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景明

《症因脈治》~ 卷四 (11)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1)

1. 外感中熱瀉

【中熱瀉之症】發熱口渴,唇乾齒燥,面赤煩躁,小便赤澀,小腹中一泛即瀉,一瀉即止。少頃復痛後瀉,肛門如火,糞色多黃,此火熱瀉症也。

【中熱瀉之因】熱淫以勝,濕火炎蒸,積熱之人,又中邪熱,則中熱泄瀉作矣。

【中熱瀉之脈】浮大而數,熱中在表。若見沉數,熱中在裡,數而實者,中熱之重,數而不實,中熱之輕。

【中熱瀉之治】熱在表,柴葛芩連湯。熱在裡,家秘枳殼黃連湯、家秘木通黃芩湯,調六一散。二便皆滯,八正散。

柴葛芩連湯

柴胡,乾葛,黃芩,川連

四味同煎服。

家秘枳殼黃連湯

川連,枳殼,木通,甘草

八正散

瞿麥,滑石,木通,萹蓄,甘草,車前子,山梔,赤茯苓

應下者加大黃。

白話文:

中熱瀉症狀表現為發燒、口渴、嘴唇乾裂、牙齒乾燥、臉紅煩躁、小便短赤澀痛,腹部微微作痛就腹瀉,瀉後即止,但不久又腹痛腹瀉,肛門灼熱,大便顏色多為黃色,這是因火熱引起的腹瀉。

中熱瀉的原因是體內陽熱過盛,濕熱之邪交蒸,本身體內積熱的人,再遇到外邪入侵,就會導致中熱瀉的發生。

中熱瀉的脈象表現為脈浮大而數,表示熱邪在體表;如果脈象沉數,則表示熱邪在裡;脈象數而有力,表示病情較重;脈象數而無力,表示病情較輕。

中熱瀉的治療方法:如果熱邪在體表,則使用柴葛芩連湯;如果熱邪在裡,則使用家秘枳殼黃連湯或家秘木通黃芩湯,並配合六一散;如果大小便都祕結不通,則使用八正散。若需通便,則在八正散中加大黃。

2. 外感濕瀉

【濕瀉之症】瀉水腸鳴,腹反不痛,身重身痛,或嘔而不渴,此濕氣泄瀉也。

【濕瀉之因】久雨陰濕,濕土司政,太陰被濕淫所傷,人病泄瀉。

【濕瀉之脈】多見濡軟,或見細澀,或見浮緩。

【濕瀉之治】宜燥濕利小便,胃苓散、平胃散。身痛身熱,脈浮應汗者,敗毒散、羌活勝濕湯。小便不利,木通煎,調五苓散,或生薑湯,調六一散,利小便,則濕自去,而瀉自止。

胃苓散,見前風瀉門。

平胃散

蒼朮,厚朴,陳皮,甘草

敗毒散,見寒濕腫門。

羌活勝濕湯

蒼朮,防風,羌活,黃柏,澤瀉,白茯苓,陳皮,甘草

寒濕加生薑。濕熱加黃連。

五苓散

六一散,二方俱見風瀉門。

白話文:

外感濕瀉

濕瀉的症狀是:大便稀溏,腸鳴腹瀉,肚子脹但不痛,身體沉重疼痛,或者嘔吐但不渴,這些都是濕邪導致腹瀉的表現。

濕瀉的原因是:長期陰雨潮濕的天氣,濕邪盛行,脾胃受損,導致腹瀉。

濕瀉的脈象:大多是濡弱無力的脈象,也可能出現細澀或浮緩的脈象。

濕瀉的治療方法:應該以燥濕利尿為主,可以使用胃苓散、平胃散。如果伴隨身體疼痛、發熱,脈象浮弱且應該發汗的,則使用敗毒散、羌活勝濕湯。如果小便不利,可以使用木通煎,或加減五苓散、生薑湯、六一散等,促進排尿,這樣濕邪就能排出,腹瀉自然就會停止。

(文中提到的方劑組成,由於篇幅限制,僅簡略提及。)

3. 內傷泄瀉

4. 積熱泄瀉

【積熱泄瀉之症】發熱口渴,肚腹皮熱,時或疼痛,小便赤澀,瀉下黃沫,肛門重滯,時結時瀉,此積熱泄瀉之症也。

【積熱泄瀉之因】膏粱厚味,酒濕辛辣香燥之物,時積於中,積濕成熱,熱蒸於胃,下傳大腸,積熱之瀉成矣。

【積熱泄瀉之脈】脈必沉數,沉則為積,數則為熱。右脈沉數,積熱在氣。左脈沉數,積熱在血。積熱內伏,脈乃促結。

【積熱泄瀉之治】若右脈數大,宜以黃連枳殼湯,加六一散,清其腸胃。兼腹痛,欲便而不得便者,大黃枳殼湯,或加玄明粉,此通因通用之法也。如元氣虛而積熱又甚,應清者黃連枳殼湯,加人參,應下者大黃枳殼湯,加人參。若左關脈數,龍膽瀉肝湯,右關脈數,清胃湯。

