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因脈治》~ 卷首 (2)
卷首 (2)
1. 論趙氏《醫貫》症因差誤治法不合
嘗讀趙先生《醫貫》書,發明先天水火之論,深得守真先生《保命》陰陽微旨,此軒岐堂上,獨契玄提,而有此出類之見。然其論先天水火,誠為萬世準繩。至於論症論治之中,敢為先生一二指陳。如首論《內經》十二官論,謂心主之官非心也,別有一心主,在無極無形之際,以命門為君主。夫先生之論,先天無形之水火,《內經》之論,後天有形之臟象也。
今以無形先天之理,以論後天,反使後學差誤。又云世之養生者,宜加意於補火,而比類於鰲山之燈,火熄則不動,火旺則動速。獨不思火不宜動,動則病矣;速則易終而易壞;火太旺,則一炬成燼矣。故養生家,務靜不務動。今云火旺動速,是妄開後世偏於補火過端。夫陰陽之道,不可偏廢,陰旺則陽虧,陽旺則陰竭,二者一有偏勝,則為病矣。
今先生立有陽無陰之論,有偏於補陽之弊。至論傷寒一症,於口燥口渴條中,獨重地黃之滋陰,但傷寒末後之時為虛熱,初起之時為實熱,今以地黃膩膈之味,施以初起口渴症中,則邪熱凝滯,食氣不消,其渴愈甚。且口乾作渴,皆屬陽明氣分之病,今先生不分氣分血分之所屬,竟云滋補腎中真陰,不知邪熱未去,雖日進滋陰,無益於病。
仲景先生不設滋陰補血之方於口燥咽乾條內,良以滋陰之藥,治血虛發熱之內傷症,非治熱邪為患之外感法也。至於血症論中,往往以外感內傷,混一立論,將《內經》太陽司天,寒淫所勝,民病嘔血血泄之論,引《金匱》外感吐血方中麻黃桂枝等湯主治。不知《內經》所論寒淫所勝,言人表有六淫之寒邪,壅遏發熱,邪熱鬱於太陽之經,不得發越,故血從口鼻而出。是以《傷寒論》有太陽傷寒,失與麻黃湯發汗,遂成衄血吐血之語。
今先生誤認太陽寒淫所勝之寒,乃是虛寒之寒,而以溫熱施治,又不著明外感內傷,此等立法,最為誤事。至論相火龍雷,更有疵謬。夫龍雷之理,獨詳《周易》,龍雷天象,卦屬於乾,實主純陽。初九為潛,九二為見,上九為亢,以明初陽在下,未可施用,必待上行九五,方得剛健居尊之體,至上九又為陽居過極,而為亢龍有悔矣。
至雷屬於震,於位屬東,甲木所主,蓋一陽初動於二陰之下,則曰震動其地,及其二陽見上,卦成乎巽,而龍雷皆得其令矣。古人以肝腎之火喻之者,以二經一主乎木,一主乎水,然皆有相火存乎其中,故乙癸同源。二經真水不足,則陽旺陰虧,相火因之而發,治宜培養肝腎真陰以制之,不使其陽居過極,為乾之上九,離之九四是矣。
今先生云得濕則焫,遇水則熾,以火遂之則焰灼自消,而獨以桂附辛熱之藥,溫補天真之火。不知龍雷之火,惟春分以後,秋分以前,少陽相火,少陰君火,太陰濕上,三氣合而行令,一土不勝二火,一陰為二陽所逼,上下皆陽,一陰獨寓於中,於卦成離,於是炎暑時行,天之熱氣下降,地之濕氣上蒸,或龍從海起,水自天生,或龍從天降,水自地起,震動其地而雷出,離麗乎天而電生,上下相合,則火雷鼓頷作聲,而成噬嗑之象矣。及其雲行雨施,則天氣分而清涼,龍雷各自隱伏。
古人所謂移星易宿,龍蛇起陸,惟夏月見之。今先生云:冬時陽氣在下,龍雷就火氣之同類而居於下;夏月陰氣在下,龍雷不能安其身而出於上。果爾,則龜鱉陰類之物,夏伏何處,冬見何地乎。
