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因脈治》~ 卷二 (8)
卷二 (8)
1. 嗽血論
秦子曰:咳血即嗽血。外感咳血之症,乃是邪壅於肺,擇其何邪而施治,則愈矣。故丹溪曰:壅於肺者易治,不過散之清之而已;不比內傷門損於胃者之難治也。
白話文:
秦子說:咳嗽出血就是咳血。外感引起的咳血癥狀,是邪氣堵塞在肺部,根據邪氣的種類來施加治療,那麼就會痊癒。所以丹溪說:肺部受阻的容易治療,只需要開藥來散解和清除就可以了;不像內臟受損導致的胃部損傷那樣難治。
2. 外感嗽血
【外感嗽血之症】身發寒熱,喘促氣逆,咳嗽不止,嗽痰帶血,甚則吊動胃氣,嘔吐痰涎,飲食齊出,此外感嗽血之症也。
白話文:
感受外邪而引起的咳嗽吐血。症狀:發燒或畏寒、喘促氣逆、咳嗽不止、咳出來的痰中帶血,嚴重時可能會引起嘔吐,把胃裡的食物和痰液都吐出來。
【外感嗽血之因】有肺胃伏火,失於清理,風寒外束,肺熱內郁,肺主皮毛,不得發泄,上衝於喉;又有時令燥熱,傷其肺氣,清化之令不行,相傅之官怫逆,二者皆令咳嗽吐血者也。
【外感嗽血之脈】左脈浮大,表邪未散;右寸數大,火邪傷肺;或見沉數,肺中伏火;若見躁疾,燥火刑金。
白話文:
外感咳嗽吐血的原因:
有的人肺胃中有潛伏的火熱之氣,沒有及時清除,外感風寒之邪,肺熱內鬱,肺主皮毛,不能宣發,上衝於喉嚨。還有的人由於時令燥熱,損傷肺氣,肺氣清化宣降的功能失常,肺與大腸相傳輸的關係紊亂,這兩種情況都會導致咳嗽吐血。
【外感嗽血之治】表邪外束,身發寒熱,咳嗽帶血者,瀉白散加荊、防、柴、葛。熱邪伏內者,瀉白散加乾葛、石膏。燥火傷肺,清燥救肺湯主之。
瀉白散
白話文:
【外感咳嗽咳血的治療】外邪侵犯體表,身體發冷發熱,咳嗽帶血的,使用瀉白散,再加入荊芥、防風、柴胡、葛根。風邪熱邪侵犯體內的,使用瀉白散,再加入乾葛、石膏。燥火損傷肺臟的,使用清燥救肺湯。
桑皮,地骨皮,甘草,荊芥穗,防風,柴胡,葛根
又瀉白散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乾葛,石膏
清燥救肺湯
白話文:
桑皮: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瘡瘍、皮膚疾病、血便、血痢等疾病。
地骨皮:具有清除熱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溫病、血熱、出血等疾病。
甘草:具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咳嗽氣喘、脘腹疼痛等疾病。
荊芥穗:具有解表散寒、清熱透疹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發熱、麻疹、風疹等疾病。
防風:具有解表散寒、勝濕止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發熱、頭痛身痛、風濕痹痛等疾病。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退燒止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肝鬱氣滯、發熱頭痛、胸脅疼痛等疾病。
葛根: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發熱、口渴多飲、麻疹等疾病。
桑葉,石膏,甘草,人參,桑白皮,阿膠,麥冬,杏仁,枇杷葉,知母,地骨皮
白話文:
桑葉、石膏、甘草、人參、桑白皮、阿膠、麥冬、杏仁、枇杷葉、知母、地骨皮。
3. 內傷嗽血
【內傷嗽血之症】身無表邪,咳嗽吐血,《金匱》有三大法門,若先咳嗽吐痰,後咳嗽吐血者,此是肺胃積熱,痰火上衝之症也;若先咳吐純血,後乃咳嗽吐痰者,此是陰虛陽旺,勞瘵骨蒸之症也;若面色白,脈沉遲,內無熱者,此是土不生金,陽虛不能收攝之症也。
白話文:
【內傷導致的咳嗽吐血癥】身體沒有外在邪氣,咳嗽吐血,《金匱要略》有三大法門,如果先咳嗽吐痰,後咳嗽吐血,這是肺胃積熱,痰火上衝的症狀;如果先咳吐純血,然後咳嗽吐痰,這是陰虛陽旺,勞瘵骨蒸的症狀;如果面色白,脈搏沉緩遲慢,內部沒有熱的症狀,這是土不生金,陽虛不能收攝的症狀。
