,毒氣即出,立效。
臟腑秘,加吃藥:大黃、枳殼、(去白炒。)火麻子。小腑秘,加木通、車前子、燈草、赤芍、赤茯苓。如涼冷,加蓽茇、良薑。
前方專治寒濕腳氣、發背、一應惡瘡癤、諸般腫毒,敷之即散,又能定痛。服此大能溫和化毒,散血托裡。可用帶皮生薑一大塊,以無灰好酒,連藥擂爛,鏇熱溫服。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臨臥服。一二服後,腫盡消矣。
白話文:
這個藥散,叫做「化毒散血拔毒散」,可以用來治療各種惡瘡和腳部疾病。
主要的成分有:赤芍、防風、白芷、內消、腳蓮、荷車、北細辛(各三兩重),當歸尾、殭蠶、蟬蛻、五加皮(二兩)。
如果敷藥後沒有效果,可以再加入這些藥材:南星、何首烏、紫花地丁、五葉根、貝母、草烏、羌活、獨活、芙蓉葉(秋天過後的也可以用)、赤葛根、野椒根(去骨只用皮),並把五加皮的用量加倍。
把以上所有的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生薑連同薑渣以及醋一起調和後敷在患處。如果想要快速見效,可以加入大蒜一起敷,這樣可以把毒氣逼出來,效果很快。
如果腸胃不通暢,可以吃以下藥物來幫助排便:大黃、枳殼(去白後炒)、火麻子。如果是小便不順暢,可以加木通、車前子、燈草、赤芍、赤茯苓。如果感到寒冷,可以加蓽茇、良薑。
這個藥散專門治療寒濕引起的腳氣、背部癰瘡、各種惡瘡癤子、各種腫毒,敷上後就能消散,而且還能止痛。服用這個藥散能夠溫和地化解毒素,散瘀活血,托毒外出。 可以用帶皮的生薑一大塊,用沒有灰的好酒,和藥一起搗爛,加熱後溫服。如果病在身體上半部,飯後服用;如果病在身體下半部,睡前服用。服用一兩次後,腫脹就會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