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景明

《症因脈治》~ 卷二 (7)

回本書目錄

卷二 (7)

1. 吐血咳血總論

秦子曰:胃中嘔出名吐血;肺中嗽出名咳血。吐血陽明胃家症;咳血太陰肺家症。丹溪以嘔血嗽血,皆從口中吐出,總名之曰吐血,故嘔咳不分,肺胃罔別。余今分別咽中胃管嘔出名吐血;喉中肺管嗽出名咳血,則經絡分明,治法不混。

白話文:

吐血咳血總論

秦子說:胃裡嘔出來的血叫吐血;肺裡咳嗽出來的血叫咳血。吐血是陽明胃經的病症;咳血是太陰肺經的病症。丹溪認為嘔血和咳血,都是從口中吐出來,因此統稱為吐血,所以不區分嘔吐和咳嗽,也不區分肺和胃。而我現在則區分:從咽喉中的胃管嘔出來的血叫吐血;從喉嚨中的肺管咳嗽出來的血叫咳血,這樣經絡就分明了,治療方法也就不会混淆了。

2. 外感吐血

【外感吐血之症】發熱煩躁,面赤目赤,口乾唇紅,夜不得臥,從口吐出,純血無痰,此外感吐血之症也。

【外感吐血之因】內有積熱,諸經火盛,外有風寒,束其肌表,血絡熱甚,不得外越,妄行上衝,從口嘔出,故外感吐血,責之邪熱妄行。

【外感吐血之脈】脈必洪大;或見浮緊,表邪未解;或見沉數,裡熱熾盛;失血太多,若見芤澀。洪大和緩易治,沉細弦急難醫。

【外感吐血之治】若身痛發熱,表邪未解,此太陽邪熱攻衝,脈浮大而數者,羌活沖和湯加減治之,佐以清胃之藥。若表邪已散,身仍發熱,目痛不眠,此陽明經邪熱;脈長而數者,乾葛石膏湯,佐以涼血之藥;或用犀角地黃丸;耳聾寒熱,兼用小柴胡湯;脈芤而澀者,歸芍地黃湯;血紫胸痛,紅花桃仁湯。外感門衄血,乃是表邪,今吐血門,乃是熱邪在裡,故不用麻桂湯。

羌活沖和湯,治太陽失汗,表邪未解者。

羌活,黃芩,生地,荊芥,川芎,葛根,甘草

葛根石膏湯,治陽明熱盛,吐血不止者。

葛根,石膏,山梔,黃芩,荊芥,丹皮,生地

熱甚者加川連;大便結,加大黃。

犀角地黃湯

生地,犀角,丹皮,山梔,白芍藥,荊芥

小柴胡湯,治吐血兼少陽經見證。

柴胡,黃芩,廣皮,甘草

歸芍地黃湯

當歸,白芍藥,生地,丹皮,茯苓,山藥,山茱萸,澤瀉

紅花桃仁湯

紅花,桃仁,丹皮,楂肉,赤芍藥,澤蘭,歸尾,紅曲

大便結,加酒煮大黃。

白話文:

外感吐血

外感吐血的症狀表現為:發燒煩躁,臉紅眼紅,口乾嘴唇紅腫,晚上睡不好,從口中吐出鮮血,血中沒有痰液,這些都是外感吐血的症狀。

外感吐血的原因是:體內有積熱,各經脈火氣旺盛,體外又有風寒之邪束縛肌表,血脈因熱邪過盛而無法正常運行,反而逆衝向上,從口中嘔出,所以稱為外感吐血,其根本原因是邪熱妄動。

外感吐血的脈象:脈象必定洪大;或者脈象浮緊,表示表邪未解;或者脈象沉而數,表示裡熱熾盛;失血過多,脈象則會芤澀。脈象洪大而和緩容易治癒,脈象沉細弦急則難以醫治。

外感吐血的治療方法:如果患者伴有身痛發熱,表邪未解,這是太陽經邪熱衝擊所致,脈象浮大而數,可用羌活沖和湯加減治療,並加入清胃的藥物。如果表邪已散,但仍發熱,眼痛失眠,這是陽明經邪熱,脈象長而數,可用葛根石膏湯,並加入涼血的藥物;或者使用犀角地黃丸;如果伴有耳聾寒熱,則加用小柴胡湯;如果脈象芤而澀,則用歸芍地黃湯;如果血色紫暗且胸痛,則用紅花桃仁湯。外感鼻衄(流鼻血)是表邪所致,而吐血則是裡熱所致,因此不用麻桂湯。

