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因脈治》~ 卷四 (3)
卷四 (3)
1. 風發瘧
(即《金匱》少陽熱瘧)
【風發瘧之症】熱極生風,消渴易飢,其脈弦數,症兼少陽。《內經》止有巨陽陽明症象,而少陽之瘧,惟以三陽俱虛,暗為地步,未曾明示。故仲景特以瘧脈自弦弦數一條,發明《內經》內外皆熱,喘渴冷飲,以著少陽風發瘧疾之症也。
【風發瘧之因】風屬東方甲乙,風能勝濕,風主乎燥,風熱之邪,挾少陽木火之勢,傳入三陽之經,而風發煩渴之症作矣。
【風發瘧之脈】瘧脈自弦,弦浮風發,弦數風熱,風熱交作,故曰風發。
【風發瘧之治】仲景以寒飲食消息之,止其煩渴,退其風熱。今以知母石膏湯,合小柴胡湯治之,大便結者,大柴胡湯下之。
知母石膏湯,治少陽有熱無寒,風發癉瘧也。
知母,石膏,粳米,竹葉,乾葛,麥門冬,甘草,柴胡,黃芩
水煎,沖梨汁一碗,蔗漿一碗。嘔者加蘆根汁。
小柴胡湯,治少陽寒熱,胸滿心煩喜嘔。
柴胡,黃芩,人參,甘草,生薑,半夏
加大棗,水煎,沖梨汁,蔗漿。
大柴胡湯,治瘧疾里症急,不得不下者。
柴胡,黃芩,半夏,陳皮,甘草,大黃
細詳仲景寒飲食,必是梨汁、蔗漿、瓜汁等,但痰食凝滯於中,不可用,故補出三方治法也。
白話文:
風發瘧疾指的是一種由風邪引起的瘧疾,類似於《金匱要略》中提到的少陽熱瘧。
這種疾病的症狀表現為:由於熱邪極盛而生風,患者容易口渴、飢餓,脈象弦數,並且兼具少陽經的病症。《內經》雖然記載了巨陽、陽明經的瘧疾症狀,卻沒有明確說明少陽經的瘧疾特徵,只隱約提到三陽皆虛的情況。因此,張仲景特別強調瘧疾脈象為弦數,來解釋《內經》中所述的內外皆熱、呼吸急促、口渴、喜冷飲等症狀,以此明確少陽經風發瘧疾的病理。
風發瘧疾的病因是:風邪屬東方木氣,風能克制濕邪,又能導致乾燥,風熱邪氣挾帶著少陽經的木火之氣,侵入三陽經脈,於是便產生了煩渴等症狀。
風發瘧疾的脈象表現為:脈象弦細,弦而浮則表示風邪較盛,弦而數則表示風熱交盛,故稱之為風發。
治療風發瘧疾的方法:張仲景用寒涼飲食來緩解病情,消除煩渴,退去風熱。現代可以採用知母石膏湯合小柴胡湯治療,如果大便秘結,則需使用大柴胡湯攻下。
知母石膏湯是用於治療少陽經有熱無寒,以及風發瘧疾的方劑,藥材包括知母、石膏、粳米、竹葉、葛根、麥門冬、甘草、柴胡、黃芩,煎好後加入梨汁和甘蔗汁沖服,嘔吐者加蘆根汁。
小柴胡湯是用於治療少陽經寒熱往來,胸悶心煩喜嘔的方劑,藥材包括柴胡、黃芩、人參、甘草、生薑、半夏,加大棗,煎好後加入梨汁和甘蔗汁沖服。
大柴胡湯是用於治療瘧疾裡急下迫,必須攻下者使用的方劑,藥材包括柴胡、黃芩、半夏、陳皮、甘草、大黃。
張仲景所說的寒涼飲食,指的是梨汁、甘蔗汁、瓜汁等,但若患者痰飲食積停滯,則不宜使用。因此,根據病情選擇以上三種方劑治療。
2. 瘴瘧
【瘴瘧之症】瘧發之時,神識昏迷,狂妄多言,或聲音啞喑,此瘴毒瘧疾之症也。
【瘴瘧之因】山嵐溪澗之間,濕毒蒸釀之處,瘴氣入人臟腑,血聚上焦,敗血瘀於心竅,毒涎聚於肝脾,則瘴毒瘧疾之症作矣。
【瘴瘧之脈】或大或小,或見沉伏,或見數大,或見沉澀。
【瘴瘧之治】解方宜之毒,消嵐瘴之氣,治無一定之治,方無一定之方,當隨地以措方,隨機以應變。古不定方,余亦未補方也。
白話文:
瘴瘧是一種疾病,發作時患者神志不清,胡言亂語,或聲音嘶啞。
瘴瘧的成因是山區溪流等潮濕的地方,濕邪毒氣聚集,瘴氣侵入臟腑,血液淤積在上焦,敗血瘀滞在心臟部位,毒液積聚在肝脾,就會產生瘴瘧的症狀。
瘴瘧的脈象變化多端,或有力或無力,或沉或浮,或脈搏快速有力,或脈象沉而澀滯。
