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因脈治》~ 卷三 (17)
卷三 (17)
1. 肝熱痿軟
【肝熱痿軟之症】汁溢口苦,兩脅攻刺作痛,筋膜乾急,筋縮而攣,此《內經》肝熱痿弱之症也。
【肝熱痿軟之因】惱怒傷肝,肝氣怫鬱,木燥火生,則筋膜乾急,而肝熱痿弱之症作矣。
【肝熱痿軟之脈】左關沉澀,肝膽鬱結。或見沉數,肝膽裡熱。左寸洪數,木火通明。左尺洪數,木燥水竭。
白話文:
肝熱痿軟之症
症狀: 口中流出過多唾液,伴隨苦味,兩側肋骨部位有針刺般疼痛,筋膜乾燥僵硬,筋腱收縮且攣縮。這是《內經》中所記載的肝熱痿弱症狀。
病因: 惱怒傷肝,肝氣鬱結不暢,木氣乾燥而生火,導致筋膜乾燥僵硬,從而產生肝熱痿弱的病症。
脈象: 左關脈沉澀,表示肝膽鬱結。或見沉數脈,表示肝膽裡熱。左寸脈洪數,表示木火旺盛。左尺脈洪數,表示木氣乾燥,水液枯竭。
【肝熱痿軟之治】兩脅刺痛,清肝順氣飲。筋膜乾急,補陰丸。筋急攣蜷,舒筋活絡丹。肝腎水虛火旺,家秘肝腎丸。
清肝順氣飲
白話文:
肝熱痿軟的治療
- 兩脅刺痛:服用清肝順氣飲。
- 筋膜乾急:服用補陰丸。
- 筋急攣蜷:服用舒筋活絡丹。
- 肝腎水虛火旺:服用家祕肝腎丸。
柴胡,黃芩,山梔,蘇梗,青皮,木通,枳殼,甘草
補陰丸
白話文: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清熱解表、退燒止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肝鬱氣滯等疾病。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濕熱型痢疾、黃疸、膽囊炎等疾病。
山梔: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肝火旺盛、目赤腫痛、吐血、尿血等疾病。
蘇梗:具有理氣化痰、降逆止咳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咳嗽、氣喘、胸悶等疾病。
青皮:具有疏肝理氣、消脹止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肝氣鬱結、胸悶、腹脹等疾病。
木通:具有疏肝利膽、通淋利尿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肝膽疾病、尿路感染等疾病。
枳殼:具有行氣滯、消積導滯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胸悶、腹脹、便祕等疾病。
甘草:具有益氣補脾、潤肺止咳、清熱解毒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咳嗽、咽痛等疾病。
黃柏,知母,熟地,敗龜板,白芍藥,陳皮,牛膝,虎骨,當歸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一種中藥方劑,包含以下藥材:
- 黃柏: 一種苦寒的藥材,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 知母: 一種苦寒的藥材,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 熟地: 一種甘溫的藥材,具有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的功效。
- 龜板: 一種甘鹹寒的藥材,具有滋陰潛陽、補腎強骨的功效。
- 白芍: 一種苦酸寒的藥材,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
- 陳皮: 一種辛溫的藥材,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
- 牛膝: 一種苦甘酸溫的藥材,具有補肝腎、強筋骨、通經活絡的功效。
- 虎骨: 一種辛溫的藥材,具有祛風濕、強筋骨、止痛的功效。
- 當歸: 一種甘溫的藥材,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簡而言之,這個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滋陰降火、補腎強骨,並輔以活血止痛、理氣健脾等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對中藥方劑的初步分析,實際用藥需根據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專業的中醫師進行诊断和配伍。
上為末,羊肉為丸。
舒筋活絡丹
白話文:
