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因脈治》~ 卷三 (9)
卷三 (9)
1. 六腑腹脹
【六腑腹脹之症】胸前脹滿,妨於飲食,胃脹也。腸鳴而痛,濯濯有聲,大腸脹也。小便時赤,小腹脹滿,小腸脹也。氣癃溺澀,少腹脹急,膀胱脹也。氣滿膚中,空空然響,三焦脹也。脅肋作痛,口苦太息,膽脹也。此六腑腹脹之症也。
白話文:
【六腑腹脹的症狀】胸前脹滿,影響飲食,是胃脹。腸鳴作痛,聲音如流水,是大腸脹。小便時尿液發紅,小腹脹滿,是小腸脹。排尿困難,小便澀滯,少腹脹急,是膀胱脹。氣充滿在皮膚內,裡面空空作響,是三焦脹。脅肋疼痛,口苦長籲短嘆,是膽脹。這是六腑腹脹的症狀。
【六腑腹脹之因】飲食不節,失飢傷飽,每成胃脹;中州停滯,成痰成積,肺氣不清,下遺大腸,則腹乃脹。心胃有熱,下遺小腸,則腹亦脹。肺氣怫鬱,不能下輸膀胱,則小腹脹。三焦主人身之氣,大氣周流,則無障礙;三焦壅滯,腹脹乃作。肝膽主木,最喜條達,不得疏通,膽脹乃成。此六腑腹脹之因也。
白話文:
六腑腹脹的原因:飲食不節制,有時候飢餓過度、有時候吃太飽,常常會導致胃脹;中州停滯不暢,形成痰和積滯,肺氣不清爽,下傳到大腸,就會腹脹。心胃有熱,下傳到小腸,也會腹脹。肺氣鬱結,不能往下輸送至膀胱,就會小腹脹。三焦主管人體的氣,大氣周流全身,則沒有障礙;三焦氣血壅滯,就會腹脹。肝膽屬木,最喜歡條達順暢,如果不得疏通,就會膽脹。這些就是六腑腹脹的原因。
【六腑腹脹之治】胃脹者,平胃散加減治之。大腸脹者,枳殼化滯湯、導痰湯。小腸脹者,木通飲。膀胱脹者,五苓散。三焦脹者,枳殼青皮飲,膽脹者,柴胡清肝飲。
白話文:
【六腑腹脹的治療】
胃脹氣的人,服用平胃散加減來治療。
大腸脹氣的人,服用枳殼化滯湯、導痰湯。
小腸脹氣的人,服用木通飲。
膀胱脹氣的人,服用五苓散。
三焦脹氣的人,服用枳殼青皮飲。
膽脹氣的人,服用柴胡清肝飲。
平胃散
蒼朮,厚朴,廣皮,甘草
胃熱者加中梔、連。胃寒者加薑、桂。
枳殼化滯湯
白話文:
平胃散由蒼朮、厚朴、廣皮、甘草组成,适用于胃热者可加中栀、连翘,胃寒者加生姜、桂枝。另外,枳壳化滞汤也可用于治疗相关症状。
枳殼,厚朴,神麯,廣皮,萊菔子,麥芽,砂仁
白話文:
-
枳殼:又稱木枳殼、枳實、苦枳殼,是芸香科植物枳的乾燥成熟果實,具有消積導滯、行氣散結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胸膈痞滿、胃脘痛、食慾不振、大便祕結等症狀。
-
厚朴:又稱木厚朴、厚朴皮,是木蘭科植物厚朴的乾燥樹皮,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消腫止瀉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胸腹冷痛、胃痛腹痛、泄瀉痢疾、風濕痺痛等症狀。
-
神麯:又稱麴、酒麴,是神曲黴或其他黴菌在米飯或麵粉上生長繁殖而形成的白色或黃色塊狀物質,具有消食化積、健脾益氣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消化不良、食積腹脹、脾胃虛弱等症狀。
-
