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因脈治》~ 卷二 (5)
卷二 (5)
1. 食積咳嗽
【食積咳嗽之症】每至五更嗽發,嗽至清晨;或吐痰味甜,胸前飽悶,此積痰咳嗽之症。
【食積咳嗽之因】食滯中焦,不能運化,成痰成飲,每至五更,痰火上升,則咳嗽之症作矣。
【食積咳嗽之脈】氣口洪大,或見沉滑,或見沉數,或見沉實。
白話文:
食積咳嗽之症
症狀: 患者每到凌晨五點左右開始咳嗽,一直咳到清晨;或痰液帶有甜味,胸前感到飽悶,這就是積痰咳嗽的症狀。
病因: 飲食積滯在中焦(脾胃),無法正常運化,形成痰飲,每到凌晨五點左右,痰火上升,就會引發咳嗽。
脈象: 脈象洪大,或沉滑,或沉數,或沉實。
【食積咳嗽之治】脈沉滑,胸滿悶者,二陳平胃散、三子養親湯,若沉數而滑,加梔連。肺火上升,咳嗽汗出,石膏瀉白散,加枳、桔。
二陳平胃散
白話文:
【因飲食不化引起的咳嗽的治療】脈搏沉伏而滑利,胸中滿悶的,服用二陳平胃散、三子養親湯,如果脈沉緊且滑利,則加入梔子、連翹。肺火上升,咳嗽、汗出,服用石膏瀉白散,加入枳實、桔梗。
熟半夏,白茯苓,廣皮,甘草,熟蒼朮,厚朴
三子養親湯
白話文:
-
熟半夏:經過處理 (如泡製、煮熟) 的半夏,具有化痰、止咳、燥濕的功效。
-
白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的功效。
-
廣皮:指木棉樹的樹皮,具有清熱、利濕的作用。
-
甘草:具有補益氣血、清熱解毒、緩解疼痛的功效。
-
熟蒼朮:經過處理 (如烘乾、炒制) 的蒼朮,具有燥濕健脾、祛風止痛的功效。
-
厚朴:具有散寒、燥濕、化痰、止咳的功效。
萊菔子,山楂子,紫蘇子
石膏瀉白散
白話文:
萊菔子
-
別名:蘿蔔籽
-
性味:甘、溫
-
功能:行氣消食,降氣化痰,消脹止痛
-
主治:胸悶,食積,咳嗽痰多,氣滯脹痛
山楂子
-
別名:山裡紅
-
性味:酸、甘
-
功能:消食化積,健脾開胃,活血化瘀,降脂降壓
-
主治:食積,消化不良,冠心病,高血壓,高脂血症
紫蘇子
-
別名:蘇子
-
性味:辛、溫
-
功能:發散風寒,行氣寬胸,止咳平喘
-
主治:感冒風寒,咳嗽氣喘,胸悶氣憋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枳殼,桔梗,石膏
白話文:
-
桑白皮:具有清熱涼血,潤肺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發熱、口渴、咳嗽、肺燥等症狀。
-
地骨皮: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陰虛火旺,潮熱盜汗,口乾舌燥,肺燥咳嗽等症狀。
-
甘草:具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短乏力,咳嗽氣喘,脘腹疼痛等症狀。
-
枳殼:具有行氣消積,寬胸理氣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胸悶氣滯,消化不良,腹脹便閉等症狀。
-
桔梗:具有宣肺止咳,祛痰平喘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咳嗽氣喘,胸悶痰多等症狀。
-
石膏: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發熱口渴,煩躁不安,肺熱咳嗽等症狀。
