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因脈治》~ 卷四 (5)
卷四 (5)
1. 遊瘧
【遊瘧之症】先起三瘧,後又加一發,連發兩日,只停一日。如少陰經子午卯酉日之瘧,至明日辰戌丑未,又加一發,此少陰之瘧,餘邪遊入太陰。又如辰戌丑未之瘧,至明日寅申巳亥,又加一發,此太陰之瘧。餘邪遊入厥陰,故曰遊瘧之症也。
白話文:
遊瘧之症:
一開始是三天發作一次的瘧疾,但之後又多發作了一次,連續發作兩天,只有一天沒有發作。如果在子、午、卯、酉日發作瘧疾,屬於少陰經的瘧疾,到了第二天的辰、戌、醜、未日,又多發作了一次,這是少陰的瘧疾,餘邪侵入太陰經。又如果在辰戌醜未日發作瘧疾,到了第二天的寅、申、巳、亥日,又多發作了一次,這是太陰的瘧疾,餘邪侵入厥陰經,所以稱之為遊瘧之症。
【遊瘧之因】其血氣虧損,臟氣不足,外邪客陰經,三瘧乃作。若瘧邪充盛,則遊溢他經,故連發二日,止停一日,俗名遊瘧也。
【遊瘧之脈】脈多細數,或見沉細,或見虛大,或見弦滑,或見沉伏。
白話文:
遊瘧的成因:
人的血氣虧損,臟氣不足,外邪侵襲陰經,就會患上瘧疾,而且一日瘧疾狂作,二日停歇,一日瘧疾狂作,三日停歇,三日瘧疾狂作,四日停歇,依此類推。如果瘧疾邪氣充盛,就會遊溢到其他經絡,所以瘧疾會連續發作兩天,停息一天,這就是俗稱的「遊瘧」。
【遊瘧之治】先治本經見症。如厥陰之瘧,先以加減逍遙散,加升麻、柴胡。少陰之瘧,加減地黃膏,加升麻、柴胡。太陰之瘧,以加減白朮膏,加升麻、柴胡。提還本經,則所遊之經自退。古方皆不分經絡,輒以補藥混投,未當。諸方俱在前三瘧症中。
白話文:
【遊瘧的治療】先治療本經所見的症狀。例如厥陰之瘧,先用加減逍遙散,加上升麻、柴胡。少陰之瘧,加減地黃膏,加上升麻、柴胡。太陰之瘧,以加減白朮膏,加上升麻、柴胡。提振本經,則所遊之經自退。古方都不區分經絡,隨便以補藥混投,不恰當。各種方劑都包含在前三種瘧疾的症狀中。
加減逍遙散,方見三瘧。
加減地黃膏,方見三瘧。
加減白朮膏,方見三瘧。
白話文:
加減逍遙散,用於治療三日瘧。
加減地黃膏,用於治療三日瘧。
加減白朮膏,用於治療三日瘧。
人傷風寒,則惡寒發熱。若得汗出,則邪散身涼而愈。今瘧疾始而惡寒,繼而發熱,繼而汗出,身涼而愈。但愈後或一日,或間一日,至其時而仍發者何也。以其不比暴感之症,但傷肌表,瘧疾之邪,漸積而成。已經傷里,非一寒熱汗出所能了其局。至外邪深伏,則為三瘧,不論日數,但看病邪若何,如發時先見惡寒足冷,此太陽之邪伏於陰分,宜以羌獨敗毒散,重加當歸、芍藥,提其血分之伏邪外解。若久病人虛,略加人參於羌獨方中,則邪易散。
白話文:
當一個人感受風寒,就會出現畏寒發熱的症狀。如果這個時候能出汗,那麼邪氣就會散發出來,身體就會感覺涼爽,病情也就能夠痊癒。現在瘧疾也是一樣,開始的時候畏寒,然後發熱,最後出汗,身體也感覺涼爽,病情也痊癒了。但是,痊癒以後,有的人一天或者隔一天,病情就會再次發作,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瘧疾與普通的傷風感冒不同,傷風感冒只傷及肌肉表層,而瘧疾的邪氣是逐漸積累而成的。它已經傷及了臟腑,不是一次寒熱出汗就能完全治癒的。等到外邪深入體內,就會發展成三期瘧疾。這種情況下,就不能只看發病的日期,而要看病邪的具體情況。如果發病的時候,先出現畏寒、足冷的症狀,這說明太陽之邪伏於陰分,應該用羌獨敗毒散來治療,並加入當歸、芍藥,以提升血分中的伏邪,使其外散。如果病人虛弱,可以在羌獨方中加入人參,這樣邪氣就更容易散發出來。