黃連枳殼湯

黃連,枳殼,厚朴,陳皮,甘草,木通

煎八分,沖調六一散三錢。

大黃枳殼湯

大黃,枳殼,厚朴,陳皮,甘草,木通

調服六一散三錢。

龍膽瀉肝湯

黃連,山梔,黃芩,柴胡,青皮,龍膽草,木通,甘草,丹皮,生地,當歸,白芍藥

清胃湯

升麻,黃連,山梔,甘草

白話文:

積熱泄瀉

發燒口渴,肚子和腹部皮膚發熱,有時疼痛,小便顏色深且排尿困難,拉肚子排出黃色的泡沫狀大便,肛門有沉重堵塞感,時而便秘時而腹瀉,這就是積熱引起的腹瀉。

積熱泄瀉的原因是經常食用肥甘厚味、辛辣燥熱的食物及飲酒,這些東西積聚在體內,濕氣積聚化為熱,熱氣蒸騰胃部,向下傳到腸道,導致積熱性腹瀉。

積熱泄瀉的脈象,脈搏一定沉而數,沉代表積聚,數代表熱。右脈沉而數,表示積熱在氣分;左脈沉而數,表示積熱在血分。積熱內藏,脈象就會急促而結滯。

積熱泄瀉的治療方法:如果右脈脈象數而有力,應該用黃連枳殼湯,再加入六一散,來清熱瀉火,通利腸胃。如果同時伴有腹痛,想大便卻排不出,則應該使用大黃枳殼湯,或者加入玄明粉,這是通因通用之法。如果元氣虛弱而積熱又很嚴重,需要清熱的,就用黃連枳殼湯加人參;需要瀉下的,就用大黃枳殼湯加人參。如果左關脈脈象數,則用龍膽瀉肝湯;如果右關脈脈象數,則用清胃湯。

黃連枳殼湯組成:黃連、枳殼、厚朴、陳皮、甘草、木通。煎好後,沖入六一散三錢。

大黃枳殼湯組成:大黃、枳殼、厚朴、陳皮、甘草、木通。服用時調入六一散三錢。

龍膽瀉肝湯組成:黃連、山梔、黃芩、柴胡、青皮、龍膽草、木通、甘草、丹皮、生地、當歸、白芍藥。

清胃湯組成:升麻、黃連、山梔、甘草。

5. 積寒泄瀉

【積寒泄瀉之症】腹中綿綿作痛,小便不赤,口唇不幹,瀉下清白鴨溏之色,此積寒泄瀉之症也。

【積寒泄瀉之因】或食冷物以傷腸胃,則下流大腸;或形寒飲冷以傷肺氣,則下遺大腸,陽明太陰受寒,皆成寒積之瀉。

【積寒泄瀉之脈】沉細而遲。或沉而弦,或沉而結。右關沉遲,腸胃積寒,右寸沉遲,寒飲傷肺。

【積寒泄瀉之治】寒積內滯者,草蔻丸。腸胃虛冷,宜理中湯,甚者補中湯。肺受寒冷,宜養肺湯。

草蔻丸,見胃痛。

理中湯

人參,白朮,炮姜,炙甘草

補中湯

人參,白朮,炮姜,炙甘草,丁香

養肺湯,即生脈散,加黃耆、當歸、紫菀、甘草。

白話文:

積寒泄瀉是指肚子隱隱作痛,小便顏色正常,嘴唇不乾,拉肚子排出稀薄、顏色清白的便便,這就是積寒泄瀉。

積寒泄瀉的原因可能是吃了寒涼食物損傷了腸胃,導致大腸受寒;也可能是體寒受涼損傷了肺氣,導致大腸受寒,總之,陽明經和太陰經受寒都會導致寒邪積聚而腹瀉。

積寒泄瀉的脈象表現為脈象沉細而遲,或者沉而弦,或者沉而結。右關脈沉遲,代表腸胃積寒;右寸脈沉遲,代表寒飲傷肺。

積寒泄瀉的治療方法:寒邪內積的,用草蔻丸;腸胃虛寒的,用理中湯,病情嚴重的用補中湯;肺受寒的,用養肺湯。

草蔻丸,可參考胃痛的治療方法。

理中湯的藥材:人參、白朮、炮薑、炙甘草。

補中湯的藥材:人參、白朮、炮薑、炙甘草、丁香。

養肺湯的藥材,即生脈散,再加入黃耆、當歸、紫菀、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