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因脈治》~ 卷一 (11)
卷一 (11)
1. 傷寒總論
小柴胡湯
柴胡,黃芩,廣皮,半夏,甘草,人參
胸熱痞滿,去人參,加川連、枳殼;渴,去半夏,加花粉。
涼膈散
山梔,黃芩,川連,天花粉,連翹,薄荷,桔梗,甘草
大承氣湯
大黃,芒硝,枳實,厚朴
去芒硝,即小承氣湯。
調胃承氣湯
大黃,芒硝,甘草
家秘加廣皮。
桂枝大黃湯
桂枝,大黃,白芍藥,甘草
導赤各半湯,見中風。
外感風寒,從毛竅而入,必要從毛竅而出,故傷寒發熱症,首重發表解肌。太陽篇曰,初起病時,發汗不徹,則轉屬陽明而病不解,但坐,以汗出不徹之故,再當發汗則愈。以身表發熱,未有不出汗而能涼者,若汗雖出而仍干,到底出汗不徹,而熱不退,必得時時有汗,邪熱方解。若不分方宜,概以北方麻黃桂枝湯,治南方溫熱之症,則犯火閉無汗,而熱愈甚。
又有表邪煩熱,失用解表,誤用寒涼,則胃陽抑遏,不能敷布作汗。又有外冒表邪,內有痰飲食滯,誤用寒涼,凝結胃陽,豈能作汗外解。夫發汗以治發熱,人人知之;然發之不效,以其未知發汗之真訣在何處,前書未有發明,後人憒憒到老。誰知《傷寒論》首條用麻黃湯,治無汗發熱,氣逆喘滿,獨加杏仁,以理肺氣,默示肺氣壅遏,則皮毛閉郁,不能作汗,此開發肺主皮毛,潤肺氣為發汗之真訣。
又以桂枝湯,治有汗之發熱,方下注明服藥後,食稀粥以助藥力,此默示發熱之症,必胃氣空松,方能敷布作汗;若汗出而邪不散,以桂枝湯解肌散邪,助以稀粥,則胃陽敷布,汗出而邪亦散。可見有汗之症,胃無凝滯,可食稀粥;無汗之症,胃家必有壅滯凝結,決不食稀粥,此開發胃主肌肉,疏利胃氣,升發胃陽,為發汗之真訣。然此暗度金針,非精思不覺者。
至於頭汗條中,則明言但頭有汗,遍身無汗,皆系水飲瘀熱,凝結中焦,胃陽不能通達,隔絕周身升降之道路,故遍身不得出汗,治以宣發胃氣,疏通經絡,余今化立敗毒散中加枳桔桑皮,宣通肺氣,治風寒壅肺,喘逆發熱無汗之症;此從麻黃杏仁理肺發汗中,化出治法。
又常以敗毒散中加枳樸半夏廣皮,疏散胃滯,宣揚胃氣,以治痰涎食滯,凝塞中焦,腹滿發熱無汗之症,此從頭汗條中,及太陽表症,心下有水飲,用小青龍湯,化出辛散水飲,宣發胃陽,敷布作汗之真訣,一名理肺發表湯,一名平胃發表湯。
白話文:
小柴胡湯
藥材:柴胡、黃芩、陳皮、半夏、甘草、人參。
症狀:如果胸口覺得悶熱、脹滿,就把人參拿掉,加入黃連、枳殼;如果口渴,就把半夏拿掉,加入花粉。
涼膈散
藥材:山梔子、黃芩、黃連、天花粉、連翹、薄荷、桔梗、甘草。
大承氣湯
藥材:大黃、芒硝、枳實、厚朴。
把芒硝拿掉,就變成小承氣湯。
調胃承氣湯
藥材:大黃、芒硝、甘草。
(我家的秘方會額外加入陳皮。)
桂枝大黃湯
藥材:桂枝、大黃、白芍藥、甘草。
導赤各半湯,(這個藥方在治療中風的篇章中提到)。
外感風寒,從皮膚毛孔進入身體,就必須要從毛孔散發出去,所以傷寒引起發熱的症狀,最重要的就是讓身體發汗,把邪氣從體表散走。《傷寒論》太陽篇說,一開始生病的時候,如果發汗沒有徹底,病就會轉移到陽明經,並且不會好轉,這是因為發汗沒有徹底的緣故,這時如果再次發汗就會痊癒。身體表面發熱,沒有不出汗就能退燒的道理,如果汗雖然出了,但是馬上就乾了,這還是代表汗沒有出透,熱還是不會退,必須要讓汗持續不斷地出,熱邪才能被解除。如果沒有分辨病症的情況,就一律用北方的麻黃桂枝湯來治療南方溫熱的病症,就會犯了火閉不出汗的錯誤,讓熱變得更嚴重。
還有,如果身體表面有邪氣引起煩熱,卻沒有使用解表的藥物,反而誤用寒涼的藥物,就會抑制胃部的陽氣,讓身體無法正常發汗。另外,如果體表感受風寒邪氣,體內又有痰積和飲食積滯,誤用寒涼藥物,就會讓胃部的陽氣凝結,又怎麼可能發汗來解除病症?大家都知道用發汗來治療發熱,但是發汗卻不見效,那是因為不知道發汗的真正訣竅在哪裡。以前的醫書都沒有說明,所以後人直到老都還搞不清楚。誰知道《傷寒論》第一條就用麻黃湯,治療沒有汗卻發熱,氣喘、呼吸不順的病症,還特別加入杏仁,來理順肺氣,這就暗示了肺氣阻塞,皮膚毛孔就會閉塞,無法正常發汗,這就是開發肺氣、疏通皮膚毛孔、滋潤肺氣,才是發汗的真正訣竅。
又用桂枝湯,治療有汗卻發熱的病症,在藥方下面註明,吃藥後要喝稀粥來幫助藥力,這就暗示了發熱的病症,通常是胃氣虛弱鬆弛,這樣才能幫助身體發汗。如果出了汗,但是邪氣沒有散去,就要用桂枝湯來疏通肌肉、散邪,再配合稀粥,讓胃的陽氣擴散,汗就會順利排出,邪氣也會跟著消散。由此可見,如果有汗,代表胃沒有凝滯,可以吃稀粥;如果沒有汗,代表胃一定有阻塞凝結,絕對不能吃稀粥。這就是開發胃氣、疏通肌肉、疏通胃氣、升發胃陽,是發汗的真正訣竅。然而,這個隱藏的道理,如果不用心思考是無法理解的。
至於頭汗的篇章中,就明確地說到,只有頭部出汗,全身其他地方沒有汗,這都是因為體內有水飲、瘀熱,凝結在中焦(脾胃部位),讓胃部的陽氣無法通達,阻隔了全身氣機升降的通道,所以全身才無法出汗。治療方法要宣通胃氣、疏通經絡。我現在把敗毒散的藥方改良,加入枳殼、桔梗、桑白皮,來宣通肺氣,治療風寒阻塞肺部,引起氣喘、呼吸不順、發熱且沒有汗的病症。這個方法是從麻黃杏仁理肺發汗的方法變化而來的。
我又常常在敗毒散的藥方中加入枳殼、厚朴、半夏、陳皮,來疏散胃部的積滯,宣揚胃氣,治療痰涎、飲食積滯,凝塞在中焦,引起腹脹、發熱且沒有汗的病症。這個方法是從頭汗的篇章,以及太陽表證中,心下有水飲,用小青龍湯,化出辛散水飲,宣發胃陽,幫助身體發汗的真正訣竅,這個方法也被稱為理肺發表湯,或是平胃發表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