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景明

《症因脈治》~ 卷一 (17)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7)

1. 腋痛論

秦子曰:腋痛者,在兩脅之上,奶旁外側,痛連缺盆,肺經症也。若在腋之下,原是脅痛,而非腋痛。方書以右腋為肺,左腋為肝,愚無左右之分,若見氣粗喘咳者,即痛連左腋,亦名肺病。即見肝家形症,只作金邪乘木,治肺不治肝。以腋下為肺之部分,不比脅肋,主乎肝膽,此余宗錢仲陽肺臟治病之獨訣。

白話文:

秦子說:腋痛,是指疼痛位於兩脅之上、乳房外側,疼痛連接到缺盆,是肺經的病狀。如果疼痛在腋下,原本就是脅痛,而不是腋痛。方書中將右腋定為肺,左腋定為肝,我認為左右沒有分別,如果看到氣粗、喘咳的人,即使疼痛連接左腋,也叫做肺病。即使看到肝的形體病狀,也只當作金邪(肺氣)侵犯肝木,治療肺而不治療肝。以腋下為肺的一部分,與左右脅肋不同,脅肋主於肝膽,這是我的宗派錢仲陽獨有的治療肺臟疾病的訣竅。

2. 外感腋痛

【外感腋痛之症】惡寒發熱,喘急嗽痰,腋下作痛,痛引缺盆,此風寒傷肺症也。若口渴面赤,吐痰乾涸,小便短赤,此燥熱傷肺症也。

白話文:

【外感引起腋下疼痛的疾病】

  1. 風寒傷肺症:

症狀:惡寒發熱、喘急、咳嗽、痰液多、腋下疼痛,疼痛蔓延至背部和肩頸。

  1. 燥熱傷肺症:

症狀:口渴、臉紅、吐出的痰液乾涸、小便短赤。

【外感腋痛之因】風寒壅於肺經,腋為肺脈所注之俞,故腋為之痛。燥熱刑金,肺氣焦滿,攻注腋下,亦令人痛。是以風寒暑濕燥,皆有腋痛之候也。

白話文:

腋下疼痛是由於外感風寒引起的。由於風寒壅滯於肺經,腋下為肺脈所注之俞穴,因此腋下會疼痛,另外,燥熱可能會損傷肺金,導致肺氣焦滿,攻注腋下,也會令人疼痛。因此,風寒暑濕燥皆可以引起腋下疼痛。

【外感腋痛之脈】右寸浮緊,風寒傷肺。或見浮洪,風熱之診。或見躁疾,燥火刑金。

【外感腋痛之治】傷寒者,麻黃杏子湯。風邪傷肺,加味瀉白散。燥火傷肺金之氣者,知石瀉白散。燥火傷肺金之血者,青金瀉白散

白話文:

外感腋窩疼痛的治療方法:

  • **傷寒者:**麻黃杏子湯。
  • **風邪傷肺:**加味瀉白散。

  • **燥火傷肺金之氣者:**知石瀉白散。

  • **燥火傷肺金之血者:**青金瀉白散。

麻黃杏子湯

麻黃,杏子,米仁,桑白皮桔梗甘草

白話文:

  • 麻黃:一種中藥材,具有發汗、平喘、利尿的作用。

  • 杏子: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潤肺、止咳的作用。

  • 米仁:一種中藥材,具有養心、安神、益氣的作用。

  • 桑白皮: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利尿的作用。

  • 桔梗:一種中藥材,具有宣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 甘草:一種中藥材,具有補氣、養陰、清熱的作用。

加味瀉白散

白皮地骨皮,桔梗,杏仁防風黃芩,栝蔞仁,知母薄荷枳殼橘紅,甘草

白話文:

  • 桑白皮:一種從桑樹樹皮中提取的中藥,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

  • 地骨皮:一種從地骨皮植物的根莖中提取的中藥,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腎的功效。

  • 桔梗:一種從桔梗植物的根部中提取的中藥,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止咳的功效。