2. 積熱咳嗽
【積熱咳嗽之症】面赤煩躁,嗽則多汗,夜臥不寧,清晨嗽多,小便赤澀,此積熱咳嗽之症也。
【積熱咳嗽之因】膏粱積熱,酒客浩飲,熱氣聚於中焦,陽明受熱,肺被火刑,則積熱咳嗽作矣。
【積熱咳嗽之脈】右關長大,或見浮洪,或見洪數,胃脈上朝,肺受火熱。
白話文:
積熱咳嗽之症、因、脈 解釋
【積熱咳嗽之症】
臉色發紅、心煩意燥,咳嗽時會大量出汗,晚上睡覺不安穩,早上咳嗽特別嚴重,小便顏色深紅且排尿不順暢,這些都是積熱咳嗽的症狀。
【積熱咳嗽之因】
過度食用肥甘厚味的食物,或嗜酒成性大量飲酒,導致熱氣積聚在中焦部位,陽明經絡受到熱邪侵襲,肺臟被火熱灼傷,就會出現積熱咳嗽。
【積熱咳嗽之脈】
右關脈搏強勁有力,或浮大且有力,或又強勁又快,胃脈搏動上衝,這些都是肺臟受火熱侵襲的脈象表現。
【積熱咳嗽之治】家秘清胃湯,以清中焦;咳嗽不已,家秘瀉白散。熱結大腸,枳殼黃連湯。
家秘清胃湯
白話文:
【治療積熱引起的咳嗽】家有一祕方清胃湯,可以用來清瀉中焦;如果咳嗽一直不好,可以服用家有一祕方瀉白散。如果積熱結聚在大腸,可以用枳殼黃連湯。
升麻,生地,川連,山梔,甘草,乾葛,石膏
白話文:
升麻、生地、川連、山梔、甘草、乾葛、石膏。
家秘瀉白散,見前傷風嗽。
枳殼黃連湯
枳殼,川連,甘草
白話文:
家傳瀉白散,參見前面的傷風咳嗽。
枳殼黃連湯
成分:枳殼,黃連,甘草
積熱咳嗽,得食暫停,少頃復發,嗽而多汗,梔連保和散閤家秘瀉白散,以多汗而定。內有積熱,不獨咳嗽一症;以多汗而以清熱主治,亦不獨治咳嗽一症。例如胃痛胸脅痛,痛即汗出,亦為火痛,即身表發熱,若見多汗,亦用清熱主治,如前外感咳嗽條,身熱身痛,咳嗽,本表症也,若一見多汗口渴,而在夏秋,不作傷寒表症而治,又作傷暑主治。
白話文:
如果咳嗽是積熱引起的,吃了東西暫時會停止咳嗽,但不久又會復發,而且咳嗽時汗出很多,可以用梔連保和散閤家祕瀉白散來治療,以出汗來緩解症狀。
如果體內有積熱,不只是咳嗽一種症狀;以多汗為表現而用清熱法治療,也不僅僅是治療咳嗽一種症狀。
比如胃痛、胸脅痛、疼痛時汗出,這也是火熱引起的疼痛,而且病人身體發熱,如果出現多汗,也用清熱法治療,就像前面外感咳嗽的條目中提到的,身體發熱、疼痛、咳嗽,原本是外感症狀,但如果出現多汗、口渴,而且是在夏季或秋季,就不能作為傷寒外感症來治療,而要作為傷暑來治療。
同一咳嗽,發熱惡寒身痛,而應發表,應清裡,下手分別,惟以有汗無汗,渴而引飲二症上端的。又如夏秋熱病,若身熱身痛,無汗發熱,此為內伏暑熱,外冒表邪,當服羌獨敗毒散,或羌活沖和湯;若見咳嗽,兼用荊防瀉白散,先散表邪;若身熱多汗,口渴引飲,即用白虎湯清裡,兼咳嗽者,家秘瀉白散、清燥湯清裡。
白話文:
同樣是咳嗽,發熱惡寒身體疼痛,有時候應該發汗,有時候應該清熱,下手的分法,只要看病患有沒有出汗、口渴想喝水這兩個症狀就可以判斷。又如夏秋熱病中,如果身體發熱疼痛,沒有出汗,這表示內伏暑熱、外感表邪,應該服用羌獨敗毒散或羌活沖和湯;如果還出現咳嗽,則加用荊防瀉白散,先驅散表邪;如果身體發熱出汗多,口渴想喝水,那麼就用白虎湯來清熱,如果還伴有咳嗽,則用家祕瀉白散、清燥湯來清熱。
3. 附諸賢論
王節齋曰:傷風咳嗽,宜辛涼解表,如桑白皮、防風、荊芥、薄荷。傷熱咳嗽,宜清涼降火,如黃芩、桑白皮、知母、門冬。傷濕熱咳嗽,宜利濕熱,流濕潤燥,如桑皮、石膏、黃柏、蒼朮、滑石、甘草。傷燥咳嗽,宜清金降火,潤肺清燥,如石膏、知母、桑皮、麥冬。傷寒咳嗽,宜辛散解表,如麻黃杏子湯、小青龍、越婢湯等。
