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因脈治》~ 卷二 (2)
卷二 (2)
1. 傷暑咳嗽
【傷暑咳嗽之症】身熱引飲,內熱煩躁,外反惡寒;或身痛口渴,咳嗽身倦,此暑傷肺氣之症也。
白話文:
身體發熱想喝水,內心感到燥熱不安,外表卻怕冷;或者身體疼痛、口渴、咳嗽、感到疲倦,這是因為暑氣傷害了肺部的氣所致的症狀。
【傷暑咳嗽之因】時值夏秋,或氣虛身弱,觸冒暑濕;或熱甚於中,偶感時行,內外夾攻,蒸釀胸胃之間,上熏於肺,則暑濕咳嗽作矣。
【傷暑咳嗽之脈】經曰脈虛身熱,得之傷暑。又云:傷暑之脈,濡軟者多,大抵右寸口脈或虛或數。
白話文:
【傷暑咳嗽的原因】在夏秋季節,由於體質虛弱,容易遭受暑濕之邪的侵襲;或者由於天氣炎熱,偶感時令流行的疾病,內外夾攻,在胸胃之間蒸釀,上燻於肺,就會出現暑濕咳嗽。
【傷暑咳嗽之治】身熱引飲,內熱煩躁者,石膏知母湯。身痛口渴,外反惡寒,十味香薷飲、瀉白益元散。外冒暑邪,內傷積熱者,涼膈散。脈虛身熱,氣虛身乏之人,清暑益氣湯。
白話文:
【暑熱咳嗽的治療】
- 身體發熱,引發喝水,內熱煩躁的人,可用石膏知母湯。
- 身體疼痛,口渴,外反惡寒的人,可用十味香薷飲、瀉白益元散。
- 外受暑邪,內傷積熱的人,可用涼膈散。
- 脈搏虛弱,身體發熱,氣虛身體乏力的人,可用清暑益氣湯。
石膏知母湯,家秘治暑熱傷肺。
白話文:
身體疼痛、口渴、還伴隨怕冷的症狀,可以服用十味香薷飲或瀉白益元散。如果因為外感暑熱,導致內在積熱,可以服用涼膈散。如果脈搏虛弱、發熱、氣虛無力,可以服用清暑益氣湯。石膏知母湯是家傳秘方,專治暑熱傷肺。
石膏,知母,桔梗,桑白皮,地骨皮,甘草
十味香薷飲
白話文:
-
石膏:性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清熱除煩、生津止渴、涼血止血的作用。用於治療暑熱煩渴、溫病初起、高熱神昏、吐血、衄血等症。
-
知母:性寒、味甘、苦,歸肺、胃、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肺、益胃生津的作用。用於治療肺熱燥咳、胃熱口渴、陰虛發熱、消渴等症。
-
桔梗:性溫、味甘、苦,歸肺、胃經。具有宣肺通竅、祛痰止咳的作用。用於治療肺氣鬱結、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
-
桑白皮:性寒、味甘,歸肺、胃經。具有清肺止咳、利咽化痰的作用。用於治療肺熱咳嗽、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
-
地骨皮:性寒、味甘、苦,歸肺、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肺的作用。用於治療肺熱咳嗽、陰虛發熱、骨蒸潮熱、盜汗等症。
-
甘草:性甘、溫,歸脾、肺、胃經。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作用。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咳嗽氣喘、脘腹疼痛等症。
香薷,厚朴,白扁豆,陳皮,白茯苓,蒼朮,黃柏,升麻,葛根,桑白皮,地骨皮,甘草
白話文:
香薷、厚朴、白扁豆、陳皮、白茯苓、蒼朮、黃柏、升麻、葛根、桑白皮、地骨皮、甘草。
瀉白益元散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
水煎調益元散服。
涼膈散
白話文: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
用水煎煮後,加入益元散一起服用。
涼膈散
山梔,黃芩,川黃連,大黃,桔梗,天花粉,連翹,薄荷,玄參,甘草
清暑益氣湯,治氣虛傷暑、補中救肺之方。
白話文:
山梔、黃芩、川黃連、大黃、桔梗、天花粉、連翹、薄荷、玄參、甘草,組成清暑益氣湯,可治療氣虛傷暑、補中救肺。
黃耆,蒼朮,升麻,人參,白朮,陳皮,神麯,澤瀉,黃柏,葛根,當歸,麥冬
白話文:
-
黃耆:補氣健脾,益氣固表,利水消腫。
-
蒼朮:燥濕健脾,化痰止瀉,祛風散寒。
-
升麻:升陽舉陷,透疹解表,清熱止痛。
-
人參: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固表止汗。
-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醒脾開胃。
