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景明

《症因脈治》~ 卷一 (1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2)

1. 附:大頭症

秦子曰:大頭症,古書未載,近代獨多。頭面紅腫,其大如斗,若腫在兩頤,頭上不腫,名曰發頤,非大頭症也。大頭症,有外感,無內傷。

白話文:

秦子說:大頭病,古書上沒有記載,近來才比較多見。頭面紅腫,腫得像個斗一樣大,如果腫脹只在兩腮,頭上不腫,叫做「發頤」,這不是大頭病。大頭病,是由外感引起的,不是內傷造成的。

2. 大頭見症

【大頭痛之症】身發寒熱,頭面胕腫,赤色焮紅,壅害言語,此三陽經濕熱為患。若大小傳染,沿門相似,此天行濕毒症。若無傳染,獨一人自病,此起居不慎,偶觸濕熱之氣,人自感冒,《內經》所謂濕上甚為熱,正此症也。

【大頭痛之因】太陰司天,濕淫所勝;少陽司天,火淫所勝;陽明之勝,上行頭目。濕勝則腫,熱勝則痛,濕熱上甚,則頭面胕腫,大頭之症作矣。

【大頭痛之脈】必見浮洪。濕勝則浮;熱勝則數。浮數宜汗,沉數宜清。浮大易愈,沉伏難醫。

【大頭痛之治】宜羌活敗毒散以散天氣之邪;次用《普濟》消毒飲,加酒煮大黃,以清散熱毒。胕腫紅赤,外用砭刺出血,以去在表壅滯。大抵時行之症,先宜發汗,要知出血,亦發汗之意也。

羌獨敗毒散

羌活,獨活,柴胡,前胡,桔梗,枳殼,川芎

濕勝腫大,加蒼朮、白芷;口乾、脈大,加葛根、升麻,兼散陽明。

普濟消毒飲

升麻,柴胡,陳皮,甘草,人參,黃連,黃芩,桔梗,玄參,連翹,馬勃,大力子,殭蠶,板藍根

大便閉,加酒浸大黃。口渴,加石膏、天花粉。

頭痛雖有氣血虛者,然到底痛無補法,以但虛無邪,必不作痛;即氣虛頭痛,必是虛而冒寒,然後作痛;血虛頭痛,必是血虛有火,然後攻衝而痛。凡治病必先治其痛。如氣虛冒風寒,荊防芎蘇飲,內服外熏,痛愈以四君子湯補氣;血虛有火,知柏四物湯,痛止,服當歸補血湯。

然頭痛第一要詳審胃家無滯者,可用上二法;若胸次欠適,即為痰飲凝滯,又要平胃化滯,以頭痛皆因胸前凝滯而起,胸前凝滯,則胃陽不能上布,易於感邪,故平胃保和散,治頭痛要著,無論內傷頭痛,即外感之痛亦用之。以外感表邪,必要宣通胃陽,方能作汗外解,故疏散胃滯,為發汗散邪妙訣。

夫發汗散邪,人人知之,欲散外邪,先散胃滯,使胃陽敷布作汗,人所不知也。

白話文:

大頭見症

患有大頭痛時,會伴隨發冷發熱、頭面腫脹、皮膚紅腫發炎,說話困難等症狀,這是三陽經濕熱所致。如果多人同時發病,症狀類似,則屬於流行性濕毒病症。若僅一人患病,則可能是生活起居不慎,偶然接觸到濕熱之氣而感冒,正如《內經》所言「濕上甚則為熱」,正是這種病症。

大頭痛的病因是:太陰主氣候時濕邪盛行,少陽主氣候時火邪盛行,陽明經氣盛則上行頭面。濕邪盛則腫脹,熱邪盛則疼痛,濕熱同時上行則頭面腫脹,導致大頭痛。

大頭痛的脈象必定浮大而有力。濕邪盛則脈浮,熱邪盛則脈數。脈浮數則宜發汗治療,脈沉數則宜清熱治療。脈浮大容易治癒,脈沉伏則難以治療。

大頭痛的治療方法:宜用羌活敗毒散以散發體表之邪氣;其次使用普濟消毒飲,加酒煮大黃,以清熱解毒。如果頭面紅腫明顯,可採用針刺放血的方法,以去除表層壅滯之邪。總而言之,流行性疾病,應先發汗,要知道放血也是一種發汗的方法。

羌活敗毒散組成:羌活、獨活、柴胡、前胡、桔梗、枳殼、川芎

若濕邪盛而腫脹明顯,則加蒼朮、白芷;若口乾、脈大,則加葛根、升麻,以兼散陽明經之熱。

普濟消毒飲組成:升麻、柴胡、陳皮、甘草、人參、黃連、黃芩、桔梗、玄參、連翹、馬勃、大力子、殭蠶、板藍根

若大便秘結,則加酒浸大黃;若口渴,則加石膏、天花粉。

雖然頭痛也可能與氣血虛弱有關,但疼痛的根本原因不在於虛弱,因為單純虛弱無邪氣入侵,不會引起疼痛;氣虛頭痛,一定是氣虛又受寒邪侵襲才會疼痛;血虛頭痛,一定是血虛又伴有火邪,才會導致疼痛而發作。治療疾病必須先治其痛。例如氣虛受風寒,可用荊防芎蘇飲內服外熏,疼痛痊癒後再用四君子湯補氣;血虛有火,可用知柏四物湯,疼痛停止後再服用當歸補血湯。

