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景明

《症因脈治》~ 卷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

1. 陽明癉瘧

(《內經》名癉瘧仲景名溫瘧)

【癉瘧之症】但熱不寒,少氣煩冤,手足熱而欲吐嘔,面赤口渴,雖熱已而六脈沉數大者,《內經》名熱傷陽明癉瘧之症。仲景發明《內經》陽明癉瘧,則曰身無寒,骨節疼痛,煩冤時嘔,更其名曰溫瘧是也。

【癉瘧之因】夏秋暑熱之令,熱氣傷人,《內經》云:陰氣先絕,陽氣獨發,此暑熱傷於陽經,陽獨用事,毫無陰寒,故名曰癉熱瘧也。

【癉瘧之脈】六脈弦數,少陽有熱。若見洪長,陽明有邪。若見沉數,里有熱結。

【癉瘧之治】仲景以脈平者,用白虎加桂枝湯,治太陽陽明。家秘用桂枝黃芩湯,兼治少陽陽明。《準繩》於風邪瘧中,補出三陽和解湯。余於癉瘧中,亦補立三陽和解法也。

白虎加桂枝湯,治但熱無寒,骨節疼痛,時嘔之瘧。

知母,甘草,石膏,粳米,桂枝

桂枝黃芩湯

柴胡,黃芩,人參,甘草,半夏,石膏,知母,桂枝,陳皮

南方熱令,多用羌活以易桂枝。

按:此二方,以但熱,故用知母、石膏。以骨節煩疼,不得不用桂枝和營衛通其表裡,此治陽明經之瘧。又借太陽經之桂枝,以治骨節煩疼。以桂枝與石膏同用,則桂枝藉石膏之涼,不礙裡熱;石膏藉桂枝之辛溫,亦不礙表寒矣。

白話文:

陽明癉瘧

陽明癉瘧,古稱癉瘧,又稱溫瘧。

症狀表現為只有發熱不寒戰,氣短煩躁,手腳發熱想嘔吐,臉紅口渴,即使發熱減退,脈象卻沉而數且有力,這是熱傷陽明經導致的癉瘧。另一種說法是,不寒戰,骨節疼痛,煩躁偶爾嘔吐,稱為溫瘧。

病因是夏秋季節暑熱之氣侵襲人體,造成陽氣獨盛,陰氣衰竭,暑熱傷及陽經,陽氣獨行,沒有陰寒之症,故名癉熱瘧。

脈象表現為六脈弦數,少陽有熱;如果脈洪大,表示陽明經有邪氣;如果脈沉數,表示裡有熱結。

治療方法:脈象平和者,可用白虎加桂枝湯治療太陽、陽明經的病症;民間秘方用桂枝黃芩湯,兼治少陽、陽明經的病症;《醫學綱目》中在風邪瘧疾的治療中,加入了三陽和解湯;本人在治療癉瘧時,也採用了三陽和解法。

白虎加桂枝湯用於治療僅發熱不寒戰,骨節疼痛,偶爾嘔吐的瘧疾。藥物組成:知母、甘草、石膏、粳米、桂枝。

桂枝黃芩湯藥物組成:柴胡、黃芩、人參、甘草、半夏、石膏、知母、桂枝、陳皮。

南方暑熱之氣盛行時,常用羌活代替桂枝。

這兩種方劑都因為症狀只有發熱,所以使用知母、石膏清熱;由於有骨節疼痛、煩躁的症狀,因此必須使用桂枝調和營衛,疏通表裡;利用太陽經的桂枝來治療骨節疼痛。桂枝與石膏同用,桂枝藉助石膏的寒涼,不礙裡熱;石膏藉助桂枝的辛溫,也不礙表寒。

2. 濕瘧

(即暑瘧)