  • 杏仁:一種從杏樹種子中提取的中藥,具有潤肺止咳、平喘化痰的功效。

  • 防風:一種從防風植物的根莖中提取的中藥,具有祛風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

  • 黃芩:一種從黃芩植物的根莖中提取的中藥,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 栝蔞仁:一種從栝蔞植物的種子中提取的中藥,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功效。

  • 知母:一種從知母植物的根莖中提取的中藥,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

  • 薄荷:一種從薄荷植物的葉子中提取的中藥,具有清熱解暑、利咽止痛的功效。

  • 枳殼:一種從枳殼植物的果實中提取的中藥,具有理氣健胃、消積導滯的功效。

  • 橘紅:一種從橘子皮中提取的中藥,具有理氣健胃、化痰止咳的功效。

  • 甘草:一種從甘草植物的根莖中提取的中藥,具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

口渴,加石膏、花粉、竹葉

清肺飲

山梔,黃芩,薄荷,甘草,桔梗,連翹

加竹葉七片,同煎。口渴,加石膏;大便秘,加大黃

知石瀉白散,家秘治火邪傷肺之氣。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知母,石膏

胃火上衝,加葛根;肝火旺,加柴胡、黃芩。

青金瀉白散,家秘治火邪傷肺之血。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黃芩,山梔

肝火刑金,加白芍藥;胃火旺,加乾葛、石膏。

3. 內傷腋痛

【內傷腋痛之症】無外感之邪,但兩腋下作痛,或見咳嗽氣逆,此內傷腋痛之症也。

【內傷腋痛之因】或惱怒怫鬱,肝火刑金;或膏粱積熱,熏蒸肺氣;或房勞不謹,腎火上衝。皆成內傷腋痛之症。

白話文:

腋下疼痛的內傷原因包括:

  1. 急躁生氣、抑鬱不樂,肝火剋制肺金。

  2. 飲食不節,肥甘厚味積聚,燻蒸肺氣。

  3. 房事不節制,腎火上衝犯肺。

這些因素都會導致內傷腋下疼痛。

【內傷腋痛之脈】寸口脈大,肺氣有傷。右關洪數,膏粱積熱。脈沉而結,肺氣膹郁。寸數尺疾,腎火刑金。

【內傷腋痛之治】若惱怒傷肝,木火刑金,加味瀉白散。膏粱積熱,土中之火刑金,加味清胃湯,倍川連、枳殼。房勞不謹,水中之火刑金,家秘天地煎,合黃芩瀉白散二母湯

白話文:

【內傷腋痛的治療】如果生氣惱怒傷了肝臟,木火刑剋了金,就加味瀉白散。飲食肥膩積熱,脾胃中的火刑剋了金,就加味清胃湯,川連、枳殼加倍。房事勞累不節制,腎水中的火刑剋了金,就用家傳祕藥天地煎,合用黃芩瀉白散、二母湯。

加味瀉白散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黃芩柴胡,鉤藤,蘇梗,桔梗,山梔

白話文:

  • 桑白皮:桑樹的樹皮,具有清熱涼血、祛風止痙的作用。

  • 地骨皮:地骨皮植物的根莖,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作用。

  • 甘草:甘草植物的根莖,具有補益脾胃、清熱解毒的作用。

  • 黃芩:黃芩植物的根莖,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

  • 柴胡:柴胡植物的根莖,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燒的作用。

  • 鉤藤:鉤藤植物的莖,具有祛風解痙、清熱明目的作用。

  • 蘇梗:蘇梗植物的莖,具有理氣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 桔梗:桔梗植物的根莖,具有宣肺止咳、祛痰平喘的作用。

  • 山梔:山梔植物的果實,具有清熱涼血、瀉火止痢的作用。

加味清胃湯

升麻,川連,甘草,葛根石膏,桑白皮,枳殼,地骨皮

白話文:

  • 升麻:具有升揚、發散的作用,常用於治療外感風邪、頭痛身痛、癤腫瘡毒等症狀。

  • 川連: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常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皮膚瘡瘍、咽喉腫痛等症狀。

  • 甘草:具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短乏力、咳嗽氣喘等症狀。

  • 葛根: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的作用,常用於治療外感風熱、頭痛身痛、口渴煩躁等症狀。

  • 石膏: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作用,常用於治療熱病、高熱、煩渴等症狀。

  • 桑白皮:具有清熱利尿、涼血止血的作用,常用於治療熱淋、尿血、血熱妄行等症狀。

  • 枳殼:具有行氣消積、破氣除滿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胸悶腹脹、消化不良、積食等症狀。

  • 地骨皮: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的作用,常用於治療熱病、高熱、陰虛火旺等症狀。

家秘天地煎

天冬,地黃,黃柏知母川貝母,甘草,麥冬,桑白皮,地骨皮

白話文:

  • 天冬:具有滋陰潤肺、清熱止咳的作用。

  • 地黃:具有滋陰補血、涼血清熱的作用。

  • 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

  • 知母:具有清熱生津、滋陰潤肺的作用。

  • 川貝母: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作用。

  • 甘草:具有益氣補脾、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的作用。

  • 麥冬:具有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的作用。

  • 桑白皮:具有清熱涼血、清肺止咳的作用。

  • 地骨皮:具有清熱生津、瀉火除煩、涼血止血的作用。

水煎三四次,沖玄武膠收。

黃芩瀉白散,即瀉白散加黃芩。

二母湯,即貝母、知母,二味同煎。

4. 肩背痛論

秦子曰:《內經》云:西風生於秋,病在肺,腧在肩背。則肩背之痛,乃肺之分野;且手陽明大腸之脈,循臂上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下入缺盆絡肺,其支別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又云:手太陽小腸之脈,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其支別者,從缺盆循頸,上頰。按此論之,則肩背肺俞之痛,乃肺與大小腸為患矣。

白話文:

秦子說:《內經》中提到:西風產生於秋季,容易使肺部生病,而肺的俞穴分佈在肩背部。因此,肩背疼痛往往是肺部疾病的表現;另外,手陽明大腸經的脈絡,沿著手臂的外側向上,經過肩部,在肩胛骨前緣向上,到達頸骨,然後進入胸腔與肺部相連。大腸經的支脈從胸腔向上,經過頸部,到達臉頰。

另外,《內經》中還提到:手太陽小腸經的脈絡,從肩部分出後,環繞肩胛骨,在肩部上交匯,然後進入胸腔。小腸經的支脈從胸腔向上,經過頸部,到達臉頰。

根據這些論述,肩背部的疼痛,如果集中在肺俞穴的位置,可能是肺與大腸、小腸經發生病變所致。

故肺病則缺盆中痛,肩背痛;大腸病,則耳後肩臑肘臂皆痛;小腸病,則肩臑肘臂腫痛。故凡背部肺腧作痛,要分別右左二腧,外感內傷,有餘不足。若右肺腧缺盆痛,此肺與大腸之症;若左肺腧缺盆痛,乃是肺與小腸症也,以左右而分大腸小腸。至肺腧,則左右皆屬肺也。

白話文:

因此,肺病會導致缺盆(背部)疼痛、肩背疼痛;大腸病會導致耳後、肩、肩胛骨、肘部和手臂疼痛;小腸病會導致肩胛骨、肘部和手臂腫脹疼痛。因此,凡是背部肺腧穴疼痛,都要分別右側和左側的肺腧,分析是外感還是內傷、是過盛還是不足。如果右側肺腧缺盆疼痛,這是肺和大腸的病症;如果左側肺腧缺盆疼痛,這是肺和小腸的病症,根據左右來區分大腸和小腸。至於肺腧穴,左右都屬於肺。

然太陽膀胱之脈,亦在於背,但膀胱太陽之病,滿背皆痛,不比肺痛,止在肺腧缺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