若見胸前飽悶,則兼痰食,加半夏、厚朴、青皮、檳榔、山楂同煎,臨發清晨服;若發時先見胸前飽悶嘔惡,此名痰瘧,用家秘草果飲,消積化痰。若見惡寒,加羌獨、升麻,引拔內伏之邪外出,此治瘧之真訣,不獨三瘧。凡瘧皆要散邪去根,從來治三瘧不效者,以其未得治伏邪之法,不得拔去病根,反用補塞閉竅,遂至飲食阻滯,變腫變脹。不知瘧症不愈,皆因痰結中焦,葷腥不忌,早服補藥所至。
白話文:
如果出現胸前飽脹悶塞的症狀,同時伴有痰食,可以添加半夏、厚朴、青皮、檳榔、山楂等藥材一起煎煮,早上空腹服用;如果在發作前就出現胸前飽脹、嘔吐惡心的症狀,這種情況稱為「痰瘧」,可以使用家傳的草果飲來消化食物和化痰。如果出現惡寒的症狀,可以添加羌活、升麻等藥材,引導體內潛伏的邪氣排出體外,這是治療瘧疾的真訣,不僅限於三瘧。治療瘧疾的關鍵是要驅散邪氣,徹底根治。過去治療三瘧無效的原因,是沒有找到治療潛伏邪氣的方法,沒有拔除病根,反而用補藥塞住閉塞的竅穴,導致飲食不暢,出現腫脹的症狀。不知道瘧疾不癒的原因,都是由於痰液結在中焦,飲食不忌口,早上服用補藥所造成的。
余以散邪消滯補虛前後次序而用,以見治瘧妙法,先去病邪,然後補元者。例如外感痢久不愈,非補塞太早,即是失散表邪,內傷痢久不愈,非補塞太早,即是失戒葷腥生冷故也。夫不思飲食,而瘧不愈,宜消其痰食,胃氣清和,而熱自除,人人知之,能食而發熱不除,禁其飲食,不助熱邪,而熱自減,人所不知也。此法不獨瘧疾,凡是熱病及膏粱積熱疳火,皆如是者。
白話文:
我用散邪、消滯、補虛的順序來治療,用以顯示治瘧疾的妙法,先要祛除病邪,然後補益元氣。比如外感痢疾長期不癒,不是補塞得太早,就是沒有散去表邪,內傷痢疾長期不癒,也不是補塞得太早,而是沒有戒除葷腥生冷食物。如果不想吃東西,而瘧疾不癒,應該消除痰食,胃氣清和了,熱邪自然消除,人人皆知。能吃東西而發熱不除,禁其飲食,不助熱邪,熱邪自然減少,人們卻不知道。這種方法不僅僅適用於瘧疾,凡是熱病以及膏粱積熱疳火,都是如此。
2. 附諸賢論
王節齋云:夏秋暑濕熱三氣,傷於陽明胃家,輕者即發為瘧等症,重則伏而不發,積久則發外感熱病。若傷陽明大腸,輕者即發霍亂泄瀉之症,重則伏而不發,煅煉煎熬,而發赤白痢下矣。又云:瘧是暑風之邪,治法宜發散,又須分別陰分、陽分,以及新久。新發者宜散表,久病宜扶正為主,虛人不可過服克削。
白話文:
王節齋說:夏季和秋季的暑氣、濕氣和熱氣這三種氣候,會損傷陽明胃髒,輕者立即發作為瘧疾等疾病,重者潛伏而不發作,積累已久則發作外感熱病。如果損傷陽明大腸,輕者立即發作為霍亂和腹瀉,重者則潛伏而不發作,煎熬一段時間,而發作赤白痢疾。他又說:瘧疾是由暑風之邪引起的,治療方法應以發散為主,還必須區分陰分和陽分、新病和舊病。新發病的患者應散表,久病患者應以扶正為主,虛弱的人不可過分服用克削藥物。
