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景明

《症因脈治》~

回本書目錄

1. 卷三

2. 腫脹總論

秦子曰:腫症在表者多,脹症在表者少。腫症腫於遍身,現於皮膚,在外不在內。脹症脹於心腹,即《內經》所謂心腹滿,旦食不能暮食也。是以其症當分,其治當別。然經絡同者,症形治法,亦無不同。例如外感之腫,與外感之脹,二者固自各異,至內傷五臟之腫,與內傷五臟之脹,則形症治法,大抵相似。今分列前後,以備互相參考。

白話文:

腫脹總論

秦子說:腫症多見於體表,脹症少見於體表。腫症腫脹遍及全身,表現在皮膚上,在外不在內。脹症則脹滿於心腹,如同《內經》中所說的「心腹滿」,就是早上能吃東西,晚上卻吃不下飯的症狀。因此,這兩種症狀應當區分,治療方法也應當有所不同。然而,如果經絡相同,那麼症狀表現和治療方法也沒有什麼不同。例如,外感引起的腫症和外感引起的脹症,兩者固然有所不同;但內傷導致五臟出現的腫症和脹症,其症狀表現和治療方法則大致相似。現在將它們分列於前與後,以便互相參考。

3. 外感腫症

4. 風寒身腫

【風寒身腫之症】惡寒身熱,身首皆腫,風勝多汗,寒勝無汗,此外感風寒,即《金匱》風水、皮水,從太陽經主治之症也。

【風寒身腫之因】表氣素虛,肺氣素熱,表氣虛則外邪易入,肺氣熱則皮毛易開;寒襲於肌表,鬱而不散,則發熱身腫之症作矣。

【風寒身腫之脈】多見浮大,或見浮數,或見浮緊。浮緩為風,浮緊為寒,浮數為熱。

【風寒身腫之治】浮緩散風,浮緊散寒。仲景防己黃耆湯,治風者也。甘草麻黃湯、杏子湯,散寒者也。越婢湯、桂枝芍藥湯,和榮衛者也。大腹皮散、木香丸等,和裡氣者也。若風入肺經,兼喘咳,瀉白散加防風。寒入肺經,而發熱喘咳者,瀉白散加麻黃。

防己黃耆湯

防己,黃耆,甘草,白朮

上用七錢,加薑、棗煎服,以綿被圍腰,微汗為度,潔古用此湯調五苓散。

《金匱》甘草麻黃湯

甘草,麻黃

《金匱》杏子湯

麻黃,杏子,甘草

越婢湯

麻黃,石膏,生薑,大棗,甘草

桂枝芍藥湯

桂枝,白芍藥,甘草

大腹皮散

青皮,桑皮,檳榔,川芎,羌活,大腹皮,防己

木香丸

木香(五錢),檳榔(五錢)

二味同研,水為丸。

硃砂(五分),為衣。

瀉白散

桑白散,地骨皮,甘草

風加防風。寒加羌活、麻黃。

白話文:

風寒身腫

風寒身腫的症狀表現為:畏寒發熱,全身以及頭面部腫脹。如果風邪較盛,則會出汗;如果寒邪較盛,則不會出汗。此外,因感受風寒而引起的這種身腫,與《金匱要略》中所記載的「風水」、「皮水」類似,都屬於從太陽經入手治療的疾病。

風寒身腫的病因是:體表正氣不足,肺氣本身就偏熱。正氣不足,則外邪容易入侵;肺氣偏熱,則皮膚毛孔容易張開。寒邪侵犯肌膚表面,停滯不散,就會導致發熱和身腫。

風寒身腫的脈象:多數表現為浮大脈,也可能出現浮數脈或浮緊脈。浮緩脈象代表風邪,浮緊脈象代表寒邪,浮數脈象代表熱邪。

風寒身腫的治療方法:浮緩脈要散風,浮緊脈要散寒。仲景的防己黃耆湯,用於治療風邪;甘草麻黃湯、杏子湯,用於散寒;越婢湯、桂枝芍藥湯,用於調和營衛;大腹皮散、木香丸等,用於調和脾胃之氣。如果風邪侵入肺經,伴隨喘咳,則在瀉白散中加防風;如果寒邪侵入肺經,伴隨發熱和喘咳,則在瀉白散中加麻黃。

