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景明

《症因脈治》~ 卷一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0)

1. 溫熱發熱

【溫熱發熱之症】身熱多汗,不惡寒,反惡熱,口渴唇焦,神氣昏沉,煩悶躁擾,此溫熱之症也。

白話文:

身體發熱且多汗,不感到冷反而怕熱,口渴唇乾,精神渙散,心情煩躁不安,這是溫熱症的表現。

【溫熱發熱之因】或時令大熱,熱淫所勝;或應寒反溫,應涼反熱,溫熱之邪,襲人肌表,傳入經絡,則溫熱發熱之症作矣。

【溫熱發熱之脈】脈多洪數。浮數表熱;沉數里熱;左脈若數,太陽、少陽;右脈若數,陽明腸胃。

白話文:

得溫熱病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

  1. 時令炎熱,暑熱邪氣過盛:在炎熱的夏天,暑熱邪氣過於旺盛,人體無法適應,就會引起溫熱病。

  2. 應該要感受寒冷,但卻感到溫熱:當身體應該要感到寒冷時,卻反而感到溫熱,這可能是因為體內有寒邪,但體表卻被溫熱邪氣所侵襲,導致虛陽上浮,出現溫熱的症狀。

  3. 應該要感受到涼爽,但卻感到發熱:當身體應該要感受到涼爽時,卻反而感到發熱,這可能是因為體內有熱邪,但體表卻又被涼邪所侵襲,導致體內陽氣鬱積,出現發熱的症狀。

總之,當溫熱邪氣侵襲人體的肌表,並傳入經絡時,就會導致溫熱發熱的症狀出現。

【溫熱發熱之治】熱在太陽,羌活沖和湯。熱在少陽,小柴胡湯。熱在陽明,乾葛石膏湯;沉數里熱,大便結者,涼膈散;下症急者,三黃丸下之。

白話文:

【溫熱發熱的治療】

熱在太陽經,用羌活沖和湯治療。

熱在少陽經,用小柴胡湯治療。

熱在陽明經,用乾葛石膏湯治療。

脈沉數、身體發熱、大便乾燥的人,用涼膈散治療。

症狀較急迫的人,用三黃丸治療。

羌活沖和湯

小柴胡湯

乾葛石膏湯

涼膈散,以上四方見傷寒。

三黃丸,見痢疾。

白話文:

羌活沖和湯

小柴胡湯

乾葛石膏湯

涼膈散,以上四種方劑適用於傷寒。

三黃丸,用於治療痢疾。

2. 內傷發熱

(氣分、血分)

3. 氣分發熱

【氣分發熱之症】夜則安靜,晝則煩熱,唇焦口渴,飲水多汗,此氣分發熱之症也。

白話文:

【氣分發燒的症狀】晚上安靜,白天感到煩熱,嘴唇乾燥,口渴想喝水,出汗多,這是氣分發燒的症狀。

【氣分發熱之因】或膏粱積熱,蘊於腸胃之中;或熱病後,餘熱未除,早食葷腥穀氣,此內傷實熱之因也。若本元不足,氣怯神離,夜涼日熱,此內傷虛熱之因也。

【氣分發熱之脈】左寸脈數,心氣之熱。左關脈數,肝膽之熱。右寸脈數,大腸肺熱。右關脈數,腸胃氣熱。

白話文:

造成氣分發熱的原因:

  1. 膏粱積熱:由於食用過多油膩、辛辣的食物,導致腸胃積熱。

  2. 熱病後餘熱未除:剛患病後,餘熱尚未完全消除,卻過早食用葷腥穀氣,導致體內積熱。

  3. 本元不足:指身體的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導致虛熱。

  4. 氣怯神離:由於身體虛弱,精神不振,導致氣血虛弱,循環不暢,出現虛熱。

  5. 夜涼日熱:指晚上感覺涼爽,白天卻感到身體發熱,這是虛熱的典型症狀。

【氣分發熱之治】左脈洪數,肝膽氣分發熱,羌活柴胡湯、地骨皮散。右脈洪數,腸胃氣熱,乾葛石膏湯、桔梗湯。

羌活柴胡湯

白話文:

【治療氣分發熱】左脈洪數,是肝膽氣分發熱,可用羌活柴胡湯、地骨皮散治療。右脈洪數,是腸胃氣熱,可用乾葛石膏湯、桔梗湯治療。

羌活,柴胡,黃芩,廣皮,甘草

白話文:

這是一味以羌活、柴胡、黃芩、廣皮、甘草等藥材組成的中藥方劑。

地骨皮散

地骨皮,柴胡,黃芩,廣皮,甘草

乾葛石膏湯,見傷寒。

桔梗湯,見中熱。

白話文:

地骨皮散:

地骨皮、柴胡、黃芩、廣皮、甘草

乾葛石膏湯,適用於傷寒症狀。

桔梗湯,適用於中熱症狀。

4. 血分發熱

【血分發熱之症】晝則安靜,夜則發熱,唇焦口乾,反不飲水,睡中盜汗,此血分發熱之症也。

【血分發熱之因】或熱病後,熱伏血中;或陰血素虧,血虛火旺;二者皆成血分發熱也。

【血分發熱之脈】左寸脈數,心經血熱。左關脈數,肝膽血熱。右寸脈數,大腸肺熱。右關脈數,脾胃血熱。

白話文:

血分發熱之症

症狀: 白天安靜,晚上發熱,嘴唇乾燥,口渴卻不愛喝水,睡覺時盜汗,這些都是血分發熱的症狀。

血分發熱之因

原因: 可能是熱病之後,熱氣潛藏在血液中;也可能是陰血長期不足,導致血虛火旺,這兩種情況都會造成血分發熱。

血分發熱之脈

脈象:

  • 左寸脈數:心經血熱。
  • 左關脈數:肝膽血熱。
  • 右寸脈數:大腸肺熱。
  • 右關脈數:脾胃血熱。

【血分發熱之治】心經血熱,實熱,導赤各半湯;虛熱,天王補心丹。肝經血熱,實熱,梔連四物湯;虛熱,歸芍柴胡湯。右脈洪數,肺胃大腸血熱,實熱,清胃湯;虛熱,犀角地黃湯。

白話文:

【血分發熱的治療】心經血熱,實熱,導赤各半湯;虛熱,天王補心丹。肝經血熱,實熱,梔連四物湯;虛熱,歸芍柴胡湯。右脈洪數,肺胃大腸血熱,實熱,清胃湯;虛熱,犀角地黃湯。

楨按:夜間發熱,若無先寒後熱等症,方可以血熱治之;若先寒後熱,每夜如此,乃是太陽經似瘧之表邪症,當以太陽經羌活湯表藥治之。

白話文:

楨註解:夜間發熱,若是沒有先寒後熱的症狀,纔可以視為血熱症來治療;如果先寒後熱,每晚發作如此,那麼就是太陽經類似瘧疾的表熱症,應該以太陽經羌活湯之表藥治之。

導赤各半湯,見不語

天王補心丹,見衄血。

梔連四物湯,即四物湯加山梔、黃連。

歸芍柴胡湯

白話文:

導赤各半湯,見不語;天王補心丹,見衄血;梔連四物湯,即四物湯加山梔、黃連;歸芍柴胡湯。

當歸(三錢),白芍藥(三錢),柴胡(三錢),黃芩(五錢),廣皮(二錢),甘草(五錢)

白話文:

當歸(9公克)、白芍藥(9公克)、柴胡(9公克)、黃芩(15公克)、廣皮(6公克)、甘草(15公克)

清胃湯,見齒痛。

犀角地黃湯,見咳血。

羌活湯,見傷寒。

氣實柴胡湯,治氣實發熱。

白話文:

清胃湯用於治療牙痛,犀角地黃湯用於治療咳血,羌活湯用於治療傷寒,氣實柴胡湯用於治療氣實發熱。

柴胡,黃芩,廣皮,甘草,知母,石膏,地骨皮,天花粉

氣虛柴胡湯,治氣虛發熱。

白話文:

  •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燒的作用。

  • 黃芩:具有清熱降火、涼血止血的作用。

  • 廣皮: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作用。

  • 甘草:具有補益脾胃、清熱解毒的作用。

  • 知母:具有滋陰降火、清熱除煩的作用。

  • 石膏:具有清熱解毒、止渴的作用。

  • 地骨皮:具有清熱涼血、養陰潤燥的作用。

  • 天花粉: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渴的作用。

柴胡,黃芩,廣皮,甘草,人參,黃耆,地骨皮,金石斛

白話文:

  • 柴胡:疏肝解鬱,清熱退燒,緩解頭痛、胸脅疼痛。

  • 黃芩: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緩解腹痛、腹瀉。

  • 廣皮: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緩解水腫、尿路感染。

  • 甘草:補脾益氣,緩解疲勞、腹痛。

  • 人參:補氣健脾,增強免疫力,緩解疲勞、氣短。

  • 黃耆:補氣固表,增強免疫力,緩解疲勞、盜汗。

  • 地骨皮: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緩解咽喉疼痛、皮膚乾燥。

  • 金石斛:滋陰清熱,明目降壓,緩解口乾舌燥、視力模糊。

血實柴胡湯,治血實發熱。

柴胡,黃芩,廣皮,甘草,當歸,白芍藥,丹皮,大黃

血虛柴胡湯,治血虛發熱。

柴胡,黃芩,廣皮,甘草,人參,黃耆,當歸,白芍藥

白話文:

血實柴胡湯用於治療血實導致發熱,藥材包括柴胡、黃芩、廣皮、甘草、當歸、白芍藥、丹皮和大黃。血虛柴胡湯則用於治療血虛導致發熱,藥材包括柴胡、黃芩、廣皮、甘草、人參、黃耆、當歸、白芍藥。

以上四方,家秘治內傷發熱之正法。血虛發熱方中加參耆,氣有生血之功;氣虛發熱方中,不加補血之藥,血無益氣之理也。

白話文:

上述四方,都是歷代祖傳的治療內傷發熱的正確方法。血虛發熱的方子中,加入人參補氣,因為氣有生血的作用。氣虛發熱的方子中,不加入補血之藥,因為血無法幫助元氣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