羌活沖和湯:治療太陽經汗出不足,表邪未解者。藥物組成:羌活、黃芩、生地、荊芥、川芎、葛根、甘草。

葛根石膏湯:治療陽明經熱盛,吐血不止者。藥物組成:葛根、石膏、山梔、黃芩、荊芥、丹皮、生地。熱盛者加川連;大便乾燥者加大黃。

犀角地黃丸:藥物組成:生地、犀角、丹皮、山梔、白芍藥、荊芥。

小柴胡湯:治療吐血且兼見少陽經症狀者。藥物組成:柴胡、黃芩、橘皮(廣皮)、甘草。

歸芍地黃湯:藥物組成:當歸、白芍藥、生地、丹皮、茯苓、山藥、山茱萸、澤瀉。

紅花桃仁湯:藥物組成:紅花、桃仁、丹皮、山楂肉、赤芍藥、澤蘭、當歸尾、紅曲。大便乾燥者,加酒煮大黃。

3. 內傷吐血

【內傷吐血之症】身無表邪,脈不浮大,起居如故,飲食自若,時而嘔吐純血,一連數口,此胃家吐血之症。若傾盆大出者,則肝家吐血也。

【內傷吐血之因】或積熱傷血,血熱妄行;或失飢傷飽,胃氣傷損;或浩飲醉飽,熱聚於中,或鹽醋辛辣,縱口不忌;或惱怒叫喊,損傷膈膜,則血從口出,而內傷吐血之症作矣。

【內傷吐血之脈】兩關獨盛,或見洪大,或見浮數。右關獨大,胃家有傷;左關獨大,肝家之損。和緩沉小者易治,弦急細數者難治。

【內傷吐血之治】胃家之血,犀角地黃湯,加乾葛、知母;積熱甚者,加黃連、石膏;大便結,加酒蒸大黃,即釜底抽薪之法。酒客致咳,必至吐血者,乾葛石膏湯,合瀉白散,此胃火上衝傷肺之條。若傾盆大出,肝經血,犀角地黃湯,加黃芩、玄武膠,此清肝攝血之法。面色白,脈沉遲,內無熱,陽虛不能攝血,歸脾湯主之,此即血脫益氣之條。

胸前痛,血色紫而成塊,紅花桃仁湯。失飢傷飽,調理胃氣,飲食得法,則胃氣自和,而病自愈。

犀角地黃湯

犀角,生地,丹皮,山梔,白芍藥,荊芥,黃芩,玄武膠

乾葛石膏湯合瀉白散

乾葛,石膏,桑白皮,地骨皮,甘草

歸脾湯

當歸,白朮,人參,甘草,白茯苓,木香,遠志,黃耆,龍眼肉,酸棗仁

紅花桃仁湯

紅花,桃仁,丹皮,紅曲,楂肉,赤芍藥,澤蘭,歸尾

白話文:

內傷吐血

內傷吐血的症狀:患者沒有外感風邪,脈象不浮大,起居生活如常,飲食也正常,但有時會嘔吐出鮮血,一次吐出好幾口,這是胃部出血的症狀。如果出血量很大,像盆子傾倒一樣,那就是肝臟出血。

內傷吐血的原因:可能是積熱傷血,導致血熱妄行;可能是飲食不節,飢飽失常,損傷了胃氣;可能是大量飲酒醉飽,熱邪聚集在體內;可能是嗜食辛辣鹹醋等刺激性食物,飲食不忌;可能是因惱怒喊叫,損傷了膈膜,導致血液從口中吐出,從而引起內傷吐血。

內傷吐血的脈象:寸口脈(兩關)特別有力,或洪大,或浮數。右寸脈特別有力,表示胃部受損;左寸脈特別有力,表示肝臟受損。脈象平和、沉弱、細小者容易治癒;脈象弦急、細小、數者則難治癒。

內傷吐血的治療:胃部出血,用犀角地黃湯,再加乾葛、知母;如果積熱嚴重,再加黃連、石膏;如果大便乾燥,加酒蒸大黃,這是釜底抽薪的方法。因飲酒導致咳嗽而吐血者,用乾葛石膏湯合瀉白散,這是治療胃火上炎傷肺的方劑。如果出血量很大,是肝經出血,用犀角地黃湯,加黃芩、玄武膠,這是清肝止血的方法。如果面色蒼白,脈象沉遲,體內沒有熱證,屬陽虛不能攝血,則用歸脾湯,這是益氣攝血的方法。

胸前疼痛,血色紫暗且成塊狀,則用紅花桃仁湯。因飢飽失常導致的吐血,應調理胃氣,飲食有節,胃氣自然調和,疾病自然痊癒。

犀角地黃湯組成:犀角、生地、丹皮、山梔、白芍藥、荊芥、黃芩、玄武膠

乾葛石膏湯合瀉白散組成:乾葛、石膏、桑白皮、地骨皮、甘草

歸脾湯組成:當歸、白朮、人參、甘草、白茯苓、木香、遠志、黃耆、龍眼肉、酸棗仁

紅花桃仁湯組成:紅花、桃仁、丹皮、紅曲、山楂肉、赤芍藥、澤蘭、當歸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