防己黃耆湯:防己、黃耆、甘草、白朮各七錢,加生薑、大棗煎服,用棉被圍裹腰部,微微出汗即可。古方常用此湯調整五苓散的藥性。

甘草麻黃湯:《金匱要略》記載,藥物為:甘草、麻黃。

杏子湯:《金匱要略》記載,藥物為:麻黃、杏仁、甘草。

越婢湯:麻黃、石膏、生薑、大棗、甘草。

桂枝芍藥湯:桂枝、白芍藥、甘草。

大腹皮散:青皮、桑白皮、檳榔、川芎、羌活、大腹皮、防己。

木香丸:木香五錢、檳榔五錢,二味研磨成粉末,加水製成丸藥,再以硃砂五分作丸藥外衣。

瀉白散:桑白皮、地骨皮、甘草。 風邪加防風,寒邪加羌活、麻黃。

5. 寒濕身腫

【寒濕身腫之症】身重身痛,足脛冷,胸滿悶,遍身腫,此寒濕腫之症也。

【寒濕身腫之因】或時令陰雨,天氣寒冷;或居處陰濕,陰寒之氣,襲於肌表;或因汗出遇水,水寒所傷,則寒濕腫之症成矣。

【寒濕身腫之脈】脈多沉小,或見沉遲,或見沉濡。

【寒濕身腫之治】惡寒身痛,先宜溫經散濕,冬月麻黃桂枝湯,余月羌獨敗毒散。濕氣壅滯者,勝濕湯。肺經傷濕,喘咳水腫,導水茯苓湯。

麻黃桂枝湯

麻黃,桂枝,白芍藥,甘草

羌獨敗毒散,見後濕熱痿。

羌活勝濕湯,見後濕熱腫。

導水茯苓湯,原文治遍身腫,喘滿倚息,不能轉身,飲食不下,小便溺出如割而

少,如黑豆汁。

麥冬,澤瀉,白朮,紫蘇,陳皮,赤茯苓,柴胡,檳榔,木瓜,砂仁,木香,桑白皮,大腹皮

白話文:

寒濕身腫是指身體沉重疼痛,腳踝冰冷,胸悶,全身浮腫的症狀。

這種病症可能是因為陰雨連綿、天氣寒冷,或是居住環境潮濕陰冷,寒濕之氣侵襲肌膚;也可能是因為出汗後遇到冷水,寒邪入侵導致的。

診斷時,脈象通常沉弱,或沉遲,或沉滑。

治療方面,如果出現惡寒、身痛,應先溫經散寒除濕。冬天用麻黃桂枝湯,其他月份用羌活勝濕湯或羌獨敗毒散。如果濕氣鬱結,則使用勝濕湯。若是肺經受濕,出現喘咳、水腫,則用導水茯苓湯。

麻黃桂枝湯的藥材包括:麻黃、桂枝、白芍藥、甘草。

羌獨敗毒散與羌活勝濕湯的詳細配方,需參考其他相關文獻(原文未列出完整處方)。

導水茯苓湯用於治療全身浮腫、胸悶氣喘、呼吸困難、無法翻身、食慾不振,小便量少且顏色像黑豆汁的症狀,其藥材包括:麥冬、澤瀉、白朮、紫蘇、陳皮、赤茯苓、柴胡、檳榔、木瓜、砂仁、木香、桑白皮、大腹皮。

6. 濕熱身腫

【濕熱身腫之症】身熱目黃,小便赤澀,胸腹脹悶,四肢黃腫,口渴心煩,此濕熱作腫,即陽水腫之症也。

【濕熱身腫之因】或濕熱行令,襲人肌表,或先傷於濕,濕氣久留,鬱而成熱,則濕熱腫症作矣。

【濕熱身腫之脈】脈多洪數,或見沉滑,或見促結,或見實大,濕熱太甚,脈反沉伏。

【濕熱身腫之治】宜清金利水,金清則小便利,而濕熱除,清肺飲合四苓散。二便俱閉,八正散。下部腫,二妙丸。濕熱在表者,羌活勝濕湯。

清肺飲

骨皮,桔梗,甘草,黃芩,桑白皮

四苓散,即五苓散去桂枝。

八正散,見後濕熱腹脹。

二妙丸,見後濕熱痿。

羌活勝濕湯,治濕熱在表宜汗之症。

防風,羌活,柴胡,白芷,川芎,蒼朮,黃芩

白話文:

濕熱身腫是指身體發熱、眼睛發黃、小便短赤澀痛、胸腹部脹悶、四肢腫脹發黃、口渴心煩等症狀,這是濕熱導致的腫脹,也就是陽水腫。

這種病可能是因為濕熱之氣盛行侵襲肌膚,也可能是因為先受潮濕之邪,濕氣久留體內,鬱結化熱,從而導致濕熱腫脹。

此症的脈象多為洪數有力,也可能出現沉而滑利、脈搏急促而結實、脈象有力且大等情況,但如果濕熱過於嚴重,脈象反而可能沉而伏隱。

治療方法應以清熱利濕為主,如果能清瀉肺金之氣,則小便通暢,濕熱自然消除。可以用清肺飲合四苓散治療;如果大小便都閉塞不通,則用八正散;如果下半身腫脹,則用二妙丸;如果濕熱停留在肌膚表面,則用羌活勝濕湯。

清肺飲的藥物組成包括:骨皮、桔梗、甘草、黃芩、桑白皮。

四苓散的藥物組成,是五苓散去除桂枝後的藥方。

八正散的藥物組成,在後面濕熱腹脹的描述中會提到。

二妙丸的藥物組成,在後面濕熱痿證的描述中會提到。

羌活勝濕湯用於治療濕熱停留在肌膚表面需要發汗的症狀,藥物組成包括:防風、羌活、柴胡、白芷、川芎、蒼朮、黃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