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景明

《症因脈治》~ 卷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三 (3)

1. 肺熱身腫

【肺熱身腫之症】喘咳煩滿,不得仰臥,喘息倚肩,身首皆腫,小便赤澀,此即《內經》諸氣膹郁,肺熱成腫之症也。

【肺熱身腫之因】肺熱葉焦,肺氣怫鬱,升降之令不行;治節之官失職,則經絡壅閉,營衛不諧,而遍身頭面皆腫矣。

【肺熱身腫之脈】右寸洪數,肺熱之診。關脈實大,胃火刑金。尺脈數大,腎火上炎。左關弦數,木火侮金。左寸洪數,心火剋金。

【肺熱身腫之治】宜清肺者,家秘瀉白散。兼風者,加防風。燥者,二冬二母湯。心火剋金,瀉心湯。肝火刑金,瀉青丸、龍膽瀉肝湯。腎火刑金,涼八味丸。陽明多火,肺受熏蒸,葛根石膏湯。水飲射肺,面浮喘逆,不得臥者,葶藶清肺飲。

家秘瀉白散

川連,黃芩,石膏,甘草,桑白皮,地骨皮

二冬二母湯

天冬,麥冬,知母,貝母

瀉心湯

黃連,半夏,甘草

瀉青丸

當歸,川芎,梔子,龍膽草,川大黃,羌活,防風,甘草

大便滑者去大黃,身無痛不發熱,去羌活、防風,有寒熱加柴胡,舌赤加黃連。小便赤加木通。

龍膽瀉肝湯

膽草,柴胡,黃芩,甘草,山梔,知母,天冬,麥冬,黃連,人參

涼八味丸,即六味丸加黃柏、知母。

乾葛石膏湯

乾葛,石膏,知母

葶藶清肺飲

葶藶子,桑白皮,地骨皮,甘草,大腹皮,馬兜鈴

白話文:

肺熱身腫

症狀: 患者會出現喘咳、胸悶煩躁,無法仰臥,只能靠著肩膀喘息,全身以及頭面部腫脹,小便短赤澀痛。這是《內經》中所描述的氣機鬱滯,肺熱導致腫脹的病症。

病因: 肺熱耗傷津液,肺氣鬱結不通,正常的升降功能失調;臟腑調節失衡,導致經絡阻塞,營衛失調,因而出現全身腫脹。

脈象: 右寸脈洪大有力且脈搏頻數,是肺熱的表現。關脈(寸口脈的中央部位)有力且大,表示胃火亢盛克金。尺脈(寸口脈的尺側部位)頻數有力,表示腎火上炎。左關脈弦細且脈搏頻數,表示肝火亢盛克金。左寸脈洪大有力且脈搏頻數,表示心火亢盛克金。

治療: 治療應以清泄肺熱為主,可以使用家秘瀉白散。若兼有風邪,則需加防風;若為燥熱,則用二冬二母湯。若為心火亢盛克金,則用瀉心湯;若為肝火亢盛克金,則用瀉青丸或龍膽瀉肝湯;若為腎火亢盛克金,則用涼八味丸;若為陽明經熱盛,肺部受其熏蒸,則用葛根石膏湯;若為水飲停聚於肺,伴有面浮、喘逆、不能平臥等症狀,則用葶藶清肺飲。

方劑組成:

  • 家秘瀉白散: 川連、黃芩、石膏、甘草、桑白皮、地骨皮
  • 二冬二母湯: 天冬、麥冬、知母、貝母
  • 瀉心湯: 黃連、半夏、甘草
  • 瀉青丸: 當歸、川芎、梔子、龍膽草、川大黃、羌活、防風、甘草 (大便溏泄者去大黃;無痛無熱者去羌活、防風;寒熱者加柴胡;舌紅者加黃連;小便赤者加木通)
  • 龍膽瀉肝湯: 龍膽草、柴胡、黃芩、甘草、山梔子、知母、天冬、麥冬、黃連、人參
  • 涼八味丸: 六味地黃丸加黃柏、知母
  • 葛根石膏湯: 葛根、石膏、知母
  • 葶藶清肺飲: 葶藶子、桑白皮、地骨皮、甘草、大腹皮、馬兜鈴

