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景明

《症因脈治》~ 卷一 (26)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6)

1. 肩背痛論

秦子曰:《內經》云:西風生於秋,病在肺,腧在肩背。則肩背之痛,乃肺之分野;且手陽明大腸之脈,循臂上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下入缺盆絡肺,其支別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又云:手太陽小腸之脈,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其支別者,從缺盆循頸,上頰。按此論之,則肩背肺俞之痛,乃肺與大小腸為患矣。

故肺病則缺盆中痛,肩背痛;大腸病,則耳後肩臑肘臂皆痛;小腸病,則肩臑肘臂腫痛。故凡背部肺腧作痛,要分別右左二腧,外感內傷,有餘不足。若右肺腧缺盆痛,此肺與大腸之症;若左肺腧缺盆痛,乃是肺與小腸症也,以左右而分大腸小腸。至肺腧,則左右皆屬肺也。

然太陽膀胱之脈,亦在於背,但膀胱太陽之病,滿背皆痛,不比肺痛,止在肺腧缺盆也。

白話文:

肩背痛論

秦子說:《內經》說:秋風起於西方,疾病在肺,反應在肩背的穴位。所以肩背痛,是肺臟的病變反應;而且手陽明大腸經循行手臂上緣,上達肩膀,經過肩峰骨前方,向上到達肩胛骨,向下進入鎖骨上窩與肺臟相連,它的分支從鎖骨上窩,向上經過頸部,到達面頰。又說:手太陽小腸經從肩關節附近開始,繞過肩胛骨,經過肩部上方,進入鎖骨上窩,它的分支從鎖骨上窩沿著頸部,到達面頰。根據這些論述,肩背部肺俞穴的疼痛,是肺和大腸或小腸生病的症狀。

因此,肺臟有病就會鎖骨上窩疼痛,肩背疼痛;大腸有病,則耳後、肩、臂肘都會疼痛;小腸有病,則肩、臂肘腫痛。所以凡是背部肺俞穴疼痛,要區分左右兩個穴位,以及是外感還是內傷,是實證還是虛證。如果右側肺俞穴和鎖骨上窩疼痛,這是肺和大腸的病症;如果左側肺俞穴和鎖骨上窩疼痛,這是肺和小腸的病症,以左右來區分是大腸還是小腸的病變。至於肺俞穴,則左右都屬於肺臟。

但是,足太陽膀胱經也經過背部,但膀胱經的病變,會使整個背部都疼痛,這與肺臟的疼痛不同,肺痛只會侷限在肺俞穴和鎖骨上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