-
神麯:益氣健脾,消食化積,生津止渴。
-
澤瀉:利水滲濕,清熱止瀉,平肝降壓。
-
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瀉痢,收斂固澀。
-
葛根:升陽發汗,透疹解表,清熱消暑。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
-
麥冬:養陰生津,清熱潤肺,止咳止嘔。
2. 傷燥咳嗽
【傷燥咳嗽之症】口渴唇焦,煩熱引飲,吐痰不出,或帶血縷,二便赤,帶喘急咳嗽,此傷燥咳嗽之症也。
【傷燥咳嗽之因】天行燥烈,燥從火化,肺被燥傷,則必咳嗽。
【傷燥咳嗽之脈】多見躁疾,或見數大,或見沉數,或見浮急。
白話文:
傷燥咳嗽之症
症狀: 口渴、嘴唇乾裂、感到煩躁、口渴想喝水、咳痰咳不出來,或者痰中帶血絲,大小便顏色偏紅,伴隨呼吸急促、咳嗽不止。這些都是傷燥咳嗽的症狀。
傷燥咳嗽之因
原因: 天氣乾燥炎熱,燥氣由熱氣化生,肺部受到燥氣損傷,就會引起咳嗽。
傷燥咳嗽之脈
脈象: 脈象多表現為躁急,或脈搏跳動快速有力,或脈象沉而數,或脈象浮而急。
【傷燥咳嗽之治】石膏瀉白散、清燥救肺湯、人參白虎湯。口渴,加門冬飲子。
白話文:
傷燥咳嗽,可用石膏瀉白散、清燥救肺湯、人參白虎湯治療。口渴者,可加門冬飲子。
石膏瀉白散,家秘治燥火傷肺喘咳之症。
白話文:
石膏瀉白散,是我家的祖傳祕方,專門治療燥火傷肺引起的喘咳症狀。
石膏,知母,桑白皮,地骨皮,甘草
痰多加貝母、栝蔞。
清燥救肺湯
白話文:
石膏: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瀉火、退熱生津、解毒消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發熱、口渴、煩躁、咳嗽、瘡癤腫痛等症。
知母:性寒、味苦、甘,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病煩渴、肺燥咳嗽、咽喉腫痛、大便燥結等症。
桑白皮: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止渴生津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發熱、口渴、煩躁、咳嗽、血熱妄行、吐血、衄血等症。
地骨皮:性寒、味苦、甘,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滋陰養顏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病煩渴、肺燥咳嗽、咽喉腫痛、大便燥結、血熱妄行、吐血、衄血等症。
甘草:性平、味甘,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胃、和中緩急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腹痛吐瀉、氣短乏力、咳嗽氣喘等症。
桑葉,石膏,人參,麥門冬,枇杷葉,杏仁,真阿膠,甘草
白話文:
桑葉:具有清熱、明目、涼血、止咳、消炎等功效,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目赤腫痛、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
石膏: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止渴等功效,常用於治療發燒、中暑、口渴、瘡瘍腫痛等症狀。
人參:具有補氣、益血、固脫、生津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氣虛、血虛、脫肛、久瀉、盜汗等症狀。
麥門冬:具有滋陰、清肺、潤燥、止咳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肺陰虛、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
枇杷葉:具有清肺、止咳、化痰、平喘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
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等功效,常用於治療咳嗽、氣喘、便祕等症狀。