白話文:
王節齋說:傷風咳嗽,宜辛涼解表,可用桑白皮、防風、荊芥、薄荷。傷熱咳嗽,宜清涼降火,可用黃芩、桑白皮、知母、門冬。傷濕熱咳嗽,宜利濕熱,流濕潤燥,可用桑皮、石膏、黃柏、蒼朮、滑石、甘草。傷燥咳嗽,宜清金降火,潤肺清燥,可用石膏、知母、桑皮、麥冬。傷寒咳嗽,宜辛散解表,可用麻黃杏子湯、小青龍、越婢湯等。
若肺素有熱者,仍加山梔、黃芩、石膏、知母。又云:咳嗽皆主於肺,蓋肺主氣而作聲者也。治法須分新久虛實,新冒風寒則散之,火熱則清之,濕熱則滲泄之,燥熱則清潤之。久病宜分虛實,若氣虛則補氣,血虛則補血,精虛則補精。若久而有郁,又宜開鬱為主。又云:因咳而有痰,咳為重,主治在肺。
白話文:
如果肺原本就有熱者,還需加入山梔、黃芩、石膏、知母。又說:咳嗽都應該著重於肺部,因為肺主氣而產生聲音。治療的方法必須分為新舊虛實,新得風寒就要驅散寒氣,火熱就要清熱,濕熱就要滲泄,燥熱就要清潤。久病應該分虛實,如果氣虛就要補氣,血虛就要補血,精虛就要補精。如果長期有鬱結,又應該以疏肝解鬱為主。另外,還說:因為咳嗽而有痰,咳嗽較嚴重,主要治療在肺部。
此言素無痰候,今見咳嗽,後乃有痰而嗽也。因痰而致嗽者,痰為重,主治在脾。此素有痰涎,今漸加咳嗽喘急之候,即濕痰痰飲之嗽也。若食積成痰,頑痰膠固,痰氣上升,以致咳嗽,只治其痰,消其積,而咳自止,不必治肺。又云:凡酒色過度,勞傷肺腎真陰,而咳嗽者,不可服參耆,恐陰虛火旺,反助陽氣而陰益消也。
白話文:
這表示原本沒有痰症,現在出現咳嗽,之後才出現痰咳。由於痰引起咳嗽,痰較重,治療要以脾為主。如果原本就有痰涎,現在逐漸加重,咳嗽喘急,就是濕痰痰飲引起的咳嗽。若是飲食積聚成痰,頑固難消,痰氣上升,導致咳嗽,只要治療痰,消除積聚,咳嗽自然就會停止,不必治療肺。另外,若因過度飲酒作樂,傷了肺腎真陰,而出現咳嗽,不可服用人參黃耆,以免陰虛火旺,反而助長陽氣,導致陰氣更加虛弱。
先以壯水之藥,如六味之類,補其真陰,使水升火降,隨用參耆補肺之藥,以助腎之母,使金水相生,則陰自生而陽火退。世之用參耆者,不知先壯水以鎮火,而遽投參耆以補陽,反使陽火愈旺,而金水愈竭矣。《直指》云:感風嗽者,鼻塞聲重。傷冷嗽者,悽悽清怯。寒傷熱嗽者,煩熱焦心。
白話文:
首先用滋補陰液的藥物,比如六味地黃丸之類,來補益真陰,使水液上升,火熱下降。然後再用參耆之類的藥物補肺,以幫助腎臟的母親,使金水相生,那麼陰液自然生長,陽火就會退卻。世人用參耆的人,不知道先用壯水之藥來鎮壓陽火,卻匆忙地用參耆來補陽,反而使陽火更加旺盛,金水更加枯竭了。《直指》說:因感受風邪而咳嗽的人,鼻塞聲音濁重。因感受寒冷而咳嗽的人,咳嗽聲音清冷怯懦。因寒冷傷害熱而咳嗽的人,煩熱焦躁。
熱鬱於內,外覆冒寒者,惡寒煩熱,聲啞。感濕嗽者,身重鼻塞。瘀血嗽者,脅肋刺痛,胸膈腥悶。水停嗽者,心下怔忡。如肺脈浮緊者,為外感風寒,以發散取汗。如肺脈沉實而數,為內傷肺熱,以清利之肺脈濡散者,為肺虛,以補之。肺主皮毛,肺氣虛則腠理不密,風邪易入,法先當解表,後乃補虛,肺氣實則腠理密,而邪不入矣。肺有火,則腠理不閉,風邪易入,當解表清火,肺火清,則腠理閉而邪不入矣。
白話文:
-
熱鬱於內,外覆冒寒者:內熱鬱結,外感風寒,出現惡寒、煩熱、聲音嘶啞的症狀。
-
感濕嗽者:受濕邪侵襲,導致咳嗽,伴有身重、鼻塞的症狀。
-
瘀血嗽者:肺內有瘀血,導致咳嗽,伴有脅肋刺痛、胸膈腥悶的症狀。
-
水停嗽者:肺中水液停滯,導致咳嗽,伴有心下怔忡的症狀。
-
