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景明

《症因脈治》~ 卷二 (28)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8)

1. 暑氣嘔吐

【暑氣嘔吐之症】暑熱行令,頭眩目暗,嘔吐暴作,身熱惡寒,煩渴引飲,齒乾唇燥,腹中疼痛,小便赤色,或混濁澀短,此暑熱嘔吐之症也。

白話文:

【夏季嘔吐的症狀】夏季炎熱盛行,頭暈目眩,嘔吐突然發作,身體發熱怕冷,煩渴想喝水,牙齒乾澀嘴脣乾燥,腹部疼痛,小便呈紅色,或混濁澀短,這是夏季炎熱嘔吐的症狀。

【暑氣嘔吐之因】夏秋之交,中氣不足,暑熱之氣,入於腸胃,則令嘔吐也。

【暑氣嘔吐之脈】虛大而澀,或見沉細,或見沉數,或見躁疾,或見脈伏。

白話文:

夏季和秋季交替時,如果體內的正氣不足,暑熱之氣侵入腸胃,就會引起嘔吐。

暑熱引起的嘔吐在脈象上表現為虛大且澀,也可能出現沈細、沈數、躁疾或脈伏的情況。

【暑氣嘔吐之治】氣怯脈虛大,家秘香薷飲。氣熱煩渴,脈沉數,人參石膏湯。小便赤,混濁澀短,土藿香湯,調益元散。煩熱嘔吐,梔連平胃散,口渴加乾葛、竹茹;有痰涎,梔連二陳湯。

家秘香薷飲

白話文:

暑氣嘔吐的治療:

  • 氣虛脈虛弱,使用家傳祕方「香薷飲」。
  • 氣熱煩渴,脈沉數,使用「人參石膏湯」。
  • 小便赤色、混濁、澀短,使用「土藿香湯」和「調益元散」。
  • 煩熱嘔吐,使用「梔連平胃散」,如果口渴,加乾葛和竹茹;如果有痰涎,使用「梔連二陳湯」。

川連,厚朴,香薷,甘草,人參,廣皮

白話文:

  • 川連:又名川楝子,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熱、頭痛牙痛、風濕痺痛等症。

  • 厚朴:又名厚朴,具有溫中散寒、燥濕化痰、消食導滯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胃寒嘔吐、腹脹腹痛、咳嗽痰多等症。

  • 香薷:又名香薷,具有解暑化濕、理氣止瀉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暑暑暑熱、腹瀉嘔吐、消化不良等症。

  • 甘草:又名甘草,具有補中益氣、潤肺止咳、清熱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短乏力、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等症。

  • 人參:又名人參,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氣血虛弱、疲勞乏力、失眠健忘等症。

  • 廣皮:又名廣皮,具有清熱燥濕、祛風止痙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濕熱痺痛、風濕痹痛、皮膚瘙癢等症。

口渴加乾葛、竹茹,有痰加半夏、藿香。

人參石膏湯,見前噎隔。

益元散,即六一散。

梔連平胃散,即平胃散加梔、連。

梔連二陳湯,即二陳湯加梔、連。

白話文:

口渴就加乾葛、竹茹,有痰就加半夏、藿香。人參石膏湯,用於見前噎隔。益元散就是六一散。梔連平胃散,就是平胃散加梔子、黃連。梔連二陳湯,就是二陳湯加梔子、黃連。

2. 濕氣嘔吐

【濕氣嘔吐之症】胸前滿悶,頭重身重,面目浮腫,嘔惡而吐,口不渴,吐多痰涎,此濕氣嘔吐之症也。

【濕氣嘔吐之因】長夏時令,坐臥卑濕,濕氣襲於胃土,胃氣不能下降,而濕氣嘔吐作矣。

【濕氣嘔吐之脈】脈多濡軟,或見浮緩,或見沉伏,脈遲者寒,脈數者熱。

白話文:

濕氣嘔吐之症

症狀: 胸口感到滿悶,頭昏沉身體沉重,臉部浮腫,想吐卻又吐不出來,口不渴,吐出大量的痰涎,這就是濕氣引起的嘔吐症狀。

病因: 長夏季節,經常坐在潮濕的地方或睡在潮濕的床上,濕氣侵入脾胃,導致胃氣無法下降,進而出現濕氣嘔吐。

脈象: 脈象多半濡軟,或者浮緩,或者沉伏。脈搏遲緩者為寒證,脈搏快速者為熱證。

【濕氣嘔吐之治】身熱脈浮,宜散表安胃,佐以辛香溫散,人參敗毒散,加藿香、紫蘇,或香蘇平胃散。寒濕體虛者,香砂二陳湯,寒甚用朮附湯;應分利小便者,平胃五苓散。濕熱者,梔連二陳平胃散,加減治之。

人參敗毒散

白話文:

濕氣嘔吐的治療方法:

  1. 身體發熱,脈搏浮動,應該疏散表氣,安撫胃氣。可以使用辛香溫散、人蔘敗毒散,加上藿香、紫蘇,或香蘇平胃散。

  2. 身體虛弱的人,可以使用香砂二陳湯;如果寒氣很嚴重,可以使用朮附湯。

  3. 身體水分利尿不暢的人,可以使用平胃五苓散。

  4. 身體濕熱的人,可以使用梔連二陳平胃散,根據情況增減藥物。

人參,羌活,獨活,柴胡,前胡,枳殼,桔梗,川芎,廣皮,甘草,白茯苓

白話文:

  • 人參:補氣益血,生津止渴,益智安神。

  • 羌活:祛風散寒,止痛消腫。

  • 獨活:祛風除濕,止痛消腫。

  • 柴胡:疏肝解鬱,清熱退燒。

  • 前胡:化痰止咳,平喘止咳。

  • 枳殼:理氣健胃,消積導滯。

  • 桔梗:宣肺止咳,祛痰消腫。

  • 川芎: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 廣皮:利水消腫,清熱解毒。

  • 甘草:補益氣血,和中緩急。

  • 白茯苓:健脾益氣,利水消腫。

香蘇平胃散,即平胃散加藿香、紫蘇。

香砂二陳湯,即二陳湯加藿香、砂仁。

理中湯,見前寒吐。

平胃五苓散,即平胃散、五苓散合用。

朮附湯

白朮,附子

白話文:

平胃散加藿香、紫蘇稱為香蘇平胃散。二陳湯加藿香、砂仁稱為香砂二陳湯。理中湯用於治療前寒吐。平胃五苓散是平胃散和五苓散合用的方劑。朮附湯是由白朮和附子組成。

3. 燥火嘔吐

【燥火嘔吐之症】喘逆嘔吐,吐則氣急,嘔少難出,口唇乾燥,煩渴引飲,此燥火嘔吐之症也。

【燥火嘔吐之因】燥氣行令,肺胃有熱,以熱傷熱,以燥傷燥,而諸喘嘔之症作矣。

【燥火嘔吐之脈】右寸浮數,燥邪傷肺,右關數大,燥邪傷胃。

白話文:

燥火嘔吐之症

症狀:

患者呼吸急促,伴隨嘔吐,嘔吐時氣喘加重,嘔吐物少且難以吐出,口唇乾燥,口渴難忍,總是想要喝水。這些症狀都是燥火嘔吐的表現。

病因:

由於燥邪當令,導致肺胃積熱,熱傷熱,燥傷燥,最終引發咳嗽、氣喘、嘔吐等症狀。

脈象:

右寸脈浮數,說明燥邪傷肺;右關脈數大,說明燥邪傷胃。

【燥火嘔吐之治】清燥湯,加蘆根汁。葛根石膏湯、門冬知母湯。

清燥湯

白話文:

治療燥火嘔吐的方法:

  1. 清燥湯:在原有藥方中加入蘆根汁。

  2. 葛根石膏湯:以葛根、石膏為主要成分的湯劑。

  3. 門冬知母湯:以門冬、知母為主要成分的湯劑。

知母,石膏,麥冬,枇杷葉,乾葛,竹茹,甘草

白話文:

知母:味苦甘、性寒,具有清熱、潤肺、滌痰、生津的功效。

石膏:味甘微寒,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

麥冬:味甘,性微寒,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的功效。

枇杷葉:味苦、性微寒,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利咽的功效。

乾葛:味甘、性微寒,具有生津、止渴、除煩、清熱的功效。

竹茹:味甘淡、性微寒,具有清熱、化痰、除煩、止嘔的功效。

甘草: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和中、緩急、止痛的功效。

沖蘆根汁服。

乾葛石膏湯,家秘治燥邪嘔吐。

乾葛,石膏,知母,甘草,陳皮,竹茹,鮮藿香

門冬知母湯,二味同煎。

白話文:

用蘆根汁沖服。

乾葛石膏湯是家傳秘方,專治燥邪引起的嘔吐。

藥方包括乾葛、石膏、知母、甘草、陳皮、竹茹、鮮藿香。

門冬知母湯,則是用門冬和知母兩種藥材一起煎煮。

4. 濕熱嘔吐

【濕熱嘔吐之症】內熱煩躁,口臭身熱,面目黃腫,滿悶噁心,聞穀氣即嘔,此濕熱嘔吐之症也。

【濕熱嘔吐之因】腸胃素有積熱,又遇外感時行,則兩熱交蒸,攻衝清道,濕熱嘔吐之症作矣。

【濕熱嘔吐之脈】脈多數大,浮數在表,沉數在裡;右關脈數,腸胃濕熱。

白話文:

濕熱嘔吐之症

症狀: 患者內心煩躁不安,口中有臭味,身體發熱,面部發黃腫脹,胸口悶悶作嘔,聞到食物的味道就吐,這就是濕熱嘔吐的症狀。

病因: 腸胃本來就積存著熱氣,又遇上外感流行病,兩種熱氣互相交織,向上衝擊,攻伐清道,於是就出現了濕熱嘔吐的症狀。

脈象: 脈象多數又快又大,浮在表面的脈搏數快,沉在裡面的脈搏也數快;右關脈數快,說明腸胃濕熱。

【濕熱嘔吐之治】口臭煩躁,素有積熱,家秘清胃湯,面目黃腫,加防風、白芷;滿悶噁心,平胃二陳湯,加竹茹、葛根,濕熱甚,加山梔、黃連。

白話文:

  • 濕熱嘔吐的治療方法:

  • 口臭煩躁,素有積熱,服用家祕清胃湯。

  • 面目黃腫,在清胃湯中加入防風、白芷。

  • 滿悶噁心,服用平胃二陳湯,並加入竹茹、葛根。

  • 濕熱嚴重,在平胃二陳湯中加入山梔、黃連。

家秘清胃湯,治胃熱嘔吐。

升麻,乾葛,黃連,山梔,甘草,竹茹

白話文:

家傳秘方清胃湯,用於治療胃熱引起的嘔吐。

成分包括:升麻、乾葛、黃連、山梔、甘草、竹茹。

平胃二陳湯,即平胃散加半夏、茯苓。

白話文:

平胃二陳湯,是將平胃散和半夏、茯苓一起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