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粉末,與羊肉混合製作成藥丸。這是舒筋活絡丹的製法。
熟地,白芍藥,當歸,川芎,秦艽,木瓜,米仁,黃柏
等分為丸。
家秘肝腎丸
白話文:
熟地: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用於血虛萎黃,眩暈耳鳴,心悸失眠,盜汗,遺精,崩漏,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瘡瘍久潰不斂,四肢浮腫,腰痠腿軟,骨蒸潮熱。
白芍藥:養血調經,柔肝止痛。用於血虛萎黃,面部晦暗,經閉,痛經,崩漏,帶下,乳房疼痛,腹痛,泄瀉,痢疾,四肢拘攣,麻木。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痛經,崩漏,帶下,腹痛,腰痛,四肢麻木,風寒濕痹,跌打損傷。
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用於頭痛,眩暈,心絞痛,胸痹,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崩漏,帶下,產後瘀痛,跌打損傷。
秦艽:祛風勝濕,活血止痛。用於風濕痹痛,四肢麻木,筋骨疼痛,腰痛,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崩漏,帶下,產後瘀痛,跌打損傷。
木瓜:消食化積,潤腸通便,收斂止瀉。用於消化不良,食積腹脹,泄瀉,痢疾,久痢,腸炎,腸易激綜合徵,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
米仁:健脾益氣,補腎固精。用於脾虛食少,泄瀉,久痢,遺精,早泄,陽痿,宮冷不孕,小便頻數,夜尿多,遺尿,遺精,早泄。
黃柏:燥濕止瀉,清熱瀉火,固澀精關。用於泄瀉,痢疾,久痢,腸炎,腸易激綜合徵,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尿頻,遺尿,遺精,早泄,陽痿,宮冷不孕。
天門冬(六兩),生地黃(六兩),當歸身(二兩),白芍藥(二兩),知母(二兩),黃柏(二兩)
白話文:
天門冬 六兩
生地黃 六兩
當歸身 二兩
白芍藥 二兩
知母 二兩
黃柏 二兩
上以天冬、生地二味,煎三四次,收為膏,以歸、芍、知、柏四味為細末,打為丸。
白話文:
首先,用天冬及生地兩種藥材,煎煮出膏狀物,分別四至五次;另外,將歸、芍、知、柏四種藥材磨成細末,混合一起做成藥丸。
2. 脾熱痿軟
【脾熱痿軟之症】唇焦齒燥,口乾作渴,肌肉不仁,身重不能轉側,縱緩不能舉動,此《內經》脾熱痿弱之症也。
白話文:
脾熱痿軟之症:嘴脣乾裂,牙齒燥熱,口乾舌燥,肌肉無力,身體沉重,不能翻身,即使緩慢移動也不能行動,這是《內經》中所說的脾熱痿弱症狀。
【脾熱痿軟之因】或因水飲不謹,水積熱生,或因膏粱積熱,濕熱傷脾,脾主肌肉,故常不仁,脾主四肢,故常痿軟。
【脾熱痿軟之脈】六脈濡滯,濕氣所傷,若見洪數,乃是濕熱。右關主脾,脈弦乃病。弦而大數,脾胃有熱。
白話文:
脾熱痿軟的原因:
-
水飲不謹慎,導致水液積聚,濕熱生熱傷脾。
-
膏粱食品積滯,濕熱傷脾。
脾臟主肌肉,所以肌肉常會失去知覺。脾臟主四肢,所以四肢常會痿軟無力。
【脾熱痿軟之治】水濕生熱者,梔連平胃散、梔連二陳湯。膏粱積熱者,川連枳殼湯,或瀉黃散。
白話文:
【脾熱痿軟的治療】
水濕生熱型:
- 梔連平胃散:梔子、連翹、茯苓、半夏、陳皮、白朮、甘草組成。
- 梔連二陳湯:梔子、連翹、半夏、茯苓、陳皮、甘草組成。
膏粱積熱型:
- 川連枳殼湯:川連、枳殼、茯苓、白朮、甘草組成。
- 瀉黃散:黃連、當歸、川芎、芍藥、白朮、甘草組成。
梔連平胃散
梔連二陳湯,上二方見脾熱腫門。
川連枳殼湯
瀉黃散,上二方見脾實腹脹。
白話文:
梔子連翹配平胃散,二陳湯則用於脾熱腫脹,川連配枳殼湯,瀉黃散則用於脾實腹脹。
3. 腎熱痿軟
【腎熱痿軟之症】腰骨不舉,尻以代踵,脊以代頭,足不任地,骨痿不能起於床,此《內經》腎熱痿弱之症也。
白話文:
腎臟熱造成的痿弱症狀表現為:腰部無力,臀部代替腳跟承重,脊椎像是代替了頭部的位置,腳無法穩穩地著地,骨骼痿縮到無法從床上起身,這就是《內經》中描述的腎熱引起的痿弱症狀。
【腎熱痿軟之因】思想無窮,意淫於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又有遠行勞倦,逢大熱而渴,陽氣內伐,水不勝火,水虧於下,則腎熱而骨痿。
【腎熱痿軟之脈】尺脈大而虛,腎氣不足。尺脈搏而急,腎經火發。尺脈細而疾,腎水乾竭。
白話文:
腎熱痿軟的原因:
• 思慮過多,心神不寧,沉迷於色慾,房事過度,筋骨鬆弛。
• 勞累過度,長時間的旅行或勞作,在炎熱的天氣下口渴,陽氣內攻,水液不足以抑制火氣,水液虧損,導致腎熱而骨頭痿軟。
【腎熱痿軟之治】尺脈大而虛,人參固本丸。尺脈搏而急,知柏天地煎。尺脈細而疾,坎離既濟丸主之。
