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因脈治》~
1. 卷四
2. 瘧疾總論
秦子曰:瘧疾者,先寒後熱,發作有定期,大約巳午末三時者多。若一日一作,太陽少陽也。間日而作,陽明少陽也。伸欠、惡寒、頭痛,太陽也。發熱口渴,陽明也。有寒有熱,嘔而口苦,少陽也。日中三陽得令,其病即發。日夕三陽時令退而病解,不比寒熱往來,時寒時熱,一日二三次發。
亦不比暑熱之症,熱無停止。按《內經》但有巨陽、陽明二經,而不及少陽,然有寒有熱,乃是少陽所主,余故補註少陽之脈,少陽之治也。以上三陽經瘧易愈。若三日一發,名曰三陰經瘧,難愈。今分別外感八條,內傷三條,又三瘧三條,遊瘧一條。
白話文:
瘧疾總論
秦子說:瘧疾的症狀是先冷後熱,發作有規律的時間,大多數在巳時、午時、未時這三個時辰發作。如果一天發作一次,是太陽經和少陽經的病症;如果隔天發作,是陽明經和少陽經的病症。出現伸懶腰、怕冷、頭痛的症狀,是太陽經的病症;發熱口渴,是陽明經的病症;既有寒意又有發熱,嘔吐且口中發苦,是少陽經的病症。正午時分是三陽經氣盛的時候,疾病就會發作;日落時分三陽經氣衰退,病症就會減輕或痊癒。這與寒熱交替,時冷時熱,一天發作兩三次的症狀不同,也不同於暑熱病症的持續高熱。
《內經》只記載了巨陽經和陽明經,沒有提到少陽經,但瘧疾有寒有熱的症狀,正是少陽經所主導的,所以我補充記載了少陽經的脈象和治療方法。以上三陽經引起的瘧疾比較容易治癒。如果三天發作一次,稱為三陰經瘧疾,比較難治癒。現在我將分別列出外感八種、內傷三種,以及三種瘧疾的類型,和一種遊走性的瘧疾。
3. 外感瘧疾
4. 寒瘧
(《內經》寒營名寒瘧)
【寒瘧之症】《內經》云:先寒後熱,腰背頭項痛,脊膂強,呵欠呻吟,始則寒極而戰動,終則大熱而汗解,發在午前者,此太陽經瘧。若目痛鼻乾,寒慄鼓頷,略寒即熱,發在午後者,此陽明經瘧。以上二條,乃《內經》寒邪傷營,名寒瘧之症也。
【寒瘧之因】夏傷暑熱之氣,入於皮膚之內,腸胃之外,營氣所舍之處。又值早晚寒冷之邪,外束暑熱,至日中陽旺之時,發泄不出,後感寒邪近表,是以先寒,先感暑熱在裡,是以後熱。此先寒後熱之瘧作矣。
【寒瘧之脈】浮大而緊;太陽之邪;長大洪實,陽明之瘧;弦大之脈,少陽之診。
【寒瘧之治】在太陽者,桂枝羌活湯。在陽明者,桂枝葛根湯。在少陽者,桂枝柴胡湯。三經俱見症者,三方互用。
桂枝羌活湯,治寒傷太陽,寒多熱少,無汗寒瘧。
桂枝,羌活,防風,甘草
吐者加半曲,夏秋口渴引飲加石膏。
桂枝葛根湯,治寒傷陽明,寒多熱少,有汗之瘧。
葛根,白芍藥,桂枝,生薑,甘草
無汗加防風。頭痛加羌活。夏秋口渴消水加石膏。
桂枝柴胡湯,治寒傷少陽,寒多熱少之瘧。
桂枝,柴胡
楨按:前三方,因寒傷之瘧,寒多熱少,故皆用桂枝。原文曰:夏秋熱令,必加石膏。可見熱多寒少,脈數口渴者,切不可誤用也。
白話文:
寒瘧
寒瘧的症狀,《內經》記載:先發冷後發熱,腰背頭頸疼痛,脊背僵硬,打呵欠、呻吟,一開始冷到極點而發抖,最後則大熱並伴隨出汗而症狀減輕。若症狀在上午發作,這是太陽經的瘧疾。如果眼睛痛、鼻子乾燥、寒顫時下巴肌肉跳動,稍微有點冷就發熱,症狀在下午發作,這是陽明經的瘧疾。以上兩種,都是《內經》中寒邪侵犯營氣所致的寒瘧症狀。
寒瘧的病因,夏天受暑熱之氣侵襲,進入皮膚內、腸胃外,營氣所居之處。又遇早晚寒冷之邪,將暑熱之邪束縛在體內,到中午陽氣旺盛時,暑熱之邪無法發散,之後又感受寒邪侵犯肌表,所以先冷;先受暑熱侵襲於內,所以後熱。這就是先冷後熱的瘧疾發作的原因。
寒瘧的脈象,浮大而緊的是太陽經受邪;脈長大洪實的是陽明經的瘧疾;脈弦大的是少陽經的瘧疾。
寒瘧的治療,太陽經受邪的,用桂枝羌活湯;陽明經受邪的,用桂枝葛根湯;少陽經受邪的,用桂枝柴胡湯。三經都出現症狀的,三方藥物可以互相搭配使用。
桂枝羌活湯,治療寒邪侵犯太陽經,寒重熱輕,無汗的寒瘧。藥物組成:桂枝、羌活、防風、甘草。嘔吐者加半夏,夏秋季節口渴多飲者加石膏。