【內傷嗽血之因】有膏粱積熱,痰火伏於肺胃之間,久嗽失治,土中之火刑金,即《金匱》所云:酒客致咳,必致吐血之一條也。有房勞精竭,腎火刑金;有思慮傷脾,脾火消陰;有鬱怒傷肝,肝火怫鬱;有用心太過,心火妄動,即《金匱》咳逆上氣,脈數有熱之一條也;有陽虛不足,血虛氣弱,土不生金,即《金匱》病人面色白,內無熱,脈沉遲之一條也。
白話文:
內傷咳嗽咳血的原因:
- 膏粱厚味攝取過多,積聚熱氣,痰火鬱伏在肺胃之間,久咳不治,脾胃之火刑剋肺金,這就像《金匱要略》中所說:「嗜酒的人容易咳嗽,必然會導致吐血」的一條。
- 房事過度,精氣竭損,腎火刑剋肺金。
- 思慮過度傷脾,脾火消蝕肺陰。
- 鬱怒傷肝,肝火鬱積不舒。
- 用心過度,心火妄動,這就像《金匱要略》中所說:「咳嗽逆氣上衝,脈數有熱」的一條。
- 陽虛不足,血虛氣弱,脾土不能生肺金,這就像《金匱要略》中所說:「病人面色蒼白,內無熱,脈沉遲」的一條。
白話文:
-
如果房事過於頻繁,會導致精氣耗盡,腎中的熱力會影響到肺部的金屬特性。
-
處理事情思慮過度會傷害脾臟,脾臟的熱力會消磨肺部的陰性元素。
-
鬱悶和怒氣會傷害肝臟,肝火會積聚,無法得到舒緩。
-
心神過度用腦,會導致心火過旺,就像《金匱要略》中提到的,咳嗽和呼吸困難,脈搏快速且有熱感。
-
如果陽氣不足,血液也缺乏養分,脾臟的功能無法滋養肺部,就像《金匱要略》中描述的,病人的臉色蒼白,內部沒有熱感,脈搏沈遲。
【內傷嗽血之脈】右手洪數,膏粱積熱,若見滑大,痰火內結;左尺躁疾,房勞精竭;右關細數,脾陰消竭;左關弦數,肝家鬱結;左寸躁疾,心火妄動;六脈沉遲,陽虛之別。
白話文:
【內傷咳嗽吐血患者的脈象】右手的脈搏洪數,是因為膏梁厚味積聚在身體內產生的熱邪,若脈象見滑大,是痰火內結;左手的尺脈躁疾,是房事過度、精氣耗竭的緣故;右關脈搏細數,是脾陰耗竭的徵象;左關脈弦數,是肝氣鬱結所致;左寸脈躁疾,是心火妄動的體現;六脈沉遲,則是陽氣虛的表現。
【內傷嗽血之治】膏粱積熱,熱傷肺金之氣,瀉白散合乾葛石膏湯。熱傷肺金之血,黃芩一物湯。胃火上衝,清胃湯、化痰丸。房勞精竭,腎火刑金,先用犀角地黃湯,後用歸芍天地煎、三才丹。脾陽不足,土不生金者,加味歸脾湯。脾陰不足,土中之火刑金,加味戊己湯。
白話文:
內傷咳嗽出血的治療方法:
- 膏粱積熱:
- 治療方法:瀉白散合乾葛石膏湯。
- 熱傷肺金之血:
- 治療方法:黃芩一物湯。
- 胃火上衝:
- 治療方法:清胃湯、化痰丸。
- 房勞精竭,腎火刑金:
- 治療方法:先用犀角地黃湯,後用歸芍天地煎、三才丹。
- 脾陽不足,土不生金:
- 治療方法:加味歸脾湯。
- 脾陰不足,土中之火刑金:
- 治療方法:加味戊己湯。
怒動肝火,木火刑金者,柴胡飲子。肝血不足者,加味補肝散。心火妄動者,導赤各半湯。心血不足者,天王補心丹。腎火不足,陽虛不能攝血者,八味腎氣丸。
白話文:
-
怒火傷及肝,肝火旺盛乘克金,使用柴胡飲子。
-
肝血不足,使用加味補肝散。
-
心火妄動,使用導赤各半湯。
-
心血不足,使用天王補心丹。
-
腎火不足,陽氣虛弱不能攝住血液,使用八味腎氣丸。
瀉白散,治火傷肺氣,咳嗽痰血。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
黃芩一物湯,治火傷肺血,咳嗽痰血。
黃芩
清胃湯,治胃火上衝。
白話文:
瀉白散,用於治療火氣傷及肺部,出現咳嗽咳血的症狀。藥材包括桑白皮、地骨皮、甘草。
黃芩一物湯,用於治療火氣傷及肺部,出現咳嗽咳血的症狀。藥材僅為黃芩。
清胃湯,用於治療胃火上炎。
升麻,黃連,生地,山梔,甘草,乾葛,石膏
化痰丸
白話文:
升麻:具有升舉、疏散風熱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痢疾、腸炎、咽喉腫痛等症狀。
生地:具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陰虛火旺、血熱妄行、瘡瘍腫痛等症狀。
山梔: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病、黃疸、血崩、痢疾等症狀。
甘草:具有補氣和中、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咳嗽氣喘、腹痛、脘腹疼痛等症狀。