若陽分氣瘧,多汗,用黃耆、人參、白芍藥以斂之。無汗,用柴胡、蒼朮、葛根、羌活、黃芩以發之。若陰分血瘧,多汗,用當歸、白芍藥、熟地黃、黃柏、黃耆以斂之。若無汗,用柴胡、蒼朮、川芎、紅花、升麻以發之。
白話文:
- 若陽分氣瘧,多汗,用黃耆、人參、白芍藥以斂之。
若陽分的氣血虛弱而導致的瘧疾,多汗,用黃耆、人參、白芍藥來收斂汗液。
- 無汗,用柴胡、蒼朮、葛根、羌活、黃芩以發之。
若沒有汗,用柴胡、蒼朮、葛根、羌活、黃芩來發汗解表。
- 若陰分血瘧,多汗,用當歸、白芍藥、熟地黃、黃柏、黃耆以斂之。
若陰分血虛而導致的瘧疾,多汗,用當歸、白芍藥、熟地黃、黃柏、黃耆來收斂汗液。
- 若無汗,用柴胡、蒼朮、川芎、紅花、升麻以發之。
若沒有汗,用柴胡、蒼朮、川芎、紅花、升麻來發汗解表。
白話文:
如果病人没有出汗,可以用柴胡、蒼朮、葛根、羌活、黄芩來幫助發汗。如果病人是陰虛血虛導致的瘧疾,容易出汗,可以用當歸、白芍藥、熟地黄、黄柏、黄芪來止汗。如果病人没有出汗,也可以用柴胡、蒼朮、川芎、紅花、升麻來幫助發汗。
楨按:此皆言內傷瘧也。若外感氣分瘧,多汗,當用桂枝、石膏等以止之。無汗,當用麻黃、川芎、當歸等以發之。薛立齋云:瘧疾皆因先傷於暑,次感於風,客於營衛之間,復遇風寒,閉而不出,舍於腸胃之外,與營衛並行,晝行於陽,夜行於陰,並則瘧作,離則病退,邪並於陰則寒,邪並於陽則熱,邪在表屬太陽,則日作,邪稍傳內在陽明少陽,則間日作。若深入三陰,則三日一作。
白話文:
楨:以上都是指內傷瘧疾。如果外感氣分瘧疾,多汗,應使用桂枝、石膏等來止汗。無汗,應用麻黃、川芎、當歸等來發汗。薛立齋說:瘧疾都是由於先傷於暑熱,其次受風,客於營衛之間,又遇風寒,閉而不發,停留在腸胃之外,與營衛並行,白天在陽經運行,晚上在陰經運行,並行則瘧疾發作,分離則疾病退卻,邪氣並於陰經則寒冷,邪氣並於陽經則發熱,邪氣在表屬太陽經,則每天發作,邪氣稍傳內至陽明少陽經,則隔日發作。如果深入三陰經,則每隔三日發作一次。
邪走血分,則日晏作。邪走氣分,則日早作。準繩云:仲景、易老治瘧之法,用於外因暑邪,病在盛熱之時為宜。若深秋悽清之候,與七情痰食諸條,尚未盡備,故又廣諸治法。然暑月之瘧,必脈浮惡寒、無口渴裡熱,方可用麻、桂、羌活等表藥。脈洪數長實,無表邪,有裡熱,方可用白虎等涼藥。
白話文:
若是邪氣侵犯血分,則發作的時間較晚,若是邪氣侵犯氣分,則發作的時間較早。根據準繩:「仲景、易老治療瘧疾的方法,適用於外因暑邪,且病發於盛熱之時。若是深秋秋三氣蕭索之時,與七情、痰食等諸多其他的因素有關,則尚不能完全確定。因此又廣泛地採用了各種治療方法。然而在暑期得的瘧疾,一定是脈搏浮虛、惡寒、不口渴、內熱等症狀,纔可以使用麻黃、桂枝、羌活等表藥。若是脈搏洪數、堅實、無表邪、有裡熱的症狀,纔可以使用白虎湯等涼藥來治療。
脈沉實,有便閉腹痛裡實症者,方可用大柴胡、承氣等下藥。若脈細緩芤微,四肢倦怠,得之傷暑傷熱,宜以清暑益氣湯、十味香薷飲治之,雖人參白虎,尚不可用。若內外俱熱,引飲自汗,熱退後,其脈洪實如舊,即處暑後,單進白虎何害。又曰,溽暑時行,瘧發時,惡寒雖甚,然實系熱邪,再無虛寒之理,經云:陽並於陰,則陰實而陽虛,陰實者,言邪在於陰,非陰氣虛也。陽虛者,言陽邪內陷,非陽氣虛也。