如肺脈浮緊者:肺脈浮緊,多為外感風寒所致,宜發散取汗以解表。
-
如肺脈沉實而數:肺脈沉實而數,多為內傷肺熱所致,宜清利肺熱。
-
如肺脈濡散者:肺脈濡散,多為肺虛所致,宜補益肺氣。
-
肺主皮毛:肺主皮毛,肺氣虛則皮毛腠理不密,風邪易於侵入。
-
肺氣虛則腠理不密,風邪易入:肺氣虛,皮毛腠理不密,風邪易於侵入。
-
肺氣實則腠理密,而邪不入矣:肺氣實,皮毛腠理緻密,風邪難以侵入。
-
肺有火,則腠理不閉,風邪易入:肺有熱,皮毛腠理不閉,風邪易於侵入。
-
當解表清火,肺火清,則腠理閉而邪不入矣:應解表清火,使肺火清涼,皮毛腠理閉合,風邪難以侵入。
若肺虛咳嗽,而用清肺之藥,則腠理愈加不密,而感邪愈易。肺火而用補肺之藥,則腠理愈不閉,而感邪愈甚。夏月喘急而嗽,面赤潮熱,其脈大者,黃連解毒湯。煩躁而咳,梔子湯。此實火之治也。咳唾有血者,麥冬湯。吞六味丸,以制陽火,此虛火之治也。張三錫曰:百病惟咳嗽難治。
白話文:
肺虛咳嗽,若使用清肺藥物治療,則腠理更加不緻密,更容易感邪。肺火證狀,若使用補肺藥物治療,則腠理更加不閉合,感邪更甚。夏季氣喘急促咳嗽,臉色潮紅發熱,脈搏洪大者,可以使用黃連解毒湯治療。煩躁不安並咳嗽,可以服用梔子湯治療。上述都是實火的治療方法。咳嗽咳出帶血的痰,可以使用麥冬湯治療。服用六味丸,以抑制陽火,這是虛火的治療方法。張三錫說:百病唯有咳嗽最難治療。
一咳而痰便出者,名滑痰,屬脾濕,宜南星與半夏之類燥之,滋潤之味,所當忌也。如連咳數聲,痰不出者,名燥痰,屬肺燥,宜門冬、知母、杏仁之類以潤之,香燥之藥,亦當忌也。
白話文:
-
一咳就吐痰的,叫做「滑痰」,是脾濕引起的。應該用南星、半夏之類的燥濕藥來治療,滋潤的藥味應該忌用。
-
如果連續咳嗽幾聲,但卻不吐痰的,叫做「燥痰」,是肺燥引起的。應該用玉竹、知母、杏仁之類的潤肺藥來治療,香燥之藥也應該忌用。
丹溪云:上半日嗽,多胃中有火;午後嗽,多陰虛火旺;黃昏嗽,多陰火上浮,宜斂而降之。又曰,五更嗽者,胃中有痰火,伏積於內,至此時火氣生養之時,上潮於肺也,宜知母、石膏、地骨皮、青黛、海石治之。午前嗽者,氣分有熱,瀉白散加知母、石膏。午後嗽者,血分有熱,宜養陰退熱,加減四物湯,吞六味丸,合滋腎丸。
白話文:
丹溪說:上午咳嗽,多是胃中有火;下午咳嗽,多是陰虛火旺;黃昏咳嗽,多是陰火上浮,應該收歛它並使它下降。另外,說到五更咳嗽的人,是胃中有痰火,積壓在裡面,到這個時候火氣滋生之時,上溢到肺部,應該用知母、石膏、地骨皮、青黛、海石來治療。上午咳嗽的人,是氣分有熱,用瀉白散加上知母、石膏。下午咳嗽的人,是血分有熱,應該滋陰退熱,加減四物湯,吞服六味丸,合滋腎丸。
又云,乾咳嗽,乃痰鬱火邪在中,宜先以甘桔湯開之,隨加補陰之味。咳嗽聲啞,寒包熱,不宜驟用寒涼,宜以辛散之,以甘潤之。
白話文:
乾咳是因為痰液和火邪在體內聚集,應先用甘桔湯來化痰清火,隨後再添加滋陰的藥物。咳嗽聲音嘶啞,是寒邪包裹著熱邪,不宜驟然使用寒涼藥物,應以辛味藥物來發散風邪,以甘潤藥物來滋養肺氣。
楨按:黃昏嗽,火氣上浮肺中,宜斂而降之一法,此斂字,言陰虛火氣上升,當養陰滋陰,斂其火氣下降,即滋陰降火之法,今人誤認酸寒收斂,大謬矣。
白話文:
楨按:黃昏嗽是因火氣上升到肺中,宜用斂而降之一法。這個「斂」字,是指陰虛火氣上升,應當養陰滋陰,斂其火氣使之下降,也就是滋陰降火之法。現在的人誤認為酸寒收斂,這是大錯特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