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景明

《症因脈治》~ 卷二 (2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5)

1. 外感眩暈

2. 風寒眩暈

【風寒眩暈之症】頭痛額痛,骨節煩痛,身熱多汗,上氣喘逆,躁擾時眩,此風邪眩暈之症也。若身熱無汗,惡寒拘緊,頭痛、身痛,時時冒眩,此寒邪眩暈之症也。

【風寒眩暈之因】或風木司政,風熱大作;或體虛不謹,外受風邪。風主乎陽,風熱為患,則令人掉眩。或太陽司政,寒氣凌逼;或太陰在泉,寒沖頭角,則發眩暈;或疾風暴冷,胃寒入胃,激動痰涎,亦令人眩暈。

【風寒眩暈之脈】左脈浮數,太陽風熱;左脈浮弦,少陽風熱;右脈浮數,陽明風熱;右脈滑大,內有痰涎;左脈浮緊,太陽寒邪;左脈弦緊,少陽寒邪;右脈浮緊,陽明寒邪。

【風寒眩暈之治】左脈浮數,太陽風邪者,羌活防風湯,加天麻、黃芩。左脈浮弦,少陽風熱,柴胡防風湯,加天麻、羌活。右脈浮數,陽明風熱者,乾葛防風湯,加天麻、升麻。右脈滑大,症兼痰涎者,導痰湯加天麻、防風。左脈浮緊,太陽寒邪者,羌獨敗毒湯,加天麻、細辛。

左脈弦緊,少陽寒邪者,柴胡羌活湯,加天麻、川芎。右脈浮緊,陽明寒邪者,乾葛羌活湯,加天麻、升麻。大凡眩暈之症,多有兼痰者,故天麻方書多用之,今申明首條,則以下諸條,皆可參而用也。

羌活防風湯,見痠軟。

柴胡防風湯,即小柴胡湯去半夏,加防風。

乾葛防風湯

乾葛,石膏,知母,甘草,防風

導痰湯

南星,半夏,枳實,甘草,橘紅

羌活敗毒散,見傷寒痢疾門。

柴胡羌活湯

柴胡,羌活,防風,川芎

乾葛羌活湯

乾葛,羌活,防風,白芷

白話文:

風寒眩暈

風寒導致的眩暈,症狀表現為頭痛、額頭痛、關節疼痛、發熱多汗、呼吸急促、容易煩躁,時而感到頭暈目眩,這是風邪引起的眩暈。如果發熱但不流汗,畏寒肢體僵硬,頭痛、全身疼痛,時常感到頭暈目眩,這是寒邪引起的眩暈。

風寒眩暈的成因可能是由於風邪盛行,風熱過盛;或者體質虛弱,抵抗力下降,外感風邪。風主陽氣,風熱侵犯人體,就會讓人頭暈目眩。也可能是由於太陽經絡受寒邪侵襲,或者太陰經絡受寒邪衝擊頭部,而導致眩暈;或者由於突然受寒,寒邪侵入胃部,刺激痰液,也會讓人頭暈目眩。

風寒眩暈的脈象:左脈浮數,是太陽經風熱;左脈浮弦,是少陽經風熱;右脈浮數,是陽明經風熱;右脈滑大,表示體內有痰;左脈浮緊,是太陽經寒邪;左脈弦緊,是少陽經寒邪;右脈浮緊,是陽明經寒邪。

風寒眩暈的治療方法:左脈浮數,太陽經風邪,用羌活防風湯,再加天麻、黃芩。左脈浮弦,少陽經風熱,用柴胡防風湯,再加天麻、羌活。右脈浮數,陽明經風熱,用乾葛防風湯,再加天麻、升麻。右脈滑大,伴有痰涎,用導痰湯,再加天麻、防風。左脈浮緊,太陽經寒邪,用羌活敗毒湯,再加天麻、細辛。

左脈弦緊,少陽經寒邪,用柴胡羌活湯,再加天麻、川芎。右脈浮緊,陽明經寒邪,用乾葛羌活湯,再加天麻、升麻。總之,眩暈的症狀大多伴隨痰濕,所以天麻在許多治療眩暈的方劑中都有使用,這裡先說明這一點,之後的治療方法都可以參考並應用。

(附方說明):羌活防風湯,用於治療酸軟無力。柴胡防風湯,是小柴胡湯去掉半夏,加入防風。乾葛防風湯的藥物組成是:葛根、石膏、知母、甘草、防風。導痰湯的藥物組成是:南星、半夏、枳實、甘草、橘紅。羌活敗毒散,詳見傷寒痢疾篇。柴胡羌活湯的藥物組成是:柴胡、羌活、防風、川芎。乾葛羌活湯的藥物組成是:葛根、羌活、防風、白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