白話文:
-
脈象沉穩有力,有便祕、腹痛、裏實證狀的人,纔可以服用大柴胡、承氣等瀉下的藥物。
-
如果脈象細弱、緩慢、浮弱無力,四肢疲倦,是由於暑熱引起的,應該用清暑益氣湯、十味香薷飲來治療,即使是人參白虎湯,也不可以用。
-
如果內外交感發熱,喝水或者出汗後,熱退了,脈象又恢復了洪實的狀態,即使是在處暑之後,單獨服用白虎湯也沒有害處。
-
又說,在溽暑季節流行的瘧病,瘧疾發作時,雖然畏寒很嚴重,但實際上是熱邪引起的,絕對沒有虛寒的道理。經書上說:陽氣並於陰氣,那麼陰氣就會實,而陽氣就會虛。陰氣實,是指邪氣在於陰,並不是陰氣虛。陽氣虛,是指陽邪內陷,並不是陽氣虛。
如陽明虛則寒慄鼓頷,太陽虛則腰背頭項痛,三陽皆虛則遍身骨節俱痛。此之謂寒,乃陰陽交爭互作之寒,非真寒也。方用柴胡、升、葛、羌、防,以升舉陽氣之隨邪陷入陰中者。使之返還陽分,則惡寒自已,以當歸、紅花引入血分,又以豬苓分利陰陽,使其不復陷入陰中,一劑可愈矣。若寒一陣熱一陣者,方用柴、葛、羌、防,以升舉陽氣,使惡寒自已。
白話文:
如果陽明虛弱,就會出現惡寒戰慄、下巴不斷抖動的症狀;太陽虛弱,則腰背、頭項疼痛;三陽皆虛弱,則全身骨節疼痛。這種情況叫做寒症,是陰陽交爭、互相作用而產生的寒冷,並不是真正的寒冷。治療方法是使用柴胡、升麻、葛根、羌活、防風等中藥,用以升舉陽氣,使那些已經跟隨邪氣陷於陰中的陽氣重新回到陽分,那麼惡寒的症狀就會自行消失。又用當歸、紅花把陽氣引入血分,再用豬苓分利陰陽,使陽氣不再陷於陰中,一劑藥就可以治癒。如果病人有時候覺得很冷,有時候又覺得很熱,那麼就使用柴胡、葛根、羌活、防風等中藥,用以升舉陽氣,使惡寒的症狀自行消失。
又以石膏、知母、黃芩,清其里分之熱,使其發熱自除,更以穿山甲穿通經絡,以豬苓分別陰陽,不使交併,復以甘草和之,一劑而愈矣。嘗考本草,知母、草果、常山、烏梅、檳榔、山甲等,皆言治瘧,以知母性寒,入足陽明,治獨盛之火熱,草果性溫,入足太陰,治獨盛之惡寒。二經合和,則無陰陽交錯之患,是以為君。
白話文:
再用石膏、知母、黃芩,清裡面的熱度,使發熱自然消除,再用穿山甲穿通經絡,用豬苓分清陰陽,使其不交錯,再用甘草調和,一劑便能治癒。曾經查考本草,知母、草果、常山、烏梅、檳榔、山甲等,都記載著治療瘧疾,因為知母性寒,進入足陽明經,治療獨盛的火熱,草果性溫,進入足太陰經,治療獨盛的惡寒。二經合用,則無陰陽交錯之患,所以視為君藥。
常山吐胸中結痰,以定寒熱為臣,烏梅、檳榔,除痰癖破滯氣為佐,穿山甲出入陰陽,穿通經絡為使,甘草和諸藥,此方乃脾胃家有郁痰伏飲者,用之收功。
白話文:
常山可以排出胸中聚集的痰,並以穩定寒熱為主要作用,烏梅和檳榔可以去除痰癖,並去除淤滯之氣為輔助,穿山甲可以出入陰陽,並貫穿經絡為使者,甘草可以調和各種藥物,此方適用於脾胃中鬱結痰飲者,使用後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