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因脈治》~ 卷二 (19)
卷二 (19)
1. 暑濕眩暈
【暑濕眩暈之症】熱令之時,自汗身熱,面垢背寒,煩渴引飲,小便赤澀,頭目冒眩,此濕熱眩暈之症也。若雨濕之時,惡寒無熱,身重身痛,不能轉側,無汗拘緊,頭旋眼眩,此寒濕眩暈之症也。
【暑濕眩暈之因】炎夏主令,天之熱氣下降,地之濕氣上升,人感冒之,則為濕熱眩暈之症。若陰雨太多,人感冒之,《經》注所云,濕氣內逆,寒氣不行,太陽上留,亦為眩暈之症。
【暑濕眩暈之脈】傷暑之脈,虛而帶數;傷濕之脈,濡而遲緩。暑濕二脈,虛細者多,實大者少。虛緩者寒,虛數者熱。
【暑濕眩暈之治】煩渴引飲,脈虛帶數者,人參白虎湯。自汗煩躁,小便赤澀,黃連香茹飲,沖六一散溫服。若惡寒無熱,身痛不能轉側,脈遲緩者,羌獨勝濕湯,合朮附湯。
人參白虎湯,見咳嗽、噎隔門。
黃連香茹飲,見中熱。
羌活勝濕湯,見痠軟。
朮附湯,見腹脹。
白話文:
暑濕眩暈
夏天炎熱潮濕,容易讓人中暑,出現自汗、身體發熱、臉色不好、背部發冷、口渴想喝水、小便短赤灼熱、頭昏眼花等症狀,這是濕熱引起的眩暈。如果遇到連日陰雨,則會出現惡寒、沒有發熱感覺、身體沉重疼痛、難以翻身、不出汗、身體僵硬、頭暈眼花等症狀,這是寒濕引起的眩暈。
夏天炎熱,天上的熱氣下降,地上的濕氣上升,人體受到影響,就會導致濕熱眩暈。如果陰雨天過多,人體受寒濕侵襲,《經》書註解說,濕氣內侵,寒氣運行不暢,陽氣停滯在上,也會導致眩暈。
中暑的脈象虛弱而脈搏較快;受寒濕侵襲的脈象濡弱而脈搏緩慢。無論是暑熱還是寒濕引起的眩暈,脈象多為虛弱細小,強勁有力者較少。脈象虛弱而緩慢的是寒證,脈象虛弱而快速的則是熱證。
如果口渴想喝水,脈象虛弱而脈搏較快,可以用人參白虎湯治療。如果自汗、煩躁不安、小便短赤灼熱,可以用黃連香茹飲加沖服六一散治療。如果出現惡寒、沒有發熱感覺、身體疼痛難以翻身,脈象緩慢,可以用羌活勝濕湯加朮附湯治療。
人參白虎湯適用於咳嗽、噎膈等症狀。黃連香茹飲適用於裡熱症狀。羌活勝濕湯適用於身體痠軟無力。朮附湯適用於腹部脹滿。
2. 燥火眩暈
【燥火眩暈之症】身熱煩躁,口渴引飲,夜臥不寧,頭旋眼黑,小便赤澀,此燥火眩暈之症也。
【燥火眩暈之因】《經》謂厥陰司天,客勝則耳鳴掉眩。又云,肝肺太過,善忘,忽忽冒眩。此皆運氣加臨之眩暈也。又有時令之熱,感入腸胃,傳於臟腑,上衝頭目,則眼眩旋轉,此人自感冒而為眩運也。
【燥火眩暈之脈】左脈躁疾,厥陰客勝;右脈躁疾,肺熱眩暈;左右皆疾,肝肺太過。右脈躁疾,燥火傷氣;左脈躁疾,燥火傷血。
【燥火眩暈之治】左脈躁疾,厥陽掉眩者,柴胡清肝飲。右脈躁疾,肺熱上衝者,清肺飲。左右躁疾,肝肺太過者,瀉青各半湯。右手脈數,燥火傷氣者,竹葉石膏湯。左手脈數,燥火傷血者,歸芍大黃湯。
柴胡清肝飲,見腹痛。
清肺飲,見咳嗽。
瀉青各半湯,見咳嗽。
竹葉石膏湯,見痰症。
歸芍大黃湯
當歸身,白芍藥,川大黃,丹皮
白話文:
燥火眩暈是一種症狀,表現為身體發熱煩躁、口渴想喝水、晚上睡不安穩、頭暈眼花、小便顏色深且排尿困難。
這種眩暈的原因,可能是由於厥陰經氣盛,導致耳鳴頭暈;也可能是肝肺功能過盛,容易健忘,突然頭暈目眩;還可能是季節炎熱,外邪侵入腸胃,進而影響臟腑,導致頭部脹痛,出現眼花和頭暈。