夫龍雷何故獨見於春夏,而獨屬於震離也?震屬東方生升之位,天干甲乙,地支寅卯;離屬南方明麗之位,天干丙丁,地支巳午,夫火長生於寅,臨官於巳,帝旺於午也;夫子醜為開闢之初,坎為方萌之陽,包藏於二陰之間,未能發動。至寅則陰氣始剝,有震動發生震驚百里之象;及至天下雷行,卦為無妄,然後萬物皆生。
至巽則二陽皆生於上,萬物皆齊。至離則上下皆陽,萬物相見。故曰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也。夫澤天為夬,夬盡成乾,乾復南方先天之位,然後一陰始生於五陽之下,而成天風之姤。
陽極陰生,陰生漸長,火動於上,澤動於下,火澤為睽,於是澤遇於火,水火相息,澤火相革,然後一陰上進,二陽下伏,說以利貞,方成乎兌,而龍雷潛隱,直至剝盡成坤,坤復北方先天之位,然後陽往復反,一陽始生五陰之下,而雷在地中復也。夫陰終於夬,夬盡成乾,陽終於剝,剝盡成坤,則知龍雷之火,發見於五陽成卦之澤天夬,收藏於五陰成卦之山地剝也。是則龍雷之火,其純陽之象無疑矣。
是以東垣云:以火吸水,水能上騰,熱天龍見,水從地起,不可謂寒也。今先生用辛熱攝伏,豈不誤哉。夫引火歸源而用附桂,實治真陽不足無根之火,失守上炎,如戴陽陰躁之症,非龍雷之謂也;龍雷之火,肝腎之真陰不足,肝腎之相火上炎,水虧火旺,自下衝上,突如其來,如焚死棄;若虛陽上浮,真陽不足,剝床剝膚,乃為陰邪所逼,一同乎五陽在下,一陰將盡於上之純陽;一同乎五陰在下,一陽將盡於上之純陰;一如乾之上九,亢龍有悔;一如坤之上六,龍戰於野,陽極陰極,二者天淵。
夫肝屬於木,火本所生;腎屬於水,火本先天,然二者之火,俱賴真陰相配,水潤木榮,此火安其宅,真陰耗損,則木失所養,轉柔為剛,水竭木燥,燎原可畏。但此火真水不足,相火偏勝為患,不比六淫之邪,天外加臨之火,而用苦寒直折者,又不可宗火鬱發之而用升陽散火之法。治宜養陰制火,如盞中添油,燈焰自熄,用家秘肝腎丸、六味丸,合滋腎丸是也。
古人云,壯水之主,以鎮陽光,陽光者,龍雷之火也;壯水者,滋陰降火之謂也。今先生云治以辛熱,乃是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矣。烏乎可。
白話文:
我曾經閱讀趙先生的《醫貫》這本書,他在書中深入探討了先天水火的概念,並且精確地理解了守真先生《保命》中的陰陽微義,這種理解在傳統醫學中是非常獨特和深刻的,展現出超越常規的見解。然而,他對先天水火的理解確實是千古不易的真理。但在論述病症和治療方法時,我認為有一些地方值得進一步討論。
例如,他首先引用《內經》中的十二官論,指出心主並非我們通常所說的心臟,而是另一種無形的存在,以命門作為君主。然而,趙先生的理論是在講述先天無形的水火,而《內經》則是在談論後天有形的臟腑運作。如果我們將先天無形的理論應用到後天具體的情況上,可能會導致後學者產生混淆和誤解。
他又提到,人們在養生的時候應該注重補火,他將這個概念比喻為龕山的燈,燈火熄滅則不會動,燈火旺盛則會快速運轉。但是,他忽略了火不應該過度活躍,一旦過度活躍就會造成疾病;運轉速度過快,也會導致生命迅速消耗和衰弱;火勢過猛,最終可能燒成灰燼。因此,養生之道應該追求靜態而非動態。然而,他卻提倡火旺動速,這可能誤導後世過度強調補火,導致偏頗。
