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因脈治》~ 卷一 (5)
卷一 (5)
1. 內傷口噤不語
【口噤不語之症】或發熱,或不發熱,喉中痰聲,語言不出,手足或冷或熱,大便或秘或溏,此內傷不語之症也。
【口噤不語之因】或一時感氣,填塞胸臆;或食氣不化,痰飲膠凝;或形寒飲冷,抑遏心胸,阻其心竅;或惱怒傷肝,木火刑金,肺聲不出,內傷口噤之症作矣。
【口噤不語之脈】右關沉滑,氣食相凝。或見滑數,內有熱結。左關弦大,肝膽有邪。左寸鉤洪,心經有熱。脈見遲弦,苦寒抑遏。
【口噤不語之治】右脈沉滑,導氣枳殼散;右關滑數,梔連二陳湯;左關弦數,龍膽瀉肝湯;左寸鉤洪,導赤各半湯,若寒抑遏,大順飲。此症實邪者多,不足者少。宜用導痰消滯湯、膽星湯,開豁痰涎,利其諸竅。
枳殼散,治胸前熱結。
枳殼,桔梗,黃芩
梔連二陳湯,即二陳湯加梔連。
龍膽瀉肝湯,見舌音不清條。
導赤各半湯
黃芩,黃連,犀角,麥冬,滑石,山梔,知母,人參,燈心,白茯神
大順飲,治口噤不語,脈沉而遲。
草豆蔻,炮姜,熟附子,廣皮,白茯苓,炙甘草,熟半夏
導痰消滯湯
南星,半夏,枳實,橘紅,厚朴,石菖蒲,竹瀝,生薑,膽星湯,陳膽星,廣橘紅,蘇子,石菖蒲,嫩鉤藤
按:不語之症,皆是邪結上焦,初起服導痰消滯湯,片時用探吐法最好。
白話文:
內傷口噤不語
口噤不語症狀表現為:可能發燒,也可能不發燒,喉嚨有痰聲,說不出話,手腳或冷或熱,大便或便秘或稀溏,這就是內傷導致的不語症。
口噤不語的原因:可能是突然受邪氣侵襲,堵塞胸臆;可能是飲食停滯不化,痰飲凝聚;可能是受寒飲冷,抑制心胸,阻塞心竅;可能是惱怒傷肝,肝火旺盛克金,肺氣不暢,導致內傷口噤。
口噤不語的脈象:右關脈沉而滑,表示氣食停滯凝聚。或者脈滑數,表示體內有熱結。左關脈弦大,表示肝膽有邪氣。左寸脈鉤而洪大,表示心經有熱。脈象遲而弦,則表示寒邪抑制。
口噤不語的治療:如果右脈沉而滑,用枳殼散;如果右關脈滑數,用梔連二陳湯;如果左關脈弦數,用龍膽瀉肝湯;如果左寸脈鉤洪,用導赤各半湯;如果寒邪抑制,用大順飲。此症多為實邪,虛證較少。宜用導痰消滯湯、膽星湯,以開通痰涎,疏通各個竅穴。
枳殼散:治療胸前熱結。藥物包含:枳殼、桔梗、黃芩。
梔連二陳湯:即二陳湯加入梔子、連翹。
龍膽瀉肝湯:見舌音不清條文中有記載。
導赤各半湯:藥物包含:黃芩、黃連、犀角、麥冬、滑石、山梔、知母、人參、燈心、白茯神。
大順飲:治療口噤不語,脈沉而遲。藥物包含:草豆蔻、炮姜、熟附子、廣皮、白茯苓、炙甘草、熟半夏。
導痰消滯湯:藥物包含:南星、半夏、枳實、橘紅、厚朴、石菖蒲、竹瀝、生薑。膽星湯包含:陳膽星、廣橘紅、蘇子、石菖蒲、嫩鉤藤。
註:不語症都是邪氣阻滯上焦所致,初期服用導痰消滯湯,適時配合探吐法效果最佳。
2. 外感痰壅
【痰壅之症】身熱神昏,聲如齁睡,喘急不寧,語言不便,此外感痰壅之症也。
【痰壅之因】肺胃有熱,外束風邪,熱無從泄,則為喘為齁,而痰涎壅盛矣。
【痰壅之脈】脈多浮大,浮緊風寒,浮數風熱,沉滑頑痰,洪滑痰熱。寸口脈大,肺壅氣結。
【痰壅之治】風寒者,加減桂枝湯;風熱者,加減防風湯;痰熱者,梔連二陳湯;頑痰者,導痰湯;肺壅痰喘,加減瀉白散。
加減防風湯
防風,荊芥,桔梗,甘草,薄荷,天花粉,半夏,連翹,山梔,黃芩,栝蔞仁
加減桂枝湯
桂枝,麻黃,杏仁,半夏,生薑,甘草
梔連二陳湯
陳皮,半夏,白茯苓,甘草,山梔,川黃連
導痰湯
南星,半夏,橘紅,甘草,枳殼,石菖蒲
加減瀉白散,痰結上焦,先用吐法。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
風,加防風、荊芥;寒,加麻黃、桂枝。
白話文:
外感痰壅
症狀: 身體發熱,神志不清,呼吸聲音像打鼾一樣,呼吸急促不安,說話困難,這些都是外感痰壅的症狀。
病因: 肺和胃有熱邪,又受到外邪風寒的束縛,熱邪無法排出,就會導致呼吸急促、呼吸聲音像打鼾,痰液也因此壅盛。
脈象: 脈象大多浮大,浮緊表示風寒,浮數表示風熱,沉滑表示頑痰,洪滑表示痰熱。寸口脈大,表示肺部氣機阻塞。
