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景明

《症因脈治》~ 卷四 (11)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1)

1. 外感中熱瀉

【中熱瀉之症】發熱口渴,唇乾齒燥,面赤煩躁,小便赤澀,小腹中一泛即瀉,一瀉即止。少頃復痛後瀉,肛門如火,糞色多黃,此火熱瀉症也。

白話文:

【中暑腹瀉的症狀】感覺發熱口渴、嘴脣乾燥、牙齒乾燥、面紅煩躁、小便時感到刺痛、小腹稍微疼痛就腹瀉,一腹瀉就停止。過一會兒又腹痛後腹瀉,肛門像著火一樣疼痛,大便顏色多為黃色,這就是中暑腹瀉的症狀。

【中熱瀉之因】熱淫以勝,濕火炎蒸,積熱之人,又中邪熱,則中熱泄瀉作矣。

【中熱瀉之脈】浮大而數,熱中在表。若見沉數,熱中在裡,數而實者,中熱之重,數而不實,中熱之輕。

白話文:

【中熱瀉的原因】因為體內過於熱盛,濕氣與火氣相蒸,本身已經有積熱的人,如果再受到外來的邪熱影響,就會引發中熱性腹瀉。

【中熱瀉的脈象】脈象浮大且頻繁,表示熱邪在表。若是脈象沈而頻繁,則表示熱邪在裡。如果脈象頻繁且有力,代表中熱較為嚴重;如果脈象頻繁但不實,則表示中熱較輕。

【中熱瀉之治】熱在表,柴葛芩連湯。熱在裡,家秘枳殼黃連湯、家秘木通黃芩湯,調六一散。二便皆滯,八正散。

白話文:

【中熱瀉的治療】

  1. 熱在表:使用柴葛芩連湯。

  2. 熱在裡:使用家祕枳殼黃連湯、家祕木通黃芩湯,或調六一散。

  3. 大小便都不通暢:使用八正散。

柴葛芩連湯

柴胡,乾葛,黃芩,川連

四味同煎服。

家秘枳殼黃連湯

川連,枳殼,木通,甘草

八正散

白話文:

柴胡、乾葛、黃芩、川連四味一起煎煮服用。

川連、枳殼、木通、甘草一起煎煮服用。

八正散。

瞿麥,滑石,木通,萹蓄,甘草,車前子,山梔,赤茯苓

應下者加大黃。

白話文:

瞿麥: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

滑石:具有清熱除煩、利尿通淋的功效。

木通:具有清熱利尿、通淋排石的功效。

萹蓄: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甘草:具有補中益氣、生津潤肺的功效。

車前子:具有清熱利尿、通淋排石的功效。

山梔: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止瀉的功效。

赤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功效。

2. 外感濕瀉

【濕瀉之症】瀉水腸鳴,腹反不痛,身重身痛,或嘔而不渴,此濕氣泄瀉也。

【濕瀉之因】久雨陰濕,濕土司政,太陰被濕淫所傷,人病泄瀉。

【濕瀉之脈】多見濡軟,或見細澀,或見浮緩。

白話文:

濕瀉的症狀是:拉肚子像水一樣,腸子會發出聲音,但是肚子反而不痛,身體感到沈重和疼痛,可能會想吐但不覺得口渴,這是因為濕氣過重引起的瀉症。

濕瀉的原因是:長時間下雨天氣濕冷,土壤濕度高,太陰(指脾臟)受到濕氣的侵害,人就會患上瀉症。

濕瀉的脈象:大多數情況下脈搏會顯得柔軟,有的時候脈搏可能會細弱而澀,或者是浮而緩慢。

【濕瀉之治】宜燥濕利小便,胃苓散、平胃散。身痛身熱,脈浮應汗者,敗毒散、羌活勝濕湯。小便不利,木通煎,調五苓散,或生薑湯,調六一散,利小便,則濕自去,而瀉自止。

胃苓散,見前風瀉門。

平胃散

白話文:

【濕瀉的治療】宜用化濕利小便的藥物,如胃苓散、平胃散。身痛發熱,脈象浮起,應以發汗法治療,可用敗毒散、羌活勝濕湯。小便不利,可用木通煎、調五苓散,或生薑湯、調六一散,利小便,濕氣自然去除,腹瀉就會停止。

蒼朮,厚朴,陳皮,甘草

白話文:

蒼朮:蒼朮是一種中藥,具有祛濕、健脾、消食的功效。它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水腫、腹瀉等症狀。

厚朴:厚朴是一種中藥,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它常被用於治療胃寒嘔吐、腹痛、洩瀉等症狀。

陳皮:陳皮是一種中藥,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它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咳嗽痰多等症狀。

甘草:甘草是一種中藥,具有補氣和中、益氣復脈、清熱除煩的功效。它常被用於治療肺氣虛弱、咳嗽氣喘、心悸失眠等症狀。

敗毒散,見寒濕腫門。

羌活勝濕湯

白話文:

敗毒散,用於治療因寒濕引起的腫症。

羌活勝濕湯,用於袪除濕氣。

蒼朮,防風,羌活,黃柏,澤瀉,白茯苓,陳皮,甘草

白話文:

蒼朮:具有除濕、健脾、燥濕、化痰、安胎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濕盛、水腫、泄瀉、痰飲、胎動不安等症狀。

防風:具有解表散寒、祛風通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頭痛、惡寒、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羌活:具有祛風濕、散寒止痛、溫經通絡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風濕痹痛、四肢麻木、關節疼痛、跌打損傷等症狀。

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固澀止瀉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痢、泄瀉、便血、瘡瘍腫毒、咽喉腫痛等症狀。

澤瀉:具有利尿消腫、清熱除濕、化痰散結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水腫、尿少、痰飲、胸悶腹脹、肥胖等症狀。

白茯苓:具有益氣健脾、寧心安神、利水滲濕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乏力、心悸失眠、水腫、尿少、便溏等症狀。

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止嘔消脹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消化不良、嘔吐、腹脹、痰多、咳嗽等症狀。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乏力、氣短懶言、泄瀉、咽喉腫痛、咳嗽等症狀。

寒濕加生薑。濕熱加黃連。

五苓散

六一散,二方俱見風瀉門。

白話文:

寒濕的情況下加入生薑。濕熱的情況下加入黃連。

五苓散

六一散,這兩個方子都見於治療風瀉的篇章中。

3. 積熱泄瀉

【積熱泄瀉之症】發熱口渴,肚腹皮熱,時或疼痛,小便赤澀,瀉下黃沫,肛門重滯,時結時瀉,此積熱泄瀉之症也。

【積熱泄瀉之因】膏粱厚味,酒濕辛辣香燥之物,時積於中,積濕成熱,熱蒸於胃,下傳大腸,積熱之瀉成矣。

白話文:

【積熱泄瀉的症狀】發燒、口渴、肚子和皮膚發熱,有時會疼痛,小便赤紅且排尿困難,大便稀薄呈黃色帶泡沫,肛門有重墜感,時而便祕時而腹瀉,這些都是積熱泄瀉的症狀。

【積熱泄瀉之脈】脈必沉數,沉則為積,數則為熱。右脈沉數,積熱在氣。左脈沉數,積熱在血。積熱內伏,脈乃促結。

白話文:

【積熱泄瀉的脈象】脈象一定沉且數,沉則為積,數則為熱。右脈沉且數,積熱在氣。左脈沉且數,積熱在血。積熱內伏,脈象就會促結。

【積熱泄瀉之治】若右脈數大,宜以黃連枳殼湯,加六一散,清其腸胃。兼腹痛,欲便而不得便者,大黃枳殼湯,或加玄明粉,此通因通用之法也。如元氣虛而積熱又甚,應清者黃連枳殼湯,加人參,應下者大黃枳殼湯,加人參。若左關脈數,龍膽瀉肝湯,右關脈數,清胃湯。

黃連枳殼湯

白話文:

【積熱腹瀉的治療】如果右脈搏快而大,應該用黃連枳殼湯,加上六一散,清潔腸胃。兼有腹痛,想大便卻大不出來者,可以用大黃枳殼湯,或加上玄明粉,這是通因通用的方法。如果元氣虛而積熱又很厲害,應該清熱的用黃連枳殼湯,加上人參,應該下泄的用大黃枳殼湯,加上人參。如果左關脈搏快,可以用龍膽瀉肝湯,右關脈搏快,可以用清胃湯。

黃連,枳殼,厚朴,陳皮,甘草,木通

白話文:

  • 黃連:一種具有清熱燥濕, 瀉火解毒作用的中草藥,常用於治療濕熱腹瀉、痢疾、黃疸等疾病。

  • 枳殼:具有理氣導滯、消食和胃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胸悶氣滯、消化不良、腹脹等問題。

  • 厚朴:能散寒止痛、燥濕健脾,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胃寒嘔吐、腹瀉等症狀。

  • 陳皮:具有理氣健脾、化痰止咳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胸悶氣滯、消化不良、咳嗽等疾病。

  • 甘草:具有補益脾氣、清熱解毒、緩解疼痛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脾虛乏力、腹瀉、咽喉疼痛等問題。

  • 木通:具有利水通淋、清熱解毒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小便不通、水腫、泌尿道感染等疾病。

煎八分,沖調六一散三錢。

大黃枳殼湯

大黃,枳殼,厚朴,陳皮,甘草,木通

調服六一散三錢。

龍膽瀉肝湯

白話文:

煎煮八分熟,服用六一散三錢。

大黃枳殼湯

成分包括:大黃、枳殼、厚朴、陳皮、甘草、木通。

服用時調配六一散三錢。

龍膽瀉肝湯

黃連,山梔,黃芩,柴胡,青皮,龍膽草,木通,甘草,丹皮,生地,當歸,白芍藥

清胃湯

升麻,黃連,山梔,甘草

白話文:

  • 黃連: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山梔:微寒,清熱瀉火,散瘀止血。

  • 黃芩:微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柴胡:微寒,疏肝解鬱,清熱退燒。

  • 青皮:微苦,疏肝理氣,化痰止咳。

  • 龍膽草: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木通:微寒,利尿通淋,清熱解毒。

  • 甘草:甘平,補氣益中,調和諸藥。

  • 丹皮:微寒,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 生地:微寒,清熱涼血,養陰生津。

  • 當歸:溫熱,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白芍藥:微寒,養血調經,柔肝止痛。

4. 積寒泄瀉

【積寒泄瀉之症】腹中綿綿作痛,小便不赤,口唇不幹,瀉下清白鴨溏之色,此積寒泄瀉之症也。

白話文:

腹中持續感到疼痛,小便顏色正常,口唇不乾燥,拉肚子時排出的是清澈或白色像鴨糞般的稀便,這是因為體內積聚寒氣所導致的腹瀉症狀。

【積寒泄瀉之因】或食冷物以傷腸胃,則下流大腸;或形寒飲冷以傷肺氣,則下遺大腸,陽明太陰受寒,皆成寒積之瀉。

【積寒泄瀉之脈】沉細而遲。或沉而弦,或沉而結。右關沉遲,腸胃積寒,右寸沉遲,寒飲傷肺。

白話文:

引起積寒腹瀉的原因:或者吃了一些生冷的食物,傷害了腸胃,就會直接流到大腸;或者因為天氣寒冷或是喝了冰冷的東西,傷害了肺氣,就會傳到下和大腸,陽明、太陰兩條經脈受寒,都會形成積寒腹瀉。

【積寒泄瀉之治】寒積內滯者,草蔻丸。腸胃虛冷,宜理中湯,甚者補中湯。肺受寒冷,宜養肺湯。

草蔻丸,見胃痛。

理中湯

白話文:

積寒泄瀉的治療方法:

  • 寒積內滯者,使用草蔻丸。
  • 腸胃虛冷,宜理中湯,嚴重者使用補中湯。
  • 肺受寒冷,宜養肺湯。

人參,白朮,炮薑,炙甘草

補中湯

人參,白朮,炮薑,炙甘草,丁香

白話文:

人參:性微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肺、生津止渴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氣虛乏力、脾胃虛弱、肺虛咳嗽等症狀。

白朮:性微溫,味甘苦,具有健脾益氣、燥濕止瀉、化痰止咳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虛腹瀉、痰濕咳喘、水腫等症狀。

炮薑:性溫,味辛,具有散寒溫胃、止嘔止瀉、解毒殺菌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寒性腹痛、嘔吐腹瀉、食物中毒等症狀。

炙甘草:性平,味甘,具有補氣益中、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氣虛乏力、脾胃虛弱、熱毒瘡瘍等症狀。

養肺湯,即生脈散,加黃耆、當歸、紫菀、甘草。

白話文:

養肺湯,就是生脈散加上黃耆、當歸、紫菀和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