白話文:
【腎熱痿軟的治療】尺脈大而虛,用人參固本丸。尺脈搏動而急,用知柏天地煎。尺脈細而疾,用坎離既濟丸為主。
人參固本丸,見前精虛三消門。
知柏天地煎,見前肺熱痿軟。
坎離既濟丸
白話文:
人參固本丸,參見前面精虛三消的相關內容。
知柏天地煎,參見前面肺熱痿軟的相關內容。
坎離既濟丸,參見相關內容。
熟地(四兩),當歸(三兩),白芍藥(三兩),牡丹皮(三兩),知母(二兩),天門冬(四兩)黃柏(二兩),麥門冬(四兩)
上為細末,玄武膠、鹿角膠等分為丸。
白話文:
-
熟地(120公克):具有滋陰養血、補腎強精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血虛、腎虛等症狀。
-
當歸(90公克):具有活血化瘀、補血調經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氣血虛弱、月經不調等症狀。
-
白芍藥(90公克):具有養血調經、緩解疼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
牡丹皮(90公克):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血熱、月經不調等症狀。
-
知母(60公克):具有清熱滋陰、生津止渴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熱病、口渴、便祕等症狀。
-
天門冬(120公克):具有滋陰潤肺、清熱生津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咳嗽、口渴、便祕等症狀。
-
黃柏(60公克):具有清熱燥濕、瀉火除煩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熱病、煩躁、口渴等症狀。
-
麥門冬(120公克):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肺熱咳嗽、心煩失眠等症狀。
4. 附筋攣
秦子曰:痿與攣,症形各別,症因相同,症形各別,故不得不另立一門。症因相同,故法大同而略異。然二症宜合而互發者也,今立外感二條,內傷二條。
白話文:
秦子說:痿和攣,症狀形體各別,但症狀原因相同,症狀形式各別,所以不得不另立一門。病症原因相同,所以方法大致相同而略有差別。然而這兩種症狀適宜合併並相互發作,現在列舉外感二條、內傷二條。
5. 外感筋攣
【外感筋攣之症】素無筋骨攣縮之候,一旦惡寒身痛,手足拘攣,不能轉側,此外感寒濕筋攣之症也。若發熱自汗,口燥唇乾,二便赤澀,此外感濕熱筋攣之症也。
白話文:
【外感筋攣症狀】平時沒有筋骨攣縮的毛病,忽然出現怕冷、身體疼痛,手腳攣縮,不能轉身側睡,這是外感風寒濕引起的筋攣症狀。如果發熱並且自汗、口乾脣燥、大小便發紅刺痛,這是外感濕熱引起的筋攣症狀。
【外感筋攣之因】《內經》云:因寒則筋急。又云:寒則筋攣,此外感寒濕之邪,而令人筋脈攣倦者也。又云:因於濕,首如裹,濕熱不攘,則熱傷陽明之血,而大筋軟短,此外感濕熱而筋脈攣拳者也。
【外感筋攣之脈】左脈浮緊,寒濕傷血。右脈浮緊,寒濕傷氣。左脈洪數,濕熱傷血。右脈洪數,濕熱傷氣。
白話文:
【外感筋攣的原因】《內經》上說:由於受寒,筋脈就會緊張。又說:受寒,筋脈就會攣縮。這以外感寒濕的邪氣,而使人筋脈攣縮倦怠的。又說:由於濕邪,頭部好像被包紮起來了,濕熱不能宣通,那麼熱邪就會損傷陽明經的血液,而大筋就會柔軟短小。這以外感濕熱而筋脈攣縮拳曲的。
【外感筋攣之治】左脈浮緊,寒濕傷於太陽者,羌活勝濕湯。傷於少陽者,柴胡防風湯。右脈浮緊,寒濕傷於陽明者,乾葛防風湯、蒼朮防風湯。若左脈洪數,濕熱傷於太陽者,羌活沖和湯、四味舒筋湯,合獨活二妙丸。濕熱傷於少陽者,小柴胡湯、聖惠方、秦艽湯。右脈洪數,濕熱傷於陽明者,二妙丸、神術湯。
羌活勝濕湯
白話文:
如果左邊脈搏浮緊,可能是寒濕侵犯太陽經,可以用羌活勝濕湯治療。如果侵犯少陽經,則用柴胡防風湯。如果右邊脈搏浮緊,可能是寒濕侵犯陽明經,可以用乾葛防風湯或蒼朮防風湯。
如果左邊脈搏洪數,可能是濕熱侵犯太陽經,可以用羌活沖和湯、四味舒筋湯,並配合獨活二妙丸。如果侵犯少陽經,則用小柴胡湯、聖惠方、秦艽湯。如果右邊脈搏洪數,可能是濕熱侵犯陽明經,可以用二妙丸、神術湯。
羌活,蒼朮,防風,白朮,澤瀉,白茯苓,廣皮,甘草
柴胡防風湯
白話文:
羌活:具有祛除風濕、舒筋活絡、止痛的作用,常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痺證等疾病。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化痰止咳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濕阻脾胃、痰飲咳嗽等疾病。