治療: 如果是風寒引起的,用加減桂枝湯;如果是風熱引起的,用加減防風湯;如果是痰熱引起的,用梔連二陳湯;如果是頑痰引起的,用導痰湯;如果是肺部阻塞痰多喘息,用加減瀉白散。痰結在胸上部,先用吐法。
加減防風湯藥材: 防風、荊芥、桔梗、甘草、薄荷、天花粉、半夏、連翹、山梔、黃芩、栝蔞仁。
加減桂枝湯藥材: 桂枝、麻黃、杏仁、半夏、生薑、甘草。
梔連二陳湯藥材: 陳皮、半夏、白茯苓、甘草、山梔、川黃連。
導痰湯藥材: 南星、半夏、橘紅、甘草、枳殼、石菖蒲。
加減瀉白散藥材: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 如有風邪,加防風、荊芥;如有寒邪,加麻黃、桂枝。
3. 內傷痰壅
【痰壅之症】身無寒熱,痰結心胸,上氣喘逆,喉中有聲。此內傷痰壅之症也。
【痰壅之因】或膏粱嗜酒,內熱生痰;或飲食過飽,停留作患;或憂思鬱結,五志火動;或脾氣虛損,不能運化,則內傷痰壅之症作矣。
【痰壅之脈】脈多滑大,滑數積熱,沉實食凝,沉滑抑遏,洪數火多,緩大脾怯。
【痰壅之治】脈洪數者,梔連二陳湯;沉滑者,導痰湯;脈沉實有下症者,三化湯、滾痰丸;痰結中脘,二陳湯加石菖蒲;肝膽有痰,膽星湯;肺家有痰,瀉白散加蘇子、栝蔞仁;脾虛不能運化,六君子湯。
膽星湯,見中風。
梔連二陳湯,見胸痛。
加味瀉白散,見胸痛。
導痰湯,見半身不遂。
三化湯,見中風。
滾痰丸,見痰積腹痛。
六君子湯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半夏,廣皮
痰有虛實,若脾胃虛,不能運化水穀而成者,為虛痰。腸胃濕熱,蒸釀水穀而成者,為實痰。痰壅之症,以其壅閉經絡,迷塞中焦而命名,則痰壅當為實症。然脾胃虛不能運化者,間而亦有,但實痰壅閉者易治,不過消之散之而已;虛而停滯者,補之不服,逐之愈虛故也。
然實痰壅塞,亦有各條分別,如發熱神昏,六脈浮數,痰涎壅結,氣急喘鳴,當外解表邪;無汗者,加減羌活湯、導痰消滯湯;有汗者,加減防風合滌痰湯。若外無發熱,神氣不昏,六脈沉滑者,則用導痰消滯湯,調家秘保和散;若大便不通者,當以導痰消滯湯加玄明粉下之;若見咳嗽喘逆,此肺氣受病,當用節齋化痰丸、三子養親湯,合瀉白枳桔湯等;若肺有表邪,當用羌活瀉白散、防風瀉白散。
白話文:
內傷痰壅
痰壅的症狀:身體沒有寒熱感覺,痰液阻塞心胸,呼吸急促氣喘,喉嚨有聲音。這是內傷痰壅的症狀。
痰壅的原因:可能是過度食用肥甘厚味、嗜酒,導致內熱生痰;可能是飲食過飽,食物停留在體內造成疾病;可能是憂思鬱結,導致五臟之氣紊亂,內火上升;可能是脾胃虛弱,無法運化水濕,導致內傷痰壅。
痰壅的脈象:脈象多為滑大,滑數代表積熱,沉實代表食積,沉滑代表氣機阻滯,洪數代表火盛,緩大代表脾虛。
痰壅的治療:脈象洪數的,用梔子連翹二陳湯;脈象沉滑的,用導痰湯;脈象沉實且有下焦症狀的,用三化湯、滾痰丸;痰液阻塞中脘的,用二陳湯加石菖蒲;肝膽有痰的,用膽星湯;肺部有痰的,用瀉白散加蘇子、栝蔞仁;脾虛不能運化水濕的,用六君子湯。
痰的虛實:痰有虛實之分。脾胃虛弱,不能運化水谷而形成痰者,為虛痰;腸胃濕熱,蒸煮水谷而形成痰者,為實痰。痰壅症是因痰阻礙經絡,阻塞中焦而得名,所以痰壅通常是實證。但脾胃虛弱不能運化者,有時也會出現,但實痰壅塞較易治療,只需消散即可;虛痰停滯則補之無效,驅逐反而更虛。
實痰壅塞的治療:如果出現發熱、神志不清、脈象浮數、痰涎阻塞、氣急喘鳴等症狀,應先治療表邪;無汗者,加減羌活湯、導痰消滯湯;有汗者,加減防風合滌痰湯。如果沒有發熱,神志清醒,脈象沉滑,則用導痰消滯湯、調家秘保和散;如果大便不通,則在導痰消滯湯中加入玄明粉;如果出現咳嗽氣喘,這是肺氣受損,則用節齋化痰丸、三子養親湯,合用瀉白枳桔湯等;如果肺部有表邪,則用羌活瀉白散、防風瀉白散。
六君子湯組成: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半夏、陳皮(原文為廣皮,但應為陳皮,方劑中較常見)