治療瘴瘧需要解毒,消除瘴氣,但沒有固定的治療方法和藥方,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對。古代沒有固定的處方,我也沒有補充新的藥方。
3. 內傷瘧疾
4. 牡瘧
【牡瘧之症】即痰飲之瘧,先寒後熱,寒多熱少,胸前滿悶,欲吐不吐,此涎飲牡瘧之症也。
【牡瘧之因】風寒之邪,伏於心胃界分,不得外出,凝結痰涎作患,則胸滿噁心之瘧作矣。
【牡瘧之脈】脈多弦滑,弦主乎瘧,滑主乎痰;滑數熱痰,沉弦飲結,氣口沉實,食痰兼雜。
【牡瘧之治】仲景治以蜀漆散、牡蠣湯,今予推廣二條,海石二陳湯、常山草果飲。
蜀漆散,仲景治牡瘧原方,表無寒邪者。
蜀漆,雲母,龍骨
牡蠣湯,仲景治牡瘧原方,表有寒邪者。
牡蠣,麻黃,甘草,蜀漆
四味,以水先煮蜀漆、麻黃,去上沫,納諸藥煮,取溫服,若吐則勿更服。
海石二陳湯,家秘痰疾常方。
海石,半夏,陳皮,甘草,白茯苓
胸前飽悶,加草果、蒼朮、厚朴、枳殼。惡寒頭疼,加羌活。
常山草果飲,家秘治食痰之瘧。
常山,草果,半夏,陳皮,厚朴,熟蒼朮,甘草
飽悶作痛,加炒萊菔子。腹痛,加枳殼。
白話文:
牡瘧是一種因痰飲引起的瘧疾,症狀是先冷後熱,但寒冷時間長於發熱時間,胸前感到滿悶,想吐卻吐不出來,這就是痰飲引起的牡瘧。
牡瘧的病因是風寒邪氣滯留在心胃之間,無法排出體外,凝結成痰涎而致病,導致胸悶噁心及瘧疾發作。
牡瘧的脈象通常是弦滑脈,弦脈代表瘧疾,滑脈代表痰;滑數脈表示熱痰,沉弦脈則表示痰飲凝聚,氣口沉實,舌苔上會有痰飲及食物殘渣。
治療牡瘧的方法,張仲景用蜀漆散和牡蠣湯治療,現在我另外推薦兩種方法:海石二陳湯和常山草果飲。
蜀漆散是張仲景治療牡瘧的原方,適用於體表沒有寒邪的人。藥物包括蜀漆、雲母、龍骨。
牡蠣湯也是張仲景治療牡瘧的原方,適用於體表有寒邪的人。藥物包括牡蠣、麻黃、甘草、蜀漆,先用水煎煮蜀漆和麻黃,去除浮沫後,再加入其他藥物一起煎煮,溫服。如果服藥後嘔吐,就不要再服了。
海石二陳湯是治療痰疾的家傳秘方。藥物包括海石、半夏、陳皮、甘草、白茯苓。如果胸前感到飽脹悶痛,可以加入草果、蒼朮、厚朴、枳殼;如果惡寒頭痛,可以加入羌活。
常山草果飲是治療因飲食積滯引起的痰飲瘧疾的家傳秘方。藥物包括常山、草果、半夏、陳皮、厚朴、熟蒼朮、甘草。如果感到飽脹悶痛,可以加入炒萊菔子;如果腹痛,可以加入枳殼。
5. 瘧母
【瘧母之症】即痰血瘧癖也。瘧久不愈,胸腹脅肋,有癥瘕痞癖,為患不瘥,此瘧母之症也。
【瘧母之因】邪干臟腑,凝結痰血,假物成形,憑陵為患,則瘧疾不瘥,而成瘧母之症矣。
【瘧母之脈】或牢或結,或見沉弦,或見沉滑,沉弦瘧邪,沉滑痰結,沉實食積,沉澀血結。
【瘧母之治】仲景用鱉甲煎丸、瘧母丸、陶氏加味二陳湯。
鱉甲煎丸,仲景原方。
鱉甲,烏扇,黃芩,柴胡,鼠婦,乾薑,大黃,芍藥,桂枝,葶藶,石葦,厚朴,丹皮瞿麥,紫葳,半夏,人參,䗪蟲,阿膠,蜂窠,赤硝,蜣螂,桃仁
加味二陳湯,即二陳湯加常山、草果、海石、瓦楞子。
白話文:
瘧母是一種因瘧疾久治不癒,導致痰血凝結在胸腹脅肋等部位,形成腫塊的疾病。
瘧母的成因是外邪入侵臟腑,導致痰血凝聚,形成腫塊,進而使瘧疾無法痊癒,形成瘧母。
瘧母的脈象可能沉緊或結滯,也可能表現為沉弦或沉滑脈。沉弦脈代表瘧邪,沉滑脈代表痰結,沉實脈代表食積,沉澀脈代表血瘀。
治療瘧母的方法,包括張仲景的鱉甲煎丸、瘧母丸,以及陶弘景加味後的二陳湯。 鱉甲煎丸的藥材包含鱉甲、烏扇、黃芩、柴胡、鼠婦、乾薑、大黃、芍藥、桂枝、葶藶、石葦、厚朴、丹皮、瞿麥、紫葳、半夏、人參、䗪蟲、阿膠、蜂窠、赤硝、蜣螂、桃仁。加味二陳湯則是在二陳湯的基礎上,加入常山、草果、海石、瓦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