從脈象來看,左脈快速有力,表示厥陰經氣盛;右脈快速有力,表示肺熱導致眩暈;左右脈都快速有力,表示肝肺功能過盛。如果右脈快速有力,可能是燥熱傷了肺氣;如果左脈快速有力,可能是燥熱傷了血液。
治療方法根據脈象而定:左脈快速有力,伴隨厥陰經氣盛導致的頭暈,用柴胡清肝飲;右脈快速有力,因肺熱上衝導致的眩暈,用清肺飲;左右脈都快速有力,因肝肺功能過盛導致的眩暈,用瀉青各半湯;右脈快速有力,燥熱傷了肺氣,用竹葉石膏湯;左脈快速有力,燥熱傷了血液,用歸芍大黃湯。
服用柴胡清肝飲後,可能會出現腹痛;服用清肺飲和瀉青各半湯後,可能會出現咳嗽;服用竹葉石膏湯後,可能會出現痰多症狀。歸芍大黃湯的藥材包括當歸、白芍藥、川大黃和丹皮。
3. 內傷眩暈
4. 氣虛眩暈
【氣虛眩暈之症】氣虛即陽虛也。其人面色白,身無熱,神識清爽,言語輕微,二便清利,時或虛陽上浮,頭面得火,眩暈不止,或熱手按之,則運乃定,此氣虛眩暈之症也。
【氣虛眩暈之因】大病久病後,汗下太過,元氣耗散;或悲號冷引,以傷肺氣;曲運神機,以傷心氣;或惱怒傷肝,鬱結傷脾,入房傷腎,飢飽傷胃,諸氣受傷,則氣虛眩暈之症作矣。
【氣虛眩暈之脈】脈浮而空,浮則為氣,空則為虛。右寸脈虛,肺氣不足;右關脈虛,中氣不足;左寸脈虛,心氣不足;左關脈虛,肝膽氣弱;兩尺脈虛,腎氣不足。
【氣虛眩暈之治】肺氣不足者,人參生脈散,合四君子湯。中氣不足者,補中益氣湯。中氣虛寒,不能運化水穀者,理中湯。心氣不足者,酸棗仁湯。肝氣有傷者,逍遙散。腎氣不足,都氣丸。真陽不足,虛陽上浮者,腎氣丸,加鹿角膠為丸。攝伏降之,古方用一味鹿茸,濃煎服,治真陽虛者,最效。
人參生脈散,見霍亂。
四君子湯
補中益氣湯
理中湯,上三方見痢疾。
酸棗仁湯,見不得臥。
逍遙散,見咳嗽。
都氣丸,即六味丸加五味子。
腎氣丸,即熱八味丸加車前子。
白話文:
氣虛眩暈
氣虛就是陽虛。患者面色蒼白,身體不發熱,精神清爽,說話聲音輕微,大小便正常,有時虛陽上浮,頭面發熱,眩暈不止,按壓手部則眩暈能緩解,這就是氣虛眩暈。
氣虛眩暈的原因是大病或久病之後,出汗太多,元氣耗散;或者悲傷哭泣受寒,損傷肺氣;思慮過度,損傷心氣;或者惱怒傷肝,鬱結傷脾,房事過度傷腎,飲食不節傷胃,這些都會導致氣虛眩暈。
氣虛眩暈的脈象是脈浮而空,浮代表氣,空代表虛。右寸脈虛,表示肺氣不足;右關脈虛,表示中氣不足;左寸脈虛,表示心氣不足;左關脈虛,表示肝膽氣虛;兩尺脈虛,表示腎氣不足。
氣虛眩暈的治療方法:肺氣不足者,服用人參生脈散,配合四君子湯;中氣不足者,服用補中益氣湯;中氣虛寒,無法消化食物者,服用理中湯;心氣不足者,服用酸棗仁湯;肝氣受損者,服用逍遙散;腎氣不足者,服用都氣丸;真陽不足,虛陽上浮者,服用腎氣丸,並加入鹿角膠製成丸劑服用。此外,古方單用鹿茸濃煎服用,治療真陽虛最有效。
5. 血虛眩暈
【血虛眩暈之症】血虛即陰虛也,形體黑瘦,五心常熱,夜多盜汗,睡臥不寧。頭面火升,則眼花旋轉。火氣下降,則旋暈亦止,不比外感之常暈不休,不比痰火之暴發暴作,此血虛眩暈之症也。
【血虛眩暈之因】陽絡傷,則血外溢上逆。陰絡傷,則血內溢下泄,凡此亡血成虛,而為眩暈者。又有焦心勞思,憂愁鬱結,心脾傷而不能生血,或惱怒傷肝,肝火內動,而煎熬血室,此陰血內耗,血海乾枯,而為眩暈者也。
【血虛眩暈之脈】脈多細澀。細而不數,血虛無熱;細而帶數,血虛有熱;左寸細澀,心血不足;左關細澀,肝不藏血;右關細澀,脾不統血;兩尺細數,腎陰枯竭。