陰陽之道,不能單方面強調,陰盛則陽衰,陽盛則陰竭,兩者任何一方過度強大,都會引起疾病。趙先生在論述傷寒症時,特別強調地黃的滋陰作用,但傷寒在末期呈現虛熱,初期則為實熱,若在初期口渴時使用地黃這種厚膩的藥物,會讓邪熱凝結,影響消化,使口渴更加嚴重。口乾口渴,通常是陽明氣分的病變,趙先生沒有區分氣分和血分的差異,一味強調滋補腎中真陰,卻忽略了邪熱尚未清除的情況下,即使大量滋陰,對病情也無助益。
張仲景先生在《傷寒論》中並未將滋陰補血的方劑列入口燥咽乾的條目中,因為滋陰的藥物適合治療血虛發熱的內傷病症,而不適用於治療由外感熱邪引起的病症。在血癥的論述中,趙先生常常將外感和內傷混為一談,他引用《內經》中關於太陽司天、寒淫所勝、民眾患病嘔血血瀉的理論,卻將《金匱要略》中外感吐血的方劑,如麻黃桂枝湯等,作為主要治療手段。然而,他忽略了《內經》中提到的寒淫所勝,是指人體表面受到六淫之一的寒邪侵犯,導致體內邪熱鬱積於太陽經絡,無法正常發散,進而導致血液從口鼻溢出。因此,《傷寒論》中有記載,如果太陽經的傷寒未能及時使用麻黃湯發汗,就會形成鼻血和吐血的情況。
趙先生誤將太陽經寒淫所勝的寒邪視為虛寒,採用溫熱的藥物進行治療,而且他沒有明確區分外感和內傷,這樣的立法最容易導致誤診和誤治。在討論相火龍雷的問題上,他更有一些瑕疵和誤解。龍雷的理論主要出現在《周易》中,龍雷象徵天象,屬於乾卦,實際上代表純陽。初九表示潛伏,九二表示出現,上九表示過度,這表明初始的陽氣位於下方,尚未可以被利用,必須等到上升到九五,才能獲得剛健居尊的狀態;而上九則表示陽氣過度,成為亢龍有悔的狀態。
至於雷,屬於震卦,位置在東方,由甲木主宰,這表示一絲陽氣在兩個陰氣之下初動,稱為震動大地,當兩個陽氣上升,形成巽卦時,龍雷就能夠得到掌控。古人將肝腎的火比喻為龍雷,因為這兩個臟器一個主木,一個主水,但都含有相火,所以乙癸同源。當肝腎的真水不足時,陽氣旺盛而陰氣虧損,相火就會被激發,治療應當滋養肝腎的真陰以抑制它,避免陽氣過度,達到乾卦上九或離卦九四的狀態。
然而,趙先生認為相火在遇到濕氣時會燃燒,遇到水時會更熾烈,用火來驅趕它,火焰就會自動熄滅,因此他建議使用肉桂、附子等辛辣熱性的藥物,溫補先天的真火。但事實上,龍雷之火只有在春分後、秋分前,當少陽相火、少陰君火、太陰濕氣三種氣候條件合併時,才會出現。此時,一土難以抵抗兩火,一陰被兩陽逼迫,上下皆為陽,只有一陰處於中央,形成離卦,因此酷熱的夏季盛行,天上的熱氣下降,地上的濕氣上升,或龍從海中升起,水自天而生,或龍從天降,水自地而起,震動大地而雷鳴,離卦在天空閃電,天地相互結合,火雷鼓頷作聲,形成噬嗑卦的景象。當雲行雨施,天氣清涼,龍雷各自隱匿。
古人所說的移星易宿,龍蛇起陸,只在夏季見到。趙先生認為冬季時,陽氣在下方,龍雷會尋找與火氣相似的環境,位於下方;夏季時,陰氣在下方,龍雷無法安定,從下方出現在上方。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像龜、鱉這些陰性生物,在夏季會躲在哪裡,冬季又會出現在哪裡呢?