乾葛:具有生津止渴、清熱涼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暑熱煩渴、口乾舌燥、熱病津傷等症狀。
石膏: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病、高熱、神昏、抽搐等症狀。
天門冬,栝蔞霜,連翹,香附,黃芩,海石,青黛,桔梗
白話文:
-
天門冬:一種百合科植物的塊莖,具有滋陰潤肺、清熱化痰的功效。
-
栝蔞霜:一種葫蘆科植物的果實,具有清熱化痰、潤腸通便的功效。
-
連翹:一種木犀科植物的枝條,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
香附:一種菊科植物的根莖,具有理氣解鬱、調經止痛的功效。
-
黃芩:一種脣形科植物的根莖,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
海石:一種礦物質,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消腫的功效。
-
青黛:一種菘藍科植物的葉片,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
-
桔梗:一種桔梗科植物的根莖,具有止咳化痰、宣肺通絡的功效。
犀角地黃湯,涼血止血之方。
犀角,生地,丹皮,白芍藥,黃芩,荊芥,山梔
歸芍天地煎
天門冬,生地,當歸,白芍藥,丹皮,山梔
玄武膠收厚膏服。
三才丹
天門冬,生地,人參
家秘肝腎丸
天門冬,地黃,白芍藥,當歸,黃柏,知母
上為細末,玄武膠為丸。
加味歸脾湯
白話文:
犀角地黃湯,是清熱涼血止血的藥方,包含犀角、生地、丹皮、白芍、黃芩、荊芥、山梔等藥材。此外,還有歸芍天地煎,以天門冬、生地、當歸、白芍、丹皮、山梔等藥材製成,並用玄武膠收成厚膏服用。另外,三才丹以天門冬、生地、人參為原料。家秘肝腎丸則以天門冬、地黃、白芍、當歸、黃柏、知母等藥材研磨成細末,再以玄武膠製成丸狀。最後,加味歸脾湯為另一個藥方,配方不詳。
當歸,白茯神,黃耆,白朮,木香,人參,甘草,龍眼肉,遠志,酸棗仁
白話文: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白茯神:寧心安神,益智健腦。
黃耆:補氣健脾,益氣生津。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尿。
木香:行氣止痛,消脹散寒。
人參:補氣養血,益智安神。
甘草:益氣補中,清熱解毒。
龍眼肉:補心益血,安神養心。
遠志:寧心安神,健忘健腦。
酸棗仁:寧心安神,養血益肝。
加味戊己湯
白芍,甘草,黃柏,知母
柴胡飲子,治怒動肝火,木火上衝。
白話文:
加味戊己湯包含白芍、甘草、黃柏、知母以及柴胡飲子,用於治療因生氣引起肝火上炎,導致木火上衝的症狀。
柴胡,黃芩,廣皮,甘草,人參,當歸,大黃,白芍藥
白話文:
-
柴胡:柴胡具有疏肝解鬱、升陽舉陷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肝鬱氣滯、胸脅脹痛、往來寒熱、四肢酸軟等症狀。
-
黃芩:黃芩具有清熱瀉火、燥濕利尿、止瀉痢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熱病、黃疸、痢疾、尿路感染等症狀。
-
廣皮:廣皮具有理氣寬中、健脾化濕、止瀉止痢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脘腹脹滿、大便稀溏、泄瀉痢疾等症狀。
-
甘草:甘草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清熱解毒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肺氣不足、咳嗽氣喘、口乾舌燥等症狀。
-
人參:人參具有大補元氣、益氣生津、安神益智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元氣虛弱、氣短乏力、神疲倦怠、失眠多夢等症狀。
-