防風:具有祛風解表、散寒止痛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感冒、頭痛、牙痛等疾病。
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化痰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濕阻痰飲等疾病。
澤瀉: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化濁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熱淋等疾病。
白茯苓:具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心悸失眠等疾病。
廣皮:具有消炎止痛、清熱解毒的作用,常用於治療咽喉腫痛、瘡癤腫毒等疾病。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益脾胃、調和諸藥的作用,常用於治療咽喉腫痛、胃脘痛、虛證等疾病。
柴胡,防風,羌活,甘草,荊芥,川芎,乾葛,廣皮
白話文:
-
柴胡:一種治療感冒、發燒和疼痛的中草藥。
-
防風:一種治療感冒、發燒和頭痛的中草藥。
-
羌活:一種治療風濕和疼痛的中草藥。
-
甘草:一種治療咳嗽和喉嚨痛的中草藥。
-
荊芥:一種治療感冒、發燒和頭痛的中草藥。
-
川芎:一種治療頭痛、月經不調和疼痛的中草藥。
-
乾葛:一種治療發燒和咳嗽的中草藥。
-
廣皮:一種治療皮膚病和疼痛的中草藥。
乾葛防風湯
乾葛,防風,荊芥,羌活,川芎,枳殼,甘草
蒼朮防風湯
蒼朮,防風
羌活沖和湯
白話文:
乾葛防風湯
葛根,防風,荊芥,羌活,川芎,枳殼,甘草
蒼朮防風湯
蒼朮,防風
羌活沖和湯
羌活,黃芩,防風,白芷,川芎,生地,廣皮,甘草
四味舒筋湯
白話文:
羌活:具有祛風濕、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風濕痹痛、頭痛、感冒等症狀。
黃芩: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性病、痢疾、瘡瘍腫痛等症狀。
防風:具有祛風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頭痛、風濕痹痛等症狀。
白芷:具有祛風止痛、美白祛斑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牙痛、頭痛、面部瘡痍等症狀。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月經不調、頭痛、跌打損傷等症狀。
生地:具有滋陰涼血、清熱養陰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陰虛火旺、熱病、盜汗等症狀。
廣皮:具有清熱解毒、消暑除濕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毒瘡瘍、痢疾、腹瀉等症狀。
甘草:具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咳嗽、瘡瘍腫痛等症狀。
獨活,當歸,蒼朮,黃柏
白話文:
獨活:又稱川獨活,是中醫常用的中藥,味辛、苦,性溫。具有祛風濕、解表散寒、止痛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牙痛、腰腿痛等症狀。
當歸:又稱川當歸,是中醫常用的中藥,味甘、辛,性溫。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增強免疫力等作用,常被用於治療血虛、月經不調、痛經、腹痛等症狀。
蒼朮:又稱北蒼朮,是中醫常用的中藥,味苦、辛,性溫。具有祛風濕、除濕止癢、健脾消食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風濕病、皮膚瘙癢、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
黃柏:又稱吳茱萸,是中醫常用的中藥,味苦、辛,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暑熱、痢疾、瘡瘍等症狀。
獨活二妙丸
獨活,黃柏
小柴胡湯
柴胡,黃芩,陳皮,甘草
聖惠方
秦艽,柴胡,甘草
秦艽湯
秦艽,防風,柴胡,黃芩,廣皮,白芍藥,甘草
二妙丸
蒼朮,黃柏
神術湯
蒼朮,石膏
白話文:
獨活、黃柏、柴胡、黃芩、陳皮、甘草、秦艽、防風、白芍、蒼朮、石膏,這些中藥材組合成獨活二妙丸、小柴胡湯、聖惠方、秦艽湯、二妙丸、神術湯等多種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