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因脈治》~ 卷一 (13)
卷一 (13)
1. 內傷齒痛
【內傷齒痛之症】或齒豁,或動而長,或浮癢燥黑,時常作痛,此內傷之症也。若右上盤痛,屬胃與大腸;右下盤痛,屬肺胃二經;左上盤痛,屬膽經;左下盤痛,屬肝經;上正門痛,屬心經;下正門痛,屬腎經;上左右二虎牙痛,屬胃經;下左右二虎牙痛,屬脾經。
【內傷齒痛之因】齒豁而浮者,腎衰;齒動而長者,胃熱;癢為血熱;痛為火爍;黑則是蟲蝕。此內傷齒痛之因也。
【內傷齒痛之脈】尺脈虛大,腎水有虧。若見洪數,陰火旺動。左關弦急,肝膽之火。左關洪滑,痰火內爍。
【內傷齒痛之治】腎虛陰火者,涼八味玄武膠為丸,或知柏天地煎。左關弦急,龍膽瀉肝湯,右關洪滑,化痰湯。應下者,三黃丸。大凡牙痛症,寒者少,熱者多,故內傷門都用涼劑。若勞倦而胃虛齒浮者,又當用補中益氣湯,不可拘痛無補法也。
涼八味丸
即六味丸加黃柏、知母,共為細末,玄武膠為丸。
知柏天地煎
黃柏,知母,天門冬,生地黃
同煎三四次,沖玄武膠收膏
龍膽瀉肝湯,見前。
化痰湯
貝母,枳實,黃芩,黃連,花粉,桔梗,元參,升麻,甘草
家秘三黃丸
黃芩,黃連,大黃,甘草,廣皮
補中益氣湯
人參,黃耆,當歸,白朮,廣皮,升麻,柴胡,甘草
齒痛雖有各經虛實不同,然陽明積熱者多,故清胃湯治齒痛總司。然尚有分別,若膏粱食氣已化,惟存積熱,所謂熱而無滯,可用清胃湯,苦寒直折;若積熱雖重,厚味尚未化盡,所謂熱而有滯,若以苦寒直折,則滯氣凝遏,而熱愈甚。倒如鬱火症,用苦寒則火愈郁,服升陽散火湯則愈。
東垣以清胃湯加砂仁,香附,更名清胃散,散者,散也,家秘加白豆蔻、黑山楂末,同是此意。以腸胃積熱,大抵酒肉食滯,蒸釀而成,故化散胃滯,積熱自清。余以平胃保和散,治口瘡齒痛,及疳火疳積,俱獲奇效,此深得清積熱根本。故瘡癬齒痛之人,不能淡薄滋味,必纏綿難愈也。
白話文:
內傷齒痛的症狀表現為牙齒鬆動、搖晃、伸長、發癢、乾燥、變黑,並經常疼痛,這是內傷導致的。 右上排牙齒疼痛,屬於胃和大腸經;右下排牙齒疼痛,屬於肺胃二經;左上排牙齒疼痛,屬於膽經;左下排牙齒疼痛,屬於肝經;上排正中間的牙齒疼痛,屬於心經;下排正中間的牙齒疼痛,屬於腎經;上排左右兩顆虎牙疼痛,屬於胃經;下排左右兩顆虎牙疼痛,屬於脾經。
內傷齒痛的原因是:牙齒鬆動且浮起,是腎氣衰弱;牙齒搖晃伸長,是胃火旺盛;牙齒發癢是血熱;牙齒疼痛是火毒灼傷;牙齒變黑是蟲蛀。
內傷齒痛的脈象是:尺脈虛大,表示腎水虧虛;脈洪數,表示陰火旺盛;左關脈弦急,表示肝膽火旺;左關脈洪滑,表示痰火內蘊。
內傷齒痛的治療方法是:如果腎虛陰火旺盛,可用涼八味玄武膠丸或知柏地黃湯;如果左關脈弦急,用龍膽瀉肝湯;如果右關脈洪滑,用化痰湯;如果需要瀉下,用三黃丸。大多數牙痛是熱證,所以內傷牙痛一般都用涼性藥物。如果因勞累導致胃虛牙齒鬆動,則應服用補中益氣湯,不可單純止痛而不考慮補益。
涼八味丸的組成是:六味地黃丸加上黃柏、知母,研成細末,用玄武膠做成丸劑。
知柏地黃湯的組成是:黃柏、知母、天門冬、生地黃,煎煮數次,加入玄武膠收膏。
龍膽瀉肝湯的組成(此處略)。
化痰湯的組成是:貝母、枳實、黃芩、黃連、花粉、桔梗、元參、升麻、甘草。
三黃丸的組成是:黃芩、黃連、大黃、甘草、廣皮。
補中益氣湯的組成是:人參、黃耆、當歸、白朮、廣皮、升麻、柴胡、甘草。
雖然不同經絡的牙痛虛實有所不同,但大多數是陽明經積熱,所以清胃湯是治療牙痛的主要方劑。但需區分情況,如果膏粱厚味已消化,僅剩積熱(熱證無瘀滯),可用清胃湯直接清熱;如果積熱嚴重,但厚味尚未完全消化(熱證有瘀滯),則不能用苦寒之藥直接清熱,以免瘀滯加重,熱證更甚。如同鬱火症,用苦寒藥反而會加重病情,應服用升陽散火湯。