【濕熱瘧之症】身體重痛,肢節煩疼,嘔逆脹滿,胸膈不舒,此濕熱瘧之症也。

【濕熱瘧之因】《內經》云:因得秋氣,汗出遇風,及得之以浴,水氣舍於皮膚之內,與衛氣並居。衛氣者,晝日行於陽,夜行於陰,此氣得陽而外出,得陰而內薄,內外相薄,則瘧日作。

【濕熱瘧之脈】若見浮緊,表有寒濕。若見浮緩,乃是風濕。若見弦數,濕而兼熱。

【濕熱瘧之治】《內經》有其論,仲景無其方,楨意身體重痛,肢節煩疼,脈浮緊者,羌活敗毒散。右脈弦長,嘔逆胸滿者,柴葛平胃散。六脈洪數,濕熱者,加味香薷飲,調益元散。

羌活敗毒散,治濕瘧表邪多有者。

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桔梗,枳殼,陳皮,甘草

柴葛平胃散,治濕瘧胸次不平者。

蒼朮,厚朴,陳皮,甘草,柴胡,乾葛

頭痛身痛加羌活。無汗,加防風。

加味香薷飲,治暑濕之瘧。

香茹,厚朴,扁豆,甘草,川黃連

白話文:

濕瘧(即暑瘧)

**症狀:**身體沉重疼痛,四肢關節痠痛煩躁,嘔吐噁心腹脹,胸膈不舒服,這些都是濕熱瘧疾的症狀。

病因:《內經》說:因為受到秋天的濕氣侵襲,出汗後又遇到風寒,或者因為洗澡,水氣停留在皮膚內,與衛氣一起存在。衛氣白天在陽經運行,晚上在陰經運行,這種氣受到陽氣的影響就向外走,受到陰氣的影響就向內走。內外氣機都受阻,就會引起瘧疾發作。

**脈象:**如果脈象浮緊,表示表證有寒濕;如果脈象浮緩,是風濕;如果脈象弦數,表示濕邪兼有熱邪。

治療:《內經》有相關論述,但張仲景沒有專門的方劑。我認為,身體沉重疼痛,四肢關節痠痛,脈象浮緊的,用羌活敗毒散;脈象弦長,嘔吐噁心胸悶的,用柴葛平胃散;六脈洪數,濕熱重的,就用加味香薷飲,再配合調益元散。

羌活敗毒散,治療濕瘧表邪較重的。藥物包括: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桔梗、枳殼、陳皮、甘草。

柴葛平胃散,治療濕瘧胸悶氣滯的。藥物包括:蒼朮、厚朴、陳皮、甘草、柴胡、葛根。如果頭痛身痛,加羌活;如果無汗,加防風。

加味香薷飲,治療暑濕瘧疾。藥物包括:香薷、厚朴、扁豆、甘草、川黃連。

3. 肺熱癉瘧

【肺熱癉瘧之症】發則陽氣盛而不衰,故但熱而不寒,令人消爍脫肉。此《內經》肺素有熱之癉瘧症也。

【肺熱癉瘧之因】《內經》云:肺素有熱,熱盛於身,因有所用力,腠理開泄,風寒舍於皮膚之內,分肉之間,邪盛於陽,不涉於陰,則但熱不寒,而肺熱癉瘧之症作矣。

【肺熱癉瘧之脈】寸口洪而數,洪則主陽,數則主熱,陽熱為患,火來乘金,陰虛陽亢,消爍脫肉,則發癉瘧。

【肺熱癉瘧之治】古人有論無方,楨意用防風瀉白散,以散舍於皮膚之風寒。用石膏瀉白散,以治肺素有熱。用涼八味丸,滋陰清肺,以治陰虛陽亢,消爍脫肉。

防風瀉白散,治風寒舍於皮毛,外束肺熱。

即瀉白散加防風。

石膏瀉白散,治肺素有熱,熱盛於身。

即瀉白散加石膏。

涼八味丸,治陽亢陰虛,消爍脫肉。

即六味地黃丸加知母、黃柏。

白話文:

肺熱癉瘧的症狀是:發病時陽氣旺盛不衰退,所以只發熱不發冷,導致人消瘦脫肉。這是《內經》中提到的肺部本就有熱的瘧疾。

肺熱癉瘧的原因是:《內經》記載:肺部本來就存在熱邪,體內熱盛,如果用力過度,導致肌膚腠理開泄,風寒之邪侵入皮膚和肌肉之間,邪氣盛於陽氣,不侵犯陰氣,就會只發熱不發冷,而產生肺熱癉瘧。

肺熱癉瘧的脈象是:寸口脈洪大而數,洪大代表陽氣盛,數代表熱盛,陽熱為患,火邪克金,陰虛陽亢,導致消瘦脫肉,於是發作瘧疾。

肺熱癉瘧的治療方法:古人雖有論述但缺乏具體方劑,推測應使用防風瀉白散來疏散停留在皮膚的風寒;用石膏瀉白散來治療肺部本有的熱邪;用涼八味丸滋陰清肺,治療陰虛陽亢、消瘦脫肉。

防風瀉白散,治療風寒停留在皮膚毛髮,以及外束肺熱,即是在瀉白散的基础上加入防風。

石膏瀉白散,治療肺部本有的熱邪,體內熱盛,即是在瀉白散的基础上加入石膏。

涼八味丸,治療陽亢陰虛,消瘦脫肉,即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础上加入知母、黃柏。

4. 腎經瘧

【腎經溫瘧之症】肌肉消,腦髓爍,先見煩躁發熱,躁狀畏人,熱勢稍衰,復返歸腎,又見寒候,此腎經冬受風寒溫瘧之症也。

【腎經溫瘧之因】冬受風寒,藏於骨髓,至春陽氣大發,邪氣不能自出,因遇大暑,有所用力,邪氣與汗皆出,從內出外,則始熱終寒,乃成腎經瘧疾之症矣。

【腎經溫瘧之脈】尺脈多弦,弦緊主寒,弦數主熱,浮弦外發,沉弦內結。

【腎經溫瘧之治】《內經》有其論,無其方,楨意壯水之主,急救其陰,六味地黃湯,加柴胡、白芍藥、獨活、細辛,以乙癸同源,肝腎同治,藉滋陰養腎之藥,滋陰降火,以治始熱,佐以升散之藥,升散伏寒,以治終寒,於理可通。

家秘溫瘧地黃湯,治腎受冬寒,至春夏始發之溫瘧。

熟地,丹皮,山藥,白茯苓,山茱萸,澤瀉,柴胡,獨活,白芍藥,細辛

白話文:

腎經瘧疾的症狀是肌肉消瘦,腦髓受到損傷,一開始出現煩躁發熱,躁動不安,害怕見人,熱勢稍退後又回到腎經,出現寒症。這是冬天腎經受風寒引起的溫瘧。

腎經溫瘧的病因是冬天受風寒,寒邪藏在骨髓裡,等到春天陽氣旺盛時,寒邪無法自行排出,遇到大暑或過度用力,寒邪和汗液一起排出,從內向外發散,所以一開始發熱,最後又發冷,形成腎經瘧疾。

腎經溫瘧的脈象是尺脈弦細,弦緊表示寒邪,弦數表示熱邪,脈浮弦表示邪氣外發,脈沉弦表示邪氣內結。

治療方法,《內經》雖然有相關論述,但沒有具體方劑。其治療大意是補益腎水,急救腎陰。可以用六味地黃湯,再加入柴胡、白芍藥、獨活、細辛。因為肝腎同源,所以同時治療肝腎,用滋陰養腎的藥物滋陰降火,治療發熱的症狀;再配合升散寒邪的藥物,治療最後的寒症,這樣治療的道理是通順的。

家傳秘方溫瘧地黃湯,治療冬天腎經受寒,到春夏才發病的溫瘧。藥物組成:熟地、丹皮、山藥、白茯苓、山茱萸、澤瀉、柴胡、獨活、白芍藥、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