廣皮:又稱白藥皮、廣東白藥皮,是防己科植物砂仁的乾燥根莖,具有散寒化濕、行氣止痛、消腫止瀉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身痛、腹痛吐瀉、水腫瘕積等症狀。
-
萊菔子:又稱萊菔、蘿蔔籽,是十字花科植物蘿蔔的乾燥成熟種子,具有行氣消食、化痰止咳、利尿通便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胸膈滿悶、食積脹痛、痰咳氣喘、小便不通等症狀。
-
麥芽:又稱大麥芽、麥芽糖,是大麥發芽後的乾燥成熟果實,具有消食化積、健脾益氣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消化不良、食積腹脹、脾胃虛弱等症狀。
-
砂仁:又稱白豆蔻、益智仁,是薑科植物益智的乾燥成熟種子,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化痰止瀉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胸腹冷痛、胃痛腹痛、泄瀉痢疾、痰飲咳喘等症狀。
熱者加川連。便硬加大黃。
導痰湯
南星,半夏,枳殼,橘紅,甘草
木通飲
木通,陳皮,蘇梗,甘草
加生薑、紅棗。熱者加川連。
五苓散
白話文:
如果病人發熱,就加入川連。如果大便乾燥,就加入大黃。
導痰湯的藥方是南星、半夏、枳殼、橘紅、甘草。
木通飲的藥方是木通、陳皮、蘇梗、甘草,另外還要加上生薑和紅棗。如果病人發熱,就加入川連。
五苓散。
豬苓,澤瀉,白朮,白茯苓,肉桂
白話文:
豬苓:豬苓是一種中藥,性平,味甘淡,具有利尿、通淋、消腫的功效。
澤瀉:澤瀉是一種中藥,性寒,味甘淡,具有利尿、通淋、清熱的功效。
白朮:白朮是一種中藥,性溫,味苦甘,具有健脾、燥濕、補氣的功效。
白茯苓:白茯苓是一種中藥,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的功效。
肉桂:肉桂是一種中藥,性溫,味辛甘,具有補火助陽、溫腎壯陽的功效。
熱結膀胱,車前木通湯調下。氣化不及州都,參橘煎調下。
白話文:
膀胱處有熱結,應服用車前木通湯來治療。氣化不及肺腑,應服用參橘煎來治療。
枳殼青皮飲
枳殼,青皮,大腹皮
三味等分。上焦脹,加桔梗;中焦脹,加蘇梗;下焦脹,加木通。
柴胡清肝飲
柴胡,山梔,丹皮,青皮,蘇梗,白芍藥,鉤藤
肝膽熱,加龍膽草、青黛。
家秘消脹散,治腸胃停滯,諸腹脹大。
白話文:
枳殼、青皮、大腹皮三味等量。如果上焦脹痛,加桔梗;如果中焦脹痛,加蘇梗;如果下焦脹痛,加木通。
柴胡、山梔、丹皮、青皮、蘇梗、白芍、鉤藤等藥材。如果肝膽有熱,再加上龍膽草、青黛。
家秘消脹散,用於治療腸胃停滯,各種腹部脹大的疾病。
半夏,厚朴,枳實,香附,麥芽,楂肉,蒼朮,檳榔,廣皮,乾葛,神麯,萊菔子
共為細末,木通、大腹皮各三錢,煎湯調服
白話文:
半夏、厚朴、枳實、香附、麥芽、楂肉、蒼朮、檳榔、廣皮、乾葛、神麴、萊菔子,這些藥材磨成細粉,再加入木通、大腹皮各三錢,用熱水煎服。
2. 黃疸論
秦子曰:黃疸者,身目皆黃,色如橘皮,濕氣勝,則黃而晦,熱氣勝,則黃而明,故爪甲皮膚,悉見黃色,即是黃疸。若汗出染衣,色如柏汁,名曰黃汗,身腫者,入腫症門,身不腫者,入疸症門,其間治法大同,而從腫從疸,則各異也。