當歸: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血虛萎黃、月經不調、痛經閉經、跌打損傷等症狀。
-
大黃:大黃具有瀉下攻積、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便祕、積滯腹脹、黃疸、痢疾、便血尿血等症狀。
-
白芍藥:白芍藥具有養血柔肝、清熱涼血、緩急止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血虛肝旺、月經不調、痛經閉經、頭痛眩暈、心煩失眠等症狀。
加味補肝散,治肝血虛,火旺。
當歸,生地,白芍,川芎,廣皮,甘草,柴胡,山梔,黃芩
導赤各半湯,治心火妄動,上刑肺金。
生地,木通,甘草,川黃連,麥門冬,犀角
天王補心丹
白話文:
「加味補肝散」用來治療肝血不足,肝火旺盛。藥材包括當歸、生地、白芍、川芎、廣皮、甘草、柴胡、山梔、黃芩,各取一半。
「導赤各半湯」用來治療心火妄動,灼傷肺金。藥材包括生地、木通、甘草、川黃連、麥門冬、犀角。
「天王補心丹」是一種補心藥方。
人參,玄參,丹參,五味子,柏子仁,當歸,遠志,桔梗,生地,天門冬,麥門冬,甘草,黃連,酸棗仁,白茯神
腎氣丸,治腎陽不足,真火衰者。
白話文:
人參:
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玄參:
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滋陰降火
丹參:
活血化瘀、通經活絡、清心除煩
五味子:
補氣益腎、生津止渴、斂肺寧心
柏子仁:
補腎固精、益氣養血、潤腸通便
當歸: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
遠志:
益智寧心、養血安神、補腎益精
桔梗:
宣肺祛痰、利咽排膿、解毒消腫
生地:
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滋陰降火
天門冬:
滋陰潤肺、清熱生津、涼血止血
麥門冬:
滋陰潤肺、清熱生津、益氣養陰
甘草:
益氣補中、調和諸藥、清熱解毒
黃連: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瀉痢
酸棗仁:
養心安神、寧心益智、斂汗止瀉
白茯神:
益氣補中、寧心安神、健脾益肺
生地,山藥,澤瀉,丹皮,山萸肉,白茯苓,附子,肉桂
白話文:
生地:生地黃,又稱「生地」,是一味中藥,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熱病、陰虛等症狀。
山藥:山藥,又稱「薯蕷」,是一種薯類蔬菜,具有補脾益氣、健脾止瀉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腹瀉等症狀。
澤瀉:澤瀉,是一種水生植物,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化濕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水腫、濕熱等症狀。
丹皮:丹皮,是牡丹花的根皮,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熱病、血瘀等症狀。
山萸肉:山萸肉,是山茱萸的果實,具有補腎益精、澀精止遺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腎虛、遺精等症狀。
白茯苓:白茯苓,是茯苓的根部,具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利尿滲濕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虛、心悸失眠、水腫等症狀。
附子:附子,是烏頭的根莖,具有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腎虛、陽痿、風寒疼痛等症狀。
肉桂:肉桂,是桂樹的樹皮,具有溫腎壯陽、補命門、調氣活血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腎虛、陽痿、血瘀等症狀。
