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景明

《症因脈治》~ 卷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一 (5)

1. 內傷口噤不語

【口噤不語之症】或發熱,或不發熱,喉中痰聲,語言不出,手足或冷或熱,大便或秘或溏,此內傷不語之症也。

白話文:

口不能說話的病症,可能會發燒,也可能不會發燒,喉嚨裡有痰的聲音,但說不出話來,手腳可能冷或熱,大便可能便祕或腹瀉,這是內傷導致的不能說話的病症。

【口噤不語之因】或一時感氣,填塞胸臆;或食氣不化,痰飲膠凝;或形寒飲冷,抑遏心胸,阻其心竅;或惱怒傷肝,木火刑金,肺聲不出,內傷口噤之症作矣。

白話文:

口噤不語的原因

  • 一時感氣:一時的心氣受到劇烈刺激與感應,衝擊胸脅,塞滿胸部與肺心腔室。
  • 食氣不化:食物或食材,消化吸收受阻,化生痰飲,致使痰飲凝結。
  • 形寒飲冷:人體形質寒涼,飲服過量生冷寒涼食物或飲品,抑遏積壓心胸,阻礙心與其他肺心房室通暢。
  • 惱怒傷肝:情緒過度惱怒生氣,傷及肝臟,導致肝火過度旺盛,傷害肺臟,肺臟的聲音顫抖且低啞,並且引發內傷性口噤不語的症狀。

【口噤不語之脈】右關沉滑,氣食相凝。或見滑數,內有熱結。左關弦大,肝膽有邪。左寸鉤洪,心經有熱。脈見遲弦,苦寒抑遏。

白話文:

【緊閉嘴巴不說話時的脈象】右關脈沉細而滑,氣血凝滯。有時出現滑數的脈象,表示體內有熱結。左關脈弦大,表示肝膽有邪氣。左寸脈鉤形而洪大,表示心經有熱。脈象遲緩而弦緊,表示體內有寒氣抑鬱。

【口噤不語之治】右脈沉滑,導氣枳殼散;右關滑數,梔連二陳湯;左關弦數,龍膽瀉肝湯;左寸鉤洪,導赤各半湯,若寒抑遏,大順飲。此症實邪者多,不足者少。宜用導痰消滯湯、膽星湯,開豁痰涎,利其諸竅。

白話文:

口噤不語的治療:

  1. 脈象沉滑:使用導氣枳殼散。

  2. 脈象右關滑數:使用梔連二陳湯。

  3. 脈象左關弦數:使用龍膽瀉肝湯。

  4. 脈象左寸鉤洪:使用導赤各半湯。

  5. 若因寒邪抑制,則使用大順飲。

這種證候大多數是實邪引起的,不足者少。宜用導痰消滯湯、膽星湯,開豁痰涎,利其諸竅。

枳殼散,治胸前熱結。

枳殼,桔梗,黃芩

梔連二陳湯,即二陳湯加梔連。

龍膽瀉肝湯,見舌音不清條。

導赤各半湯

白話文:

枳殼散可以治療胸前熱結,方劑包括枳殼、桔梗、黃芩。梔連二陳湯就是二陳湯加上梔子與連翹。龍膽瀉肝湯可以用於舌頭不靈活的情況。導赤各半湯則根據情況配伍。

黃芩,黃連,犀角,麥冬,滑石,山梔,知母,人參,燈心,白茯神

大順飲,治口噤不語,脈沉而遲。

白話文:

黃芩、黃連、犀角、麥冬、滑石、山梔、知母、人參、燈心、白茯神,合稱「大順飲」,用來治療口噤不語,脈象沉而遲的病症。

草豆蔻,炮薑,熟附子,廣皮,白茯苓,炙甘草,熟半夏

導痰消滯湯

白話文:

草豆蔻、炮薑、熟附子、廣皮、白茯苓、炙甘草、熟半夏,合為導痰消滯湯。

南星,半夏,枳實,橘紅,厚朴,石菖蒲,竹瀝,生薑,膽星湯,陳膽星,廣橘紅,蘇子,石菖蒲,嫩鉤藤

白話文:

  • 南星:一種中草藥,具有祛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 半夏:一種中草藥,具有祛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 枳實:一種中草藥,具有理氣、消積、導滯的功效。
  • 橘紅:一種中草藥,具有理氣、化痰、止咳的功效。
  • 厚朴:一種中草藥,具有理氣、化痰、止咳的功效。
  • 石菖蒲:一種中草藥,具有開竅、醒神、化痰的功效。
  • 竹瀝: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化痰、止咳的功效。
  • 生薑:一種中草藥,具有溫中、散寒、發汗、止咳的功效。
  • 膽星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化痰、止咳的功效。
  • 陳膽星: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化痰、止咳的功效。
  • 廣橘紅:一種中草藥,具有理氣、化痰、止咳的功效。
  • 蘇子:一種中草藥,具有理氣、化痰、止咳的功效。
  • 石菖蒲:一種中草藥,具有開竅、醒神、化痰的功效。
  • 嫩鉤藤: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涼血、解毒的功效。

按:不語之症,皆是邪結上焦,初起服導痰消滯湯,片時用探吐法最好。

白話文:

半夏、枳實、橘紅、厚朴、石菖蒲、竹瀝、生薑等中藥材,分別具有祛痰、止咳、平喘、理氣、消積、導滯、開竅、醒神、清熱等功效。膽星湯、陳膽星、廣橘紅、蘇子等藥方或藥材也具有清熱、化痰、止咳等作用。針對不語症,初期可以服用導痰消滯湯,並配合探吐法,效果最佳。

2. 外感痰壅

【痰壅之症】身熱神昏,聲如齁睡,喘急不寧,語言不便,此外感痰壅之症也。

【痰壅之因】肺胃有熱,外束風邪,熱無從泄,則為喘為齁,而痰涎壅盛矣。

【痰壅之脈】脈多浮大,浮緊風寒,浮數風熱,沉滑頑痰,洪滑痰熱。寸口脈大,肺壅氣結。

白話文:

患者出現身體發熱、神志昏迷、呼吸聲音如同鼾聲、呼吸急促不安、說話困難,這些都是痰壅的症狀。

痰壅的原因是肺胃積熱,加上外來的風寒束縛,熱氣無法散發,導致呼吸急促如同鼾聲,痰液也因此堆積。

痰壅的脈象通常是浮大,浮緊表示風寒,浮數表示風熱,沉滑表示痰液頑固,洪滑表示痰熱。寸口脈大,則表示肺部氣機阻塞。

【痰壅之治】風寒者,加減桂枝湯;風熱者,加減防風湯;痰熱者,梔連二陳湯;頑痰者,導痰湯;肺壅痰喘,加減瀉白散。

加減防風湯

白話文:

痰壅之治

  • 風寒痰壅:在桂枝湯中加減桂枝。
  • 風熱痰壅:在防風湯中加減防風。
  • 痰熱壅盛:使用梔連二陳湯。
  • 痰壅頑固:使用導痰湯。
  • 肺氣壅塞,痰喘:在瀉白散中加減藥物。

防風,荊芥,桔梗,甘草,薄荷,天花粉,半夏,連翹,山梔,黃芩,栝蔞仁

加減桂枝

白話文:

防風、荊芥、桔梗、甘草、薄荷、天花粉、半夏、連翹、山梔、黃芩、栝蔞仁

加減桂枝

桂枝,麻黃,杏仁,半夏,生薑,甘草

梔連二陳湯

白話文:

桂枝:

桂枝是常見的中藥材,性溫辛,具有解肌發表、溫通經脈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感冒風寒、頭痛項強、肌肉痠痛等症狀。

麻黃:

麻黃是具有發汗解表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熱、頭痛鼻塞、肌肉痠痛等症狀。此外,麻黃還有利尿、平喘的作用,可用於治療水腫、氣喘等疾病。

杏仁:

杏仁具有潤肺止咳、平喘、鎮痙的作用。常用於治療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等症狀。此外,杏仁還有緩瀉的作用,可用於治療便祕。

半夏:

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作用。常用於治療咳嗽、痰多、胸悶、嘔吐等症狀。此外,半夏還有止汗、止瀉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盜汗、腹瀉等疾病。

生薑:

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暖脾胃、止嘔止吐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感冒風寒、頭痛鼻塞、惡心嘔吐等症狀。此外,生薑還有鎮痛、抗炎的作用,可用於治療關節痛、肌肉痛等疾病。

甘草:

甘草具有補益脾胃、潤肺止咳、清熱解毒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咳嗽、咽喉腫痛、口瘡等症狀。此外,甘草還有抗炎、抗病毒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

陳皮,半夏,白茯苓,甘草,山梔,川黃連

導痰湯

白話文:

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咳嗽痰多等症狀。

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痰多、嘔吐、噁心等症狀。

白茯苓:具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心悸失眠等症狀。

甘草:具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咽喉腫痛、咳嗽等症狀。

山梔:具有清熱涼血、利尿退黃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發熱、黃疸等症狀。

川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熱痢、瘡瘍腫毒等症狀。

南星,半夏,橘紅,甘草,枳殼,石菖蒲

白話文:

  • 南星: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塊莖呈球形或卵形,味辛、性溫,有毒,主要用於治療痰濕阻滯、嘔吐、呃逆等症。
  • 半夏: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塊莖呈扁圓形或球形,味辛、性溫,有毒,主要用於治療痰多、嘔吐、呃逆等症。
  • 橘紅:指橘子的果皮,味辛、性溫,有化痰理氣、止咳平喘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咳嗽、氣喘等症。
  • 甘草: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根部呈圓柱形或紡錘形,味甘、性平,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咳嗽、咳喘等症。
  • 枳殼:指枳樹的果皮,味苦、性寒,有行氣寬中、消積導滯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胸悶、食積、腹脹等症。
  • 石菖蒲: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呈圓柱形或紡錘形,味辛、性溫,有醒神開竅、益智安神、利尿通便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頭痛、眩暈、失眠、健忘等症。

加減瀉白散,痰結上焦,先用吐法。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

風,加防風、荊芥;寒,加麻黃、桂枝。

白話文:

半夏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塊莖可以入藥,具有化痰止嘔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痰多、嘔吐、呃逆等症狀。橘紅是橘子的果皮,性溫,具有化痰理氣的功效,可以治療咳嗽、氣喘等呼吸道疾病。甘草則是一種根部入藥的草本植物,味甘性平,具有補氣、清熱、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咳嗽等症狀。枳殼是枳樹的果皮,味苦性寒,可以行氣消積,治療胸悶、食積、腹脹等症狀。石菖蒲也是一種根部入藥的草本植物,具有醒神開竅、益智安神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頭痛、眩暈、失眠、健忘等症狀。

如果患者痰結在胸部,可以用瀉白散來治療,先用吐法將痰排出。如果痰比較多,可以加用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等藥物。如果伴隨有風寒,可以加用防風、荊芥等藥物;如果伴隨有寒症,可以加用麻黃、桂枝等藥物。

3. 內傷痰壅

【痰壅之症】身無寒熱,痰結心胸,上氣喘逆,喉中有聲。此內傷痰壅之症也。

白話文:

身體沒有發冷發熱的症狀,但是痰積在心胸之間,感到呼吸困難,氣喘,喉嚨裡有痰聲。這是因為體內痰濕阻塞所造成的症狀。

【痰壅之因】或膏粱嗜酒,內熱生痰;或飲食過飽,停留作患;或憂思鬱結,五志火動;或脾氣虛損,不能運化,則內傷痰壅之症作矣。

【痰壅之脈】脈多滑大,滑數積熱,沉實食凝,沉滑抑遏,洪數火多,緩大脾怯。

白話文:

痰液過多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 經常食用膏粱厚味、嗜酒所致,使內熱產生痰飲;

  2. 暴飲暴食後,使飲食停留在脾胃,也會形成痰飲;

