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因脈治》~ 卷一 (6)
卷一 (6)
1. 外感口噤不語
【口噤不語之症】面色多赤,身體壯熱,牙關緊閉,昏冒不知,口乾唇焦,二便赤澀,此外感不語之症也。
【口噤不語之因】內有積熱,外中風邪,經絡不通,發熱自盛,熱極生痰,上熏心肺,神識昏迷,則不語之症作矣。
【口噤不語之脈】右脈滑數,腸胃有熱。左關浮大,表邪未解。右脈滑實,痰凝氣滯。左脈浮緊,寒邪閉結。左脈沉數,心肝有熱。
【口噤不語之治】表未解者,防風通聖散減白朮;表解裡熱者,清心丸、涼膈散、轉舌膏;宜下者,三化湯下之;有痰,滌痰湯;寒邪閉結者,溫中散;心肝有熱,龍膽瀉肝湯;若初起痰食凝結上焦,先用吐法極妙。
防風通聖散,見前。
清心丸,治熱痰迷心竅。
黃連,麥冬,黃芩,龍腦,薄荷,膽星
涼膈散,治熱壅口噤。
山梔,連翹,薄荷,黃芩,甘草,大黃,桔梗,芒硝
轉舌膏,治舌音不清,語言不出。
連翹,石菖蒲,山梔,黃芩,桔梗,防風,犀角,玄明粉,甘草,柿霜,酒大黃
三化湯,見前
滌痰湯,治痰迷心竅。
南星,半夏,枳實,石菖蒲,竹茹,橘紅,甘草,白茯神
溫中散
厚朴,廣皮,半夏,甘草,炮姜
龍膽瀉肝湯,見舌音不清。
白話文:
外感口噤不語
口噤不語症狀表現為臉色發紅,身體發熱,牙關緊閉,神志昏迷,口乾舌燥,大小便排洩困難且顏色深紅,屬於外感引起的失語症。
口噤不語的原因是體內積熱,又感受了風寒邪氣,經絡不通暢,導致發熱加重,熱極生痰,痰濁上蒙心肺,使神志昏迷,從而出現失語症。
口噤不語的脈象:右脈滑數,表示腸胃有熱;左關脈浮大,表示外邪尚未消除;右脈滑實,表示痰液凝聚氣機阻滯;左脈浮緊,表示寒邪閉阻;左脈沉數,表示心肝有熱。
口噤不語的治療方法:如果外邪尚未消除,可用防風通聖散去除白朮;如果表邪已解而裡熱未除,則可用清心丸、涼膈散、轉舌膏;如果需要瀉下,則用三化湯;如有痰濁,則用滌痰湯;如果寒邪閉結,則用溫中散;如果心肝有熱,則用龍膽瀉肝湯;如果病初起,痰食凝結於上焦,則先用吐法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