桂枝葛根湯,治療寒邪侵犯陽明經,寒重熱輕,有汗的寒瘧。藥物組成:葛根、白芍藥、桂枝、生薑、甘草。無汗者加防風;頭痛者加羌活;夏秋季節口渴多飲者加石膏。
桂枝柴胡湯,治療寒邪侵犯少陽經,寒重熱輕的寒瘧。藥物組成:桂枝、柴胡。
註解:以上三方,都是因寒邪侵犯所致的寒瘧,寒重熱輕,所以都使用桂枝。原文記載:夏秋季節熱盛時,一定要加石膏。可見熱重寒輕、脈數口渴者,絕對不能誤用此方。
5. 風傷衛瘧
(《內經》亦名溫瘧)
【風瘧之症】《內經》云:風傷衛氣,先熱後寒。此言先後者,言多少也,言熱多寒少之瘧。是以不曰惡寒,而曰惡風、自汗、煩躁、伸欠也。不惡寒,則寒少也。發熱直至煩躁,熱多也。若頭痛背痛,發於午前者,太陽也。目痛鼻乾,發於午後者,陽明也。發於寅卯者,少陽也。
【風瘧之因】《內經》云:暑邪既伏,秋氣收之,汗出遇風,與衛氣並居,陰陽分爭,內外相搏,而風邪傷衛之瘧作矣。
【風瘧之脈】左脈浮緩,太陽瘧也。右脈洪長,陽明瘧也。左右皆弦,少陽瘧也。
【風瘧之治】瘧在太陽有汗,桂枝石膏湯。在陽明,白芷石膏湯。在少陽,小柴胡湯。三陽俱見症者,《準繩》和解湯。
桂枝石膏湯
桂枝,知母,石膏,黃芩
無汗加防風。身痛加羌活、柴胡。
白芷石膏湯,治陽明經溫瘧。
白芷,石膏,知母
家秘以升麻、葛根,易白芷。惡寒加桂枝。無汗,加防風、柴胡。身痛,加羌活、獨活。
小柴胡湯
柴胡,黃芩,陳皮,半夏,甘草,人參
《準繩》和解湯,治三陽經寒熱之瘧。
柴胡,升麻,葛根,羌活,知母,石膏,黃芩,豬芩,山甲,甘草,陳皮,防風
此方用表藥五味,升散表邪,使鬱熱外發,而惡寒自已。用寒藥三味以清裡,使裡熱得清,而發熱自退,用豬苓分別陰陽,穿山甲以通經絡,陳皮、甘草二味,助胃氣,升降諸藥,真良方也。
楨按:前二方,因熱多寒少之溫瘧,故以知母、石膏、黃芩互用。若寒多,則涼藥不可用矣。其後和解湯,乃和解三陽之瘧也。仲景治傷寒熱病,表症多者,用辛溫散表。裡熱多者,用寒涼清裡。若表裡俱見症者,用一半散表、一半清裡以雙解之。若痰凝食滯者,兼用化痰消滯之藥。可見治傷寒如是,治瘧疾外感症,皆如是也。
白話文:
風傷衛瘧
風瘧的症狀,《內經》中說:風邪侵犯衛氣,先發熱後畏寒。這裡說的先後,指的是熱多寒少。所以不說畏寒,而是說惡風、自汗、煩躁、伸懶腰。不畏寒,表示寒少;發熱直到煩躁不安,表示熱多。如果頭痛背痛,在上午發作,是太陽經受邪;眼睛痛、鼻子乾,在下午發作,是陽明經受邪;在寅卯時(凌晨三點到五點)發作,是少陽經受邪。
風瘧的病因,《內經》中說:暑熱之邪潛伏體內,秋季氣候收斂,汗出遇風,風邪與衛氣相搏,陰陽失衡,內外交爭,於是風邪傷及衛氣而導致瘧疾發作。
風瘧的脈象,左脈浮緩,是太陽經瘧疾;右脈洪大有力,是陽明經瘧疾;左右脈都弦細,是少陽經瘧疾。
風瘧的治療,太陽經瘧疾且有汗,用桂枝石膏湯;陽明經瘧疾,用白芷石膏湯;少陽經瘧疾,用小柴胡湯;三陽經症狀都出現,用《準繩》和解湯。
桂枝石膏湯:
成分:桂枝、知母、石膏、黃芩
無汗者,加防風;身痛者,加羌活、柴胡。
白芷石膏湯:治療陽明經溫瘧。
成分:白芷、石膏、知母
有些方劑用升麻、葛根代替白芷;惡寒者,加桂枝;無汗者,加防風、柴胡;身痛者,加羌活、獨活。
小柴胡湯:
成分:柴胡、黃芩、陳皮、半夏、甘草、人參
《準繩》和解湯:治療三陽經寒熱瘧疾。
成分:柴胡、升麻、葛根、羌活、知母、石膏、黃芩、豬苓、穿山甲、甘草、陳皮、防風
此方使用五味辛溫解表藥,使鬱結的熱邪外散,惡寒症狀自然消失;使用三味寒涼藥清裡熱,使裡熱消退,發熱自退;豬苓分清陰陽,穿山甲疏通經絡;陳皮、甘草健脾胃,並協調其他藥物升降,是真正的良方。
註解:前兩種方劑,由於是熱多寒少的溫瘧,所以使用知母、石膏、黃芩等寒涼藥。如果寒邪較盛,則不宜使用寒涼藥物。而後面的和解湯,是治療三陽經瘧疾的方劑。仲景治療傷寒熱病,表證重的用辛溫解表藥,裡熱重的用寒涼清裡藥;如果表裡證都明顯,則一半用解表藥、一半用清裡藥雙向治療;如果有痰飲食滯,則還要加入化痰消積的藥物。可見治療傷寒如此,治療瘧疾的外感症狀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