然而,治療頭痛首先要仔細檢查胃部有無阻塞,可以使用以上兩種方法;如果胸部不適,就是痰飲凝滯,則需要先平胃化滯,因為頭痛大多是因胸前凝滯引起,胸前凝滯,則胃陽之氣不能上達頭部,容易受邪氣侵襲,所以平胃保和散治療頭痛非常重要,無論是內傷性頭痛,還是外感性頭痛均可使用。因為外感表邪,必須先疏通胃陽,才能發汗解表,所以疏散胃滯,是發汗散邪的關鍵。

發汗散邪,人人皆知,但要散除外邪,必須先散除胃滯,使胃陽之氣布散全身而發汗,這才是許多人不了解的重點。

3. 齒痛

(外感、內傷)

白話文:

牙痛(可能是外在因素感染或內部疾病引起)

4. 外感齒痛

【外感齒痛之症】身發寒熱,痛連頭目,甚則攻注牙齦,腫痛作膿,此外感齒痛之症也。

【外感齒痛之因】齒痛屬陽明少陽二經者多。胃家有熱,膽經有火,外被風寒所束,二經之熱,不能發越,則鬱而攻注作痛矣。

【外感齒痛之脈】右關浮數,陽明風熱。右關沉數,腸胃積熱。左關浮緊,少陽風寒。左關沉實,肝膽之火。

【外感齒痛之治】陽明風熱者,葛根防風湯。陽明積熱者,外刺合谷穴,內服葛根清胃湯。少陽風寒者,柴胡防風湯。少陽風熱者,柴胡清肝飲。肝膽積熱者,龍膽瀉肝湯。頭痛惡寒,太陽風寒外束,羌活湯。齒痛屬陽明少陽者多,或有太陽症,故立後條。

乾葛防風湯

乾葛,防風,石膏,甘草

乾葛清胃湯

升麻,甘草,生地,丹皮,山梔,乾葛,川黃連

右上盤牙痛,加枳殼、石膏;

右下盤牙痛,加石膏、桑白皮;

上正門牙痛,加川黃連;

下正門牙痛,加知母、黃柏;

上二虎牙痛,加葛根、石膏;

下二虎牙痛,加白芍藥;

左上盤牙痛,加柴胡、黃芩;

左下盤牙痛,加白芍藥、黃芩。

柴胡防風湯

柴胡,防風,羌活,川芎,青皮,甘草

柴胡清肝飲

柴胡,白芍,山梔,黃芩,當歸,丹皮,青皮,甘草,鉤藤

龍膽瀉肝湯

龍膽草,柴胡,黃芩,川黃連,山梔,知母,麥門冬,甘草

元氣虛,加人參;血虛,加當歸、白芍藥;大便結,加大黃;氣結,加青皮。

羌活湯

羌活,防風,川芎,白芷,蒼朮,甘草

白話文:

外感齒痛

外感齒痛的症狀: 身體發冷發熱,疼痛蔓延到頭部和眼睛,嚴重時會集中在牙齦,腫痛並化膿,這就是外感齒痛的表現。

外感齒痛的原因: 齒痛大多屬於陽明經和少陽經。胃部有熱,膽經有火,又受到風寒的侵襲,導致兩經的熱氣無法宣洩,鬱積而造成疼痛。

外感齒痛的脈象: 右關脈浮數,是陽明風熱;右關脈沉數,是腸胃積熱;左關脈浮緊,是少陽風寒;左關脈沉實,是肝膽之火。

外感齒痛的治療: 陽明風熱用葛根防風湯;陽明積熱則在合谷穴外針,內服葛根清胃湯;少陽風寒用柴胡防風湯;少陽風熱用柴胡清肝飲;肝膽積熱用龍膽瀉肝湯;頭痛惡寒,太陽經風寒外邪侵襲,用羌活湯。因為齒痛大多屬於陽明少陽經,也可能伴隨太陽經症狀,所以列出後面的藥方。

葛根防風湯: 乾葛、防風、石膏、甘草

葛根清胃湯: 升麻、甘草、生地、丹皮、山梔、乾葛、川黃連

  • 右上排牙痛,加枳殼、石膏;
  • 右下排牙痛,加石膏、桑白皮;
  • 上排正中門牙痛,加川黃連;
  • 下排正中門牙痛,加知母、黃柏;
  • 上排二顆虎牙痛,加葛根、石膏;
  • 下排二顆虎牙痛,加白芍藥;
  • 左上排牙痛,加柴胡、黃芩;
  • 左下排牙痛,加白芍藥、黃芩。

柴胡防風湯: 柴胡、防風、羌活、川芎、青皮、甘草

柴胡清肝飲: 柴胡、白芍、山梔、黃芩、當歸、丹皮、青皮、甘草、鉤藤

龍膽瀉肝湯: 龍膽草、柴胡、黃芩、川黃連、山梔、知母、麥門冬、甘草

  • 元氣虛弱,加人參;
  • 血虛,加當歸、白芍藥;
  • 大便不通,加大黃;
  • 氣機阻滯,加青皮。

羌活湯: 羌活、防風、川芎、白芷、蒼朮、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