2. 脾虛身腫

【脾虛身腫之症】小便清利,大便溏泄,面色萎黃,語言懶怯,常腫常退,此脾虛腫之症也。

【脾虛身腫之因】大病後,久瀉後,脾土之真陰受傷,轉輸之官失職,不能運化水穀,則諸經凝窒,而腫症作矣。

【脾虛身腫之脈】或見濡軟,或見弦數,或見浮大,或見細澀,土敗雙弦,乃為木賊。

【脾虛身腫之治】宜溫中健脾,用理中湯。實脾利水,用白朮散。或脾腎虛寒,當溫補天真,《金匱》腎氣丸。脾虛痰凝者,六君子湯。脾陰虛損,脾火自旺,加味歸脾湯。

理中湯

人參,炮姜,白朮,炙甘草

白朮散

白朮,豬苓,澤瀉,山藥,蓮肉,白茯苓,人參

金匱腎氣丸,即六味地黃丸加桂、附、車前子。

六君子湯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廣皮,熟半夏

加味歸脾湯,即歸脾湯加丹皮、山梔。

秦子曰:脾虛亦有陰陽之分,脾陰虛者,脾血消耗,脾火內炎,脾雖虛而仍熱,服溫補,則火愈甚,陰愈消,必得滋補脾陰,則陽退而無偏勝矣。

白話文:

脾虛導致的身體浮腫,症狀是小便通暢,大便稀軟,臉色萎黃,說話有氣無力,身體浮腫時有時無,這就是脾虛引起的浮腫。

這種浮腫的原因是,大病初癒或長期腹瀉之後,脾臟的精氣受損,運化水谷的功能失常,導致經絡阻塞,於是出現浮腫。

從脈象來看,可能摸到脈象濡弱、弦數、浮大或細澀,如果脈象是土敗兼見雙弦,就屬於比較嚴重的症狀。

治療方法應該溫中健脾,可以用理中湯;也可以健脾利水,用白朮散;如果脾腎兩虛兼見寒症,就要溫補腎陽,可以使用金匱腎氣丸;如果脾虛兼有痰濕,則用六君子湯;如果脾陰虛損,脾火旺盛,則需服用加味歸脾湯。

理中湯的藥物組成是人參、炮薑、白朮、炙甘草。

白朮散的藥物組成是白朮、豬苓、澤瀉、山藥、蓮子、白茯苓、人參。

金匱腎氣丸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再加入桂枝、附子、車前子。

六君子湯的藥物組成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炮薑。

加味歸脾湯是在歸脾湯的基礎上,再加入丹皮、梔子。

秦子說:脾虛也分陰陽虛實,脾陰虛的人,脾臟的血液消耗過多,脾火內盛,雖然脾虛卻伴隨有內熱,如果服用溫補藥物,反而會加重內熱,進一步損傷陰液,必須滋補脾陰,才能使陽氣回歸平衡。

3. 脾熱身腫

【脾熱身腫之症】面腫目黃,煩躁不臥,皮膚常熱,小便赤,大便時泄時結,常腫不退,此脾熱腫之證也。

【脾熱身腫之因】膏粱厚味,日積月累,熱聚脾中,則脾熱腫之症作矣。

【脾熱身腫之脈】右關弦數,熱積中州;左關弦數,肝熱乘脾;右關沉滑,痰飲在胸。

【脾熱身腫之治】加味瀉黃散、梔連枳殼湯。兼肝火者,龍膽瀉肝湯。胸前滿悶,梔連平胃二陳湯,或倍加川連、枳實以消痞,或加升麻、乾葛以宣揚。二便閉,八正散,白芍藥同川連,大清脾經之火。家秘戊己湯,加川連,清脾熱,兼清肝火。

加味瀉黃散

藿香,山梔,石膏,甘草,防風,大黃,白芍藥

梔連枳殼湯

枳殼,厚朴,廣皮,甘草,山梔,川黃連

龍膽瀉肝湯,見前肺熱腫門。

梔連平胃散,即平胃散加梔子、連翹。

梔連二陳湯,即二陳湯加川連、山梔。

八正散,見濕熱腫門。

戊己湯,家秘清肝脾血分之火。

白芍藥,甘草,川黃連

白話文:

脾熱身腫的症狀是臉腫、眼睛發黃、煩躁不安、睡不好、皮膚經常發熱、小便顏色深紅、大便時瀉時便秘,而且腫脹持續不消退,這就是脾熱導致腫脹的表現。

脾熱腫脹的原因是長期食用肥甘厚味的食物,日積月累,導致體內熱氣聚集在脾臟,於是就產生了脾熱腫脹的病症。

脾熱腫脹的脈象是:右手寸關脈弦數有力,表示體內熱邪積聚在脾胃;左手寸關脈弦數有力,表示肝火犯脾;右手寸關脈沉而滑,則表示有痰飲停滯在胸部。

治療脾熱腫脹的方法是用加味瀉黃散、梔連枳殼湯。如果兼有肝火,則需服用龍膽瀉肝湯。如果胸部感到滿悶,則可用梔連平胃二陳湯,或增加川連、枳實來消解痞塊,或加升麻、葛根來宣洩陽氣。如果大便和小便都不通暢,則需服用八正散,並加入白芍藥和川黃連來清泄脾經的熱邪。 家傳的戊己湯,加入川黃連,可以清泄脾胃的熱邪,同時兼顧清肝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