為什麼龍雷只在春夏出現,並且與震卦和離卦有關?震卦代表東方的生長和上升,天干為甲乙,地支為寅卯;離卦代表南方的光明和華麗,天干為丙丁,地支為巳午。火在寅時開始生長,在巳時達到臨官的狀態,在午時達到帝旺的狀態。子醜為開創之時,坎卦代表萌芽的陽氣,被包裹在兩個陰氣之間,尚未能夠發動。到了寅時,陰氣開始剝落,有震動和生長的象徵;等到天下雷行,形成無妄卦,萬物開始生長。
到巽卦時,兩個陽氣都在上方生長,萬物都已成長。到離卦時,上下都是陽氣,萬物彼此相遇。因此,萬物出現在震卦,成長在巽卦,相遇在離卦。澤天為夬卦,夬卦最終形成乾卦,乾卦回到南方的先天位置,然後一陰開始在五陽之下生成,形成天風姤卦。
陽氣達到極點時陰氣開始生長,陰氣逐漸增長,火在上方活動,澤在下方活動,火澤為睽卦,於是澤遇到火,水火相息,澤火相革,然後一陰向上進展,二陽向下潛伏,愉快地保持正直,形成兌卦,龍雷潛藏,直到剝卦形成坤卦,坤卦回到北方的先天位置,然後陽氣再次回歸,一陽開始在五陰之下生成,雷在地中復活。陰氣終結於夬卦,夬卦最終形成乾卦,陽氣終結於剝卦,剝卦最終形成坤卦,由此可知龍雷之火,在五陽成卦的澤天夬卦中顯現,在五陰成卦的山地剝卦中隱藏。這證明龍雷之火是純陽的象徵,毫無疑問。
因此,東垣先生說,火可以吸水,水能夠上升蒸騰,熱天時龍出現,水從地面升起,這不能稱為寒冷。然而,趙先生使用辛辣熱性的藥物來控制,這豈不是錯誤嗎?使用附子和肉桂將火歸源,實際上是用來治療真陽不足、無根之火,失去控制而上炎的症狀,如戴陽陰躁之症,這並不是指龍雷;龍雷之火是由肝腎真陰不足、肝腎相火上炎、水虧火旺、自下而上衝擊、突然爆發、如焚燒屍體一樣的現象;如果是虛陽上浮、真陽不足、剝牀剝膚,這是被陰邪逼迫,就像五陽在下方、一陰將盡於上方的純陽狀態;或者像五陰在下方、一陽將盡於上方的純陰狀態;如同乾卦的上九,亢龍有悔;如同坤卦的上六,龍戰於野,陽極和陰極,兩者有天壤之別。
肝臟屬於木,火是它的根源;腎臟屬於水,火是先天之物。然而,這兩個臟器的火都需要真陰的配合,水潤木榮,這樣火才能安穩;如果真陰耗損,木頭失去養分,從柔軟轉變為堅硬,水分枯竭,木頭乾燥,燎原之火令人畏懼。但這種火是因為真水不足,相火過剩所造成的,不像是六淫之邪或外界火邪,不能僅僅用苦寒的方法直接抑制,也不能盲目遵循火鬱發散的原則,使用升陽散火的方法。治療應該滋養陰液,抑制火氣,就像在燈罩中添加油,燈焰自然熄滅,可以使用家祕肝腎丸、六味丸和滋腎丸等藥物。
古人說,壯水之主,以鎮陽光,陽光指的是龍雷之火;壯水指的是滋陰降火的意思。然而,趙先生認為應當使用辛辣熱性的藥物,這實際上是增強火的源頭,以消除陰影。這怎麼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