李東垣將清胃湯加砂仁、香附,改名清胃散,「散」指散結;民間處方則加白豆蔻、黑山楂末,作用相同,都是為了疏通腸胃積熱。腸胃積熱大多因酒肉等厚味飲食停滯而引起,所以治療重點是化解胃中積滯,積熱自然消除。我用平胃保和散治療口瘡牙痛和疳積,效果很好,這是因為它能根本上清除積熱。所以,患有瘡瘍、癬疾、牙痛的人,如果不能忌口,病情就會反覆難愈。
2. 胸痛論
秦子曰:胸與膈,肺之分野,膈痛胸痛兩症也。但胸痛止在中間,膈痛則連兩腋,故歧骨之上作痛,乃為胸痛;若痛在胸之下,即名胃痛;若胸中滿塞而不痛,又名胸痞;若胸中滿塞,水穀全不能下,又名胸痹,皆非胸痛也。或痛久不散,每夜寒熱,按之愈痛,視之有形,此又是內癰之症,而非胸痛矣。
白話文:
胸痛論
秦子說:胸部和膈膜,是肺臟的分佈區域,膈膜痛和胸痛都是疾病。但是,胸痛只侷限在胸部中間;膈膜痛則會延伸到兩側腋下。所以,疼痛位於胸骨上方的,才是胸痛;如果疼痛在胸部下方,就叫做胃痛;如果胸部感覺飽滿阻塞但不疼痛,就叫做胸痞;如果胸部飽滿阻塞,而且飲食都無法順利吞咽,就叫做胸痹,這些都不是胸痛。如果疼痛很久都不消退,而且每晚都會發冷發熱,按壓疼痛的地方會更痛,並且還能看到腫塊,這就是內部腫瘍的症狀,也不是胸痛。
3. 外感胸痛
【外感胸痛之症】初起表邪未散,下早悶痛,此傷寒門結胸症也。胸痛脹滿,咳嗽氣逆,不能仰臥,此六淫之邪,傷於肺經,方書所謂肺脹胸痛也。若胸痛寒熱,咳吐腥穢,又是肺癰之症。
【外感胸痛之因】傷寒表邪未散,下之太早,內陷胸中,蓋胸主半表半裡,外邪內陷,與水飲互相盤結,則成結胸之症。若六淫之邪傷肺,肺熱焦滿,怫鬱不宣,胸亦為之作痛,蓋胸為心肺之室也。
【外感胸痛之脈】沉緊而勁,下後作痛,結胸之症。脈來浮大,胸痛身熱,支結之別。寸口浮大,風熱肺逆。寸口脈實,脈癰之疾。
【外感胸痛之治】傷寒誤下已成結胸者,宜大、小陷胸湯出入加減;若未成結胸者,宜枳殼湯治之;若肺癰風熱者,加味瀉白散;肺氣壅寒,枳桔二母湯;肺癰作痛,桔梗湯、栝蔞湯。
大陷胸湯
大黃,芒硝,甘遂
小陷胸湯
黃連,半夏,栝蔞
加味瀉白散,治風熱傷肺。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防風,荊芥
熱甚,加石膏、知母。
枳桔二母湯,清理肺氣,兼消痰水。
枳殼,知母,川貝母,栝蔞仁,蘇子,桔梗
桔梗湯,治肺癰肺瘻。
川貝母,薏苡仁,桑白皮,地骨皮,葶藶子,枳殼,桔梗,杏仁,甘草
栝蔞湯,通治肺胃之癰。
栝蔞仁一個,去皮,炒黑,研,甘草同煎服。
白話文:
外感胸痛
外感胸痛的症狀:初期表邪未散,就過早服用瀉下藥物,導致胸部悶痛,這是傷寒導致的結胸症。胸部疼痛脹滿,咳嗽氣喘,無法仰臥,這是六淫邪氣侵犯肺經,也就是書中所說的肺脹胸痛。如果胸痛伴隨寒熱,咳嗽並咳出腥臭痰液,那就是肺癰。
外感胸痛的原因:傷寒表邪未散,過早服用瀉下藥物,邪氣內陷於胸部。因為胸部屬半表半裡,外邪內陷,與水液互相交結,就形成了結胸症。如果六淫邪氣傷及肺部,肺熱壅盛,鬱結不通,也會導致胸痛,因為胸部是心肺所在的部位。
外感胸痛的脈象:脈象沉緊有力,瀉下後疼痛加劇,是結胸症。脈象浮大,胸痛發熱,是支結的表現。寸口脈浮大,是風熱肺逆。寸口脈實,是肺癰。
外感胸痛的治療:傷寒誤用瀉下藥導致結胸的,應該使用大小陷胸湯加減治療;如果還未形成結胸,可用枳殼湯治療;如果是肺癰伴隨風熱的,用加味瀉白散;如果是肺氣壅塞寒邪的,用枳桔二母湯;如果是肺癰疼痛的,用桔梗湯或栝蔞湯。
大陷胸湯:大黃、芒硝、甘遂
小陷胸湯:黃連、半夏、栝蔞
加味瀉白散(治風熱傷肺):桑白皮、地骨皮、甘草、防風、荊芥;熱盛者,加石膏、知母。
枳桔二母湯(清理肺氣,兼消痰水):枳殼、知母、川貝母、栝蔞仁、蘇子、桔梗
桔梗湯(治肺癰肺瘻):川貝母、薏苡仁、桑白皮、地骨皮、葶藶子、枳殼、桔梗、杏仁、甘草
栝蔞湯(通治肺胃之癰):栝蔞仁一個,去皮,炒黑,研末,與甘草一起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