秦子曰:先嗽痰,後見血,皆是胸膈痰盛,此膏粱積熱,實火攻衝,先傷肺經之氣,煅煉而咳白痰,日久不愈,因傷肺經之血,逼迫而嗽血者也;治宜瀉白散,加石膏、知母,先清肺經氣分之火,以治其本,後用犀角地黃湯、黃芩一物湯,清肺經血分之火,以治其標,此即《金匱》酒客致咳,必致吐血,六脈數大,宜清肺胃兩家之火者也。
白話文:
秦伯說:先咳嗽吐痰,然後吐血,都是因為胸膈痰多,是膏粱厚味積聚而產生的熱,實火攻衝,首先損傷肺經之氣,肺氣被灼傷而咳出白色痰,時間久了不愈,進而損傷肺經之血,血被逼迫而咳血;治療應當使用瀉白散,加入石膏、知母,先清肺經氣分之火,以治療根本,然後使用犀角地黃湯、黃芩一物湯,清肺經血分之火,以治療標症,這就如同《金匱要略》中所說的「酒客導致咳嗽,必然導致吐血,六脈數大,應該清肺胃兩家的火」。
若先咳血,後嗽痰,皆是陰虛火動,津竭血燥,水中火發,先傷肺經之血,故先咳純血,日久不愈,後傷肺經之氣,然後而嗽白痰,治宜犀角地黃湯,加荊芥、黃芩,先涼肺經血分之火,以治其本,後用天地煎、玄武膠,合瀉白散,清肺經氣分之火,以治其標,此即《金匱》陰虛勞瘵之症,六脈細數,不可補氣,而遵壯水之主,以鎮陽光之條者也。
白話文:
如果一開始咳嗽就吐血,後來又咳痰,都是因為陰虛火旺,津液耗竭、血液乾燥,體內水份不足而引起火氣上炎。這種情況首先會傷及肺經的血液,所以一開始會咳出鮮血。如果長期不治,會進一步傷及肺經的氣,然後就會咳出白色痰液。治療方法應該用犀角地黃湯,再加上荊芥、黃芩,先涼解肺經血分中的火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之後再用天地煎、玄武膠,混合瀉白散,清熱肺經氣分中的火氣,來治標。這就如同《金匱要略》中所說的陰虛勞瘵的症狀,脈象細數,不可補氣,而要遵從滋陰補水的原則,以鎮壓陽火之氣。
有真陽不足,脾腎虛寒,面色痿黃,時或咳嗽見血,脈多空大無力,此土不生金,肺經虧損,肺氣虛,不能攝血,大宜溫補,切忌苦寒,此即《金匱》面色白,脈沉遲,越人所謂損其肺者,益其氣之條也。夫吐血與咳血不同,咳血純是肺家伏火,故一切溫劑補劑,與兜澀之劑,皆不可用;節齋有服參必死之戒,單為積熱痰盛,咳血嗽血者言。至吐血家,亦有久吐而致陽虛者。
白話文:
有的人真陽不足,脾腎虛寒,面色萎黃,有時咳嗽吐血,脈象多空虛而無力,這是因為土不生金,肺經虧損,肺氣虛弱,不能攝血,所以需要大補元陽,切忌服用苦寒之劑。這就像《金匱要略》中提到的「面色白,脈沉遲,越人所謂損其肺者,益其氣」的症狀。
吐血與咳血是不同的。咳血純粹是肺中伏火引起的,所以不能使用溫熱補劑、補益之劑和收斂之劑。節齋先生有「服用參必死」的戒律,這只是針對積熱痰盛,咳嗽咳血的人說的。
至於吐血的人,也有一些是因為久吐而導致陽虛的。
蓋吐血雖是陽旺,若久而不止,則真陽亦虛,故仲景有血脫益氣之法;又有吐血不止,用柏葉湯。柏葉性燥,《綱目》但有益脾之名,仲景以久吐不止,則陽隨陰耗,用寒涼止血之藥皆不應,故用柏葉性燥辛香之味,引血歸於脾經,是以原文止治久吐血,且曰不止者,並不列於咳血嗽血門中,今人不會前人本意,誤治咳血嗽血,余並表而出之。
白話文:
蓋吐血雖是陽旺,若久而不止,則真陽亦虛,故仲景有血脫益氣之法;又有吐血不止,用柏葉湯。柏葉性燥,《綱目》但有益脾之名,仲景以久吐不止,則陽隨陰耗,用寒涼止血之藥皆不應,故用柏葉性燥辛香之味,引血歸於脾經,是以原文止治久吐血,且曰不止者,並不列於咳血嗽血門中,今人不會前人本意,誤治咳血嗽血,餘並表而出之。
大意為:雖然吐血可能是因為陽氣過盛,但如果長時間持續吐血不停,就會導致真正的陽氣也出現虛弱的情況。因此,張仲景提出了補血益氣的方法來治療這種情況。此外,對於長期無法停止的吐血,會使用柏葉湯進行治療。柏葉性質乾燥,《本草綱目》中提到它有調理脾臟的功效。張仲景認為,如果長期吐血,那麼陽氣會隨著陰液的消耗而耗盡,因此使用寒涼的止血藥物可能無法有效治療。所以,他選擇了柏葉的乾燥、辛香之性質,來引導血液回歸脾經,這就是為什麼原方只用來治療長期的吐血,並且明確指出是針對不能停止的狀況,而不包括在咳嗽出血的範疇中。然而,現代人往往忽略了古人的本意,錯誤地對咳嗽出血進行治療,我在此也特意提出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