【血虛眩暈之治】血從下泄,傷於陰絡,血虛無火,脈細不數者,歸脾湯、補中益氣湯。心血不足,血虛無火,左寸細澀者,酸棗仁湯。心血不足,血虛有火,左寸細數者,天王補心丹,合安神丸。肝血不足,血虛無火,左關細澀者,逍遙散;血虛有火,左關細數者,知柏四物湯。
脾陰不足,血虛無火,右關細澀者,歸脾湯;血虛有火,右關細數者,加味當歸補血湯。腎陰不足,水虛無熱,尺脈不數者,八味丸;水虛有火,尺脈洪數者,知柏天地煎、知柏肝腎丸,古方用玄武膠一味,陰虛火旺最效。
歸脾湯,見中風、吐血二門。
補中益氣湯,見痢疾。
酸棗仁湯,見不得臥。
天王補心丹,見嗽血。
安神丸,見內傷中風。
逍遙丸,見咳嗽。
知柏四物湯,見喘症。
加味補血湯,即當歸補血湯加知母、黃柏。
楨按:同一失血之症,要分陽絡傷而為外溢上逆者,陰絡傷而為內溢下泄者。同一血虛之症,要分血脫陽脫,而為血虛無火,當用歸脾湯、補中益氣湯,遵血脫益氣之法者;又血脫陽旺,而為血虛有火,用肝腎丸、知柏天地煎、玄武膠,遵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之法者。是以凡治虛症而用補劑,當分有火無火,以別或養陽或養陰之大關節也。
白話文:
血虛眩暈
血虛眩暈是一種陰虛的症狀,患者身形瘦弱,手心、腳心和胸口經常發熱,晚上容易盜汗,睡覺不安穩。頭部有熱氣上升的感覺,會導致眼花和視物旋轉。熱氣下降後,眩暈就會停止,這與外感引起的持續眩暈不同,也不像痰火引起的眩暈那樣突然發作又突然停止。這就是血虛眩暈的特點。
血虛眩暈的原因是陽絡受損導致血液外溢上逆,或陰絡受損導致血液內溢下泄,這些都會造成血液虧損而引起眩暈。另外,思慮過度、憂愁鬱悶,會損傷心脾,影響造血功能;或者惱怒傷肝,肝火內動,煎熬血液,都會導致陰血內耗,血海枯竭,從而引起眩暈。
血虛眩暈的脈象多為細弱而澀滯。細弱而不數,表示血虛無熱;細弱而脈數,表示血虛有熱;左寸脈細澀,表示心血不足;左關脈細澀,表示肝臟不能藏血;右關脈細澀,表示脾臟不能統攝血液;兩尺脈細數,表示腎陰枯竭。
血虛眩暈的治療方法:如果血液從下焦流失,損傷陰絡,血虛無熱,脈細弱而不數,可以使用歸脾湯或補中益氣湯。如果心血不足,血虛無熱,左寸脈細澀,可以使用酸棗仁湯。如果心血不足,血虛有熱,左寸脈細數,可以使用天王補心丹合安神丸。如果肝血不足,血虛無熱,左關脈細澀,可以使用逍遙散;血虛有熱,左關脈細數,可以使用知柏四物湯。
如果脾陰不足,血虛無熱,右關脈細澀,可以使用歸脾湯;血虛有熱,右關脈細數,可以使用加味當歸補血湯(當歸補血湯加知母、黃柏)。如果腎陰不足,水液虧虛無熱,尺脈不數,可以使用八味丸;水液虧虛有熱,尺脈洪數,可以使用知柏地黃煎或知柏地黃丸,古方中也常用玄武膠,對於陰虛火旺的效果最佳。
(文中提到的歸脾湯、補中益氣湯、酸棗仁湯、天王補心丹、安神丸、逍遙散、知柏四物湯,以及加味當歸補血湯的詳細用法,可參考相關中醫書籍)
總之,同樣是失血的症狀,要區分是陽絡受損導致血液外溢上逆,還是陰絡受損導致血液內溢下泄。同樣是血虛,也要區分是血虛無熱(陽氣不足)還是血虛有熱(陰虛火旺)。血虛無熱,應使用歸脾湯、補中益氣湯等益氣補血的藥物;血虛有熱,則應使用知柏地黃丸、知柏地黃煎、玄武膠等滋陰降火的藥物。因此,治療虛證時使用補益藥物,必須區分是否有熱,這是區分是養陽還是養陰的重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