白話文:
秦子說:患有黃疸的人,身體和眼睛都是黃色的,顏色像橘皮一樣,濕氣盛,則顏色黃而晦暗,熱氣盛,則黃而明亮,因此指甲和皮膚,都呈現黃色,這就是黃疸。如果汗液染到衣服上,顏色像柏樹汁液一樣,叫做黃汗,身體浮腫的,按照腫症的類型治療,身體不浮腫的,按照疸症的類型治療,兩者之間的治療方法大致相同,但是從腫脹和疸症來區分,治療方法卻各不相同。
3. 黃汗
【黃汗之症】眼白黃,麵皮黃,汗出染衣,如黃柏汁,發熱而渴,狀如風水,身疼煩重,小便不利,此黃汗之症也。
白話文:
【黃汗之症】眼白發黃,面部皮膚發黃,汗液染黃衣物,好似黃柏汁液,發熱口渴,狀如風水病,身體疼痛,煩躁不安,小便不利,這就是黃汗之症的症狀表現。
【黃汗之因】脾胃素熱,汗出逢風,或汗出入水,水漬汗孔,濕熱內蒸,熱氣外現,而成黃汗之症矣。
【黃汗之脈】洪大者愈易,細澀者瘥難。
白話文:
黃汗的原因是脾胃本來就有熱,出汗時遇到風,或者出汗後馬上接觸到水,水滲入汗毛孔,濕熱在體內蒸發,熱氣向外散發,就形成了黃汗的症狀。
黃汗的脈象,如果是洪大則容易痊癒,如果是細澀則難以康復。
【黃汗之治】《金匱》於水腫門,則立黃耆芍藥桂酒湯,以治身重發熱,兩脛自冷,脈自沉之症,又立桂枝加黃耆湯,以治身發熱,足脛熱,盜汗,汗出反發熱之症,又於黃疸門,亦立桂枝加黃耆湯,以治諸黃家脈浮當汗之症,詳見水腫門黃汗中。
白話文:
黃汗的治療方法:
《金匱要略》在水腫篇中,記載了黃耆芍藥桂酒湯,用於治療身重發熱、兩脛自冷、脈自沉的症狀。又記載了桂枝加黃耆湯,用於治療身發熱、足脛熱、盜汗、汗出反發熱的症狀。此外,在黃疸篇中,也記載了桂枝加黃耆湯,用於治療諸黃家脈浮當汗的症狀。詳細內容請參閱水腫篇中的黃汗部分。
黃耆芍藥桂酒湯,治身重發熱,汗出而渴,黃汗染衣,脈自沉。
黃耆,芍藥,桂枝
桂枝加黃耆湯
白話文:
黃耆芍藥桂酒湯,用於治療身體沈重、發燒、出汗且感到口渴、黃色汗水會染到衣服上、脈搏沈細。
桂枝加黃耆湯,此方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入黃耆。
桂枝,芍藥,甘草,生薑,黃耆,大棗
白話文:
-
桂枝:又稱肉桂,性味辛溫,有散寒止痛、溫經通絡、助陽化氣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風邪骨痛、血虛痛經、月經不調等。
-
芍藥:性味苦寒,有清熱涼血、養陰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肝鬱血滯、月經不調、痛經、腰膝痠痛、腸炎、痢疾等。
-
甘草:性味甘平,有補中益氣、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的功效。適用於治療脾胃虛弱、中氣不足、咳嗽、氣短、氣喘、腹痛、泄瀉等。
-
生薑:性味辛溫,有散寒發汗、溫中止嘔、消食健胃的功效,適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惡心嘔吐、消化不良等。
-
