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因脈治》~ 卷二 (14)
卷二 (14)
1. 溢飲
【溢飲之症】水氣流行,歸於四肢,身體疼重,支節煩疼,謂之溢飲也。
白話文:
水氣流動,聚集在四肢,身體感到疼痛沈重,關節也感到煩痛,這種情況稱為溢飲。
【溢飲之因】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若飲水多,水性寒冷,停滯氣逆,逆則溢於四肢,當汗不得汗,不能外散,身得濕則重,復得寒則疼,故曰身疼重而成溢飲之症矣。
白話文:
【溢飲的原因】
飲水進入胃部,精氣在體內遊走,向上輸送到脾臟,脾臟散發精氣,向上歸於肺臟,通調水分通道,向下輸送到膀胱。如果喝了太多的水,水性寒冷,就會停滯不流,導致氣逆。氣逆就會溢出到四肢,汗不能外散,身體就會變得沉重,再受寒就會疼痛,所以說身體沉重疼痛就是溢飲的症狀。
【溢飲之脈】《金匱》曰:脈沉而數,脈沉而弦,懸飲也。又云:病溢飲者,當發汗,不言脈象,楨意其必浮大浮緊,未必沉弦沉數。
白話文:
【溢飲脈象】 《金匱要略》說:脈象沉緩而數,脈象沉緩而緊,是溢飲的證候。又說:溢飲的病人,應該發汗治療,沒有提到脈象,但我認為肯定是浮大、浮緊脈,未必是沉弦、沉數脈。
【溢飲之治】《金匱》治懸飲內痛,用十棗湯。又曰:病溢飲者,當發汗,大青龍湯主之,小青龍湯亦主之。夫懸飲脈沉弦,飲懸於內而痛者,故用下法;溢飲溢於外,故用汗法。
白話文:
【治療飲溢的疾病】《金匱》醫書記載,治療懸飲內痛,可以用十棗湯。又說:患有溢飲的人,應該讓患者發汗,大青龍湯和青龍湯都可以治療。懸飲脈象沉弦,飲液積蓄在內部而疼痛,所以要用下法;溢飲溢於體外,所以要用汗法。
大棗湯,見前懸飲。
大青龍湯,治溢飲身體疼重,肢節煩疼,當發汗者。
白話文:
大棗湯,用於治療懸飲。
大青龍湯,用於治療溢飲所引起的身體疼痛沈重,四肢關節煩痛,適合發汗治療。
麻黃,桂枝,甘草,生薑,杏仁,大棗,石膏
小青龍湯
白話文:
麻黃、桂枝、甘草、生薑、杏仁、大棗、石膏,組合成的小青龍湯。
麻黃,甘草,桂枝,白芍藥,五味子,乾薑,半夏,細辛
白話文:
-
麻黃:味辛、性溫。具有解表發汗、宣肺平喘、利尿消腫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咳嗽、氣喘、水腫等病症。
-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胃、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咳嗽氣喘、脘腹疼痛等病症。
-
桂枝:味辛、性溫。具有解肌透表、溫通經脈、活血化瘀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頭痛、肢體疼痛、月經不調等病症。
-
白芍藥:味酸、性微寒。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養血斂陰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血虛證、月經不調、痛經、產後血虛等病症。
-
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具有補腎益精、生津止渴、斂肺固澀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腎虛腰痛、遺精早洩、盜汗、口渴等病症。
-
乾薑:味辛、性熱。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痰等功效。常用於治療寒證、嘔吐、腹痛、泄瀉、陽虛證等病症。
-
半夏:味辛、性微寒。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等功效。常用於治療痰濕證、咳嗽、嘔吐、呃逆等病症。
-
細辛:味辛、性溫。具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頭痛、牙痛、鼻塞等病症。
2. 支飲
【支飲之症】咳逆倚息,氣短不得臥,其形如腫,即《金匱》支飲症也。
白話文:
支飲的症狀包括咳嗽、呼吸困難、氣短到無法躺下休息,身體看起來像是浮腫,這就是《金匱要略》中描述的支飲症。
【支飲之因】飲邪偏注,停留曲折之間,蓋肺與大腸之脈,下膈絡腸,今飲積於中,外不得達於表,內不得循於裡,而偏礙肺與大腸交通之氣道,則咳逆倚息,呼吸不得流利,氣逆而咳,喘促而不得臥矣。形如腫者,水飲之外現也。
【支飲之脈】脈多沉緊,脈弦為水,脈弱可治,數實者死。其脈虛者,必苦眩暈。
白話文:
【支飲的病因】飲邪偏注,停留於曲折之間,蓋因肺與大腸的脈絡,下膈膜絡於腸,如今飲積於中,外不得達於人體表面,內不得循於體內,而偏礙肺與大腸交通的氣道,則咳逆倚息,呼吸不得流利,氣逆而咳,喘促而不得臥。形如腫者,是水飲在外表顯現的結果。
【支飲之治】《金匱》曰:膈間支飲,其人必喘,心下痞堅,面色黎黑,其脈沉緊,得之十數日,醫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湯;虛者即愈,實者三日復發,復與,不愈者,以前方去石膏,加茯苓、芒硝主之。以胃有痰飲之積熱,石膏止清無形氣分之熱,不能去有形痰飲之實熱,故易芒硝。
白話文:
關於支飲的治療:《金匱要略》中記載:因「膈間支飲」所導致的疾病,病人必定會喘不過氣、胸部和胃部會感到堅硬,且臉色灰暗,同時脈搏緩慢而緊。這種疾病通常出現十幾天之後,治療上僅採用催吐或泄下之法無法治癒,需要服用木防己湯。虛弱的病人服用後立即痊癒,強壯的病人三天後復發,此時再服用木防己湯,仍然無法痊癒時,則去除原本湯方中的石膏,加入茯苓和芒硝治療。因為胃中痰液和飲水的停滯會導致熱氣,石膏只能治療看不見的氣分之熱,無法消除看得見的痰飲之實熱,因此用芒硝代替石膏。
又云: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瀉湯主之。又云:支飲胸滿者,厚朴大黃湯主之。支飲不得息,葶藶大棗湯主之。嘔家本渴,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飲故也,小半夏湯。又云: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咳家,其脈弦,為有水,十棗湯主之。夫有支飲家,咳煩,胸中痛,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歲,十棗湯主之。
白話文:
他又說:如果胸中被積液阻滯,感到心慌、眩暈,澤瀉湯可以治療。又說:如果胸中被積液充塞而感到胸悶憋脹,厚朴大黃湯可以治療。如果積液流動不止,葶藶大棗湯可以治療。嘔吐的人原本口渴,現在反而不渴了,這是因為胸中被積液阻滯所致,用小半夏湯治療。又說:突然嘔吐,胸中痞滿,橫隔膜之間有水液,感到眩暈悸動的,用小半夏加上茯苓。咳嗽的人,他的脈搏弦緊,這是因為體內有積液,用十棗湯治療。如果體內有積液,加上咳嗽、煩躁、胸中疼痛,如果沒有立即死亡,就會在一百天、甚至一年後死去,可以用十棗湯治療。
咳逆倚息不得臥,小青龍湯主之。外另有腹滿口舌乾燥,此腸間有水氣,己椒藶黃丸主之。假令瘦人臍下有悸,吐涎沫而顛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白話文:
- 咳嗽、噁心、呼吸急促,無法躺下睡覺,用小青龍湯治療。
- 此外,還有腹部脹滿、口舌乾燥的症狀,這是腸道中有水氣,可以用己椒藶黃丸治療。
- 假如瘦人臍下有悸動,吐出涎沫而頭暈目眩,這是水腫,可以用五苓散治療。
按此二條,非指定支飲而立說,大約統言水飲家之條目。
木防己湯
白話文:
除了以上症狀,還可能出現腹部脹滿、口舌乾燥,這表示腸道積水,可以用己椒藶黃丸治療。如果瘦人臍下有悸動,吐出唾液並且頭暈目眩,這是水腫,可以用五苓散治療。這兩條說明的不是單指支飲,而是概括了水飲病的症狀。
木防己,石膏,桂枝,人參
白話文:
木防己: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散寒祛濕、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
石膏:是一種礦物,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的作用。
桂枝:是一種中藥材,具有發汗解表、溫經通脈的作用。
人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補氣益血、益智安神的作用。
上四味,煮取一升,溫服,愈後復發,去石膏,加芒硝。
澤瀉湯,治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
澤瀉,白朮
上二味,水二升,煮取一升,溫服。
厚朴大黃湯,治支飲胸滿者。
厚朴,大黃,枳實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溫服。
葶藶大棗湯
葶藶子,大棗肉
先以水三升,煮棗取二升,去棗,納葶藶子。
半夏湯
半夏,生薑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一升服。
小半夏加茯苓湯
半夏,生薑,白茯苓
上三味,煮一升服。
十棗湯,見前懸飲門。
小青龍湯,見前溢飲門。
己椒藶黃丸
防己,椒目,葶藶,大黃
蜜丸如梧子大,日三服。
五苓散
澤瀉,豬苓,白茯苓,白朮,肉桂
上五味為末,暖水調服。
白話文:
將上面四種藥材煮成一升,溫溫地喝下去,如果病好了又復發,就去掉石膏,加入芒硝。
澤瀉湯,治療心下有水飲積聚,患者感到頭昏眼花。
澤瀉、白朮
將上面兩種藥材,用兩升水煮成一升,溫溫地喝下去。
厚朴大黃湯,治療水飲積聚於胸部,胸悶滿脹。
厚朴、大黃、枳實
將上面三種藥材,用五升水煮成二升,溫溫地喝下去。
葶藶大棗湯
葶藶子、大棗肉
先用三升水煮大棗,煮到剩下二升,去掉大棗,再加入葶藶子。
半夏湯
半夏、生薑
將上面兩種藥材,用七升水煮成一升,服用。
小半夏加茯苓湯
半夏、生薑、白茯苓
將上面三種藥材煮成一升,服用。
十棗湯,在之前的懸飲篇章裡已經記載。
小青龍湯,在之前的溢飲篇章裡已經記載。
己椒藶黃丸
防己、椒目、葶藶、大黃
用蜜製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天服用三次。
五苓散
澤瀉、豬苓、白茯苓、白朮、肉桂
將上面五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溫水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