真阿膠:具有補血、止血、滋陰、養顏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血虛、貧血、月經不調、產後虛弱等症狀。
甘草:具有補氣、益氣、清熱、解毒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氣虛、脾胃虛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
痰多加川貝母。陰精虛加地黃。熱甚加羚羊角。
人參白虎湯,治口渴唇焦,煩熱引飲,脈見沉數。
人參,石膏,知母,甘草
口渴加葛根、天花粉。
門冬飲子
白話文:
痰多就加川貝母,陰精虛就加地黃,熱得很嚴重就加羚羊角。人參白虎湯用來治療口渴、嘴唇乾燥、煩躁、愛喝水,脈象沉而數的症狀,裡面包含人參、石膏、知母、甘草。如果口渴得很厲害,就再加葛根和天花粉。門冬飲子是一種藥方。
天門冬,麥門冬,桑白皮,枳殼,桔梗,荊芥,甘草
痰多加貝母。大便燥結加大黃。
白話文:
天門冬、麥門冬、桑白皮、枳殼、桔梗、荊芥、甘草這些藥材,如果痰多,可以加貝母;如果大便燥結,可以加 大黃。
3. 傷熱咳嗽
【傷熱咳嗽之症】咽喉干痛,面赤潮熱,夜臥不寧,吐痰黃濁,或帶血腥臭,煩躁喘咳,每咳自汗。此即痰飲門熱痰嗽。
白話文:
咳嗽、咽喉腫痛、鼻塞、流涕、痰多、胸悶、氣喘、煩躁不安、胸痛、痰中帶血。
【傷熱咳嗽之因】濕熱行令,熱傷肺氣,或時令應寒而反溫,應涼而反熱,皆能令人咳嗽也。
【傷熱咳嗽之脈】右脈洪數,洪為肺火,數為裡熱,洪數而滑,肺熱痰結。
白話文:
【傷熱咳嗽的原因】濕熱過盛,熱邪損傷肺部氣機,或者應該寒冷的季節反而溫暖,應該涼爽的季節反而炎熱,這些情況都能使人咳嗽。
【傷熱咳嗽的脈象】右手的脈象洪大且頻數,洪大表示肺有火氣,頻數表示內有熱象,如果洪大頻數又滑利,則是肺熱與痰相結的徵兆。
【傷熱咳嗽之治】寸口脈大,家秘瀉白散。面赤潮熱,柴胡飲子,梔連清肺飲,脈數而實,吐痰黃濁,涼膈散加川貝母。煩躁喘嗽,帶血腥臭,犀角地黃湯加山梔、黃芩。
家秘瀉白散
白話文:
【傷寒咳嗽的治療方法】
寸口脈搏強大,使用家傳祕方瀉白散。
面部發紅發熱,使用柴胡飲子、梔連清肺飲。
脈搏快速有力,吐出黃色濁痰,使用涼膈散加川貝母。
煩躁不安、咳嗽喘息,伴有血腥臭味,使用犀角地黃湯加山梔、黃芩。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川連,黃芩,石膏
柴胡飲子
白話文:
桑白皮:清熱涼血、潤肺止咳、清熱解毒、利尿。
地骨皮:清熱涼血、滋陰潤肺、生津止渴、清熱解毒。
甘草:補中益氣、健脾益胃、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緩解藥性。
川連: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散結、燥濕化痰、止瀉。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清熱涼血、止痢。
石膏: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涼血止血、清肺化痰。
柴胡,黃芩,人參,大黃,廣皮,甘草,當歸,白芍藥
梔連清肺飲
白話文:
柴胡、黃芩、人參、大黃、廣皮、甘草、當歸、白芍等藥,組成梔連清肺飲。
山梔,川連,桔梗,甘草,杏仁,天花粉,黃芩,薄荷
白話文:
山梔:清熱涼血,瀉火除煩,止帶止血,清化濕熱。
川連:清熱燥濕,解毒消腫,止血止瀉,利咽止咳。
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膿,止咳平喘,安神定志。
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潤肺止咳,調和諸藥。
杏仁:止咳平喘,潤肺化痰,滑腸通便,祛風止癢。
天花粉:清熱涼血,生津止渴,潤肺止咳,清熱化濕。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化痰止咳,利膽退黃。
薄荷:清熱解暑,疏肝理氣,止咳平喘,消炎鎮痛。
涼膈散,見傷暑嗽門。
犀角地黃湯,加山梔、黃芩。
犀角,生地,牡丹皮,白芍藥,山梔,黃芩
白話文:
涼膈散,用於治療傷暑引起的咳嗽。
犀角地黃湯,加入山梔、黃芩。
配方包括:犀角、生地、牡丹皮、白芍藥、山梔、黃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