黃耆:性味甘溫,有益氣補虛、固表止汗、生肌斂瘡的作用。適用於治療氣虛乏力、自汗盜汗、脾胃虛弱、久洩、肺虛咳嗽、瘡瘍久不癒合等。
-
大棗:性味甘平,有補血養血、益氣健脾、滋陰潤肺、緩解疲勞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血虛萎黃、氣血兩虧、脾胃虛弱、久瀉、肺氣虛弱、咳嗽氣喘等。
4. 正黃疸
【正黃疸之症】食已即飢,遍身俱黃,小便或赤,或不利,憎寒壯熱,身體如腫,此黃疸之症也。
白話文:
【治療黃疸的症狀】吃過飯後馬上又感到餓,全身變黃,小便顏色可能變紅或排尿不順,畏寒發高燒,身體像腫脹一樣,這是黃疸的症狀。
【正黃疸之因】臟腑積熱,並於脾胃之間,外因風濕相搏,閉郁腠理,濕熱熏蒸,⿱盒西而成黃,則諸黃疸之症乃作。
白話文:
正黃疸的原因:由於臟腑積熱,在脾胃之間,外因風濕侵襲,鬱閉腠理,濕熱燻蒸,烤炙而成黃疸,各種黃疸的症狀因此產生。
【正黃疸之脈】寸脈浮緩,緩則傷風,趺陽緊數,數則為熱,緊則傷脾,尺脈本沉,浮則腎傷,陽明脈遲,遲則忌下。
白話文:
正黃疸的脈象:寸脈浮而緩,緩則傷風;趺陽脈緊而數,數則為熱、緊則傷脾;尺脈本來沉取,浮則腎傷;陽明脈遲,遲則忌下。
【正黃疸之治】假令脈浮,當以汗解,桂枝黃耆湯。若寒熱,胸滿,煩嘔,小柴胡湯。惡寒身痛,表不解者,麻黃醇酒湯。若腹滿,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表解裡實熱,宜下,大黃硝石湯、茵陳湯。小便不利,加減五苓散。胸滿嘔吐,小半夏湯。黃結上焦者,權用瓜蒂散吐之,然不若吹鼻出黃水。
白話文:
正黃疸的治療假若脈浮,當用汗解法,用桂枝黃耆湯。若是寒熱交替,胸中滿悶,煩躁嘔吐,用小柴胡湯。惡寒身痛,表證未解的,用麻黃醇酒湯。若是腹中滿悶,小便不利並且發紅,自汗不止,這是表證已解而裡證實熱,宜用下法,用大黃硝石湯、茵陳湯。小便不利,加減五苓散。胸中滿悶嘔吐,用小半夏湯。黃疸結於上焦,權宜使用瓜蒂散催吐,但不若用吹鼻療法來吐出黃水。
桂枝加黃耆湯,治黃疸脈浮,宜汗者;若腹滿,欲嘔吐懊憹,宜吐不宜汗。
白話文:
桂枝加黃耆湯,用於治療黃疸,脈象浮,宜發汗;如果腹滿,想嘔吐懊惱,宜吐不宜發汗。
桂枝,白芍,生薑,黃耆,甘草,大棗
白話文:
-
桂枝:溫養陽氣,緩解表寒證狀
-
白芍:緩解疼痛,鎮靜安神,養血柔肝
-
生薑:溫熱散寒,化痰止咳,止嘔止瀉
-
黃耆:補氣固表
-
甘草:補中益氣,緩解疼痛
-
大棗:補血養氣,益脾胃
上水煮溫服,須臾飲熱稀粥以助藥力,取微汗。
小柴胡湯,見後痠軟。
麻黃醇酒湯
用麻黃,冬月酒煮,春月水煮。
大黃硝石湯
大黃,黃柏,硝石,梔子
茵陳大黃湯
茵陳,大黃,梔子
小半夏湯
半夏,廣皮,加薑煎。
茵陳五苓散,即五苓散加茵陳。
白話文:
將藥材用上水煮至溫熱,服下後,稍待片刻,喝點熱稀粥幫助藥力發揮,直到微微出汗。
柴胡湯服用後,如果感到身體痠軟,可以用麻黃加酒熬煮,冬月用酒煮,春月用水煮。
大黃硝石湯的藥材包括大黃、黃柏、硝石、梔子。
茵陳大黃湯的藥材包括茵陳、大黃、梔子。
小半夏湯的藥材包括半夏、廣皮,加入生薑煎煮。
茵陳五苓散就是五苓散再加上茵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