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景明

《症因脈治》~ 卷二 (3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31)

1. 內傷喘逆

2. 內火喘逆

【內火喘逆之症】五心煩熱,口燥唇焦,喘逆自汗,得食稍減,少頃復發,時作時止,面赤便秘,此內火發喘症也。

【內火喘逆之因】內而欲心妄動,外而起居如驚,五志厥陽之火,時動於中,煎熬真陰,精竭血燥,內火刑金,肺氣焦滿,而喘逆作矣。

【內火喘逆之脈】脈多洪數,心火上炎。左關脈數,肝膽之熱。兩尺洪數,腎火上逆。右寸脈數,肺中有火。右關洪數,胃家有熱。

【內火喘逆之治】腎虛火旺,宜養陰制火,壯水之主,以鎮陽光,門冬飲子、家秘肝腎丸。肝火上衝,宜柴胡清肝散。心火上炎,導赤各半湯。脾胃之火上衝,宜清胃湯。肺火煎熬,石膏瀉白散。

門冬飲子,見傷燥嗽門。

家秘肝腎丸,治腎水不足,虛火上炎。

黃柏,知母,白芍藥,當歸

四味為末,又以天冬、地黃二味同煎,收膏為丸。

柴胡清肝散

柴胡,黃芩,人參,山梔,連翹,桔梗,甘草

導赤各半湯,見前心咳。

石膏瀉白散

桑白皮,地骨皮,桔梗,甘草,石膏

白話文:

內火喘逆是一種症狀,表現為五心煩熱、口乾舌燥、呼吸困難伴隨自汗,吃了東西症狀稍緩,但不久又會復發,時好時壞,臉紅便秘。

這種病的成因是內心煩躁不安,外在生活起居也驚慌失措,導致五臟的陽氣之火時常內擾,煎熬體內的陰液,精氣耗竭,血液乾燥,內火傷及肺金,肺氣鬱結充盈,於是出現呼吸困難。

診斷上,脈象通常洪大而快速,反映心火旺盛;左關脈快速則表示肝膽有熱;兩尺脈洪大快速則表示腎火上逆;右寸脈快速則表示肺中有火;右關脈洪大快速則表示胃中有熱。

治療方面,若因腎虛火旺,則應滋陰降火,加強腎水的功能,以抑制陽火,可用門冬飲子或家秘肝腎丸;若因肝火上逆,則用柴胡清肝散;若因心火上炎,則用導赤散;若因脾胃之火上逆,則用清胃湯;若因肺火煎熬,則用石膏瀉白散。 其中,門冬飲子、家秘肝腎丸、柴胡清肝散、導赤散、石膏瀉白散的組成成分另有說明(文中已提及藥方組成)。

3. 痰飲喘逆

【痰飲喘逆之症】面色虛白,胸中漉漉有聲,時咳時嘔,臥下喘逆,此痰飲逆之症也。

【痰飲喘逆之因】飲水過多,脾弱不能四布,水積腸間,成痰成飲,上干肺家,則喘息倚肩,而痰飲成也。

【痰飲喘逆之脈】多見弦滑,或見弦緊,或見弦數。弦緊寒飲,弦數痰熱。

【痰飲喘逆之治】苓桂朮甘湯、小半夏湯、甘遂半夏湯、二陳湯。帶表症者,小青龍湯;大便閉者,導痰湯加大黃,甚者滾痰丸、十棗湯。

苓桂朮甘湯,見痰飲門。

小半夏湯,見支飲門。

甘遂半夏湯,見留飲門。

二陳湯,見濕痰門。

小青龍,見溢飲門。

滾痰丸,見懸飲門。

十棗湯,見懸飲門。

導痰湯,見食積痰門。

白話文:

痰飲喘逆是一種症狀,患者面色蒼白,胸部有漉漉的聲音,時而咳嗽時而嘔吐,平躺時會喘不過氣,這是痰飲逆流的表現。

痰飲喘逆的原因是飲水過多,脾臟功能虛弱,無法將水液運送至全身,水分積聚在腸道,形成痰飲,向上侵犯肺部,導致喘息並倚靠著肩膀,最終形成痰飲。

痰飲喘逆的脈象通常是弦滑脈,也可能是弦緊脈或弦數脈。弦緊脈表示寒飲,弦數脈表示痰熱。

治療痰飲喘逆的常用方劑有苓桂朮甘湯、小半夏湯、甘遂半夏湯、二陳湯。如果伴有表證,則使用小青龍湯;如果大便不通,則在導痰湯中加入大黃;病情嚴重者,則使用滾痰丸或十棗湯。 各個方劑的詳細內容,可參考相關書籍的「痰飲門」、「支飲門」、「留飲門」、「濕痰門」、「溢飲門」、「懸飲門」和「食積痰門」。

4. 食積喘逆

【食積喘逆之症】胸滿,胃痛腹痛,惡食飽悶,大便或結或溏,上氣喘逆,喘嘔噯氣,此食積喘逆之症也。

【食積喘逆之因】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膏粱厚味,日積於中,太陰填塞,不能運化,下降濁惡之氣,反上干清道,則喘嘔不免矣。

【食積喘逆之脈】氣口滑大,腸胃有積;滑大而數,熱積之診;滑大而遲,乃是寒積。

【食積喘逆之治】宜消化者,保和丸、枳朮丸。大便結者,用下法。寒積,煮黃丸;熱積,承氣湯。

保和丸,消滯寬中聖藥。

山楂肉,神麯,半夏,茯苓,蘿蔔子,陳皮,連翹

枳朮丸,助脾消食聖方。

枳實,白朮

為細末,荷葉包陳米煮飯為丸。

煮黃丸,攻逐寒積重劑。

雄黃,巴霜

承氣湯,攻逐熱積重劑。

枳實,厚朴,大黃,甘草

白話文:

食積喘逆是指胸部飽滿、胃痛腹痛、食慾不振且感覺飽脹、大便時而便秘時而溏瀉,並伴有上氣喘逆、喘息嘔吐、呃逆等症狀。

這種病症的起因是飲食過度,損傷了腸胃;經常食用肥甘厚膩的食物,日積月累堆積在體內,導致脾胃功能受阻,無法正常運化食物,濁氣上逆,影響肺氣,於是出現喘息嘔吐等症狀。

診斷時,脈象表現為氣口滑大,表示腸胃積滯;如果脈象滑大且脈搏頻數,則為熱積;如果脈象滑大而脈搏遲緩,則為寒積。

治療方面,適合服用具有消食作用的保和丸或枳朮丸。如果便秘,則需服用瀉下藥物。寒積則用煮黃丸,熱積則用承氣湯。

保和丸是消食和胃的良藥,成分包括山楂肉、神麴、半夏、茯苓、蘿蔔子、陳皮、連翹。

枳朮丸是健脾消食的藥方,成分包括枳實、白朮,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荷葉包裹糯米飯煮熟製成藥丸。

煮黃丸是攻治寒積的重劑,成分包括雄黃、巴霜。

承氣湯是攻治熱積的重劑,成分包括枳實、厚朴、大黃、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