  3. 憂慮、思慮過度,五臟之火因感情因素而妄動,也會產生痰飲;

  4. 脾氣虛損,運化水谷功能失常,也會導致痰飲內生。

【痰壅之治】脈洪數者,梔連二陳湯;沉滑者,導痰湯;脈沉實有下症者,三化湯、滾痰丸;痰結中脘,二陳湯加石菖蒲;肝膽有痰,膽星湯;肺家有痰,瀉白散加蘇子、栝蔞仁;脾虛不能運化,六君子湯。

白話文:

【痰壅之治】脈搏洪數者,使用梔連二陳湯;脈搏沉緩且滑者,使用導痰湯;脈搏沉實,伴有便祕等「下症」者,使用三化湯、滾痰丸。痰結於中脘者,在二陳湯中加入石菖蒲;肝膽有痰者,使用膽星湯;肺家有痰者,在瀉白散中加入蘇子、栝蔞仁;脾虛不能運化者,使用六君子湯。

膽星湯,見中風。

梔連二陳湯,見胸痛。

加味瀉白散,見胸痛。

導痰湯,見半身不遂。

三化湯,見中風。

滾痰丸,見痰積腹痛。

六君子湯

白話文:

膽星湯用於中風,梔連二陳湯、加味瀉白散用於胸痛,導痰湯用於半身不遂,三化湯用於中風,滾痰丸用於痰積腹痛,六君子湯。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半夏,廣皮

白話文:

人參:補氣益血、安神益智、扶正固本、增強免疫力。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化痰、止瀉固腸。

茯苓:健脾益氣、利水滲濕、寧心安神。

甘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清熱解毒、緩急止痛。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渴平喘。

廣皮: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消食化積。

痰有虛實,若脾胃虛,不能運化水穀而成者,為虛痰。腸胃濕熱,蒸釀水穀而成者,為實痰。痰壅之症,以其壅閉經絡,迷塞中焦而命名,則痰壅當為實症。然脾胃虛不能運化者,間而亦有,但實痰壅閉者易治,不過消之散之而已;虛而停滯者,補之不服,逐之愈虛故也。

白話文:

痰有虛實之分,如果脾胃虛弱,不能將水穀消化吸收而形成的痰,稱為虛痰。如果腸胃濕熱,蒸化水穀而形成的痰,稱為實痰。痰壅之症,因為痰液阻滯經絡,阻塞中焦而得名,所以痰壅應該屬於實證。但是,也有因脾胃虛弱而不能運化水穀的情況,但實痰壅閉者容易治療,只需消散即可;虛而停滯者,補之不服,逐之愈虛,所以難治。

然實痰壅塞,亦有各條分別,如發熱神昏,六脈浮數,痰涎壅結,氣急喘鳴,當外解表邪;無汗者,加減羌活湯、導痰消滯湯;有汗者,加減防風合滌痰湯。若外無發熱,神氣不昏,六脈沉滑者,則用導痰消滯湯,調家秘保和散;若大便不通者,當以導痰消滯湯加玄明粉下之;若見咳嗽喘逆,此肺氣受病,當用節齋化痰丸、三子養親湯,合瀉白枳桔湯等;若肺有表邪,當用羌活瀉白散、防風瀉白散。

白話文:

如果確實是痰液壅塞所致,也有各種不同的情況,比如發熱、神志昏迷、脈搏浮快、痰涎壅結、氣促喘鳴,應當先驅散外感風邪;沒有汗液者,可加用羌活湯、導痰消滯湯;有汗液者,可加用防風合滌痰湯。如果沒有外感發熱,神志清醒,脈搏沉緩滑利,則服用導痰消滯湯,配合調家祕保和散;如果大便不通暢,則用導痰消滯湯加入玄明粉服用;如果有咳嗽喘逆的症狀,這是肺氣受到病邪侵襲,應當服用節齋化痰丸、三子養親湯,配合瀉白枳桔湯等;如果肺部有表邪,應當服用羌活瀉白散、防風瀉白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