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因脈治》~ 卷二 (32)
卷二 (32)
1. 氣虛喘逆
【氣虛喘逆之症】身倦懶怯,言語輕微,久久漸見,不接續,喝喝喘急,此中氣大虛之症也。
【氣虛喘逆之因】或本元素虛,或大病後,大勞後,失於調養,或過服克削,元氣大傷,則氣虛喘逆之症作矣。
【氣虛喘逆之脈】多見浮大,按之則空,六部無根,虛浮於上,或見濡軟,散大無神。
【氣虛喘逆之治】人參平肺散、參橘煎、四君子湯。虛熱,參冬飲;虛寒,理中湯;虛甚,獨參湯。
人參平肺散,治元氣不足,肺氣不平。
桑白皮,知母,甘草,白茯苓,人參,地骨皮,青皮,陳皮,天門冬,薄荷葉
熱甚,加山梔、黃芩。
參橘煎,補氣而不凝,順氣而不克,用補之前隧也。
人參,橘紅
四君子湯
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
有痰,加半夏、陳皮。
參冬飲
人參,麥門冬
等分同煎。
理中湯
人參,白朮,炮姜,炙甘草,陳皮
獨參湯,補氣養元,第一重劑。
白話文:
氣虛喘逆
氣虛喘逆的症狀是:身體疲倦、懶散、膽怯,說話聲音微弱,呼吸短促,氣息不連貫,常常喘息急促,這是元氣大虛的表現。
氣虛喘逆的原因:可能是先天元氣不足,或是大病、過度勞累之後,沒有好好調養身體;或者服用過多損傷元氣的藥物,導致元氣受損,從而出現氣虛喘逆的症狀。
氣虛喘逆的脈象:大多表現為脈象浮大,按壓下去則感覺空虛,六脈都無力,脈象浮在上面,或者脈象濡弱、散大而無力。
氣虛喘逆的治療方法:可以使用人參平肺散、參橘煎、四君子湯等方劑。如果伴有虛熱,則用參冬飲;如果伴有虛寒,則用理中湯;如果元氣極度虛弱,則用獨參湯。
人參平肺散,治療元氣不足、肺氣不順。藥物包括:桑白皮、知母、甘草、白茯苓、人參、地骨皮、青皮、陳皮、天門冬、薄荷葉。如果熱症較重,可以加入山梔子和黃芩。
參橘煎,可以補氣而不導致氣滯,可以順氣而不傷正氣,用於補益肺氣。藥物包括:人參、橘紅。
四君子湯,藥物包括: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如果有痰,可以加入半夏和陳皮。
參冬飲,藥物包括:人參、麥門冬,等量煎服。
理中湯,藥物包括:人參、白朮、炮姜、炙甘草、陳皮。
獨參湯,主要功效是補氣養元,是治療氣虛最主要的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